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598年俄罗斯还几乎是一个内陆国家,源于北方的北冰洋虽然是洋,但一年中的多数时间都处于封冻状态,也就无法成为俄罗斯进出海洋的门户,参见下图的橘红色部分。
为什么说当时的俄罗斯几乎是一个内陆国家而不是一个完全的内陆国家哪?
虽然北冰洋的多数地区在一年四季都处于封冻状态,但俄罗斯还是幸运的,它位于科拉半岛的摩尔曼斯克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其港湾终年不冻,也就可以全年通航(有时需要破冰船的协助),这里是北极唯一的不冻港,下图。
但在19世纪以前,摩尔曼斯克对俄罗斯却没有意义,甚至还没有这个城市。源于没有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将该地与俄罗斯腹地联系起来,一旦港口偶尔被冻住,当时也没有破冰船来开通航道。这就让摩尔曼斯克成为俄罗斯帝国建立起来的最后一座城市,直到1915年,由于一战的需要才修建了从彼得罗扎沃茨克到摩尔曼海岸的无冰地点铁路,然后经由这条铁路由盟国向俄罗斯腹地输送军事物资。从此,摩尔曼斯克作为一个城市、摩尔曼斯克港作为不冻港才开始建设起来。
但这只是后话,在1915年之前的俄罗斯人并不知道后来的演变。基于自己国土的地理特点,1915年之前的历代沙皇都将寻找不冻港作为俄罗斯的战略出发点。
在彼得大帝时期(1682年至1725年在位),俄罗斯就想在远东地区谋取不冻港,但在雅克萨战役(1652年至1689年)中沙俄战败,清朝与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堵死了俄罗斯向太平洋方向谋取不冻港的道路。
此后,俄罗斯开始聚焦于欧洲方向,在彼得大帝时期夺取了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进入波罗的海的入海口,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1762至1796年在位)夺取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港作为从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出海口,然后在1860年的第二次甲午战争中又从清朝手中夺取了海参崴作为进入太平洋的入海口。
虽然经过两百多年的努力俄罗斯在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方向上都获得了出海口,但最终俄罗斯却发现自己可以倚重的却只有在1915年才开始建设的摩尔曼斯克港。
海参崴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时受到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而盛行偏北风,寒冷而干燥,12月的平均气温为零下9.5度,1月则是零下13度。所以海参崴港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有长达一百多天的结冰期。海参崴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母港,漫长的结冰期就限制了太平洋舰队的活动。而海参崴港的对面就是日本海和日本列岛,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美日的严密监视,再加上俄罗斯的战略重心一直在欧洲方向,这就让海参崴港的战略地位下降。
俄罗斯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港之后建立起了黑海舰队,但马上就遇到了进一步的问题,黑海舰队如果要进入地中海和大西洋,还需要穿越土耳其海峡,可土耳其是俄罗斯的世仇,而且土耳其还是北约成员国,一旦俄罗斯与北约爆发冲突,以塞瓦斯托波尔港为母港的黑海舰队就会被关在黑海成为“黑湖舰队”(下图),这就让塞瓦斯托波尔港的战略地位下降。
另外说一句,在俄乌战争中谁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最大?人们会说是美英和波兰,但从战略的含义来说,土耳其的力度也很大。战争打响之后黑海舰队遭到了重创,其旗舰莫斯科号也已经成了莫斯科号“潜艇”,土耳其在战争打响之后就立即对俄罗斯关闭了土耳其海峡和领空,让俄其他舰队的舰船无法通过土耳其海峡进入黑海以支持乌克兰战场,这就从根本上减轻了乌克兰在敖德萨方向上的军事压力。
再看圣彼得堡。
从地理来看,波罗的海与黑海一样也基本算是内海,只有丹麦与瑞典之间狭窄的海峡与北海相连。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军港,但海军舰船要从圣彼得堡进入大西洋,首先要穿过长约400公里的芬兰湾进入波罗的海,然后还要经过丹麦与瑞典之间的狭窄海峡进入北海然后再进入大西洋,一旦北约封锁了丹麦与瑞典之间的海峡,波罗的海舰队就也成了波罗的“湖”舰队。俄罗斯在波兰与立陶宛之间还有一块飞地加里宁格勒,从这里出动的舰船也要受到瑞典与丹麦之间海峡的限制。
上述因素重要吗?在军事上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无论海参崴港、塞瓦斯托波尔港、圣彼得堡港和加里宁格勒的港口,其战略作用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制约,俄罗斯海军的军事活动只能在北约的眼皮子底下进行,被看的一清二楚。因此,虽然俄罗斯通过两百多年的努力夺取了数个出海口,但从某种含义来说俄罗斯的领土依旧像是一个被扎上了口的大布袋(见下图),源于出海活动受限或受监视,让俄罗斯的“呼吸”并不通畅。
到了这时俄罗斯才发现,自己可以倚重的港口在1598年就已经存在于自己的国土上,只是直到1915年才开始建设使用,它就是摩尔曼斯克港。虽然它地处北极,但却是不冻港,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直接经北极进入海洋而不受限制,北约也难以监视,所以,该港所处的科拉半岛(下图)对俄罗斯的战略地位就异常重要。
在核武时代,如果使用发射井发射,其威慑力就会受到制约,源于这样的基地随时都可能被对方摧毁。但如果将核武装载在潜艇上就可以随时在海洋的任何地方发动攻击,对方就更加难以防范,这让核武的威慑力大增。但这些潜艇如果从塞瓦斯托波尔港、圣彼得堡港或海参崴出发都会受到严密的监视,被北约或美日“点名”,这无疑是糟糕的,会成为对手的标靶。但从摩尔曼斯克港就可以不受限地进入海洋,就可以发挥最大的战略威慑力,所以这里就成了俄罗斯最重要的潜艇基地。摩尔曼斯克港既然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潜艇基地,就必须将科拉半岛建成俄罗斯最主要的核基地,再加上从科拉半岛打出的装载核弹头的导弹可以直接威胁北美,这就让科拉半岛成为这个星球上核武器最密集的地方。空中也是核打击的重要方式,由于科拉半岛是俄罗斯的最重要的核武基地,这里也就建成了俄罗斯的战略空军基地,俄罗斯那些著名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大多都是从这里出发执行核威慑任务。
今天的俄罗斯,常规武装力量、经济和财政总量、工业和科技力量都已经落后于欧美,其最主要的战略屏障就是核武,这就让科拉半岛成为俄罗斯的战略支柱,成为普京的“心脏”。
可就在俄军在乌克兰鏖战、胜负未分之际,北约却直奔普京的“心脏”而去,那就是芬兰和瑞典已经申请加入北约。
当芬兰加入北约之后,400公里长的芬兰湾(下图)两侧都成了北约的地盘,北边是芬兰南边是爱沙尼亚,它们都是北约成员国,再考虑到芬兰湾最窄处只有19公里,平均水深只有40米,从圣彼得堡出发的俄罗斯舰船(潜艇)就无法逃脱北约的“点名”;当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之后,波罗的海进入北海的瑞典与丹麦之间的狭窄海峡就彻底被北约所控制,波罗的海周边的国家也就都成了北约成员国(俄罗斯除外),波罗的海基本就成了北约的内海,一旦局势紧张之时北约就可以对俄罗斯关闭相关海域,俄罗斯从圣彼得堡的出海之路就会被堵死。
最严重的是,当芬兰加入北约之后,俄罗斯的“心脏”——科拉半岛的安全暴露了问题。
科拉半岛的主要问题是交通,这是俄罗斯的战略瓶颈。科拉半岛是通过700公里长的公路和铁路从北到南和俄罗斯的腹地相连(见下图),一旦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局势紧张起来,北约就可以攻击这条补给线将科拉半岛与俄罗斯的腹地之间切割开来,让俄罗斯失去“心脏”。在芬兰没有加入北约之前,这条公路和铁路还算安全,因为北约只能从科拉半岛最北端30公里长的挪威——俄罗斯边境打过来,所以俄罗斯在这短短的边境线上就派驻了5万精锐部队。但如果芬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和芬兰之间有1300多公里的边境,而且整个边境地带都是茂密的松树林,在这样的地区面对神出鬼没的芬兰士兵,俄军很可能连影子都找不到,一旦北约决定攻击这条交通线,即使俄罗斯陈兵百万也难以阻挡。同时一旦打响战争,北约军队从芬兰和挪威出发就可以非常方便地攻击科拉半岛上的俄罗斯潜艇基地、战略空军基地和核武基地,当解除了俄罗斯的核威胁之后,以今天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北约就可以掌握战略主动权。
所以,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彻底改变了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核战略平衡,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
由此也就看到,以往任何一个国家要加入北约,一般都要经过数年的审核和等待,但芬兰瑞典正式申请加入北约之前英国就已经率先声明用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所有手段保卫它们的安全,美国和波兰立即紧跟英国之后,即芬兰瑞典在未加入北约之前就已经享受了北约成员国的待遇,根源就在于芬兰和瑞典的战略地位太过重要,不仅可以彻底堵死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方向的出海口,还可以直接威胁甚至解除俄罗斯的核威胁。
战争的胜负从不会仅仅体现在战场之上,俄乌战争迄今为止在战场上尚胜负未分,但北约却开始抄俄罗斯的后路,直奔俄罗斯的“心脏”而去,面对这种局势,这是普京总统展现自己大谋略的时候了。

《如松〈道德经〉感悟》销售链接:
https://item.jd.com/12837347.html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236503.html
《如松看财富之道》销售链接:
http://item.jd.com/12054343.html
《如松看人权货币》销售链接 : 
http://item.jd.com/11993888.html
《如松看货币之道》销售链接 : 
http://item.jd.com/11705115.htm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