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溪
连叔,展信佳!
今天看了您的文章《饶了你的父母》,真的有很大感触。我与文章中的“妈宝男”非常相似,从小到大都是父母一直在帮我做着各种决定,我也会经常在心里责怪父母对我太过“溺爱”,导致我一直唯唯诺诺没有什么作为。有较大不同的是,我的家庭环境相对差一些。父母在老家小县城住着老旧的楼梯房,而我在一线城市租房住,工作普通,收入也一般,没房没车,30多岁至今未婚。自从毕业工作后就一直在刻意减少回家,总想着要逃离父母,想要一个人在外生活。虽然没什么积蓄,但也是自给自足,本想着我这辈子就这样悠哉悠哉过着。
但世事难料,前段时间,父亲查出患有肺癌,我们全家人的生活节奏一下子被打乱了,家里的气氛也变得很压抑。作为唯一的儿子,我瞬间承担起了重任,没有任何时间去犹豫和思考,立刻就得开始联系医院、了解情况、安排行程,在协调好自己的工作后,马上就回老家带父亲上省城,进院就诊、住院检查、与医生沟通治疗方案、同时还要安抚待在家里的母亲,这所有一切都需要我来安排。一直像个大孩子的我,现在突然间变成了家里的依靠。而父母也变得谨小慎微,事事听从于我。经历了这些之后,我才慢慢发现,这些年来,我对父母的亏欠太多了,他们已经老到需要依靠孩子了,而我,也不能再任性下去了。
父亲的病情并不乐观,医生告诉我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我的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都很大,但也不得不去面对,包括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我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多少困难,但我一定会挺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父亲得到最好的治疗。
发这封信也不是为了寻求什么答案,或许只是想着有人能听我倾诉。
感谢连叔的阅看。 
80后大龄小伙子

80后大龄小伙子:
祝你父亲好运,能熬过这一关。
人有两次出生,一次在产房,一次在病房。我们的父母,往往在产房给我们肉体,在病房给我们责任。
生、老、病、死,人生四大时刻。生的时候我们没有感觉,在父母强壮之时,我们也没有太多感觉。但父母老、病、死之时,一定会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唤醒我们内心一些柔软的、永恒的、坚韧的情感,有愧疚,有悲伤,有爱,有责任。像你一样体现为“突然成为了家里的依靠”。瞬间成人。
当然,成长得更快、更好的人,未必要等到父母老、病、死才开窍。但不得不承认,在一个和平与富裕的上升期社会,多数人需要这样一个震撼时刻让他们顿悟。和平与富裕是所有国家的追求,但追求得到之后,又容易让人精神软弱、拒绝成长。就像现在,如何一个人只想自己舒服,那很容易实现,在城市里打一份工,租一间房,点点外卖,不成家、不置业,也没什么压力,这是城市的宽容(或说别人不在乎你)。只有你的家人关心你(或说给你压力),但他们又可能远在千里之外的县城与乡村,很难影响你了。在精神上,又可以迅速找到一些正确的废话、无用的激情满足自己。为什么极端环保(为了环境禁止人类的正常发展)、极端动保(视动物高于人类)、极端的性别权利(以制造性别对立或混淆性别为诉求)、极端的自由(只要自由,不要责任)成为欧美社会无人敢挑战的政治正确?就是它们像精神毒品一样,让人上瘾,只要廉价地喊一嘴、转发信息(多数还是谣言),就觉得正义在手,政客为了选票,又特别迎合这些情绪,精英骗选民,选民又绑架精英,一条路走到黑。从国家竞争的角度,当然希望欧美深陷这些泥潭,搞得越久越好。而中国,却不要掉进这个坑里。
我认为中国不会掉进这个坑里。因为中国传统文明的教育,是从责任感开始的,认为有责任感的自由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是大自由,不逾矩是负责任,负责任的自由才是真自由,负责任的人生才是真人生。中国人最接受的、能够在中国生根的外来文明,从大乘佛教到马列主义,都是把责任放在第一位的。这个责任感和爱种菜一样,写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这一两代人,欧风美雨洗掉了一些,但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变的,经过冲击,甚至会复苏得更坚固。在你觉得要成为父母与家庭的“依靠”时,这DNA就活过来了。“妈宝男”“妈宝女”,在宠爱中长大的“娇气”的孩子,一夜之间成了不畏难、不怕事的铁人。每个中国人,几乎都有这样的觉醒时刻。
感谢你的成长。
连岳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来信请谨慎,只会在微信平台公开回复,并授权我用于图书汇编。)
孩子的礼物《少年问答2》刚上市,点击下图,可以购买。
点击下图,可以了解我出过的一些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