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涵盖烹饪等家务劳动内容,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烹饪为何能成为劳动教育的抓手?教孩子们做菜真的可行吗?和小编一起来看这位老师是怎么说的。
20世纪70年代我读小学的时候,某一日的午后,我们种植了校园围墙边的一排矮冬青;80年代读初中时,运动会开幕前,我们聚在操场边沿围着一堵废墟敲三合土;读高中的时候又敲了一次三合土,很多年后看到校园里那栋楼房,我们都很骄傲地说我们也是做了基础工作的。
当时没有提“劳动教育”这个概念,劳动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有时候包干区没有打扫干净,检查巡视的政教主任还会把当天的值日生喊出教室补扫,教室里看早读的老师也不觉得有啥不对。补扫的学生红着脸赶紧打扫好一溜烟回到座位继续早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校园卫生外包给了物业公司,校园里冒出来了一群穿着工作服的男男女女,人数还真不少,他们承包了校园各个角落的打扫包括教师办公室。学生可以打扫的区域仅剩教室内。
“劳动教育”概念再提,教育者却没有了抓手。
学生忙于学习,职员忙于工作,外卖和去老人家里蹭饭变得自然而然。一个“忙”字让学生的“劳动”狭义成为“脑力劳动”。
疫情来临,很多城市和乡镇不得不“慢下来”“静下来”“停下来”,学生在家上网课,家长在家监督孩子上网课。平日里一清早各奔东西,晚上回家吃了晚饭又各自回房,突然变成日日分分秒秒抬头不见低头见,时间突然变慢了,相看终于两厌。
有家长笑说:“再宅家网课下去,我们母女的情分也要到头了。”
如何让亲子关系和谐融洽?
如何让学生宅家生活不单调乏味?
如何让学生不一天到晚对着手机电脑?
如何让学生肩头有家庭的责任感?
如何让学生每天感觉新鲜有成就?
如何化解疫情时期宅家不出而产生的负面心理情绪?
如何让父母走出一味关注孩子网课的焦虑?……
思来想去,只有体育运动和家务劳动。体育运动被场地限制了,尤其是有的楼因为有密接者而封控,只能足不出户,若是在家里跑跳却没有静音垫子的话,绝对招骂;家务劳动中扫地拖地无法做到时间长交流多。唯有做菜。
我在线上班会课时对家长和学生们说:
别小看做菜,那是一种统筹方法。
要做一个菜,其实就是完成一道道工序,是手忙脚乱还是有条不紊,完全取决于做菜前的思维能力和遇到突发状况时(比如菜倒进去锅里冒火了)的解决能力。
而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统筹能力,比如做回家作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做完笔头作业后再如何提升自己。会做菜,就会学习。华罗庚就写过一篇《统筹方法》,他以烧水泡茶为例,提高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别小看做菜,那是一种亲子沟通。
很多家庭的沟通都有问题,只要家长一过问孩子学习,双方基本就是冷言冷语或者火冒三丈,一言不合就摔门。亲子沟通的话题范围小得可怜。归纳起来就是“作业做好了吗”“上课能听懂吗”“有没有考试”“你要认真点,不然考不上什么什么学校”。
但是一旦孩子开始做菜,共同语言和彼此对话就变得温柔可爱起来了。“快点快点油锅冒烟了!”“脸上溅到油没?”“我感觉我要破相了……”
别小看做菜,那是一种威信建立。
我的很多学生家长文凭低,因为他们很早就背井离乡出来打工。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看不起父母,觉得他们low,已经out了。
但在做菜时,很多母亲父亲重拾权威。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捏出花式包子饺子饼子,孩子们的眼珠子都直了,笨拙地跟着学,就算被父母友善嘲笑也开开心心的,就算捏出来的样子再丑也要拍个照片嘚瑟一下,更何况捏出很像样的,那真是要开心地哇哇叫了。
别小看做菜,那是一种家的味道。
我的很多学生小时候就是全国各地的留守儿童,父母很早就外出打工了,老人或者亲戚陪伴他们度过了童年,一直到他们快读初中时才被父母接到身边来读书,但是很多父母战斗在修地铁或者建筑工地上,有的长时间不回家,有的回家后也是累得倒头就睡。
家的味道很寡淡。有的家长说孩子和他们基本无话。记得有个女孩在每日一记里写道:“其实放学后也不用急着回家,慢慢走着就好了,因为回去也是黑灯瞎火的,没有一丝饭菜的香气。”当时看了有些泪目,我感慨地写下《留胃留心》《最好的素质教育在餐桌上》给家长们阅读。
一个家是必须每天有烟火气的,氤氲出人间的美味,那种味道独属于自己家。如果孩子从小能做菜,未来成家立业后也会很注重营造家的味道,就像家风一样代代相传。
饭菜的香味是最好的粘合剂,把一家人的心团聚在一起。有一天孩子长大远行,风筝一样飞走,牵挂住他(她)的那根线就是家的味道。
别小看做菜,那是一种我能我行。
食材作料火候,全在于自己掌控,色香味形都在于自己创意,就算再难吃也被父母一顿猛夸好吃得不得了,外加拍照发朋友圈昭告天下自己的孩子多么懂事能干,父母终于做到了不仅仅用分数单一评价自己的孩子;那一刻,笑容像朵花儿绽放在孩子们脸上。我能,我行,我很棒,满满是自信。
当我通过美篇和线上班会课以及微信公众号逐一展示学生们的厨艺时,学生和家长观看时的专注让我也有了满满的成就感:劳动教育就这样有了抓手。下得厨房,再去上得厅堂。
劳动使生活更美好。
文章作者 | 于洁,系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本文来源 | 人民教育(ID:irenminjiaoyu),内容略有删减。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