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满足用户需求的好产品,用户就不会增长——但有时候,很多人搞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逻辑。在 YC 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看来,这恰恰是优等生被教育系统规训的结果。有些创始人总是专注于破解问题,拿下好看的分数,却没有学到真东西。这篇文章将会告诉你如何摆脱“做题家”的思维。
如果你有创业点子或正考虑加入初创公司——2022 年 6 月 19 日,奇绩创坛创始人兼 CEO 陆奇博士将在线上分享科技创新趋势和创业机会,我们也欢迎所有对科技抱有热忱的爱好者预约参会(报名请扫头图二维码)。
学校教给你最有害的东西并非来自某堂课。最糟糕的是他们让你一心只想取得好成绩。


我还在读大学时,一位十分坦诚的哲学系研究生曾告诉我,他从不在乎自己的成绩,他只关注自己学到了什么。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听见这种观点。


对我和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我们的成绩完全反映了我们真实学到的东西。我也相当坦诚:我对自己选的大多数课真的感兴趣,也努力学习了。但我在准备测验时学得最用功。


按理来说,测验的意思不言而喻:测验你在课堂中的学习成果。按理来说,你不应该为测验做准备,就像你不应该为血液检测做准备一样。按理来说,你应该上课听讲、阅读材料以及完成作业,后续的测验只是评估你的学习成果。


实际上,几乎所有读者心里都清楚,事实截然不同。听我解释课堂和测验的真实作用,无异于听某个单词古早的词源。实际上,“备考”一词可以说是多余的,因为这才是学生真正学习的阶段。勤奋的学生和懒惰的学生之间的区别,是前者为考试努力学习,后者干脆这一步也懒得做。没有人会为新学期熬夜两周学习。


尽管我当初是个勤奋的学生,但我在学校学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是为了获得好成绩。


对很多人来说,上一句话里的“尽管”看上去怪怪的。这是赘述吗?勤奋的学生全不就是全优生吗?
成绩和学习是两码事,但已经被我们
绑定在一起,甚至渗透到了我们的文化中。


绑定成绩和学习真的有这么糟糕吗?有。我在大学毕业几十年后管理YC时,我才意识到有多糟糕。


我还是学生时,当然知道备考和真正的学习不同。至少你不会靠临时抱佛脚学习。但问题要比这严重。真正的问题是,大多数测验完全没有检测到本该考察的东西。


假如测验真的能检测学习成果,事情也不会这么糟。取得好成绩和学习这两件事会交汇,不过是迟了些。问题是学生接受的几乎所有测验可以被破解。大多数成绩好的人都知道这一点,甚至慢慢地不再发出质疑了。当你意识到逆流而上听上去有多么天真时,你就明白了。


假设你在上中世纪历史课,而且期末考试将近。期末考试本应测试你关于中世纪历史的知识,对吗?距离期末考试还有几天时间,如果你想考得好,利用这段时间的最好方式当然是读尽可能好的中世纪历史著作。这样你就会学到很多知识,并在考试中有出色的表现。


不不不,经验丰富的学生对自己说。如果你只是读关于中世纪历史的书,你学到的大部分内容都不会出现在考卷中。你该读的不是好书,而是课堂笔记和老师要求的阅读材料。你甚至可以忽视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因为你只需要关注可以被编成题目的内容。但假如教授告诉你,1378年天主教会分裂是由3个根本原因导致的,或黑死病产生了3个主要影响。无论它们是否真的是原因或影响,这都不重要。对这堂课来说,想取得好成绩,你就是得把这些内容背下来。


大学中常常流通着往届考卷,它们能帮你再次缩小复习范围。在了解某位教授会问的问题时,你通常也会知道真正的题目了。很多教授会重复出题。一门课教了10年,想不重复也难,至少会不经意地重复。


在一些课中,教授会受政治因素影响。如果真是如此,你也得顺势而为。不一定所有学科都得这样。在数学、硬科学及工程等课程中,没什么必要这么做,但在光谱的另一端,为了在某些课中取得好成绩,你不得不这么做。


取得好成绩和学到很多知识,这两件事差别不小。你似乎只能择其一,你也不能怪学生选了成绩。人们总以成绩评判一个人,比如研究生招生办、雇主、奖学金颁发者,甚至是他们的父母。


我喜欢学习,在大学里写某些论文、参加某些项目时,我很是享受。但上交论文后,我有坐在桌前、单纯因为享受而再写一篇吗?当然没有。我还得赶其他课的ddl呢。如果成绩和学习一定要择一,我选了成绩。我上大学不是为了当差生。
任何想取得好成绩的人都不得不参与这场游戏,否则就会被别人超过。在精英的大学中,几乎所有人都想取得好成绩,因为不想的人八成也进不了这些学校。结果就是竞争无限放大了学习和成绩的区别。

测验为什么这么糟糕?更具体地说,测验为什么是可被破解的?任何经验丰富的程序员都能回答这个问题。编写人员没有关注防破解问题的软件有多容易破解?通常和滤器一样漏洞百出。


在权威机构组织的测验中,人们总是默认题目是可以被破解的。你接受的测验总是如此糟糕、没测验到点子上的原因是,出题人没花什么心思在防破解上。


但如果测验是可破解的,你也不能怪老师。他们的工作是教书,而非出无懈可击的题。真正的问题是成绩,或更准确地说,成绩的权重过大。假如成绩只是老师告诉学生他们哪里学对、哪里学错的手段,就像教练给运动员建议一样,学生就不会忍不住破解测验了。但不幸的是在达到一定的年龄后,成绩不再只是某种建议。你被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在被数字评判。


我用大学考试举例,但这类考试实际上是最不容易被破解的。大多数学生一生中参加的考试至少都一样糟糕,其中最盛大莫过于高考。如果进入大学仅仅是让招生官像科学家测量物体质量那样测量一个人的思想质量,我们可以告诉十几岁的孩子“多学些”,仅此而已。
从这句话听起来与高中的性质有多迥然不同可知,高考有多么糟糕。在现实中,那些志存高远的孩子们在高中必须做的事可以具体得让人发毛,其具体程度与高考的可破解性成正比。你上的课需要死记硬背,你必须参加的随机“课外活动”以显示你是“全面发展的”,你要接受像国际象棋一样的标化测试,你必须写“论文”大概是为了达到一些非常具体的目标,但没有人告诉你那是什么。


除了对孩子们有不良影响外,这个测试也糟糕在它非常容易被破解。整个行业都在为破解它而成长。这就是辅导机构和招生顾问明确想要的,但这也是私立学校的一个重要作用。


为什么这个特殊考试如此容易被破解?我想是因为它所检测的东西。
虽然流行的说法是,“想进入好大学需要足够聪明”,但精英大学的招生官并不只是寻找高智商,他们也没有这么说过。他们究竟在寻找什么?他们寻找的是那些不仅仅是聪明的人,而是在更普遍意义上风采特异的人。那么,这又如何衡量呢?靠招生官的感觉。换句话说,他们会招自己喜欢的人。


因此,高考是一场检验你是否符合某些人口味的考试。这样的测试当然可以被破解。因为它既容易被破解,又极为重要,所以人们如此疯狂。这就是为什么它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如此扭曲你的生活。

难怪高中生经常感到被异化。他们的生活完全是人为塑造的。


但浪费时间并不是教育系统对你做的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是训练你,让你认为破解糟糕的测试才能获胜。直到我看到这个问题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我才意识到它有多难以察觉。
当我开始为YC校友企业的创始人提供咨询时——特别是面对那些年轻创始人,我很困惑他们似乎总是把事情搞得过于复杂。他们会问,你是如何融资的?有什么诀窍可以让风险投资人愿意投资于你?我解释说,让他们愿意投资于你的最好办法是真正成为一项好投资。即使你能一时欺骗他们投资于一家糟糕的创业公司,你也是在骗你自己。你把时间投资在你要求他们投资的同一家公司里。如果这不是好投资,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创业?


他们会说:“哦!”
过了一阵子,他们又会问:什么使初创企业成为一项好投资?

我会解释什么让初创企业更有前景。重要的不仅是在投资者的眼中看起来有前景,更是要能实实在在地增长。理想的情况是收入增长,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是使用量增长。他们需要做的是获得大量的用户。


如何获得大量的用户?他们对此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他们需要能获得“曝光”的大型发布会。他们需要有影响力的人谈论他们。他们甚至知道需要在周二发布产品,因为那是能得到最多关注的时候。


不,这不是获得大量用户的方法。产品要真正出色,这样人们不仅会使用它,还会向朋友推荐。所以一旦起步,增长将是指数级的。


我已经告诉了创始人一些你认为是完全显而易见的事情:他们应该通过制造一个好产品来建立一家好公司。
然而,他们的反应就像许多物理学家第一次听说相对论一样:惊讶于背后的天才之处,同时又怀疑如此奇怪的东西不可能是正确的。他们会恭恭敬敬地说:好吧,你能把我们介绍给这样那样有影响力的人吗?


创始人有时要花几年时间才能掌握这些简单的经验教训。不是因为他们懒惰或愚蠢,他们只是似乎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


我问自己,为什么他们总是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然后有一天,我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反问句。


当答案就在眼前时,为什么创始人要糊里糊涂地做错事?因为那是他们被训练的结果
。他们所受的教育告诉他们,获胜的方法是破解测验,而且甚至没有告诉他们,他们的思维是被规训的产物。
年轻人,比如最近的毕业生,从来没有经历过自然的测验。他们认为这就是世界的运作方式:当他们面对任何挑战时,第一件事就是像弄清楚如何破解测验一样,试图弄清楚诀窍是什么。这就是为什么谈话总是从如何融资开始,因为这就是创业界的“考试”。融资是YC的最后一环。它与数字相关,让人认为数字似乎越高越好。他们以为这一定是一种考试。

世界上很多事的取胜之道当然是破解考试。这种现象并不限于学校。有些人,无论是出于意识形态还是无知,声称初创企业也是如此。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初创企业最棒的事之一是,你只要做好工作就能跑赢。当然也有一些边缘案例,但总的来说,获得用户能让你取胜,而用户所关心的是产品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弄明白为什么创始人把初创企业搞得过于复杂。因为我还没有明确意识到,学校让我们破解很烂的测试,训练我们成为赢家。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我!我也被训练成了这样,但几十年后才意识到这一点。


我过去一直以为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却不知背后缘由。比如,我一直在避免为大公司工作。但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会说因为它们很假,或因为官僚主义,或单纯不喜欢。我一直不明白,我对大公司的厌恶有多少是出于我们通过破解测验而获胜的事实。


同样,“测验”的不可破解性,也是初创企业吸引我的很大原因。但同样,我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


实际上,不断的类似事件让我想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逐渐破除了应试思维给我的影响。假如应届生知道这个恶魔的存在,尝试尽可能远离它,他们能否以此驱逐恶魔?似乎值得一试。

仅仅靠坦率地谈论这一现象,其实就有可能让事情变得更好。我们一直认为“为了应试而学习”“考试要找破题思路”是理所当然的,这就让它难以攻克了。你注意到它后,会发现这是人们都很忌讳聊这点。这一现象历史悠久,十分普遍。而且这只是忽视的结果。没有人想让事情变成这样。当你把学习与成绩、竞争与认为它牢不可破的天真结合起来时,这就是结果。


当我意识到自己最困惑的两件事是高中的虚假体制和让创始人看清事实的难度,我非常震惊。


通常,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它在很多不同的领域都有影响,这个情况似乎也不例外。例如,它告诉我们教育有不小的优化空间,也告诉我们可以如何化解这个难题。但它也为所有大公司似乎都有的问题提出了潜在答案:我们如何才能更像一家创业公司?我现在不打算探究所有影响因子,而是想在这里重点讨论的是它对个体的意义。


首先,这意味着大多数志向高远的大学毕业生都有他们可能想破解的东西。但它也改变了你看世界的方式。你现在可以问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而不是看着人们所做的所有不同种类的工作,并认为它们或多或少有吸引力:在这种工作中,你在多大程度上是通过破解糟糕的测验取胜的?


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识别糟糕的测验,那会很有用。那么某种范式到底存在吗?事实证明是有的。


测验可以分为两种:官方的和非官方的。非官方测验本质上是不可破解的,因为它们考察的内容不会超纲。比如,足球比赛只会看谁赢了,而不是哪支球队更好。而评论员有时会说更棒的球队获胜了。但官方测验通常“意味深长”。课堂上的测验衡量的应该不仅仅是你在考试中的表现,而是你在课堂上学到了多少东西。虽然非官方测验天然不可破解,但那些官方测验也必须被塑造得不可破解。通常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作为第一近似值,糟糕的测验基本等同于官方测验。


你可能喜欢通过破解糟糕的测验取胜。有些人应该确实如此。但我敢打赌,大多数发现自己在这样做的人都不会享受。他们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世界的运作方式,除非你想退学,成为某种嬉皮手艺人。


我猜许多人默默认为,在一个充斥着糟糕测验的领域工作是赚大钱应该做的妥协。但我可以告诉你,不是这样的。它曾经是事实。在二十世纪中叶,当经济被寡头垄断时,通往顶端的唯一途径就是参与他们的游戏。但现在不是这样了。你可以靠做有价值的事创造财富,这也是人们更期待致富的部分原因。在我的孩童时代,你要么成为一名工程师,造很酷的东西,要么成为一名“高管”赚大钱。现在,你可以靠做很酷的东西赚钱。


随着工作和权威之间的联系逐渐弱化,应试能力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种联系的弱化是目前最重要的趋势之一,我们在人们所做的几乎每一种工作中,都能看到其影响。初创企业是最明显的例子之一,但我们在写作中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作家们不再需要向出版商和编辑投稿来接触读者;现在他们可以直接触达读者。


我对这个问题想得越多,我就越乐观。有时在某种阻碍我们的东西被消灭前,我们都不会意识到它的影响,这似乎就是其中一种情况。而且我可以预见这场谎言的崩溃。想象一下,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自己是否想通过破题取胜,而答案是否定的,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那些靠破解糟糕的测验取胜的工作,未来将出现人才匮乏的问题,而那些靠价值本身取胜的工作,则会迎来大量最有野心的人才。
当应试思维逐渐被摒弃,教育将得到发展,我们也不再会受到这样的训练。想象一下,假如真是如此,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破除思维惯性——这件事不仅适用于个体,同样适用于社会。当我们做到这一点时,由此释放出的能量将令你讶异。
(全文完)



注释:

[1] 如果只用考试(而不是成绩)来衡量学习,听起来完全不乌托邦,但这已经是Lambda School的模式。Lambda School没有成绩。你要么毕业,要么肄业。考试的唯一目的是在课程的每个阶段决定你是否能继续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因此,实际上整个学校只有合格/不合格。
[2] 如果期末考试包括与教授长谈,你可以通过阅读有关中世纪历史的好书备考。学校里的考试之所以可破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必须对大量学生进行相同的测试。

[3] 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原始算法。

[4] “破解”有多种含义。狭义上,这个词意味着造成损害。这就是破解烂测验的意义。但也有另一种更为普遍的含义,意思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到惊艳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意义上,破解是一件美妙的事。事实上,人们在糟糕的测验中使用的某些破解技术颇具巧意;问题不在于破解技术,而在于由于测验是可破解的,它们没有测出它们所要测的东西。
[5] 在YC挑选被投企业的人与招生官类似,只是他们的接收标准没有那么随意,而是置于一个非常严格的反馈环中。如果你录取了一个糟糕的初创企业或拒绝了一个好的初创企业,你通常最迟会在一两年内发现这个错误——往往是在一个月内。
[6] 我相信招生官已经厌倦了那些看起来没有个性的孩子的申请,他们除了愿意看起来像一个合格候选人之外,没有任何个性。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看一面镜子。申请人缺乏真实性恰恰反映了申请过程有多么随心所欲。
[7] 我所说的有价值的事,并不是指道德上的价值,而是指优秀工匠打磨作品的价值。

[8] 有一些个例,很难说他们属于哪一类。例如,向风投机构融资是更像大学录取,还是更像向客户销售?

[9] 请注意,一项好测验只需要做到无法破解。这里的好并不是指道德上的好,而是指工作上的好。区别好坏测验的关键不是它们好坏与否,而是真实与否。但这两种衡量方式并非毫无关联。正
如廷拉·帕姆洛(Tara Ploughman,星战系列中的角色)所说,虚假是从善到恶的必经之路。
[10] 那些认为最近经济不平等加剧的原因是税收政策变化的人,在任何有创业经验的人看来都是非常天真的。与过去相比,现在各种各样的人在发财,而且他们富有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单纯节税所能达到的程度。

[11]虎爸虎妈注意:你可能认为自己在训练你的孩子取胜,但如果你用的方法是训练他们破解糟糕的测验,就像现在父母经常做的那样,你实际上是在训练他们成为目光短浅的人。
-关于奇绩创坛-
奇绩创坛,原YC中国,由陆奇博士(前百度总裁兼COO、微软执行副总裁、雅虎执行副总裁)于2018年创立。作为早期创业生态圈的新物种,我们投资早期创业项目,然后全身心投入近3个月的时间,像联合创始人一样,与创始团队一起高强度地工作,高密度、高效益地提升每一个创业企业的核心能力,特别是加速产品与市场的匹配,以帮助团队在路演日获得下一轮融资。
-推荐阅读-
奇绩创业营往期投资并加速的项目
奇绩相关媒体报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