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一战之前在远东地区爆发了两场重要的战争,这直接决定了日本帝国在亚洲的崛起。
第一场当然是人们熟知的甲午战争。
在东亚,朝鲜半岛对中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果日本占领了朝鲜半岛,即可以对本土形成屏障作用,进一步又可以向远东大陆的腹地扩张;如果清朝可以像以前的朝代一样控制朝鲜半岛,就可以对日本形成战略压制作用,稳定自己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霸主地位,因此可以这样说,中日谁能占领或控制朝鲜半岛,谁就拥有了东亚的主导权。
自从19世纪中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之后,沙俄在欧洲方向的扩张之路已经被英法堵死,也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远东方向。它先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夺取了清朝外东北的10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当时沙俄相对中日的综合力量对比,如果沙俄控制了朝鲜半岛然后再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即黄俄罗斯计划),它在远东地区就拥有了战略主导权,可以成为远东地区的龙头老大,所以就在中日争夺朝鲜半岛主导权的同时沙俄也开始动朝鲜半岛的心思。
1887年就有一幅很出名的讽刺画,说的是大清、日本和沙俄争钓一条写有“朝鲜”的鱼。对于远东地区来说,朝鲜半岛就像是围棋中的天元位置,谁占领了“天元”,就可以统领全局。
但在甲午战争之前,由于俄罗斯主要的人口和资源都集中在欧洲方向上,此时如果在远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扩张活动就会被运输问题所困扰(1891年沙俄才开始修建远东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远东地区的领土并支撑其扩张活动),因此,当时的朝鲜半岛就主要是中日之争。
1894年3月,朝鲜爆发东学农民起义,发檄文征讨日寇、驱逐权奸,朝鲜王国高宗惊慌失措并向北京告急。4月,清朝开始派兵登陆朝鲜,日本得知朝鲜向清政府求援后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向朝鲜增兵,朝鲜半岛的局势开始紧张。
7月23日,清朝济远和广乙两艘巡洋舰护送运兵船抵达朝鲜的牙山(见下图红点处),7月25日拂晓两艘巡洋舰离开牙山返航。在早晨7点多,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对清朝这两艘巡洋舰发动了攻击,打响了丰岛海战,这意味着由一系列陆战和海战组成的甲午战争正式爆发。经过半年多的鏖战,在1895年2月的决战中清朝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只能议和。1895年4月17日,清朝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马关条约》的主要条款包括,清朝向日本支付2亿两白银(约3亿日元)为战争赔款,割让台湾(含澎湖)及辽东半岛予日本等。
日本采取不宣而战、突然袭击的策略获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
虽然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战败,但败给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英国和法国,在东亚依旧居于主导地位,连英国都认为当时的北洋水师是亚洲第一水师。与清朝开战前,日本国内朝野上下曾经对与中国开战感到紧张和困惑,甚至连明治天皇本人也曾经对是否与中国开战感到踌躇。因此,这场战争彻底颠覆了东亚持续了一千多年的地缘政治格局,日本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日本历史学家藤村道生说:甲午战争是日本从“被压迫国”向“压迫国”过渡的转折点,因此在日本近代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战争。我认为还要补充一点,甲午战争让日本建立了信心,面对中国和世界列强不再畏惧,正是这种自信让它敢于在随后发动日俄战争。
俄罗斯既然窥视朝鲜半岛和东北,自然就不甘心日本获得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控制权,随后便通过“三国干涉还辽”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战争获得了对清朝东北的控制权,下图斜线部分是1900年沙俄在清朝的占领区。
1902年,日本成功与英国在平等的关系下结盟,这是日本的一场外交胜利,这进一步增强了日本的信心。当时的英国还是如日中天的日不落帝国,沙俄在东北的扩张活动威胁或损害了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美国的利益,所以这些国家均要求沙俄从东北撤军。但沙俄在土地问题上永远是只管吃不管吐的国家,当然就不肯做出真正的让步,这就让沙俄在外交上处于被孤立的地位,让日本获得了外交上的绝对优势。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军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突袭了停泊在旅顺港的俄罗斯旅顺舰队。2月9日俄国对日宣战。2月10日,日本政府亦正式对俄罗斯政府宣战,日俄战争爆发,然后就是一系列的陆地和海上战役。
1905年5月,日本联合舰队与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峡进行对马海战,日本战胜并完全掌握了制海权,沙俄政府开始面对现实准备与日本进行停战谈判,但就在谈判期间日本于当年7月进攻沙俄的库页岛并占领全岛(在缔结朴资茅斯条约后,北纬50度线以北的部分库页岛返还俄国,以南割让给日本,下图),1905年9月5日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合约》标志着历时19个月的日俄战争结束。
这两场战争结束之后,意味着日本已经成为远东地区的一代帝国,此后的日本开始步入持续扩张之旅,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到二战结束之后,日本被解除了武装,结束了自己的帝国梦。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在这两场战争中日本都不宣而战,采取突然袭击的战略?
第一,在当时,日本相对清俄来说综合国力(包括资源、人力、工业潜力等)处于劣势,突然袭击就可以有效地弥补这种劣势。
当自己有条不紊地将经济活动、军工产业产能、武器库存、士兵征召和训练等方面调整到战时状态时,如果对方尚未达到战时状态其战争潜力就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比如物资储备不足,武器库存不足,军工产量不足,得到充分训练的士兵不足,等等,日本就可以弥补综合国力方面的劣势,这对于综合实力处于劣势的一方非常重要。
第二,日本无法采取守势。
日本是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能源和原材料都依赖国外输入,如果采取守势,综合国力占据优势的一方就会不断强化海上力量干扰以至最终控制远东地区的海上交通线,日本就只能不断疲于应付,最终耗尽自己的国力,这让日本无法采取守势。
第三,日本是个岛国,不能容忍陆地大国建立起海上优势。
如果让陆地大国掌握开战的主动权,任由陆地大国发挥自己综合国力的优势建立起强大的海军,一旦有能力封锁日本的海岸线时,日本就只能投降。由此就可以看到无论在甲午战争还是在日俄战争中,面对占优势的清俄海军,日本都首先突袭对方的海军,在日俄战争中更直接将俄罗斯旅顺舰队(即太平洋舰队)封锁在旅顺港内,沙俄旅顺舰队、第二太平洋舰队和清朝的北洋水师的战败就彻底解除了清俄对日本本土和海上交通线的威胁,成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结束的最终标志。
因此,日本发动突然袭击是清俄与日本之间的综合实力对比、日本的地理因素、对海上运输线路的依赖程度等综合条件所决定的。
今天,日本相对中俄的战略态势与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时期有根本性的改变吗?有一定的改变,但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地理因素、交通因素依旧(它依旧是岛国,弯弯内外海永远是它的生命线),论双方的战争潜力日本很可能依旧有所不足,如果日本一味采取守势,最终就是日本越来越被动。
无论欧美还是国内的人士均认为日本在台海问题上、北方四岛等远东地缘问题上只能采取被动态势,而中俄(尤其前者)处于主导的地位,更有人认为日本面对核武大国只能采取被动挨打的策略(有点无知),如果考虑到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就知道这种思路是完全错误的。今天世界主要大国的长程武器都已经非常发达,而日本列岛极其狭窄,一味采取守势就更无出路。一旦局势继续恶化之后(注意,这是前提。作为守势的一方只有局势到了彻底激化之后才会改变策略),它绝不会任由陆地大国有序调整自己的国策完成实施攻势所需的准备工作,更不会容忍对方有能力封锁自己的交通线和海岸线,很可能会复制上述两场战争中主动出击、突然袭击的策略。
越是综合国力和地理地位处于弱势的一方,越需要变被动为主动,越会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段主动进攻,这就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给今天的警告;另外一个警告就是,所有人都认为是天方夜谭的事情,才是将军们最终的选择,而日本必然做出这样的选择。陆地大国必须对此有所准备。
“兵者,诡道也”。
《如松〈道德经〉感悟》销售链接:
https://item.jd.com/12837347.html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236503.html
《如松看财富之道》销售链接:
http://item.jd.com/12054343.html
《如松看人权货币》销售链接 : 
http://item.jd.com/11993888.html
《如松看货币之道》销售链接 : 
http://item.jd.com/11705115.htm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