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妈。
你有为孩子作文头疼过吗?
作为一名专业码字人,我一度乐观得很盲目。
小孩子写作文有什么难?
不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么。
图源:网络
直到亲自上阵辅导女儿,外加寒暑假带一些小朋友练笔。
我发现,孩子跟成人还是不一样。
成年人写作,思维很重要,看问题透不透,灵魂有没有感染力,决定了你写出来的东西,是否吸引人。
小孩子写作,尚谈不上三观输出,更多是表达范畴。
如何表达,如何完整丰富地表达,需要方法引导。
这个方法,不是套路。
套路是种范式,孩子学完往里套。
套久了容易固化,以后便再也写不出真正好的东西。
所以,我从没给千寻买过范文书。
仿写可以读经典,不必要读范文。
但我也会给她挑一些作文类工具书。
挑选标准比较苛刻:
首先,要有意思。
有意思,孩子才愿意读,内驱永远是最好的驱动力。
其次,要去套路。
我心里面好的作文书,是能够启发孩子写作兴趣,带孩子领略创作乐趣,同时教一些实用的方法。
而不是给出一堆范式文,让孩子搬运。
这样的好书并不多,我也是费了许多精力才选出。
今天先给大家安利其中一本:
《孤岛上的23堂写作课》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适读年龄:7岁+
(图源 当当)
这本对我和千寻启发最大。
它读起来不像工具书,倒像部引人入胜的“东野圭吾”推理小说。
23堂写作课,就是23个写作奥义。
是本书作者,意大利著名作家帕多文尼高和亚历山德里亚多年经验结晶。
它们被“幻化”为神秘旅店宝盒中23个小物件。
用悬念迭起的方式,交给小读者。
我的阅读建议是,有志于踏上创作之路的孩子一定要读。【因为是纯文字书,年龄最好7岁+】
它能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写作思路。
还有成为一名创作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不知道怎么辅导作文的家长,也可以读。
书中内容大概会让你重燃斗志,决心在这个暑假,助娃“进步”。
01
钩子一样的开头
好的童书,都有个钩子样的开头。
勾住娃的眼和心,饭也不想吃地读下去。
《孤岛上的23堂写作课》便是如此。
“暴风雨山庄”式经典开局~
两位作家老朋友,因一场古怪会议,孤岛雨夜相聚。
恶风来临,轮渡不能出海,只好旅店留宿。
电影《无人生还》剧照
前来接他们的,是旅店主人女儿吉尔达。
三人冒雨前行,沿斜坡,再经过长满长春藤的石头墙,来到旅店。
休息片刻,打开电视,突然画面抖动......啪,停电了!
四周陷入黑暗~
旅店主人拿来蜡烛,不停向客人道歉。
可闪烁烛光,还是让客厅气氛变得诡秘。
电影《无人生还》剧照
寂静旅店回荡着有人踩着楼梯上下跑动的脚步声。
女孩吉尔达突然出现在两位作家面前,手里多了个复古盒。
盒子是吉尔达叔公留下滴。
原来,吉尔达的叔公也是位作家,盒里装着为作家的全部必需品。
盒上有把密码锁,密码不是叔公生日,会是什么?
图源:网络
盒底一行神秘字母浮现:
Scheherazade
先看书的千寻,考我来着。
得亏我有百度,Scheherazade,《一千零一夜》的女主~
密码,应该就是:
1-0-0-1!
盒中每件物品都被编上了号码。
吉尔达找到标着数字“1”的物品,激动得叫起来。
会是什么物品呢?
好奇吗,好奇就我一起踏上写作之旅吧~
试问哪个小朋友,能拒绝这么有氛围感的引入?^v^
02
精妙实用的写作奥义
经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局,现在我们就要进入主题。
吉尔达会陆续拿出盒中宝物,两位大作家给予贴心解读。
率先出场的,是一面袖珍镜
图源:网络
“什么含义呢?”吉尔达看着镜中自己。
作家费里尼恰到好处地提醒:
“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镜子都会反映我们最真实的样子,也就是别人眼里看到我们的模样。”
意思是:
开始写作前,你该问问自己知道些什么。
你头脑里储备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中每时每刻的思考和感悟!
说得好。
记得去年暑假,带几个小朋友练笔。
每隔一会,他们就跑来问:
“老师,字数够了吗?”
我说,咱先别管字数,先想想你要讲什么。
写作的目的是表达,不是字数。
接着,吉尔达拿出第二件宝物:
一张空白的纸。
图源:网络
这件宝物,专治“只啃笔头不落笔”
作家斯卡拉巴尔迪告诉吉尔达:
几乎所有作家都患过这种“白纸恐惧症”。
原来作家也会啃笔头,看到这小孩信心大振。
怎么解决呢?
简单,写你想写的东西,只要写就行了!
佩服,两件宝物蕴含的奥义鞭辟入里。
当你准备写点什么,先问自己的眼睛和心,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然后:行动,这是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
现在出场,是第三件宝物:
一副没有镜片的眼镜。
图源:网络
吉尔达戴上它,左右看看,并未发现异样。
斯卡拉巴尔迪提醒她,去看那些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当你注意到身边某件事物时,不要局限于眼睛看到的表面。
试着用更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解读它!
所谓灵感,就这么来的。
比如,那朵形状奇怪的云彩,是不是像个呼呼大睡的巨人?
葱郁的枝杈间,有没有可能藏着一只会说话的小鸟?
……
当你具备这样的意识,就会发现:
平常生活里,竟有如此之多的“有趣”值得记录!
前面三件宝物,是帮孩子做好写作前期准备。
第四件宝物开始,实操正式拉开序幕:
一张黑白班级合照。
图源:网络
它又暗示了什么?
吉尔达对两位作家说:“你们看,这个人肯定是在按快门的时候转身,才被拍下了后背!”
“有可能他就是你叔公......”斯拉卡巴尔迪说,“相片本身就是故事,那个背对镜头的人就是故事主角--一个不爱照相的男孩!”
“等等!”费里尼突然开了口,“为什么不能是女孩?”
“是男是女不重要,重要人物是真实的。”斯拉卡巴尔迪耸耸肩。
看到这,你就可以考考小朋友:
“叔公想通过这张相片,告诉吉尔达什么?”
想想哈利·波特这个虚构人物。
我总觉得,他是罗琳女士以现实原型创造出来的。
记忆里,我创作的第一个童话故事,主人公形象就来自好友。
每次描写故事里的主人公,我就会这么问自己:
在这样的处境中,我的朋友会怎么做~
没错,这就是叔公想说的:
仔细观察你身边的人,他们的外表、动作、仪态、性格......就是创作丰满人物的思路!
说到这,我又想到了好工具思维导图
千寻刚写300字作文时,老师要求最多主题就是人物。
我的爸爸妈妈or朋友~
小丫头观察仔细想法也很丰富,叽叽喳喳说不停。
然而开写就迷茫,不知从何下笔。
我家并非个例。
之前就有同款妈妈留言询问,小孩表达欲爆棚,最不缺想法,为何写作文就犯懵?
原因其实很简单:
小鹰若不知飞翔技巧,哪怕翅膀硬了,也难自由翱翔。
我这个“鹰妈妈”选择用气泡图,帮“小鹰”厘清思路。
这招后来也被融入到了“思维精读课”。
Thinking Maps气泡图和“五感法”融合,
娃通过精读《我爱我的爷爷》,轻松学会描绘人物
后面还有若干宝物,篇幅所限不再剧透。
自觉书中讲述“写作之道”,真诚且实用。
胜过外面很多作文班的“术”。
“术”最多只能应付考试,一进市场就怂。
今年高考作文的灵活度也告诉我们,“术”最多应付到初中。
花重金报班,不见得对孩子有帮助。
这些年踩过的坑告诉我:
真正有用的东西,不一定贵。
比如,一本匠心独运的好书。
03
你以为写完了吗?
正想结尾,猛然发现一处重大遗漏。
书中“妈妈都很爱”的贴心设计,竟然忘了说。
赶紧补~
书中每件宝物的介绍后面,都有段“练习建议”。
省却了老母亲最后一丝操心。
讲完“镜子”,会建议孩子准备一个“见习作家笔记本”,写下至少五件喜欢的事。【我们家用的是“趁早”的本,纯分享无团购】
讲完“白纸”,会建议孩子通过“拥有一百个房间的城堡”的有趣练习,训练自己在不过多思考的情况下大胆提笔。
讲完“眼镜”,会建议孩子完成辅助灵感练习,在两件本不相关的事物间找到线索。
如果你已忘记,“镜子、白纸、眼镜”分别代表什么,请反思手速并回顾温习~
EASTWEST
现在才是正式结尾~
本想写点“上价值”的金句,但《孤岛上的23堂写作课》里第20件宝物告诉我:
Less is more(少就是多)。
不要堆砌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信息。
毕竟,一句话都可以是一部意味深长的小说。比如:
“您打错了电话,一个熟悉的声音回答。”
好吧~
无需多说,写作的魅力和奥义,尽在此书中。
我还分享过这些写作主题文: 
~关注千妈,好书好电影敞开看~
🔗封面图片: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即将截团
在看/分享写作犯怵的小朋友不妨尝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