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周期,始终无法实现盈利的生鲜电商赛道,正遭受资本无情抛弃!
前有“生鲜第一股”每日生鲜从最高11美元/股跌至0.16美元/股,徘徊在退市边缘;后有前置仓生鲜巨头叮咚买菜从最高46美元/股跌至4.7美元/股。
两大前置仓生鲜巨头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资本市场表现不佳,可以退市。但是,线下阵地却没有“敦刻尔克大撤退”,后面除了有“竞争者”追赶,更可怕的是跌入“破产深渊”,再也无法登顶高山之巅!
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
美股上市的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额30.17亿,叮咚买菜同期净亏损额也达到53.33亿元。已上市的前置仓双雄亏惨,剩下没有巨头扶持的腰尾部玩家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补血无门后,宣告破产退出竞争。
揭开生鲜电商神秘的面纱,其实这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生意:
于疫情,生鲜电商成为了本轮疫情的受益者。然而,即便在老天赏饭吃的大环境,生鲜电商仍无法找到自己的“盈利密码”。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叮咚买菜,如今也是连退多城,生鲜电商的“敦刻尔克”!
也是,在资本“手里”也没余粮的日子里,已经让这些资本驱动的创新品牌,瞬间忘记什么是“烧钱”,更多的反而是怎么好好活着,从那里寻找出路?
5月30日,“叮咚买菜将退出安徽市场”登上热搜!
据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消息,叮咚买菜方面或将裁撤多地业务,其中包括安徽宣城、滁州,广东中山、珠海等城市。
目前部分城市的叮咚买菜平台中的商品均为售罄状态、用户已无法下单,且部分叮咚买菜线下店已开始清理和搬运物品。
在大家都缺钱的当下,叮咚买菜关闭部分城市站点的背后,是整体上的持续亏损,需要公司迫切做出改变。
不久前,叮咚买菜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01.21亿元,净亏损为64.29亿元,2019年至2021年,公司累计亏损114.79亿元。
三年亏损115亿,并且目前仍在大面积亏损,全国36个覆盖城市仅上海地区实现盈利,未来不容乐观!
叮咚买菜的前景确实堪忧,近期安徽宣城市民发现,叮咚买菜APP上发布了5月31日停止服务的公告:
“本站点将于2022年5月31日18:00停止配送服务,您所在站点社区也将解散。”“即日起,如果您的账户充值余额还未消费完,请尽快使用;若账户仍有余额或绿卡会员还未到期,可联系客服协助退款、退卡。”
继美团优选连撤西北四省、关停北京业务后,叮咚买菜成为生鲜零售赛道第二个大撤退玩家。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3月,盒马CEO侯毅发文向叮咚买菜开炮,称叮咚买菜“估计马上要爆仓......靠投资方的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赢得市场是不长久的。
叮咚买菜创立于2017年5月,是以产地直采、前置仓配货和最快29分钟配送到家的服务模式从上海跑出来的生鲜电商“黑马”!
一直以来,叮咚买菜备受资本青睐。企查查信息显示,自成立便获天使轮融资至去年6月赴美上市以来,叮咚买菜已经进行11轮融资。其中,仅去年披露融资金额就达到了14.4亿美元(约92亿人民币),背后不乏软银集团、今日资本、红杉基金等知名机构的身影。
弹药充足的叮咚买菜,在大力补贴的背景下,叮咚买菜在成立第二年就取得了超7亿的年销售额;2019年,虽然仅入驻6个城市,却以日均50万的单量成为行业领先者,全年营收超过50亿元,增长了7倍不止。更骇人的是仅2020年2月份的单月营收就超过了12亿元。
从经营数据上看,叮咚买菜增长迅速。2018年—2020年,叮咚买菜GMV(交易总额)从7.42亿元暴涨至130.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9.2%。
2021年6月29日,叮咚买菜在纽交所上市,发行价为23.5美元。截至今日,叮咚买菜股价为4.69美元,市值为11.08亿美元。
受每日优鲜破发影响,叮咚买菜缩减了约七成IPO融资额。叮咚买菜IPO融了个寂寞背后,是二级市场不愿再为生鲜电商买单的无奈。
叮咚买菜发布的2021年及第四季度财报显示,2021年营收为201.2亿元,同比增长77.5%,但净亏损达到64.3亿元。第四季度营收54.8亿元,同比增长72.0%,净亏损为10.96亿元,2020年同期净亏损为12.4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27.7%,相比上个季度环比提升9.5个百分点。
可见叮咚买菜营收规模持续增长,但亏损压力暂未得到明显缓解。
其实,“盈利”这个词,对目前的生鲜电商企业而言,还是很“奢侈”的。
根据电商宝大数据显示,2021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4658.1亿元,同比增长27.92%。与此同时,2021年生鲜电商行业渗透率达7.91%。
回顾2022年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疫情这波倒春寒,让生鲜电商又站到了舞台中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4月生鲜电商APP在用户规模上再迎小高峰。
其中,盒马用户规模突破2000万,环比增长18.2%;每日优鲜月活约1357.17万,环比增长41.35%;叮咚买菜月活突破900万,创近一年人数最高,环比增长22.08%。
可即便是如此,但跑通盈利模式的生鲜电商行业玩家几乎没有:
财报显示,叮咚买菜2019年、2020年、2021年运营亏损分别为17.41亿元、31.62亿元、63.3亿,三年累计亏损近115亿。值得一提的是,叮咚买菜第一个服务的城市上海,已于去年12月份实现了整体盈利。
每日优鲜2018年—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22.316亿元、29.094亿元、16.492亿元,更是无法在最终截止日2022年4月30日之前提交2021年年报,并预计2021年亏损37.37亿元—37.67亿元。
前置仓双雄表现尚且如此,生鲜电商盈利之难可见一斑!
今年以来,关店、裁员是常有的事,哪怕是疫情为生鲜赛道带来了新的机遇,叮咚买菜等众多玩家都站在了风口上,也很难扭转亏损局面,玩家们疯狂烧钱,盈利却是遥遥无期。
比叮咚买菜早几天上市的每日优鲜,截至5月31日,股价仅剩0.157美元/股,几乎接近归零,市值只剩3697万美元,徘徊在退市边缘;
从融资百亿到财报逾期再到股价0.15美分,每日优鲜的烧钱之路或已到头。同时,每日优鲜还曝出欠款、断供等传闻,各方正对其失去信心。这几天又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罚了533万元,处境极为糟糕。
最先上市,最快退市,每日优鲜的结局,让其他生鲜电商迫切想要寻到出路在何方?
移动互联网时代,抢滩生鲜赛道,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参与者无疑于攀登一座又高又险的万仞高山。
生鲜电商,从名字就能看出是一个要与时间赛跑的行当,一旦食材新鲜度出了问题就等于砸了自己的招牌。
因此所有商家都把心思放在了优化供应链上,而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对此的解决方案是“前置仓”。
前置仓,顾名思义就是靠前的仓库。这种模式下门店和仓库是分开的,这样一来可以缩小单个门店面积,坪效最大化;二来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避免运力浪费。与前置仓相对的,就是以盒马为代表的“仓店一体化”模式。
前置仓虽然贵在神速,但成本居高不下,比如物流成本、时间成本、租金。同时,生鲜电商还要承担引流、冷链、货损等成本。
这里面引流成本就是一大支出,以叮咚买菜为例,它就是一个APP,没有线下流量入口,也不像盒马、美团、拼多多买菜背靠巨大流量。只能靠传统的地推和补贴模式深入社区来获客,这里面涉及到的人力、物力,都非常烧钱。
如此看来,生鲜电商亏损是在情理之中,重资产、高成本摆在那里,注定了前置仓模式无法大规模盈利。
生鲜电商到底有多难做?前赴后继、尸横遍野。
2022年1月12日,生鲜电商平台美菜网传出了裁员的消息。
据凤凰网科技,近日,有疑似美菜网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表示,继上次50%比例裁员后,美菜网北京总部再裁员40%。
1月13日,叮咚买菜因“大裁员”登上热搜。但对于此次裁员,叮咚买菜方面及其员工却各执一词。
屋漏偏逢连夜雨。烧钱不止、极度依赖资本的叮咚买菜最近又面临着退市风险。
5月1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叮咚买菜等企业列入“预摘牌”名单。
生鲜赛道是一条比较长的赛道,而这场漫长战役中,所有玩家都要穿越零售死亡谷。在这条路上大家都需要比拼很久,拼到谁最后剩下来,所谓“剩者为王”。
对国内的生鲜电商而言,穿越死亡谷基本上都是烧钱求规模,最后盈利反而成了摆在各家眼前的最大难题!
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仅100家左右盈亏平衡,亏损占到95%,其中有7%是巨额亏损,而最终盈利的仅有1%。
2021年下半年开始,裁员、关城、拖欠货款等成为了社区团购老玩家们的关键词。
若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生鲜电商可能猝死得更快更多一些。
事实上,生鲜电商的出路,并不在互联网!
当资本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再大的独角兽,没有了血液(现金)也会倒下,企业发展不能单纯依赖资本的力量,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修炼好内功才是根本。
可以说,如今的生鲜电商行业发展步入降本增效的关键期,只有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用更高的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才能搭上稳定增长的轨道。
总之,在生鲜这个万亿蓝海市场,不仅船要够大、物资充足,更要保证航线的安全,才能杨帆远航!
参考资料:
《叮咚买菜连撤多城》,零售圈
《已确认!“叮咚买菜”将退出安徽部分城市!余额怎么办?》,新安晚报
《别去,快跑!叮咚买菜管培生:每天干12小时以上体力活》,华尔街瞭望
《曾卖死鱼、曾裁员,叮咚买菜管培生最终也变“手艺人”上场杀鱼》,花朵财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