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筱琳。
现在量表评估已经成为临床和科研的重要工具,从今天起,我将为大家带来临床常用量表的解读,包括量表内容介绍、使用说明,同时结合文献中的使用进行解析。
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心理量表中比较常用的、且结构形式和评定方法十分相似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用于评定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
1
焦虑自评量表(SAS)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简称SAS)是由Zung[1]于1971年编制,用于评出有焦虑症状的个体的主观感受,作为衡量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的依据。
近年来,SAS已作为了解焦虑症状的一种自评工具。
本量表共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条目,每个条目按近一周症状出现的频度采用4级评分,分别是:
A没有或很少时间(过去一周内,出现该症状的情况不超过1天)
B小部分时间(过去一周内,1-2天有过该症状)
C相当多时间(过去一周内,3-4天有过该症状)
D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过去一周内,5-7天有过该症状)
量表具体内容见下图:
SAS量表使用说明
(1)适用对象: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对一般人群具有普适性。
(2)评定时间范围:最近一周
(3)测试时间:5-10分钟
(4)计分方式:
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
采用反向计分的题号为:第5、9、13、17、19题(也就是上图中加粗的题目);其余为正向计分。
(5)分数计算:
把20道题的得分相加得到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1]
分数说明:焦虑评定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反映焦虑倾向越明显。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2]
(6)评定注意事项:
如果评定者的文化程度太低以至于不能理解或看不懂SAS问题内容,可由工作人员念给他听,让评定者独立地作出评定。过程中切记要避免对评定者诱导和暗示。
另外,量表的分值仅作为参考,并不能够作为诊断的绝对标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调查内容仅作为科研使用,如果要确诊或治疗疾病需要到心理科门诊。
2
抑郁自评量表(SDS)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简称SDS)是由Zung[3]于1965年编制的,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该量表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以及实践中都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本量表共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条目,每个条目按近一周症状出现的频度采用4级评分,分别是:
A没有或很少时间(过去一周内,出现该症状的情况不超过1天)
B小部分时间(过去一周内,1-2天有过该症状)
C相当多时间(过去一周内,3-4天有过该症状)
D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过去一周内,5-7天有过该症状)
量表具体内容见下图:
SDS量表使用说明
(1)适用对象: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对一般人群具有普适性。
(2)评定时间范围:最近一周
(3)测试时间:5-10分钟
(4)计分方式:
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
采用反向计分的题号为:第2,5,6,11,12,14,16,17,18,20题(共10题,也就是上图中加粗的题目);其余为正向计分。
(5)分数计算:
把20道题的得分相加得到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3]
分数说明:抑郁评定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反映抑郁倾向越明显。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4]
(6)评定注意事项:
如果评定者的文化程度太低以至于不能理解或看不懂SDS问题内容,可由工作人员念给他听,让评定者独立地作出评定。过程中切记要避免对评定者诱导和暗示。另外,量表的分值仅作为参考,并不能够作为诊断的绝对标准。
文献解读
介绍完两个量表的具体内容和使用说明,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文献中是如何应用这两种量表进行分析的呢?
这里选择的文献是一篇关于不同护理方式下对胃癌患者焦虑、抑郁以及生活质量的比较文章
首先来看一下文章的总体内容框架:
研究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持续护理对胃癌(GC)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人群及方法:前瞻性研究中,招募128名住院的G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饮食指导、疾病监测、术前功能训练、心理指导等。
出院后实施两种不同的连续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常规持续护理,对照组采用多学科合作持续护理。在出院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SAS量表)、抑郁状态(SDS量表)、生活质量(MOS SF-36量表)、术后疼痛(VAS量表)、自理能力(自理能力锻炼量表)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外疼痛强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对院外持续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类型:RCT
下面重点来看一下文章中对于量表使用部分说明及研究结果:
主要结局指标及测量方法:
焦虑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焦虑状态。SAS得分≥50表示存在焦虑症状,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抑郁状态: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
研究结果(截选部分):
1.患者的基线资料
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共病、病理类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2.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
焦虑状态: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14±5.40 vs 51.13±5.09,t=4.301,P<0.001)。(Fig2)
抑郁状态: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95±5.57分vs 53.96±5.95分,t=5.899,P<0.001)。(Fig3)
3.生活质量的评估
观察组在身体功能、一般健康、社会功能、角色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研究结论:多学科合作持续护理对GC患者有良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术后疼痛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满意度。
筱琳点评:
1.本篇文章中作者仅对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进行一次评估,并对两组患者的评估内容进行简单的组间比较。
我们只能够根据组间比较得到该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状态是否有差异,无法判断基线两组焦虑和抑郁状态是否均衡可比,也无法获知不同时间点患者焦虑/抑郁等状态变化,更不能得到干预措施与患者焦虑/抑郁等状态变化的因果关联,这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混杂
2.关于量表的界值:对于SDS量表,本文使用的抑郁评定临界值为53分,分值越高,反映抑郁倾向越明显。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
这不同于Zung在研究中给出的界值(50分),也有研究者提出疑问,目前推荐的分界值是否过低[2]
3.在2021年仍然能够通过128例胃癌患者的资料发表4+分的文章,实属不易。们认为这归功于RCT设计和对几个量表的使用,使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今天介绍的SAS量表和SDS量表都是比较常用的心理自评量表,条目简单,使用方便。科研工作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SAS/SDS量表评分得到某一时刻的焦虑/抑郁状态,以及某种治疗/干预前后的动态变化/比较,而且还可以用于探索某指标与心理状态的关联性分析。使我们的研究更容易出创新点!
本期我们就到这里啦,下期我们将继续进行其他心理量表的介绍解读,我们下期见!
参考文献
[1] Zung WW. 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disorders. Psychosomatics. 1971 Nov-Dec;12(6):371-9. doi:10.1016/S0033-3182(71)71479-0. PMID: 5172928.
[2] Dunstan DA, Scott N. Norms for Zung'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BMC Psychiatry. 2020 Feb 28;20(1):90. doi:10.1186/s12888-019-2427-6. PMID: 32111187; PMCID: PMC7048044.
[3] ZUNG WW.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rchGen Psychiatry. 1965 Jan;12:63-70. doi: 10.1001/archpsyc.1965.01720310065008.PMID: 14221692.
[4] Zung WW. From art to science. The 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rch Gen Psychiatry. 1973 Sep;29(3):328-37. doi:10.1001/archpsyc.1973.04200030026004. PMID: 4724142.
END

撰文丨  筱琳
审核Epione老师
责编丨小张老师
往期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