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历史中,给中国人带来最多灾难的并不是遥远的欧洲列强,而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东方邻居——日本
在东北亚地区,曾经的儒家文化区,在近代以来迅速瓦解,一转成为了战争的火药桶。当中国人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一般会将其定义为甲午战争,而从日本角度来看,也许从明治维新开始更为合适。
幕府末期的日本,面对列强的入侵,国内各界提出了各种通过强兵维持国权的思想。攘夷派主张富国强兵对抗列强;开国派主张振兴海外贸易富国强兵;公家主张宣扬皇威富国强兵;学者大谈富国论、强兵论、士道论富国强兵。
岛国的舆论,无论开国派还是攘夷派,无论学者还是庶民,思维中强兵可以富国的理念开始启蒙。
明治政府成立后,国家维新的主题沿革了幕末富国强兵的主张。在思想意识上,积极引进西洋文明,推进文明开化;经济上,实施地租改正和殖产兴业以期富强国力;军事上,推行征兵制、改革军制、增强军备以图强兵。
明治时代全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结果,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积累了与列强谈判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筹码。清日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国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富国强兵”理论和实践的正确性。
日本急速引进西洋文明与欧美列强为伍,废弃未开化的过去,从强化本国的经济能力和军事实力着手,实现了“强国”的梦想。日本这种“富国强兵”“弱肉强食”的历史观,在日本国民意识中定格。
明治政府比其他亚洲国家都更迫切地希望摆脱西方列强对本国的干涉,急于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日本急速推进富国强兵政策,整备国家政治基础,就是希望改变国家面貌,让列强认同日本是文明国阵营的一员,进而挤入欧洲强国的圈子。
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明治政府颁布了宪法,建立了新型国家的政治框架,在日本国民心中树立了天皇至上的精神支柱。
明治政府对江户幕府锁国政策造成的落后产业体系进行了彻底改造,给国民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引导国民摆脱穷困走上富裕之路。
政府内以工部省、内务省为中心的机构,运用国家资本金引进外国技术,主导了官营矿山、官营制丝厂、官营纺织所、官营军事等领域的工业发展,带动了民间对西方技术的广泛兴趣。明治政府发出崛起的口号:“若育强兵,国家必富。”被定为国家发展的总体方针。
由此,日本迅速完成了从封建幕府时代向资本主义帝国时代的转化。因为日本的迅速崛起,亚洲的政治格局,甚至使世界的政治格局为之改变。甚至有人说,在一定程度上,明治维新不仅是日本发展的节点,也是世界历史演变的节点。
几乎与日本明治维新同一时期,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也掀起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领导人和明治维新的决策者都想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都把发展近代工业作为学习西方的主体内容,但由于他们执行两种不同的方针、政策,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效应: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从盲目引进开始,到战败丧权告终,中国沿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越滑越远;以“脱亚入欧”为目的的明治维新运动,从改造封建专制政权开始,到“殖产兴业”国策的全面实施,使日本综合国力迅速上升,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
明治维新把日本带入现代社会,主要在于实现了日本从诸藩的封建割据到国王的中央集权。和中国相比,作为岛国,日本的民族构成单一,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个任务——形成民族统一。
因此,日本可以越过这个最难的任务,直接奔向其他的任务:进一步普及教育,特别是大学和研究所等现代教育、建立国有企业以迅速聚拢资源、完成军事现代化、给国民灌输现代生活和忠君道德的混合意识形态等。
明治维新最主要的特征其实是中央集权下的大规模现代化改造。
明治维新基本实现了日本民族的近代化,实现了富国强兵,打赢了清朝和俄国。这就为其“富民”和真正实现民主奠定了基础,也才有后来所谓“大正民主”的短暂辉煌。不过军国主义的扩张,也使日本国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当代中国在实现“富国强兵”的道路上,不可盲目效仿日本的“维新之路”,当代日本的发展路径则更加无法为中国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有效的借鉴。
日本民族的特殊性,亦非中国所能效仿,正如法国人无法效法英国人。我们今天重新了解明治维新,最应该从中汲取的经验便是,中国要努力从自身发掘各种资源,抛弃掉动辄就以他人为镜的痴心妄想。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叙事里,“明治维新”是一个“资本主义”加“宪政民主”性质的改革。这是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比较:和旧制度下帝国勋旧推行的洋务运动比起来,明治维新是“资本主义”的反比;和戊戌变法比起来,明治维新又是“宪政民主”的正比。
的确,明治维新使日本终结了幕府的古典时代,逐渐进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制定了宪法,形成了现代国家的行政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资本主义”的、“宪政民主”的。
但是,熟悉日本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这种概念固然不是“错误”的,但也并非准确,更容易对中国观察者遮蔽明治维新的真实面貌。一定程度上说,历史是复杂多样的,远非某种单一理论能够概括,也远非某种单一势力所能控制。
从日本的角度说,维新不是皇家谕令,也绝不仅仅是政府指导而是各个阶层与领域的人们或共同、或各自的努力,才汇集成明治时代蒸蒸日上的的革新局面,其中的拼搏与探索、辛酸与耻辱,他们尤为珍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