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姚洋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央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历史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立志要建设一个平等、富强、公平的社会。否则,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我可以公开说,教育领域是我们当下最不平等的领域。共产党的理念是进步的,可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是退步的。退步表现在哪里?我国城乡教育差距在过去几十年几乎没有变化,大城市的高等教育都普及了,但农村年轻人很多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从数据来看,我们研究了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出生的人口,发现出生在40年代末至50年代的人,他们的教育水平与父辈教育水平之间的相关程度最低,相关系数只有0.35,与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这说明当时我国穷苦人的教育水平提升得较快。而现在,这一相关系数上升为0.5至0.6,已经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水平,这意味着我们又回到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的年代。
我读书在北大,工作也在北大。在我读书时,班里35人中有三分之一来自贫困家庭,甚至还有两名同学是孤儿。今天我在北大上300人的大课时,问哪些同学的双亲是农民?全场大概只有两三个同学举手。当下的北大已经非常精英化。不仅如此,北大的学费25年都没涨过。
我1997年回国,当时北大的学费是5000元一年,到今天仍然是5000元一年,但现在国内许多三本院校的学费已经高达8万元一年,民办高职院校也要靠学费活着。
上这些学校的孩子多数来自农村地区,这意味着我们相当于给农村家庭制造了一个双重的惩罚机制:一重惩罚是农村家庭的孩子考上精英大学的概率很低;另一重是即便考上差的大学,还要面临比精英大学贵数倍的学费。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我们也去调研了职高和技校,发现90%的孩子都是来自农村家庭。这些现象正常吗?
我们现在谈发展职业教育,有人美其名曰是因为孩子们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比如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就应该上普通高中,动手能力强的就应该上职高。农村的孩子更多地进职高和技校,难道意味着农村的孩子天生都是所谓逻辑思维能力不太强的人?显然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因为智力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是平均的,不可能城市家庭的孩子就天生逻辑思维能力强,而农村家庭的孩子就天生动手能力强。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就是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阶层固化的工具。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应该去打破这个工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应该允许这样的现象长期存在下去。
我们也做过研究,发现一个孩子一旦上了职业高中,他的职业就基本被锁定在低回报行业中的低回报工种里,甚至一生都不可能再有变化。他们就业后的收入和上过普高的毕业生收入差距会一直存在。如此一来,我们的职业教育不就成了阶层固化的工具吗?
中考后的强制性分流,还造成了家庭选择的下移,特别是农村家庭,在孩子要初中毕业时就不得不考虑孩子的未来,而且经济成为重要的决策因素。因为只要孩子的成绩稍微不好,就只能去上职高,最好的出路是毕业后升学上一个高职院校读大专。
另外一条路就是初中毕业后就直接去打工,比如做流水线工人,月入3000元不难。我侄子、侄媳妇都在流水线上工作,收入一个月四五千。试想一下,从职高到高职的六年时间,读书要交昂贵的学习,打工每年能有数万元收入,里外反差能达到40万左右。
对于家庭而言,只要不是孩子在学习上特别有前途,最理性的选择就是让孩子初中毕业后直接去打工。这样一来,中考后的强制分流只是加剧了社会分化和阶层固化,成为我们共同富裕目标的最大障碍。
如果你不想错过内容,记得点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号列表里了~
“博士悦读”是专业的MBA、EMBA、DBA咨询服务平台,为在职人员提供一站式学历学位以及高管培训的最佳方案,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青岛、成都、重庆等教学区任意选择。(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际在职MBA/EMBA/DBA课程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国际在职“MBA/EMBA/DBA”课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