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5125字 | 阅读需11分钟
人们经常本能地把奥迪的“四环”与奥运的“五环”联系在一起, 奥迪在这样的联系之中变得更加出名。
奥迪,作为高技术水平、质量标准、创新能力以及经典车型款的代表,在中国成为尽人皆知的汽车品牌,其经典车型奥迪 A6 更是家喻户晓。人们经常本能地把奥迪的“四环”与奥运的“五环”联系在一起, 奥迪在这样的联系之中变得更加出名。
作为大众集团旗下的产业,奥迪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甚至比它的母公司大众的历史还要悠久。但鲜为人知的是,如此辉煌的企业,竟然有一段极为悲惨的历史。任何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受到大家尊重与信赖的原因,绝对不仅仅是优质的产品和真诚的服务。其在这百年历史中奋进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才是人们肃然起敬的内核所在。
1886 年,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车诞生。这一年,可以说是汽车元年。随着发明者卡尔· 本茨名望的增大,奔驰公司的利益和规模也逐渐扩大。但这和奥迪有什么关系呢?
霍希公司的建立
要想真正地了解奥迪的历史,就必须从它的创始人奥古斯特 · 霍希说起。1899 年 11 月 4 日,在奔驰工作的霍希为了自己的梦想,辞去了他的车辆制造车间经理的职务,来到莱茵河畔的科隆,创立霍希公司。霍希为公司定下总方针:在任何情况下都只生产动力强劲、高品质的豪华汽车。在这一方针指导下,霍希公司一跃而起,成为全欧洲最顶级的豪华汽车品牌之一。1901 年,在霍希的带领下,霍希公司成功研究出一种发动机前置后驱、变速箱与差速器合为一体的设计。霍希公司有了第一辆自己的汽车。
后来,霍希本人又投入到了 6 缸发动机汽车的研究之中。1909 年 6 月,在一次发动机实验失败后,霍希与他的合伙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霍希一怒之下,便离开了这家由自己亲手创立,且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
但霍希的这些合伙人富有极高的战略眼光:霍希离开后,势必会卷土重来,以他的名字命名公司,主要产品也是在他的主导下研发设计的。因此,为了避免与霍希再创公司的对抗,霍希公司迅速注册了 26 个商标,涵盖了任何可能与“霍希”相联系的名称以及与其相关的所有技术产品。
霍希离开公司后,1909 年 7 月 16 日在茨维考东山再起,重新建立公司。果不其然,这家新公司还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但很快便遇到了麻烦:霍希公司起诉了奥古斯特· 霍希。最终,奥古斯特· 霍希输掉了这场官司,并被禁止使用“霍希”二字来注册任何公司或相关技术产品。
霍希的败诉,让新成立的公司一下子跌入了低谷。霍希甚至不能使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品牌,这是多么荒谬的一件事。很快,霍希带着公司的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合伙人菲肯彻尔的家中召开会议,商议对策。
霍希回忆说:“我们无法在商业活动中使用霍希这个品牌名称,尽管这是我自己的名字!我们立刻在菲肯彻尔的公寓中召开了会议,并且花时间考虑给公司取一个新名字。我们都知道,如果不能给公司取一个与霍希既不相同又有联系的名字,我们就无法离开这里。我不能告诉你,当天我们设想了多少奇怪和不可能使用的名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候,办法来得总是很突然。菲肯彻尔的儿子正在做他的拉丁语作业,但他的心却一直在讨论者那里。突然,这个孩子对他的父亲说道:“用 Audi 代替 Horch 怎么样?”Horch 在德文中是听的意思,而听的拉丁语就是 Audi。用 Audi 代替 Horch 真的是一个绝佳的方案。于是,奥迪公司正式成立,并在后来的德国汽车市场崭露头角,成为霍希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
logo
logo
由于奥迪公司与霍希公司同为一人所创,且二者的总方针完全相同:都是制作动力强劲且具有高品质的豪华汽车。因此,双方在豪华车的制造上,均下了很大功夫。所有汽车都由四个部分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当时,汽车公司通常只提供车辆的底盘,车身由指定的车身制造公司进行设计、生产和安装。霍希车底盘的价格最低也要 9400 马克;奥迪毫不示弱,其第一款底盘的价格也达到了 8500 马克。
到了 1914 年,始建五年的奥迪就开始为萨克森王室和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专用汽车。奥迪公司的汽车产量也赶上了霍希公司。很难想象, 一个刚刚成立五年的公司,就可以与一个具有成熟完备制造体系的公司一较高下了。当时德国豪华车的两大顶尖品牌竟同时创于一人之手。
自 1909 年霍希在 6 缸发动机实验失败后,直到 1923 年,奥迪公司终于发布了德国第一台 6 缸发动机的汽车。但此时的霍希公司已经不再关注 6 缸发动机汽车的研究了,其眼光一直聚焦在生产 8 缸发动机汽车上。
1926 年,在柏林秋季汽车展上,霍希公司推出了霍希 8 型 303 普尔曼豪华车。这款车是全德国第一款采用 8 缸直列发动机的汽车,其强大的发动机技术使其成为德国汽车工业的代表作。但奥迪公司在 8 缸发动机汽车的竞争上也不落下风,第二年,奥迪就推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款 8 缸发动机轿车——奥迪R 型“统治者”轿车。这辆车是当时德国最先进的豪华型轿车。
汽车联盟的兴衰
1929 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大萧条,原本繁荣的豪华车市场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霍希与奥迪两家公司的利润都大幅减少。到了 1932年,德国的汽车市场严重衰败,很多汽车公司甚至都难以维持。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虽然现在形势严峻,一家汽车公司难以维持,但大家只要合在一起,也有可能渡过难关。于是,奥迪公司、霍希公司、漫游者和小奇迹走到了一起,成立了汽车联盟。汽车联盟建立之后,每个品牌分工明确,开始寻找自己的目标市场。霍希继续制作 8 缸发动机的顶级豪华车;奥迪则瞄向了 6 缸豪华车;漫游者主要生产中型汽车;小奇迹则制作小排量的价格便宜的小型汽车和摩托车,后来,小奇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
从1932 年汽车联盟成立开始,到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这七年是汽车联盟的黄金年代,也是德国汽车工业的黄金年代。汽车联盟采用了全新的“四环”标志,寓意:团结一致、一视同仁。这个四环标志就是后来奥迪四环标志的雏形。四家公司同心协力。在技术上,汽车联盟拥有 3000 多项专利,并成为德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其市场份额占全德国的 25%,而主打 8 缸发动机的霍希公司更是占据了德国豪华车市场份额的 40%。
汽车联盟
二战爆发后,汽车联盟开始为纳粹德国生产军用汽车以及装甲车等其他军事装备。到了 1945 年,随着德国的节节败退,苏联红军用飞机轰炸德国本土,汽车联盟的工厂被全部炸毁。
二战结束后,地处开姆尼茨市的汽车联盟财产被苏联没收,霍希、奥迪、漫游者、小奇迹四大品牌也被当局注销。汽车联盟的员工面对如此局面,纷纷逃往联邦德国,在英戈尔施塔特的一座旧兵营里建立总部。汽车联盟重新开始。
汽车联盟是一家很有情怀的公司,在新汽车联盟建立后,那些原来的老员工纷纷赶到英戈尔施塔特支援汽车联盟的建设。这些员工每周工作 50 小时,就连霍希公司与奥迪公司的创始人——81 岁高龄的奥古斯特 · 霍希也亲自加入了汽车联盟的建设之中。这一年正是 1949 年,霍希公司成立的第 50 年,奥迪公司成立的第 40 年。
1955 年,新汽车联盟开发了轿车 P94,这款车深受德国人民的欢迎。在汽车联盟重建的这几年里,研究人员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这使得汽车联盟成为继大众、欧宝、奔驰、福特的第五大汽车制造商。但由于二战的破坏以及新汽车联盟重建时所欠下的债务,汽车联盟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
委身奔驰,归入大众
1958 年,戴姆勒— 奔驰公司将汽车联盟收购,持有了汽车联盟100% 的股份。但很快,戴姆勒—奔驰就由于无法承担汽车联盟的巨额运营费用,不得不抛弃汽车联盟。于是,在 1965 年,汽车联盟投入了德国大众集团的怀抱。
说到大众,不得不提的是大众集团推出的一款经典汽车——甲壳虫。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一心想推出一款“国民轿车”。在某次会议上,大家向希特勒推荐了费迪南德 · 保时捷博士。二人见面后,保时捷博士亲笔画了 11 张汽车草图,其中有一张就是“甲壳虫”汽车的雏形。希特勒十分满意,便将“国民轿车”的设计全权委托给了费迪南德 · 保时捷。
1937 年 5 月,大众汽车公司成立,1939 年,第一批“甲壳虫”汽车面世,自此“甲壳虫”汽车成为大众公司的招牌。
汽车联盟加入大众后,并没有受到大众集团的重视。汽车联盟被大众集团安排做“代工”,也就是替大众生产“甲壳虫”汽车。汽车联盟的员工认识到:一家汽车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有自己的汽车,如果一味地给大众做代工的话,汽车联盟早晚会衰落甚至倒闭。在这样的意识催动下,汽车联盟决定生产一款属于自己的汽车。
然而,白天的全部时间都用来给大众制造“甲壳虫”了,无奈的汽车联盟员工们,只能加班加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晚上偷偷地制造属于自己的汽车。有时候,他们还要背着来自大众总部沃尔夫斯堡的工作人员的检查。功夫不负有心人,加入大众三年后的 1968 年,汽车联盟的第一款汽车横空出世。它是来自奥迪公司的奥迪 100,这款车也是现在的奥迪 A6L 的前身。
奥 迪 100
在奥迪 100 横空出世后,汽车联盟的工人将这款车展示给大众的高层人员。起先大众公司的高层人员对这款车持怀疑态度,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准许奥迪 100 生产 10 万辆,但很快,奥迪 100 的销售量便突破了 80 万辆,这让大众的高层人员十分吃惊,也让他们意识到汽车联盟的力量。从此,那个给大众做代工厂,制造“甲壳虫”的汽车联盟,让人刮目相看了。
1969 年,NSU 汽车制造公司加入汽车联盟。新公司改名为:奥迪—NSU 汽车联盟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内卡苏姆。
1972 年,奥迪公司推出的奥迪 80 轿车,创造了 100 万辆的销售成绩。在汽车销量取得新高的同时,奥迪的研究人员在技术上也没有放松。1977 年,担任奥迪工程技术经理的费迪南德· 皮耶希(费迪南德 · 保时捷的外孙)提出将用于赛车的四驱系统安装在民用车上的想法。
很快,到了 1980 年,奥迪研制出了 Quattro 系统,并把它放在奥迪80 上。Quattro 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四驱系统的普及,自此,四驱系统不再是赛车手的专利,普通老百姓也能开上四驱车了。
1977 年,最后一辆 NSU 汽车下线。此后,公司只生产奥迪轿车。为了让公司和产品名称一致,1985 年,奥迪—NSU 汽车联盟有限公司的名称被简化为奥迪股份公司,同年,公司总部重新迁回英戈尔施塔特。
奥迪在中国
1988 年,随着实力的增强,奥迪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轿车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而中国国内的轿车产量严重不足、品种单一。中国一汽的高层意识到:中国的汽车工业要想崛起,必须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高档车技术,借此复兴民族品牌。
双方经过不断磋商,最终达成了协议:一汽以许可证方式生产 3 万辆奥迪 100 车型作为先导工程。如果 1991 年双方继续签订 15 万辆高尔夫轿车长期项目,奥迪方面可以免收价值 1900 万马克的奥迪 100 车型技术转让费。
协议达成不久,1989 年,奥迪 100 正式进入中国。同一年,奥迪公司制造了第一款使用柴油引擎的轿车。其先进的 TDI 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也开始批量生产。
1993 年 1 月 1 日,奥迪与大众分开进行品牌运作,奥迪重新获得独立的市场推广和经营管理权。自此,奥迪公司走上了高度自治的发展道路。
1994 年,奥迪刚刚获得自治权后不久,就推出了独一无二的奥迪A8。奥迪 A8 问世不久,奥迪便以此为契机,将自己的全部车型重新命名:奥迪 80/ 奥迪 90 的换代产品为奥迪 A4;奥迪 100/ 奥迪 200 的升级产品为奥迪 A6。后来在 1994 年和 1998 年,奥迪公司又生产了新款的奥迪 A4 和奥迪 A6,这两款车连连斩获国际汽车设计大奖。
奥迪 A6 在中国,也可谓极其火爆。特别是 2005 年,奥迪 4S 店的工作人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奥迪 4S 店在售卖奥迪 A6 的时候, 根本不像现在,顾客只有几个人,那时候一次来买车的往往有几十人。汽车销售人员直接站在一个高处喊道:“想买黑色奥迪 A6 的站左边,其他颜色的站右边。”顾客会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自行排成长队,并迅速结账提车。当时一辆奥迪 A6 价值 48 万元人民币,来提车的人都是毅然决然,可见他们对奥迪 A6 的钟爱。
还有一个故事。某家 4S 店中只有一辆奥迪 A6 汽车了,然而却有两个顾客都想把这辆车提走,因为要是等新的一批车来,还要好几天的时间。这两个顾客在销售大厅里争执不下,其中一人急中生智,拿出自己的钥匙在那台奥迪 A6 上划了一道长长的印迹。另一人见车上出现划痕,只能放弃购买。
奥 迪 A6 2005
奥迪 A8
奥迪系列车
有些时候,中国人对于西方的汽车总是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奥迪A6 就是一个例子。奥迪 100 刚刚进入中国后,就因为它较长的车身和较大的内部空间以及乘坐舒适的优点被选做政府用车。但基于中国的用户需求,大家认为应该将奥迪 A6 加长,这样销量可能会更好。在奥迪A6 的基础上,工人们又将车身加长了 10 厘米,这使得全车尤其是后排的空间更大,为与奥迪 A6 区分开,这款车被命名为奥迪 A6L。新一代的奥迪 A6L 不负众望,其巨大利润弥补了因加长而消耗的成本。
截至 2019 年,奥迪全系汽车已经在中国销售 580 万辆,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汽车品牌。人们忘不了奥古斯特 · 霍希与合伙人商议给公司如何命名的那个下午;也忘不了汽车联盟的员工在晚上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生产属于自己的新车;也正是因为奥迪公司不断追求技术突破,这家百年企业才有今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