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教科书事件”又给人添了堵。
孩子幸运地躲过了“毒奶粉”“坏疫苗”,在家长的保护下避开了无处不在的“只有广告,没有疗效”垃圾药。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开开心心去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单纯的书包里却藏着“东邪西毒”的教科书。
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画什么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身边的人都告诉他说“地球是方的”,电视上这么说,村里的墙上也这么写,那么在他的世界里,地球将会“方”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他在未来的某一天遇见铁打的事实。而他那时感受到的认知颠覆,其实早就是别人眼中的常识。
人生来无知,但后天的愚昧,几乎都是教育的结果。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学好,不要被骗,不要误入歧途。想要做到一点,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思考,不能跟着别人的话到处跑。而在独立思考的培养中,最基础,也重要的思维训练就是: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
日常生活中,你会看到很多人会为了一件事争吵到脸红脖子粗。比如,一位说:我觉得张某某是娱乐圈颜值最高的男人。另外一位说:少恶心了。李某某才是颜值之最。其实,他们争论的问题都不是事实,而只是各自的观点。
什么叫事实?简单说,事实就是可以被证明“是对还是错”的陈述。比如,“林肯是总统。”这句话可以被证明,这是事实。
什么叫观点?观点无法被证明“是对还是错”,它常常是个人对事件的喜好和感觉。
比如:“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这句话中的“最伟大”就是观点。最伟大?如何证明?
如果你想让上小学的孩子更好的明白事实和观点的区别,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更简单的例子,比如:
这个苹果是红色的——事实。
我觉得苹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水果——观点。
我们班的英语老师是个女的——事实。
我们班的英语课好枯燥——观点。
当然,上面这些关于事实的例子都很简单,而且是毫无争议的正确的事实。然而有时候,“事实”描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正确,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地球是方的”这句话,它其实是一个“事实描述”,因为是方还是球,可以被验证,可以被证明。
也就是说,相对于“观点陈述”来说,“事实陈述”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但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事实”可以被验证或证明,哪怕最后被证明是错的。而“观点”不可以。

很多看起来像“事实”的描述其实是观点,比如这句:人死后是会变成鬼魂的。
如果你想提出一个希望别人相信你的观点,你必须提供相应的“事实依据”来给自己证明。这些依据的来源叫做“信源(source)”。
信源的证据级别是有等级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信息就比隔壁老王的要靠谱的多。因此,你最好用当下最好的信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类似的,有些“事实描述”你无法确定是不是对的,这种叫做“有待验证的事实”。对科研人员来说,他们会选择做实验来验证;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知道最接近真相的事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学会搜索——搜索最靠谱的信源。
想修奔驰宝马,要去4S店,不能去路边的自行车修理铺。想了解“转基因”的安全性,要听生物领域专家的,而不是听电视节目主持人的。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如果一个人无法区分事实和观点,他就非常容易被各种观点带偏,容易被割韭菜,有时还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所利用。
如果某个人,脑子的观念一天一个样,今天看个视频,觉得被“颠覆”了三观,明天看个视频,觉得三观又被颠回来,那就很可能意味着,他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区分事实和观点的能力。
因此,让孩子早一点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可以让他们养成冷静判断的思维习惯。
不仅如此,知道区分事实和观点,也会让自己的情绪变得更稳定。观点这东西,说的俗气一点,就是个屁,人人都有。如果别人的观点和你的不同,你不需要太纠结,也不用活在别人的观点里。
话说,成年人的焦虑,也部分是因为提前活在了对未来的观点里。分享一个口诀:想法只是想法,不是事实。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也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
祝孩子们,节日快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