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蒋蒋的兵工厂
      每天我们看俄罗斯国防部关于“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的战报,都能看到那位戴着眼镜的科纳申科夫少将最终总结,至今日为止,打击乌军目标多少多少,摧毁乌军武器装备多少多少……其中单独列出一个数据,摧毁乌军野战火炮和迫击炮总计多少多少门,如果说野战火炮属于重武器,固然值得一提,可是迫击炮本质上属于步兵武器啊,尤其是中口径(81/82毫米)和小口径(60毫米及以下)的迫击炮,射程和大口径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单兵反坦克导弹之类的相差无几,然而我们从未听说俄国防部哪天任务简报里把那俩也算统计战果吧。
这种情形恐怕说来话长,往前可以追溯到1990年北约和末期的华约签署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内容中有将100毫米以上的迫击炮纳入火炮数量加以限制的。虽然这份条约如今已成废纸,但对于欧洲各国陆军的发展却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冷战结束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陆军建设中,都不再发展105/122口径的身管火炮,甚至发展火箭炮的国家也越来越少,最初的如意算盘是直接把152/155毫米的身管火炮直接下放到师/旅一级,结果要么把陆军人数裁减到很低的数量(10万以下),要么就做不到,要么裁减了陆军人数但还是做不到。于是,作为旅/团级部队的进攻矛尖的加强营,无论是俄军的BTG还是乌军的类似作战单元,得到的火炮支援都是随机,可能是122毫米榴弹炮,可能是152/155毫米榴弹炮,可能是122毫米火箭炮,也可能是220毫米火箭炮,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纯看人品。于是,营战斗群最能依赖的,还是自己手里掌握的火力,在大多数情况下,直瞄火力就是坦克炮等车载武器,曲射火力主要就是,迫击炮了。
之前笔者已经说过,俄军本来是打算拿长身管迫榴炮作为营/团一级支援火力的,不过目前俄军装备的迫榴炮数量聊胜于无,更多的时候,靠的就是迫击炮。近几年,俄罗斯也推出了一些型号的新型12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不过就和新世纪前十年之后出现的俄制地面武器一样,这次是上不了战场的了。
2S40迫榴炮和MZ204迫击炮这样的好东西,前线的俄军自然……没有
而乌克兰那边的情况只有更糟,由于乌克兰本身甚至不能全新生产身管火炮的身管,所以唯一能想办法完全自行制造的只有火箭炮和迫击炮。乌军的国产大口径迫击炮被称为M120-15,实际上就是前苏联的120毫米2B11迫击炮的乌克兰版本,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但就是这么一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炮”,乌克兰要完全自己造还是很难,之前甚至发生了炸膛事故,直到引进了保加利亚的一些零部件之后才勉强算造出堪用的来。乌克兰还在M120-15的基础上,鼓捣了一款自行120迫击炮,称为BARS8-MKK,采用本国制造的“哥萨克”装甲汽车底盘,理论上可以自动展开,自动调整俯仰角,但需要人工装填,与M120-15相比,BARS8-MKK的缓冲机有一定的变化,可能是为了适应车载展开的需要。
M120-15在俄乌战争中颇为活跃,和俄军的2B11之间对轰,那真是旗鼓相当卧龙凤雏,自然也是俄军火力的重点关照对象。BAR-8-MKK迄今为止也没见有出场,不确定的说法是可靠性问题始终不能解决,不过仗都打到这个份上了,可靠性有那么重要吗?
没在战场上见到的BARS8-MKK车载迫击炮
除了120毫米迫击炮外,俄乌双方也大量使用82毫米迫击炮,俄军的新型号固然是不用指望的,即使精锐的空降兵,也在用2B14这样的老式型号架在皮卡上当高机动迫击炮用,连2B24也没有,更不用说2B27这种高档货了。这样想想,搞了那么多年的俄式军改,还真是改了个寂寞。

2B14架在皮卡上当做高机动迫击炮的俄军VDV部队
乌军的情况只能更糟,乌克兰的UPIK-82迫击炮本质上又是俄罗斯的2B14的乌克兰版本,乌军方对其可靠性差评不断。不过虽然如此,乌军的游击部队至少有两次携带UPIK-82迫击炮在哈尔科夫方向抵近到俄乌边界,轰击对面俄罗斯的民用目标实施袭扰。看来,双方对于2B14的机动性都是比较肯定的。
除了双方共有的120毫米和82毫米口径外,俄军有240毫米“郁金香”这种巨型迫击炮,乌军自然没有,不过乌军有相当数量的60毫米迫击炮,俄军没有,至少在缴获乌军的60迫之前,肯定没有。
在北顿涅茨克城镇群的战斗中,乌军展示过之前波兰援助的60毫米LMP-2017突击队员型迫击炮,其实也就是超轻型迫击炮或者干脆就是60毫米掷弹筒。波兰在2月底向乌克兰提供了这批超轻型迫击炮,LMP-2017使用钛合金等减重,全炮重量是丧心病狂的6.6千克,炮管长度650毫米,炮管压力28±兆帕,使用O-LM60炮弹最大射程1100米,使用O-LM60N炮弹最大射程1300米,最小射程100米,高低射界45°-85°,理论最大射速30发/分,没有瞄准具调整的实用射速25发/分,瞄准镜调整射速10发/分,采用蓝色液体气泡简易瞄准具,倾斜时液面对应不同的射程刻度,增加了使用CR123(3V)电池的电子背光,通过扳动底部的击发机到“待击”位置,再按压释放发射炮弹,可选择自动触发和手动击发,可由2人或一人操作,工作温度为-40至+ 55°C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乌克兰的国产60毫米迫击炮,叫做KBA-118,那玩意是2013年研制出来的,彼时俄乌关系尚可。而量产已经是2017年的事情了,它的仿制对象竟然是我国早已退役的60毫米63-1迫击炮,而我国从未向乌克兰提供过相关技术(2013年之前更没有这种必要了),有不确定的消息称,KBA-118的相关技术是乌克兰通过越南获得的,但并没有令人信服的佐证。不过,相比63-1,KBA-118的工艺得到了一定的改进,显得更加精致,而配套的弹种也多了一些,比如美国提供的M768A1迫弹,使用M783电子起爆引信,可以选择瞬发和延迟起爆,威力比之前的60毫米迫弹略有提高,该炮战斗全重12.9千克,炮管长度550毫米,带座钣长度,618毫米,榴弹全重1.33千克,高低射界45~ 85度,方向射界6度,射程1430米,最大射速20发/分,初速148米/秒。俄军在各条战线上缴获了不少60毫米迫击炮弹,但很少看到有60迫本身被俄军缴获到的照片和视频。这场仗还有的打呢。

乌军使用的KBA-118迫击炮及其配套的新型炮弹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