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可爱的小外甥,是那种你和他讲道理说这集动画片咱不看了,这个玩具咱不买了,他听懂了就可以不看不买的天使宝宝。但今天发生了一件让我很后怕的事情。
话说今天下班回家的时候,我看到小外甥坐在沙发上和他奶奶玩扑克牌,游戏形式是“21点”。
我有些不解,问清楚原因,原来是幼儿园老师教的游戏方式,说是可以锻炼数学能力。
但可能是游戏的过程出现了什么问题,晚饭的时候小外甥情绪不受控制了,执意要继续玩,不吃饭。看着小外甥从未有过的暴躁神情,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是赌博成瘾的先兆。
我们都明白,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祖国的未来。近来有关“毒教材”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所有人都义愤填膺,官方也要求全面彻查到底。而在这一刻,我突然怀疑除了“毒教材”之外,是不是可能还有更隐蔽的毒害幼儿的“毒教育方式”?
比如说拿“21点”来给幼儿教学,这事怎么想怎么不对劲,为此我特意去翻了几十个标题为“用扑克牌给孩子上早教”的视频。虽然没发现明显别有用心的内容——绝大部分使用扑克的教学都停留在分辨颜色,花色,排序这层面。但即使如此,我还是非常担心,因为拿“赌具”当“教具”就非常不妥。
便捷性是成瘾的关键”这个道理大家都认可在我们熟悉的一些周边国家里,扑克牌是作为赌具受到严格管制的,想买到都很难。而生活里我们不让未成年人触碰到烟酒,也更不应该疏忽大意让而未成年人如此接近赌具。
话再说回来,玩21点论输赢,这就已经是真正的赌博游戏了!尽管家长们和孩子玩时没有赌注,但是对小孩子来说,仅仅输赢+概率事件就已经相当刺激,抽到21点更是属于惊喜范畴。这种刺激一旦高频次强化(比如连续玩1个小时)那就会出现多巴胺分泌过多的现象,小孩子的自制力本来就弱,很容易误入歧途,这相当危险。
所以真心建议家长们不要贪便利拿扑克牌来教小朋友学数,有需要可以购买专门的教学辅具。也真心建议那些出品“扑克牌早教”内容的创作者们多读读少儿教育方面的专业书籍,不懂就别祸害了。(至于我外审幼儿园老师这套21点的教学理论哪里来的,我的善意猜测是老师在网上看了些扑克牌当教具的内容后没有好好分析利弊,乱用导致的。当然如果读者们有发现一些不怀好意专门隐蔽地传播这类毒教案的传播源的话,请留言举报线索,我一定把它揪出来)
未成年人特别是幼儿,意志力薄弱,因为大脑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对很多成瘾性的事物都不具备完全防御能力,需要监护人帮忙提防和控制。目前来看,在全世界范围内,游戏,赌博,色图,都是公认的未成年人网络三大杀手,而且在管理不规范时,这三者经常会交织在一起出现。
(比如早期藏在游戏私服里的线上赌场)
(又比如早期3D游戏里过于暴露的角色画面)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但同时也把很多有害的信息过于便捷地放在了我们的青少年和小孩身边,为了保护好未成年人,需要我们社会通过多种手段对相关内容进行限制和规范。
当然也不是说只要接触到这些内容,青少年和小孩就会立竿见影变坏,只是但凡在未发育完全的心智中埋下一颗危险的种子,日后生根发芽长出的恶果都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特别是被骗子们利用的时候。
目前的很多诈骗套路,骗子们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挖掘人性的弱点上,其中最容易被利用的弱点,就是我们不厌其烦强调的赌性(赌瘾)。
自古赌骗不分家,“赌中设骗,骗中诱赌” 被无数次证明是最有效、最可怕的诈骗手段和陷阱。
这也是杀猪盘,约炮诈骗,刷单诈骗、投资诈骗等越来越多的骗局最后将受害人引诱到赌博平台上再实施最后一步收割的原因
在如今网络时代,太多人在孩童时于心中埋下了“成瘾”的种子,当遇到骗子利用网络环境的虚拟性诱导分泌多巴胺激发赌性时,毫无还手之力。这方面内容我在前不久前发的文章《如何杀死一个高手》里有过分析。
前天六一,公安部刑侦局的文章介绍到,“近年来,我们社会,特别是公安部门着力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空间环境。严打涉青少年网络淫秽色情等违法犯罪活动,紧盯未成年人活跃的网络平台,紧跟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变化趋势,按照“零容忍”态度,对存在涉赌、涉黄等直接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内容的平台和涉案游戏平台或企业,坚决依法查处。”
总结就是一句话,“保护青少年和小孩,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 End -
终结诈骗 原创出品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仅用于公益传播

联系 合作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