当代青年每天最烦恼的问题,无疑是“今天吃什么”?为什么会如此烦恼,其实是因为传统主食高碳水、低蛋白质含量,营养摄入效率较低,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吃的健康需求和美味需求,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吃什么可以既健康又美味, 成为了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于是,MOODLES应运而生。MOODLES创立于 2021年7月, 选择从科技创新角度切入,融合3D打印技术、分子料理、现代营养学等多学科领域,重新设计主食的产品形态,寻找兼顾健康、效率、美味的日常饮食可能最优解。
MOODLES做的主食,外观、口感跟传统主食很相似,但食材体系更加多元,是将动物蛋白肉制品、植物蛋白、碳水、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一日三餐涉及到的所有营养素,通过技术的形式做成食材,再用3D打印成型成米饭、面条等熟制主食,极致提高摄入营养效率。
用3D打印技术如何把面条打印出来?
打印后会不会影响它原有的营养物质呢?
为什么MOODLES选的不是人造肉这种更火爆的赛道?
今天的《创业内幕》,我们即将和中国领先的食品科技公司MOODLES 创始人兼CEO朱沛然,以及GGV纪源资本的合伙人李浩军一起聊聊健康饮食的话题。
Lily: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创业内幕,我是主持人Lily。各位都知道,GGV从两年前就开始积极布局我们的新零售赛道,也投了大量好吃的东西,所以本期我们要聊一个香喷喷的话题。今天我们要访谈的这位嘉宾,来自于中国领先的食品科技公司MOODLES,他就是MOODLES的创始人和CEO——朱沛然。今天我们聊新消费,同时要聊食品科技,那就离不开我们GGV消费投资之光——GGV纪源资本合伙人李浩军。按照惯例,我们先请沛然介绍一下自己和MOODLES这家公司。
朱沛然:
今天我非常高兴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公司,以及一些我们自己做的事情。18年之前,我就读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专业是机械工程。18年回国后去了合肥,和之前导师一起创办了一家3D打印公司,做一些骨科医疗相关的应用和服务。之后我去了杭州的西湖大学读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将各种新兴3D打印技术,应用到很多不同行业中,然后我自己会更加聚焦在生物材料应用上。
20年期间,我非常关注整个消费赛道的崛起,发现很多新的创业公司做了非常多关注于人们健康生活的新的消费品,这让我非常感兴趣。21年期间,我和我自己的好朋友(MOODLES CTO薛博士)在西湖大学里相识,彼此经常交流一些科技上的问题,以及一些潜在的应用方向。之后我们找到了很有趣的方向,就是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食品赛道。
我们很快就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落地,并且创办了我们自己的公司——MOODLES。这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创业公司,我们将非常多的新技术进行了一些跨界、跨学科的合作,应用到一个传统的食品赛道。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全新的技术理念,全新的人才队伍,为这样一个食品赛道提供一些新鲜力量。
Lily: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公司是做“用3D打印技术把面条打印出来”这样一个生意?
朱沛然:
是的。大家听到 MOODLES,第一印象可能是 noodles (面条)的一个改变,其实我们moodles(大写)的意思,包括noodles(面条)这个传统主食的概念,也包括 molecule (分子)的概念。另外我们也希望,消费者在吃到我们的产品时,有不一样的心情,就是mood。所以,我们其实将非常多有趣的、多元的元素,融入到了我们整个品牌理念中。
Lily:
浩军是如何发现 MOODLES 这家公司,它为什么可以进入GGV的射程?
李浩军:
遇到 MOODLES 的契机,是因为它的天使投资人。我们认识蛮久了,在过去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很多项目上,都有交流讨论。有一天他特别兴奋地跟我讲,说他投了一家公司,特别好玩,让我有机会一定去见一见,所以我就约了沛然见面,也就认识了MOODLES。
其实当时在见面之前,我没有这么高的预期,只是对MOODLES 的名字印象深刻。再加上看上沛然的背景和团队背景,我觉得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团队。
不过当时我对于产品其实没什么太高期待,因为我总觉得“打印面条”并不足够吸引人。直到沛然讲完以后,把面条拿出来给我试吃时,我才觉得这个还真的不一样,确实惊艳,所以最后还是产品为王。
归根到底,最后我们到底能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它最后能够满足什么需求,还是挺重要的。我以前一直在讲,在消费赛道里面,我们希望找到的,还是符合下一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东西。
什么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或者下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其中有几个大的主题。我们讲食品科技的话,一个肯定是偏植物有机,更绿色更健康,更减脂更低碳,然后在这些主题下面,能够不降低口感口味。毕竟中餐的丰富度足够高,所以大家的口味挑剔程度也比较高。我们以往看到的所谓健康食品,口感都是不太好的,让你相对比较难长期持续坚持。
我觉得 MOODLES的好处就是,大家还是以中餐主食为主,它能在相对不改变主流饮食文化的前提下,打造出一种创新性的产品形态,既能够改变它的营养结构,又能够极大程度还原口感,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巧妙的点。所以吃完面条以后,我其实挺兴奋的,很快安排团队的几位管理合伙人一起跟沛然聊了一次。我们也能看到,沛然其实是一个相对来说思路非常清晰的 Founder(创始人),聊完以后,大家也很快达成了一个共识,所以我们的合作其实效率挺高的。
Lily:
我其实特别好奇,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量食品科技公司,为什么我们选的不是人造肉这种看起来更火爆的赛道,为什么选面条?
朱沛然:
其实我们在创业前期(21年阶段)也观察到,有大量科技公司进入食品赛道进行创新。我们发现在很多食品赛道的创新科技公司里面,其实大部分并非食品行业本身从业人员,而是一些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科学家,来做了这样一些尝试。比如说植物肉、细胞肉,其实它们更多是来自于化学界、生物界去进行一个创新。
我们其实是一个非常交叉的团队。我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生物的研究背景,我的团队里面,还有机械的、电子的、营养学的、食品学的同事。我们觉得在现在的一个食品赛道中,很难在一个点上做微创新,从而做出一些颠覆性的产品,所以更多是大家各种技术的融合,去做一个全新形态的创新。
我们之所以不去做细胞肉或者其他形态的食品创新,其实是基于我们对中国消费者的洞察。我们考虑到整个中国消费人群的一些消费习惯和基本生活体验,发现每个人一日三餐还是主食占比更大,更高频,所以主食赛道本身就是一个先天性具有高频消费场景的赛道,天花板非常高,这是我们觉得非常感兴趣的地方。我们还关注到,现在很多食品赛道(尤其是主食赛道)的一些创新,可能更多还是停留在直接去降低主食中的碳水,忽略了一些中国人对主食口感、美味程度的要求,以及对碳水基因层面的需求。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技术通过各种创新融合之后,其实可以很好满足消费者在这一层级的各种需求,这让我觉得有非常大的机会可以去尝试突破一下。
Lily:
我们大部分人都见过3D打印的其他东西,但是用3D打印食品(特别是打印面条)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
朱沛然:
其实这是一件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事情,我们融合了很多不同学科进行了结合。第一比如针对糖尿病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他们对于碳水主食非常刚需,又因为疾病导致生活品质严重下降。那我们的营养学同事就会根据营养学的大数据,去获得针对该人群的最好的、优质的、宏量营养素的配比,再把数据交给我们食品专业的同事,他们会用一些很好的食材,去匹配营养元素的配比。
第二比如针对碳水部分,正常消费者可能没有血糖敏感,那么我们会用传统米面制品这样的碳水组成,但是针对糖尿病人群,我们就会将碳水比例替换成慢碳水、低GI,比如说荞麦面。我们在得到这样一个食材配方之后,就需要用分子料理的处理工艺,把它做成一个原始浆料,这个浆料就是我们用来打印制造面条的原材料形态。之后我们再针对消费者喜欢的各种形态的食品,去特殊设计加工面条的一些器件(高通量喷嘴),然后就可以打印成我们喜欢的不同形态的面条。
Lily: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以前孩子不爱吃胡萝卜、西兰花,以后我就可以直接把它都打成分子层面的浆料,用高通量喷嘴喷成面条,打出来让他直接吃?
朱沛然:
是的。很多孩子在儿童阶段,可能很讨厌胡萝卜、西兰花这一些蔬菜,但它们本身其实很有营养。我们的技术可以打破食材的物理边界,用一个新的食品加工技术,去把它的结构打碎重组,变成一个全新形态。这样孩子既能够摄入到相同的营养,又没有任何口味上的挑剔,所以解决了很多宝妈们在制备孩子食物时的一些痛点。
Lily:
但我们把它打破了,会不会影响它原有的营养物质,包括吸收什么的?
朱沛然:
我们这样做,其实是打碎它的物理结构,没有破坏分子结构。同时我们是在一个低温环境中去进行处理,这个环节对于一些肉制品的动物蛋白的营养保留有很好的保护效果,所以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并不会对它的食材营养造成任何破坏。另外我们将食材的结构打碎重组之后,其实是更利于消化的,尤其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因为他们本身的胃部消化能力不如年轻人,所以这样其实更利于他们去很好补充营养。
Lily:
你有没有想过,做食品其实很难?因为不仅是做品牌做渠道推广,更重要的是产品品控、供应链等,困难林林总总。
朱沛然:
很诚实地说,其实一开始没有想到那么多事情,大家都是处于一种高度亢奋的状态。因为我们和当时市面上所有形态的创新食品都做了比较,觉得我们的产品有很大的创新和优势,并且得到我们当时很多测试人群的认可。
我们最开始做面食测试时,其实是找了大量老年人去测试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觉得,他们是对碳水形态食品更加刚需的人。当我们得到他们的认可之后,我们才觉得我们的技术应用到这个场景,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了,然后我们后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未来可以做得更好。
其实我们越往前推进,我们会发现食品赛道远没有我们当初想象中那么简单。后面涉及到供应链问题,食材安全问题,未来推向大众市场之后,还会涉及到成本、管理等一系列困难。但是我们也觉得,这些困难并不是不能突破的。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年轻团队,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每一次碰到很困难的问题时,我们也都会去请教行业中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请他们给我们提供很多建议,所以我们已经一步步把这些问题很好地解决了。
同时我们还得到了GGV和浩军总的认可和支持,也在快速搭建自己的供应链。我们觉得这其实是一个食品公司,甚至做一个食品品牌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供应链的整个管理协同。它可以很好帮助我们控制成本,并且建立品牌的产品壁垒。
Lily:
3D打印的面条会不会成本太高?3D打印的成本怎么控制?
朱沛然: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3D打印技术是一个柔性的新型制造技术,很难实现大批量的工业生产,并且把成本下降下去。其实我们并不是用一台3D打印机,去一份一份打印面条,而是用了很多3D打印的底层理念,比如首先需要找到一套高速加工流体食材的工艺,通过一个高通量的3D打印的喷嘴设计,实现将原来一束材料的加工技术分流成几百束,就可以快速提高同一时间加工产品的效率。这中间涉及到我们非常多的核心技术的创新和专利。
另外在材料方面,我们整个材料体系相比于传统碳水制品,可能是更加多元、更加复杂的,但是我们已经把原材料部分控制到一个比较好的程度了。随着未来的工业化量产和规模效应,可以很好地控制上游采购的一些成本。我们测算过,在产品上市之后,我们可以将整个主食形态的创新食品,控制在比传统碳水价格高50%左右,这已经是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成本了。
李浩军: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面条的成本。今天我们看到消费品的定价,其实大部分都不是成本定价法,它的成本上下浮动,最后其实不太影响那一道菜/面的整体成本结构。
Lily:
现在全球范围里,有没有类似于MOODLES 的这种其他公司和竞品?
朱沛然:
其实我们现在也会经常关注海外的一些食品科技创业的风向,发现真的还没有人去想过做这个事情。逻辑其实很简单,因为主食这个点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加刚需,所以在赛道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国外的科技公司,还是在做一些创新的肉制品赛道。因为他们和我们本身需求端不一样,致使创业方向不同。很自豪地说,我们是第一个想到将这些创新技术融合去做主食赛道的食品科技公司。
Lily:
你还记得融资过程中,投资人问过最挑战的问题是什么吗?
朱沛然:
我们从21年五六月份开始第一次接触投资人,那时我对整个投融资的对接还是有些模糊,可能还是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激情昂扬的演讲故事去打动投资人。后来我发现投资人还是非常理智冷静的,还是会更关注你做的事情,以及这件事情本身和你创始团队的匹配程度。所以我们在最早时候(天使阶段),碰到的核心问题是:大家觉得我们有一些不错的技术,但是似乎没有找到一个非常落地的场景。
7月份之后,我的天使投资人和我们接触之后,提了非常多的建议,我们也逐渐将自己的思路更加聚焦,早期一个小公司应该更聚焦在单点,实现一个突破。所以在那个阶段,投资人会问我们:“你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你们的第一步到底会聚焦在什么方向?”
Lily:
浩军和沛然聊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李浩军:
我们其实相对会想得会长远一些,从我们的角度,GGV希望作为每个公司长期陪伴的伙伴而存在。最后是有一个长期价值和一个高天花板,所以我们可能会想三到五年以后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去看,当时我跟沛然关于MOODLES讨论比较多的是两件事情:
首先是第一个落地场景。在这个产品形态下,可能是以to B形式去做一些合作,在合作里面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能够实现一个更大规模的量产,另一个问题就是大规模的交付和履约能力。
第二,作为一个创新形态,最后我们可能要走向终端消费者,也就涉及到最后是不是要有一个to C的直面消费者的品牌。从愿景来说,我肯定希望公司最终能够成为一个有独立性和创新性的品牌。
Lily:
咱们现在的策略是to B还是to C?
朱沛然:
我们现在前期的目标是以to B开始去做我们的一些商业计划,因为我们觉得,作为一个小的创业公司,早期我们做了很多颠覆性的消费体验,所以我们在前期做自己的品牌推广是很有压力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去选择一个成功概率更大的方向,所以我们会去和一些比较优质的、在全国有大量连锁的品牌/餐厅去进行合作。我们一些co-branding(联合品牌)的形式,可以借助他们本身渠道的力量,让我们很好地触达消费者,在一些我们比较核心的消费人群中建立起品牌认知。
Lily:
你觉得 MOODLES 未来会成为一个品类吗?消费者是喜新厌旧的,对于我们来讲,MOODLES 推出产品的周期预计是多长时间?
朱沛然:
我们更希望,未来我们可以成为类似于无糖可乐的一个角色。其实大家在消费场景中,都会有一个逐渐清晰的健康需求,不仅仅是年轻人,还包括老年人。所以我们未来可以帮助很多线下餐厅,为他们提供对于一些健康消费场景的需求增加的补充。
我们现在的研发会分为两个路径。因为我们未来to B的场景,首先是会给一些合作的连锁餐厅,去供给一些工业标品的米饭、面条这种单品,这是一个研发路径。我们会针对他们的B端客户的需求,去配置好这个产品的口感、风味以及成本结构。关于这一块,我们在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中式车间,可以实现一周内去定向研发出一款全新形态的主食产品,非常高效,因为我们整个研发的路径已经完全打通了。
第二个方向,其实是我们未来会去触达一些大的线下连锁的KA(重要客户的渠道)的场景,比如说全国经营范围内很大的连锁便利店、商超。在合作情况下,我们是要输出一些完整的解决方案的,这个阶段其实直接to C了。我们会供给他们一些预制好的产品,在这个方向上,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实现两周内研发出一款全新的口味和配方,并且可以输出完整的工业生产的解决方案和SOP(标准作业程序)。
Lily:
你还记不记得,你是怎么说服你的第一个合作伙伴的?
朱沛然:
我们当时第一个触达的客户,其实是我们在全国餐饮头部企业中去做了筛选。因为当时我们还在早期阶段,也没有很大量的产品可以直接供给他们,所以我当时是自己提着一个类似保温箱的东西,直接找到了他们的产品研发总监,也是通过一些投资人的关系介绍的。当他们知道我们在做的产品时,其实一开始没有很大期待,但是当他吃到我们做出来的产品之后,感觉是非常惊艳的。
首先他非常好奇,我们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把一个全新的食材体系做成这样一个完整形态,并且可以去仿真传统碳水的口感。这基本上已经解决了他们的合作基本需求,在不改变他们已有消费者的饮食需求的基础上,他们其实不会有任何商业风险。
第二是我们有更多科技感和健康属性的消费升级,这是让他觉得非常惊艳的地方。同时我们的产品形态是一个已经熟成的产品,巧妙地帮助了合作餐厅提高出餐效率,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
Lily:
最后我其实想请二位分别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角度讲一讲,对公司的小目标就是初级阶段的希望,公司能实现的第一个目标是什么?
朱沛然:
其实我觉得这个目标一定要定得高远,但是我们还是要分阶段去设定。我们22年的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只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在今年6月份实现工厂的正式投产,并且跑通整个产能,第二是实现我们今年既定的销售额。
我们长线是希望能够成为中国食品赛道中一个极具特色、极具创新能力的食品科技公司。我认为一个伟大的公司能够走到影响世界,它一定都是改变了消费者的习惯的。作为小的创业公司,早期是没有这样的能力的,除非你真正能够获得大量关注,并且推出极具颠覆性的产品,这个还是很困难的。
对于 MOODLES 来说,我们应该找出一条更加聪明的方式,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我们把大家未来的需求,前置到现在的场景中,用一个非常有趣的技术,一条非常巧妙的路径,在不改变消费者饮食习惯的前提下,逐步给他们提供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我相信我们未来一定能够帮助消费者,获得一种全新的健康的生活体验。不仅仅在中国引起足够大的市场反应和社会价值,也希望能够将我们的理念和科技输向全球。
李浩军:
作为一个创新性的品类,如果我们直接去直面消费者的话,他的认知还是有成本和难度。我觉得对于 MOODLES 来说,什么数量上的指标,沛然心里其实是有他的一个衡量。感性来说,我就希望能够在一些比较知名的餐厅里面,看到 MOODLES 选项的同时,也能看到更多消费者愿意选配 MOODLES 的面。如果这件事情在今年内能够逐步发生,我认为其实还是一个挺好的里程碑。
Lily:
那么最后,咱们现在有没有什么在招的职位岗位?如果有,我们在哪里能看到这些职位?
朱沛然:
感谢Lily,因为我们现在在初创阶段,也是急需快速补充人才的队伍,需要大量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认可我们的价值观,认可我们的创业方向。我们现在在整个技术端、运营端和商业BD(商务拓展职位)端,都需要大量优质的创业者加入。我们现在正在针对整个产品研发,需要在整个链路上招聘一些产品经理,那么之前对于健康人群有更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做过相关产品落地,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背景,可以考虑加入到我们。
我们现在已经在BOSS直聘、智联、猎聘上发布了职位,大家搜索弗德莱博,可以找到我们的招聘渠道。同时我们的官网很快也会上线,届时也可以直接在上面投递简历。
Lily:
我还得跟大家说一下,这家公司坐落在杭州,大家可以在一个非常优雅的环境中,好吃好玩地去创业,跟有趣的人一起,去做能改变我们未来生活方式的事情。同时也欢迎大家在各大平台积极评论,我们会随机抽出5位听友,送出 MOODLES 好吃代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