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一提到“沉浸”,就坐不住了。
沉浸式吃饭,沉浸式回家,沉浸式密室逃脱……
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时候,干点什么最爽?
当属“沉浸式听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耳机一戴,混响升腾,立地升仙……
甭管你四周是空空荡荡,还是人潮汹涌,
都变成了你的专属乐园有木有!
前奏一起,魔鬼的步伐就开始荡漾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歌曲渐渐推进,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副歌部分,
浑身细胞都极度舒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今这个社会,社恐们无比羡慕社牛们,因为他们拥有一颗无处安放的……
跳动的灵魂。
但对社恐来说,以下是家常便饭:
手往哪放,眼睛往哪瞅?
迎面走来的帅哥/美女是不是在偷偷打量自己?
公园里的大妈为什么投来斜视的目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时候,耳机就是治愈的良药,将我们的注意力暂时引开,与外界的纷扰隔离,让大脑充分放松。
焦虑?
不存在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耳机,又何尝不是一种浪漫的象征?
1980年的电影《初吻》中, 男主给苏菲玛索戴上了耳机。
时间在这一刻定格。没有言语可以形容那种年少朦胧爱情的美好。
图片来源:《初吻》电影剧照
在方大同的歌曲《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MV中,他邀请暗恋的女生共舞,并为她递上情书。
女生一惊,随即为他戴上自己的耳机。
观众没有听到太多声音,但方大同眼睛一亮。
这份爱的表白,他们自己听见就够了。
图片来源:方大同《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MV截图
因为喜欢戴耳机,我被歧视了?
在国外论坛Quora上,大家纷纷表示对耳机生活的喜爱,也有人提出不被理解的困扰。
尼古拉斯:“别人嘲笑我太喜欢走路的时候戴耳机,这样怎么和人交流?实际上,戴耳机恰恰为我避免了不必要的交流。街上发传单的,推销产品的,极力让你相信一个虚幻的东西,塑造一份不存在的友谊,有这时间还不如听歌。”
许多人表示赞同,有人称自己有时候戴耳机,只是当做装饰,就是为了让陌生人不要来搭讪。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设想一下,走在车水马龙的地铁站里,卖课卖药的都来“问候”你,旁边那个戴耳机的却一路眼睛不眨、衣摆带风地飘过去;毫无表情的脸,自带音效:“退!退!退!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问,这是不是不礼貌,很奇怪?

琳达:“在公共场合,我们也有隐私权,不需要和陌生人互动,因此并不失礼。”
汤姆:“没有那么多人注意你。先把音乐打开,就忘了这些所谓的担心了。”
还有人担心,戴耳机会被认为“太内向”,“不合群”。
外向的人表示不服。
卡布:“我整天喜欢和人说说笑笑。但越是这样,我就越享受自己独处的空间。所以,戴耳机不能定义性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戴上耳机,时间反而更多了?
对于忙碌的留学生来说,耳机为他们争取到了碎片化时间。
留学生Cindy说,她在美国找实习的时候,总对自己的英语没有信心,一紧张舌头就打结。
经过一番“自我诊断”,她发现,尽管她与人交流时感到害羞,却很喜欢在人前唱英文歌。
于是,她经常在上下课的路上听歌,保持自信心;继而听英文广播、采访,沉浸在对话环境中。
没过多久,她发现自己词汇量增加,交流也更自如了。
最后,她顺利找到了实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破了局限,也要守住底线
AI延伸了人类的力量,我们有目共睹。
没有千里眼?那我们就把万象“压缩”进电子屏幕中。
没有顺风耳?那我们就把世界“装进”一只小小的耳机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法则,使用耳机也不例外。
长期频繁戴耳机会影响听力,也容易忽视路况安全。
我国经调查发现,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低龄化。
一位初中生,因为每天听8小时mp3,音量大,导致听力严重受损,甚至需要戴助听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养成习惯后,可能无法忍耐不戴耳机的“寂寞空虚”。
凡事过犹不及。就像沉迷于网络有害一样,使用耳机也要有度。
最后想说……
老一代人不理解,年轻人为何总是心不在焉;
宁愿自己傻乐,也不愿意和他们交流“生活的心得”。
这正是他们独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
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一根火柴,看到了流动的盛宴。

无法摆脱寒冷饥饿的她,却感到了充实和满足。
年轻人戴上耳机,连通了更广阔的世界。
无法摆脱“内卷”,也不甘心“躺平”的他们,认识了许多行者,在各个角落努力探索。
也许能给他们指明一些方向,带来一些灵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这样,不需要层层竞争、选拔、破费,就能走在旅途上。
即使现实不总尽人意,那又如何?
无论何时、何地,耳机会把你最好的伙伴带给你。
今日话题: 
你喜欢戴耳机的原因是什么呢?避免不必要的社交?享受独处空间不被打扰?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