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两块骨头,是黄种人进化程度最高的表现,真是这样吗?背后有多种原因,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让人惊喜。
    这是1963年科学家抽样检测出来的结果。当时,第七军医大学在《解剖学报》发表了一篇《中国人第三,第四,五指跖骨数目的观察》的文章。文章中的测量数据震惊了不少中国人。
    有关专家抽取了294只中国人的脚,测量它们的脚骨头数量,发现有72%到74%的人第五只脚趾只有两块趾骨,而第四趾有12%到14%的人有两块趾骨,第三趾大约有百分之2到4%的人有两块趾骨。

    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中国人第五个脚趾只有两块趾骨,可能有不少人觉得这没什么稀奇的,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然而,科学家拿中国人脚趾骨的骨头数和外国人相比却有了惊人的发现。
    科学家发现,欧洲人中有65%左右的人第五只脚趾有三块趾骨,这就意味着,欧美人的骨头比中国人多了两块。那么,医学上经常说人体一共有206块骨头,这个结论到底是中国人的骨头数目,还是欧美人骨头数目呢?
    其实,206块骨头是相对于欧美人说的。我们中国人只有204块,缺少的两块就在第五个脚趾骨上。

    此时,许多人就对这个结论感到很震惊,有人就担心,我们只有204块骨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影响?是不是中国人没有进化好?为什么我们会缺少两块骨头?
    对于缺失的这两块骨头,科学家并没有放弃研究。有科学家扩大研究的范围,他们发现,不仅中国人缺少了两块骨头,所有亚洲人几乎都有这个特点,特别是日本人缺失的比例更高,高达80%以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各国专家为了解开这个难题,分别都作出了多种努力,也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答案。
1、人类在不断进化
    根据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我们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是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才进化成现在这个样子。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时间可以追溯到500万年前,那时候所有的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生活在非洲大陆上。
    之后,由于环境的变化,非洲大陆上的古人开始扩散到全世界,在大约200万年前,非洲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出走,这次出走是原始人类,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南方古猿。
    历经了130多年之后,非洲大陆上的人类经过了100多年的进化,在外貌和智力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时候,他们分成两个类别,一种叫尼安德特人,另一种叫丹尼索瓦人。
    在距今70万年前,经过进化之后的两类人开始出现第二次出走,走向世界各个地方,与当年的南方古猿不同,于是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新人类。
    到了五万年前,非洲大陆上的人类经过进化之后,在外貌和智力上已经非常接近现在人类,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晚期智人,他们开始了第三次出走。
    历经三次出走,人类走向了世界的各个地方,有些人走到了欧洲,有些人走到了亚洲,还有的人长途跋涉到了美洲。人类分散到不同的地方,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在外貌和智力上会朝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化。

    几百万年之后,这些源自于同个祖先的人类形成了四大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和棕色种人。在头发,肤色,眼睛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外在的,可见的差异,但在看不见的体内,也有一些不同。
    比如后来科学家发现黄种人似乎比白种人、黑种人少了两块骨头,骨头可是构成生命最基本框架的结构,缺少了两个骨头,可不是小事。
    不过,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变化可能是进化得更快的结果。因为我们知道婴儿出生之后,身上的骨头多达305块,这些骨骼大多以软骨的形式出现,生命是很神奇的生命体,为了保护新生儿,在某些部位会多生出几块骨头。

    比如孩子的骶骨有五块,可是到了十几岁之后,随着钙质的增加,5块会合成一块,比如婴儿的尾骨有四块,长大后就逐渐合成了一块,比如婴儿有两块髂骨,两块坐骨,两块跖骨,但成年以后,六块已合并为两块髋骨。
    孩子小,多生几块软骨,可以使身体的柔韧性变强,小的时候,由于身体平衡性较差,经常摔倒,有了这些软骨的保护,活蹦乱跳摔倒的孩子才没有那么容易骨折。
    如此看来,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情况不断进化,一些没用的器官骨骼会逐渐融合退化,比如咱们体内的阑尾,就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消失的一个器官。

    那么,中国人缺少的那两块骨头极有可能是进化的速度快一些,把体内中一些没用的骨头淘汰掉或融合,而欧美人由于进化的速度放慢一些,因此那两块骨头仍然保留着。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现在的人类依然处于不断进化中,将来很有可能身体内还有一些作用不大的骨头会逐渐被进化淘汰掉,也就是说,未来的人类骨头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少。
2、跟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欧洲人大多生活在寒冷地方,特别是古代的欧美地区,常年受冰雪覆盖,气温低下,低温的环境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变慢,相应的,进化的速度可能会慢一些。
    欧洲人的婴儿出生也有305块骨头,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骨头融合的速度变慢,到了成年期,还没来得及把第五脚趾骨头的软骨融合,软骨就被钙化变成了一块真正的骨头。
    也有人说,因为欧美人所处的环境特殊,他们的身材高大,身体为了能够支撑高大的身躯,于是在第五脚趾上多生了两块骨头,可以起到更强的支撑作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持平衡。
3、与饮食习惯有关
    远古人类历经三次迁徙,有的人迁徙到了欧美地区,那地方远离赤道,日照时间短,再加上冰天雪地,植物难以生长,于是那里的人类为了生活,大多以肉食为主,他们吃牛羊肉,喝牛奶,为了抵御严寒,还要喝酒。
    这些饮食习惯使得它们吸收了更多的钙质,以肉食为主,会使身材变得更加高大,因此,第五脚趾的软骨极有可能很快被钙化,而保留了下来。
    而亚洲人大多处于赤道附近的平原地区,气候温和,适合植物生长,大多数亚洲人以植物为主食,吃米饭、面食,肉蛋奶类的摄入量比欧美人少很多,因此,身材显得矮小一些。
    以植物为主食,钙质的摄入量会减少,因此,容易出现钙质不足,软骨无法概化成真正的骨头,慢慢地,这些多余的软骨就会退化,被淘汰掉。
4、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细胞核中有着遗传物质DNA,而基因是DNA上的一些片段,人类在生殖繁洐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不过,遗传物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基因组的DNA分子也可发生突然的可遗传性的变异,这就是基因突变。从微观上看,是基因在结构上,碱基对组成或者排列顺序方面产生了改变。
    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分子进化中性学说。他的观点是,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有利的基因突变,也会出现一些不利的基因突变。
    当然,这种好的、坏的基因突变都是很少发生的,还有一种突变是中性的,就是对身体不好,也不坏,这就是中性突变,这种中性突变并不会影响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不会造成人体缺陷,因此,会在体内被保留了下来,然后一代代传承下去。
    比如,在远古的时候,假如有一只南方古猿生育了两个后代,一只古猿满身毛发,而另一只古猿没有毛发,在那时候,智人没有毛发,也就说有毛发的那只古猿可能是基因出现了突变,如果这种变异能够适应环境,他的这种特征很有可能遗传给了下一代,于是后代身上就多毛。
    如果亚洲的远古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有人产生了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刚好就出现在第五个脚趾上,突变的结果并不会影响人们的行走及运动平衡,因此就被保留了下来。
    而欧美人的祖先没有这方面的突变或者有过这方面的突变,可是发现并不适合环境的生存,于是那些突变的人被淘汰掉,没有把这特征遗传下来,于是就保留了两块骨头。
结语:
    生命是神奇的,存在就是真理。不管欧美人是206块骨头,还是亚洲人204块骨头,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没有感觉到哪方面的不便,就意味着彼此的这种状态都是好的,没有谁更高等谁更低等的说法,也不用为自己缺少了两块骨头而惴惴不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