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方面Web3的繁荣,吸引了很多各路神仙;另一方面市场的冷清,让很多web3的项目露出了本来的面目。是一个很好的、理性看待的时机。
Web3的产品是让用户拥有,让用户参与,让用户获得利益。但这与大部分创始人的贪婪相矛盾。
最近例子就是stepn。在团队自身利益的面前,牺牲的是用户。
其实stepn并不算一个web3的产品,尽管它有代币模型,有代币。从运营的模式,仍然是非常的Web2,如果大家了解多年前的趣步的话。
像stepn这样的产品,统一归类为X to earn。大概就是用户做了一些事情,就可以获得收益。例如,X可以跑步,可以玩游戏,可以是写文章。
这个模式能行么?某大佬说未必跑不通。我想说,一定跑不通。
一个核心问题:很简单,对于跑步而言,用户赚的钱,来自哪里?好像是凭空产生的。
币圈有一个名言,如果你不明白赚的钱来自哪里的时候,想想自己会不会成为韭菜。
用户跑步就有币,然后卖币。再跑步,赚币,再卖币。大家发现没,市场上的币一直在卖,币价会一直下跌,直到用户不赚钱了,这一波人就选择离开。
怎么样游戏继续下去呢?
- 抬高门槛,转币需要买鞋子NFT,NFT价格很高,回本周期长,一定程度锁住了用户。
- 然后,通过暴富的神话,5000%的年化来吸引新人进场,弥补前面人收益。
这些只是延长了游戏时间,仍然没有解决用户的收益来哪里的问题,本质上跑步没有创造价值,为什么会有奖励呢?
如果赶上熊市,币价大跌,入不敷出,谁还会来跑步呢?
很多人和我争辩,说激励了用户锻炼身体,创造了价值,那我想应该用户付钱给stepn才对,为什么stepn会给用户钱呢?
而且,这些stepn的用户,扪心自问,到底是为了收益,还是为了锻炼?
这如同我们为了跑步,逼着自己买了一双跑鞋,认为付出了金钱,要回本就一定能坚持下去,可是有几个做得到的?
这是反人性。
没有创造价值,凭空制造出来的币,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在用户每天套现的压力之下,崩盘只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这不是一个Web3的产品。这是现在的一个问题,只是现在Web3的问题。
那么,X to earn有机会么?我觉得关键在于X部分是否产生外部的直接价值。比如滴滴打车,司机帮助用户实现从A到B的转移,这是司机创造的直接外部价值,而不是自己跑步感觉良好的自我安慰,理所应当获得收益。
所以,drive to earn行得通,并且在Web3的概念下可以做得更好。Web3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是让平台多了一个选择,而不再只是垄断。
再比如,write to earn,也行得通。我认为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因为写出来的东西,真正能让别人受益的很少,也比较难以评估。所以,这个经济模型的设计会很复杂。
无论web3多么的玄乎,本质上的东西没有变。并不会因为Web3,旁氏就变得可行了。逻辑是否通,在Web3和Web2的时代,都是一样的。有币和区块链的项目,也不一定是Web3,也可能是骗子。
我通常以创新驱动周期来理解当下的Web3,现在的冷清大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没有新的创新。外部的资金也只是配合了这个趋势。
Web3没有进入需求驱动周期。这里的需求是行业外部的需求,行业内的需求固然重要,但只是内部的循环,存量的博弈。本质上还是需要外部需求的驱动,才会带来增量。
思考不成体系,这也正是Web3的现状,一片混沌。接下来重点看看这些:
1. Web2里,想做一个打败滴滴的企业很难,Web3里有了可能性。一系列的共享经济、平台经济都可以做尝试。
2. Web3行业内的需求很真实,比如给DAO成员发工资~,很好的点,这只有在行业内才能发现。
3. V神的去中心化社会的论文,意义重大,指明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以外的应用方向。未来一两年,不可交易的NFT会大放光彩。
祝大家端午安康。

熊市多学习,带大家了解各种Web3的前沿项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