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有一件事,让从央媒到地方媒体火力全开批评。河南乱赋红码,犯了忌讳,犯了众怒。
据不完全统计,报道和批评河南乱赋红码事件的媒体中,既有半月谈、侠客岛(人民日报旗下公众号)、中新经纬(中新社旗下媒体)、农民日报等央媒,也有南方都市报、澎湃新闻、三湘都市报、天目新闻(浙江日报旗下新媒体)等地方主流媒体。另外,还有财新、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等专业媒体,也对此发声。
从媒体的级别和规模能看出,宣传主管部门应该也认为河南这种做法该批。毕竟,乱赋红码,错得离谱,不仅损害了储户的个人权利,也妨害了防疫大局,伤害了政府公信力。而且这种长臂管辖,也让其他省份心中不快。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存在国家承认的合法银行,突然有一天说取不出来了。中国的老百姓真是良民顺民,让等多少天就等多少天,期间不吵不闹。等了五十多天之后,时间也差不多了,人家去河南讨个说法不为过吧?
接下来发生的事,搁谁身上都受不了。不仅不让人取钱,还把储户的健康码给变红了,让他们原地禁足,不能去郑州。
如果不是舆论汹汹,说不定这种做法还会被写进年终总结,有关人员还会受到表彰。
但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合理不合法的事,必须天下共讨之,谁都不能一手遮天。
像乱赋红码这种事,如果不批评不制止不惩罚,就相当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科技一旦被滥用,再加上权力如果不受制约,两者结合在一起,将带来滔天灾祸。
稍有理智的人,都会知道,如果健康码被用于防疫之外的其他用途,将给全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河南随意把健康码变红的做法,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为了法律的尊严,为了政府的公信力,为了不让其他地方有样学样,就必须严厉追究河南有关人员的责任。
针对河南这事,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接受财新采访表示,有关做法涉嫌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六条、《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三十四条,相关公职人员涉嫌涉及《刑法》中的滥用职权罪。
国家制定法律不是为了当摆设,更不是只为了惩治庶民。封建社会,尚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觉悟。今天,我们不能不如封建社会。能进入公职人员队伍的,都是高学历高素质高觉悟的精英人士,他们绝不可能不懂法不知法不畏法。那么,对于这些明知故犯的公职人员,该当何罪?
公职人员违法,更应该罪加一等。
在全国媒体的穷追猛打下,能看出有些人明显胆怯了撑不住了。
来看看他们怎么说的。以下说法,有据可查,都来源于权威媒体的报道。
郑州12345:大数据库出了问题。
河南省卫健委:入省的由省大数据局负责,省内流动的由郑州大数据局负责。
河南省大数据局(已更名为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属地管理,地市赋码。
郑州大数据局: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
郑州疫情防控指挥部:下面的社会防控部直接负责。
总之,都与我无关。
从公开报道上,河南至今还没找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到底谁该为此担责。
我很不能理解,这事整得像高科技犯罪一样。系统登录都是有迹可循的。查一下谁登录了系统,谁给那些储户修改了信息,也就是分分钟的事,犯得着这么兜圈子费力气吗?
我看到一张截图,没查到是哪家媒体报道的。报道中说,“经疫情防控指挥部和技术服务等部门的调查,初步确定负责豫康码开发运维的公司,在更新外省人员入豫风险判定规则时,由于程序员违规操作,错误使用了过期的规则,导致部分外省入豫人员被错误赋予红码。目前程序bug已经修复,被错判的红码也已经变为绿色,相关涉事人员将会被进行下一步追责。”
很奇怪,这个报道,不管是在百度还是微信搜素或是网易,不管用什么关键词,都查不到原始来源。
是媒体胡编乱造,还是有关人员意识到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
如果真是程序员违规操作,那么就有新问题了。
程序员是吃饱了撑的,还是收了谁的黑钱?
技术人员为什么就偏偏对村镇银行储户的健康码进行违规操作?
程序的bug为什么会自主选择特定人群?
这一切,很魔幻。
如果是程序员收黑钱干的,那就是妥妥的犯罪,是要吃牢饭的,甚至会影响三代。
如果是吃饱了撑的,那么这种傻子是谁招进来的?他是想报复社会,还是要给领导挖坑?
为什么真是程序员的违规操作,要等到全国媒体都报道了,有关部门才来调查?
真希望上面的截图,只是无良媒体的胡编乱造。
有些人搞的那些套路和把戏,一看就懂,一戳就穿。可恨的是,他们也知道借口低劣,但是更知道,你不能拿他们怎么样。所以,他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公众当傻子耍。
这些身居要职却漠视法律愚弄公众的人,连累了一省一地的名声,给党国添堵,让法律蒙羞,就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些人,如果不能依法依规追究他们的责任,如果不能让他们为自己的目无法纪付出代价,那么,全社会都要为这种权力的任性带来的严重后果买单。
往期回顾
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