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我跟许多朋友一样,持续关注着唐山烧烤店发生的恶性打人事件的进展。
导致的后果就是,现在一看到上面这张图,我就感觉自己心里有创伤。
1、恐惧
说实话,那个事发视频我根本没有勇气看到最后。那几个男人砸下的每一拳,都仿佛也同时砸在了我的心上,极大的恐惧感笼罩在我心头。
她们穿着暴露吗?她们去了什么不该去的地方吗?她们主动招惹对方了吗?……
讽刺的是,这些往常在女性成为受害者时第一时间就会被人们作为“完美受害者”来审视的元素,在唐山这次事件中,都是无可指摘的。
几个在一起平平常常吃烧烤的女孩,就因为一齐反抗了来自陌生男性的骚扰,而被几个体壮的男子下狠手暴打,招招冲着头部,伤势严重。
但依然有人还在苛责受害者们:
她们就不应该晚上出门,她们不应该在被骚扰后拿起酒瓶,她们不应该“硬刚”而要逃跑……
看到这些言论,我真的感觉快要窒息。
凭什么女性就活该要在天黑之前躲进家里?又凭什么要在被骚扰后选择忍气吞声?那为什么没有人呼吁晚上七点以后禁止男性上街?为什么不严惩这些进行性骚扰和施暴的男人们?
我身边,有很多女性都像我一样,根本没法直视视频中的暴力,也没办法把视频看完。因为,每个女性都在那一刻代入了自己。
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
能怎么办?想来想去,如果真不幸遇到,那我们其实也什么办法都没有。在突如其来的暴行面前,我们很难更好地保护自己,也正是这种毫无预判的危险,这种光天化日之下便会发生的危险,才会让我们每一个女性感觉万分恐惧。
而这份恐惧,并不仅仅来在于“唐山打人”这件事本身,而是社会对女性长久以来的“不友好”所累积的一种可悲的经验。
身边一些女性朋友都会有些下意识的习惯,比如独自乘坐电梯时如果遇到陌生男性,会不由得有些紧张;如果家里有男性工作人员上门维修,自己又独自在家,会选择敞开房门,或准备些防身的东西带在身边;夜里要是独自行走,近临的身后一旦传来脚步声,都会让自己心跳加速……
我想,这可能是大部分女性在经年累月地对周遭环境的不信任感中自觉养成的警惕性。
而周围的男性朋友,甚至有许多是在平时比较能共情女性的男性,在听到这种忐忑和恐惧的时候,都不太理解,觉得这是过于小题大做。
我只能说,那是因为,他们不是女性。
他们没有经历过女性所经历的一切,自然也就没有在后天养成如此强烈的防备之心。
但即便女性这样小心翼翼,依然无法完全自保。那些恐惧,时常挥之不去。你甚至可以说,它是被植根在性别基因里的,与生俱来的恐惧。
就像网络上有人说的那样,坏的不是all men,但恐惧却笼罩着all women 。
这是无法被忽视的事实。
2、争议
唐山打人事件中,讨论最为热烈的,还有路人的反应。
眼见几名壮汉暴打4名女子,同屋用餐的路人们到底应该不应该“见义勇为”?
在这个话题下,大家观点各异,争论激烈。

有一些对出手相助持保留意见的声音,举了很多因“见义勇为”而受到严重伤害的例子,以此来证明在危险中选择自保的合理性。
但也有人反驳,莫非只有正面硬刚才叫出手相助吗?适当拉架、大喊喝止、及时报警等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受害者。
当然,现场的确有这样做的路人。甚至还有一个原本被吓得躲入同伴怀里的女孩,在看到施暴男性频频往几名女子头上打去的时候,一度想冲过去帮忙,只是被同伴连拖带拽拉走了。
或许是因为在唐山打人事件中,使用暴力的男性人数太多,而正在用餐的其它桌顾客相对人数单薄,这才并没有更多强有力的力量出手相助。
相比之下,同一天发生在上海金山的男子当街砍杀女子事件的结果就并不相同。根据网传图片显示,有多名路人出手控制住了砍人男性。
有人说,正义其实像海浪,一片单薄的浪花也许无法迸发出什么力量,但当浪花们手挽着手,形成潮汐,就有了势不可挡的力道。
当然,在这样严重的暴力事件中,我们并不是要一味鼓吹个人去正面硬刚,铤而走险。制止暴力,也不能指望路人的互助,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一套更加完善和健全的法律和氛围。
但我们也知道,沉默和视而不见,一定不能带来一个更加有希望的环境。
每个人,要拥有对不公愤怒的能力,也许正义的潮汐才能早日形成。
3、性别暴力
在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的后续进展中,公众和相关部门都对几位施暴男性的身份展开了一系列的猜测和调查,有消息称其有涉黑背景。
我也观察到,在事件发生之后,一直有一种声音在试图把整件事归结为一次“去性别化”的互殴事件。而探究施暴者的背景,从其个角度上似乎也可以说明,这起事件之所以如此恶劣,是因为做坏事的那群人不是“一般意义”的“恶”。
但我们其实无法忽视,这整件事的起因,其实是因为一个陌生男人在言语和肢体上骚扰了女子,女子在没有认怂、没有忍耐、更没有顺从的情况下,才有了后面的发展。
本质上,这和一般的打架斗殴就不是一码事。
“互殴”是用武力对抗武力,而“唐山打人事件”很明显是在物化女性。
把女人视作理所应当被“占有”的资源,就像一件物品一样,得不到就要把它搞坏。这就明显是性别暴力事件,而非一般意义的打架滋事。
也许,加害者的确有案底,是惯犯,还有黑社会的背景。但如果看过往类似的性别暴力事件,我们就会发现,每件事的恶劣程度,并不取决于加害者的“烂”度。
女性们之所以拥有绵延不绝的恐惧,是因为大量的平庸之恶,存在于各种性别暴力事件中。
就像某位网友说的,并不是每一个对女性施暴的男子都有如此恶劣的身份,有的可能也是遵纪守法的普通人,甚至是看起来正人君子的精英们,但他们下起手来的嘴脸,对女性造成的伤害,一点都不亚于这些惯犯男子们。
曾经看到过一个数据,“在中国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殴打,2.7亿个家庭中,约30%的妇女遭受过家暴,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60%妇女自杀是因为家庭暴力。”
那些说让女性不要太晚出门的人,你们可不可以回答一下,难道女性回到家就安全了吗?
女性让渡出自己的出行、穿衣自由,就真的能保护自己了吗?那些来自亲密之人的暴力,又该怎样避免?
曾看过一部纪录片,名叫《印度的女儿》。它围绕的是当年震惊世界的印度德里公交车轮奸案。纪录片对其中一位强奸犯以及他的律师、受害者父母进行了采访。
在片中,从这些被访者的嘴里堂而皇之地说出的许多言论,都让我觉得浑身不适。
比如律师说:“她不应该被摆在街上,就像食物一样。一个女人,比钻石更宝贵。至于如何把这钻石保存在你手里,取决于你。如果你把钻石放在街上,就不要怪狗会叼走它了。”
比如罪犯说:“当她被强奸的时候,她就不应该反抗。她应该默不作声,允许强奸才对。这样他们就不会把她扔下去,而就会只是打她几下了。”
比如罪犯的父母说:“这是Akshay Thakur和那个少年的错。他俩在车上放了酒。”
我记得自己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还试图想从印度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去解释为什么这些人能如此波澜不惊地说出这些贬低和物化女性的言语。
直到今天,在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中,我听到了极为类似的评论。
比如,“那个打人的男人喝了酒”、“那几个女孩被搭讪之后就不应该砸酒瓶,息事宁人就完事了”等等,这让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充满了失望。
我们当然知道,杜绝性别暴力,并不是依靠铲除一个涉黑集团就可以的。等到什么时候,我们能铲除掉植根于许多人头脑中那男性对于女性的绝对权力感,也许女性才能变得更加安全。
我不知道,“唐山打人事件”还会在热搜停留多久,就像已被许多人遗忘的铁链女那般,它也一定会在不久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和记忆。
就像《恋爱的犀牛》中的那段话所说的那样:
“忘掉她,忘掉她就可以不必再忍受,忘掉她就可以不必再痛苦。忘掉她,忘掉你没有的东西,忘掉别人有的东西,忘掉你失去和以后不能得到的东西,忘掉仇恨,忘掉屈辱,像犀牛忘掉草原,像水鸟忘掉湖泊,像地狱里的人忘掉天堂,像截肢的人忘掉自己曾快步如飞,像落叶忘掉风。
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
是,我们不能忘掉,我们还要持续发声。
不要轻易去习惯那些不该习惯的事情,为那些本就不合理的事情寻找合理化的借口。
如果我们自己都放弃了去争取,那在我们身处的环境中,恶的底线只会越来越低。
拒绝麻木,保持关注。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