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七七
今天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诞辰123周年。1972年4月16日,73岁的川端康成在工作室打开了煤气自杀,结束了他的一生。当时,人们没有从他身上发现任何遗书,无人知晓他当时的想法。
“自杀”,是日本多位大文豪最终都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写出人间与地狱之间那扇“罗生门”的芥川龙之介,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三岛由纪夫发表完“保卫天皇和日本传统”的演说而被人嘲笑为疯子后,以武士道精神切腹自杀;太宰治在第五次自杀后,终于如愿;除此以外还有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三岛由纪夫等等。
人世间到底有什么“非死不可”的理由呢?是否只有“死亡”才能匹配“生”之壮烈、孤独与执拗?
为情所“困”的太宰治
太宰治于1909年出生于日本青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是当地贵族最小的儿子。自幼敏感,身体羸弱,生于权贵家庭却对此十分厌恶,曾自称是“无智生活的贫农子孙”。
到了青少年时期,太宰治受到无产阶级文学影响,开始参加非法左翼运动,成了“无赖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有评论家认为,太宰治并不“左”,就像三岛由纪夫其实也并不“右”。
因为烦恼于自己的阶级问题,太宰治在19岁那年企图服用安眠药自杀。他所推崇的芥川龙之介,便是在两年前于自宅内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的。
太宰治
1930年,太宰治因为崇尚法国文学而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系,但因为时常参加非法左翼运动而怠惰了学业,并沉溺于烟、酒、女色,靠着家里的接济过活。明明厌恶自己的阶级,却又依附于家庭,也许太宰治崇尚的并不是左翼运动,而是左翼运动的“非法性”。
然而,太宰治也并不是一个积极冲撞体制的人。他被“非法”的氛围吸引,或者说他自己就生活在这种非法且颓废的氛围之中。也于是,对于这样一个“无赖”来说,死亡是最不屑的事情了。
东京三鹰站附近的一座跨线桥,太宰治很喜欢到这座桥上观景
21岁的太宰治,在银座咖啡店遇到当侍女的有夫之妇田部目津子。两人企图殉情,最后太宰治获救,目津子死亡。这次事件也成为太宰治文学的养分,他写作了《小丑之花》。这是太宰治的第二次自杀。
刚结束上一段“恋情”,太宰治便在隔年认识了艺妓小山初代,并与她同居。不过,对于脆弱、敏感、纤细的太宰治来说,任何生活上的挫折都可能导向自杀。26岁那年,因为毕业无望,又被报社拒绝无法成为记者,太宰治企图在镰仓的山上上吊自杀,不知是树枝还是绳子断了,太宰治的第三次自杀又以失败告终。
2年之后,因为发现心爱的女人小山初代与一位画家有染,太宰治便怂恿小山初代与他去山上服药自尽。最后两人双双被救活,这段苦恋也因此结束。
第四次自杀后,太宰治与教师石原美知子结婚。美知子非常照顾太宰治,他因此也在生活和精神上稳定了下来,在此期间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然而,天性不羁的太宰治终究躲不过颓废的个性,躲不过女人,也躲不过自杀的命运。
太宰治与石原美知子结婚
39岁那年,太宰治与情妇山崎富荣在玉川上水投水自尽,7天后遗体才被发现。太宰治在死前留给妻子一纸遗书,满是歉意,并说自己“再也写不出小说,最爱还是你”。但太宰治终究还是和别的女人殉情了。
发动“政变”的三岛由纪夫
出生于1925年、小太宰治16岁、同样出身于贵族阶级的三岛由纪夫,可以说与太宰治是一体两面的。
研究三岛由纪夫的专家佐藤秀明教授如此形容:“三岛由纪夫是好恶分明的人,也不会掩藏,他会很直接地表现出来。他承认川端康成具有自己所没有的才能,但是对太宰治就抱有厌恶的情绪了,因为太宰治习惯展现自己弱点……三岛十分鄙视太宰治将弱点当作卖点的方式,反观三岛的文学创作,他是坚持在文学中克服弱点的。”
不仅是在文学上,三岛由纪夫哪怕在身体上也在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
雪中舞剑的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出生于东京市四谷区永住町二番地,自小也是体弱而纤细,其作品《金阁寺》中便可以看到他对自己肉体的自卑。30岁那年,三岛由纪夫开始对自己进行“人体改造”,强健的身体也是他在美学上的追求。此外,他还练习拳击、空手道和剑道。
其实,他在年少之作《假面的告白》中,就不断表现出自己对于肉体之美的喜爱。男性的肉体之美让他感受到“生命力”——“那过剩的生命力令少年们为之折服。存在于生命之中的过度感受、充满暴力性,只能解释成是为了生命本身。”
三岛由纪夫在他的一生中亦是充满了生命力。除了作家之外,他还当过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在他出演的《风野郎》《忧国》等电影中,一身漂亮肌肉的三岛由纪夫英姿飒爽。
三岛由纪夫出演电影《风野郎》的海报
除了艺术领域,他也非常执着于自己的政治理念。他对日本在二战战败后逐渐西化的社会,以及日本主权受制于美国感到十分不满。1968年,三岛由纪夫创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装组织“盾会”,后来决定发动“政变”。
1970年11月25日,他交付《丰饶之海》最后篇章后,便带领4名“盾会”成员到东京,绑架了自卫队指挥官益田兼利,并在阳台向800多名自卫队队员发表演说,呼吁“放弃物质文明的堕落,找回古人纯朴坚忍的美德与精神,成为真的武士”,被众人嘲笑是疯子。
1970年3月,东京,三岛由纪夫在家中
随后三岛由纪夫退入室内切腹自尽。他的精神内核,何不是像太宰治一样绝望且厌世的呢?他们都是把死亡看作一种美学,而他们的死亡也都指向一种“文学性的死亡”。这种“美”与“文学性”无关乎“左”“右”,皆是个体生命与所处世界的“对抗”。
亲人早逝的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出生于1899年,是三岛由纪夫和太宰治的前辈,同时也和这两位文坛后辈有一些联系。
早年三岛由纪夫发表完小说《鲜花盛开的森林》后,便去镰仓拜访过川端康成,并在川端康成的推荐下正式进入文坛。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常有书信往来。
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蜂拥而入的记者,川端康成说:“托三岛由纪夫的福,他前年便进入候选人名单,因为太年轻未能获奖,所以才让我碰上了。”
196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晚宴上签名留念
虽然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关系不错,但在文学上,有人认为三岛由纪夫还是有所介意的。不过,在三岛由纪夫自杀当天,有不少作家赶赴现场,但川端康成是唯一获准进入的。他也曾表示:“如果当初诺贝尔文学奖不是我得到,而是由三岛得到,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
在三岛由纪夫自杀17个月后,73岁的川端康成在公寓内开煤气自杀,且没有留下任何遗书,这一死,带给外界无限疑问。
相较于与三岛由纪夫之间的羁绊,川端康成和太宰治之间的联系更像是一件文坛八卦。太宰治醉心于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一心想要获得“芥川奖”却三度失败。
年轻时的川端康成
第一次,太宰治入围却未获奖,川端康成认为“作者对眼瞎的生活怀有厌恶之情,使得作者不能将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很遗憾的”。第三次,太宰治向川端康城写信道:“请给我希望!虽然我死皮赖脸活下来了,也请夸奖一下!请快点!快点!不要对我见死不救。”这封长信被收藏在太宰治故居“斜阳馆”内,被认为是他的“泣诉状”。
回看川端康成,他自幼父母便病故,幼年生活孤独且封闭,上学后亲人又接连不断地过世,“死亡”的体验一直萦绕着他。生命仿佛是一场徒劳。在《雪国》中,他便不断提到这种徒劳:爱的徒劳、美丽的徒劳、生命的徒劳,而他却被这种徒劳吸引,陷入一种矛盾的虚无。
电影《雪国》剧照
也许,人有时候真的有一些“非死不可”的理由,只有死亡能匹配生之悲凉与壮阔之美。而这几位日本文豪用自己的生命和作品,为我们展现了这种日式美学。
本文首发于南风窗旗下国际新媒体看世界
2022中国城市引力指数报告
点击图片查看中国城市引力一百强
    编辑 | 吴阳煜 莫奈
排版 | 李鱼 杨羊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