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场新东方的直播,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依旧有料、有趣,让人沉浸其中。
看完直播,我思考了很多,如果大家有时间,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下:
#1
俞敏洪老师可以借这个机会隐退江湖,颐养天年。但他没有,没有抱怨、没有踌躇,以闪电般的速度,投入新的赛道。花甲之年,何必呢?
想起了刘欢老师的那句歌词: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这是一种责任,他要让这些优秀的新东方老师有饭吃,让老师们的投入不会付诸东流,并把这些老师的能量释放出来,去影响更多的人。俞敏洪老师运营企业近30年,还保留了读书人的底子。
这也是对生命的尊重。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不要浪费时间,认真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并从这件事中找到人生的价值。这不能被简单概括为“敬业”,更是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我们在找工作时,不能只盯着薪资待遇,更要看到这份工作有没有意义,能不能学到东西、提高能力,找到价值感,这才是人生更重要的东西。
很多同学事情做不好时会安慰自己:这件事不适合我,我适合做别的事情。结果这件事做到一半就放弃了,开始做别的事。到头来事情做了很多,但没有一件是做成的。
其实不管做什么事,它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先迈出第一步,多一点思考,寻找规律方法,向书籍和前辈学习,再努力一点,多坚持一会,就能成功。俞老师能把英语培训做好,也能把全新的直播带货做好。所以世界上没有“适合不适合”一说,不要以为这件事没做好,逃避过去,就能把其他事情做好。这件事做不好,其它事情也很难做好,这件事做好了,其它事情也能做好。所以,失败的人一直失败,成功的人一直成功。掌握规律,做什么都适合;掌握不了规律,做什么都不适合。
“这件事不适合我,我适合做其他事”,像是一种安慰,也像是逃避、推卸。
#2
新东方有很多老师都身怀绝技,双语带货,辞藻华丽,见多识广,文学功底深厚,还有那么一点艺术气息。他们知识丰富,却没有知识分子的那种自负与傲慢;学识渊博,却不像读书人一样死板与迂腐;专业性强,但不狭隘、偏执。他们是一个立体的、活生生的人。
有人说,新东方的老师真有才,我不太喜欢这种说法。这种说法表达了对别人的欣赏与羡慕,但也暗含了对自己的否定。羡慕的另一面,就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对自己能力的质疑,这种观念会渗透到你的潜意识里,压制你的能量释放。所以不要羡慕别人,如果你觉得他优秀,就向他学习,你能像他们一样优秀。
没有什么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从这点看,上帝还算公平。与我们不同的是,这些老师多了点“无用”的爱好和追求,愿意在上面投入时间和精力。认真生活,认真爱,认真受伤,所以才写出了触动心灵的歌。
文学和艺术这种东西,不能直接给你带来多少收入,但能让你的能力锦上添花,能让你在困境中感受到浪漫,在痛苦中看到希望。
不要再盲目追逐一纸证书,也不要“考试不考就不学”,多做一点“无用”的事,看一些“无用”的书,培养一些“无用”的爱好与能力。
#3
我在想,如果我们面临新东方的困境,会怎么做?抱怨社会、埋怨国家?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这样。
但新东方却在新的环境中活了下来,依旧强大,依旧平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同一件事,对我们来说,是覆灭,对新东方来说,是机会。
所以,在我们抱怨“别人只是运气好”“自己没赶上机会”的时候,是不是机会已经来了,只是我们功力不足而没有发现,或者忙于抱怨而错失机会?
很多人说,成功需要运气,我承认。但运气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运气常常伪装成困境而来。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只需要两步:第一步提高自己,做好准备,第二步,迎接挑战,把挑战变为机遇。庸人抱怨环境,普通人依赖环境,强者改变环境。
不管人生中发生什么,敢于推倒重来,敢于割舍过去、从头再来,这一点我是很佩服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