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高考的第一天,上午高考作文一出,直接爆上了热搜!大家一边感慨这届作文题目也太难了,一边感慨还好毕业早,这么难的作文题不是我考
其中被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全国甲卷的作文了,直接难到了热搜第二。这段素材出自《红楼梦》,贾政要给自家大观园的亭子起名,通过众人和宝玉提供的3种起名思路,引出了关于照搬、化用、独创的思考。曹雪芹看了都直呼没想到啊!
关于这段素材该如何破题,来自山东的一位网友直接格局拉满,展示出了山东人极高的考公理论素养。
看完我也是文思泉涌,想出了8种破题思路,给大家诠释下什么叫“只要不在乎分,分分钟给你全跑掉”。这里分享给大家,仅供娱乐,完全不能参考。


思路1:展示你的文学底蕴
高考作文,不仅要仔细审题,也要学会揣摩出卷老师的心态。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个题干时,你会发现甲卷题目中的文学经典含量极高
可见今年的命题方向非常重视古代文学修养,以及很重视《红楼梦》。如果你能在写作时展示出你的红学素养,阅卷老师可能也会对你青眼有加。所以建议大家
直接默写《红楼梦》这一章
让阅卷老师知道,没有人比你更懂贾政!不过我查了下这一章节有八千多个字,高考全默下来有点点超。所以你也可以
直接默写《醉翁亭记》
思路2:职场讽谏
如果你细品《红楼梦》这一段,你会发现这是贾政意在用题匾来测试宝玉才华。
而周围这些文人都知道老爹在考儿子,所以都保留实力当绿叶,用浅显典故作答,装傻充愣只为搏Boss贾政一笑。简单来说就是:
这对长年身在象牙塔的高考考生们无疑是一堂鲜活的现实主义教育,因此在破题立意时,我们可以抓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捧场能力,展示对社会人心的洞察,写出社会大染缸中职场人的酸楚。
另外贾政把大家写的都毙了,宝玉写的过了,说明想要甲方通过确实得叫爸爸才行。
思路3:你也题一个试试
素材选取《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章,全篇都在题对额,说明破题的关键就在这个上!你以为只是要宝玉题?大错特错!
出题老师这么多不是白放的,言下之意是你也来题一题要是你题得比沁芳还要好,别说什么高考作文了你就是宝玉本玉!《红楼梦》后四十回都得依你的!
比如此亭压水而成旁边又种有花木,不如就叫压水花亭,音韵铿锵、朗朗上口,关键一听还很科学。
还可以取元妃的字+沁芳的字,题名“元芳亭”。古色古香,颇有大唐气象,元妃看了都想问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思路4:套娃人生
贾政在大观园套路自己的娃,考他的才华;我们高考生又何尝不是被套路,考我们的才华?贾政在考宝玉考生在考贾政考宝玉网友在考考生考的贾政考宝玉...逐层嵌套,大概这就是套娃人生吧。
因此,我们的作文重心就可以放在这种反复嵌套的苦涩上!正像卞之琳写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大款在售楼处看楼人生在世,谁又不是个套中人呢?这波文章水平直接比肩契诃夫,想不拿高分都难啊!
思路5:宿命难违
材料中给匾额提名的背景是“元妃省亲”,出卷老师选择这一背景并非偶然,而是借“元妃省亲”暗示所有考生的命运。
熟悉《红楼梦》的同学知道,元妃省亲正是贾府极盛之时。这就正如此刻在高考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我们,正值一生中智商和知识储备的巅峰状态
而元妃省亲后,贾府就盛极而衰走向了没落。正如高考之后的我们脑子里的知识也烟消云散,脑子里空空的就像落了片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一元二次方程咋算你还记得吗
理解到这层宿命的隐喻后,你只需要在考试中尽情挥洒你满腔才华即可,此后你将用自己的人生完成对这一命题的升华!
思路6:鼓励原创
大家一直把目光着眼于前面的《红楼梦》,但也许,最后一段才是这则材料的核心主题!前面关于“翼然”“泻玉”“沁芳”的故事,其实只是为最后一段做铺垫!不信你看——
什么叫不得抄袭?!——材料中像“翼然”这种直接抄袭欧阳修的创意是不能通过的。
什么叫不得套作?!——像“泻玉”这种套用欧阳修的巧思也是不行的!
什么叫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欧阳修就是因为透露了个人信息,所以和欧阳修有关的内容在贾政这统统都没有中选!
出题老师直接在最后一段道破了天机,不要再说作文难了,答案都直接告诉你了。所以这段素材的主题在于,强调原创!只有像“沁芳”这样的原创才能获得贾政的认可,大家写作文也只有原创才能获得高分呐!
思路7:普法教育
一个提醒,在我国现行法律下,材料中贾政修建亭子可能涉嫌私搭乱建。
我国的《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规定,未经区规划、国土、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土地和新建、改建、扩建、翻建房屋及其他各类建筑。
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大家千万不能效仿望周知。
思路8:招生简章
素材中提到,“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
可见起名是以新雅为标准。那为什么新雅就是好呢?
欢迎报考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我悟了
你呢!总之
谢谢你,出卷老师!

留言区福利
1楼可获得曹雪芹的《红楼梦》一本
16楼可获得欧阳修有《醉翁亭记》的文集一本

26楼可获得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选》一本
还好我不高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