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出去走走,
就会以为眼前的就是全世界。”
经典电影《天堂电影院》
是很多人心中
不可磨灭的一段回忆。
《天堂电影院》剧照
4月22日据法新社报道,
世界纪录片大师、
法国国宝级导演
雅克·贝汉去世,
享年80岁。
法国电影的传奇
作为法国电影的传奇,
雅克·贝汉从小就颇具表演天赋。
雅克·贝汉1941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他六岁在电影大师马塞尔·卡尔内的《夜之门》中客串角色。这让他体会到电影的魅力,“它让我们逃到自己的小宇宙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同,变得更加精彩。”
1960年,他因主演《手提箱女郎》在影坛崭露头角 。此后,他出演了《半个男人》《鞑靼人的荒漠》《警察的诺言》《天堂电影院》等影片。他曾凭借影片《半个男人》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而他在《天堂电影院》中饰演的成年多多一角,也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该片获1990年第62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
《天堂电影院》
2021年6月曾于国内重映
雅克·贝汉曾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天堂电影院》中男主角的成长经历和自己很像,不过略有不同的是,自己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母都从事着和戏剧相关的工作,“小时候为了方便照顾,父母便时常将自己带到剧院。一开始,自己并没有觉得是为此而生,但有一次看见演员们的演出,便爱上了这份事业。”
演艺事业日渐登顶的雅克·贝汉,
也是法国最成功的制片人之一。
他说,法国有很完善的电影制度,但当你决心完成自己心中的故事,除非自己做制片人,要不然很难有人真正能完成你心中故事。这次转身,他的表现同样优秀。
1968年他制作电影《Z》,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75年,他制作的《特殊地带》(Section Speciale)获法国影院大奖;同年他出品了《胜利欢歌》(La Victoire En Chantant)再次收获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事实上,迄今为我们所熟知的很多法国电影,《专门通道》《生命之外》《卢米埃尔的孩子们》《放牛班的春天》《漫长的婚约》《香水》等等,你都不仅能在镜头里找到他的身影,也能在片头出品、制作人名单里找到他的名字。
雅克·贝汉曾说,“我喜欢尝试不一样的角色,做演员成功了,就想尝试做制片人的滋味。制片成功了,就想尝试做导演的滋味。人生只有一次,我想用梦想填满它。”
用镜头关注人类前途命运
“人生只有一次,我想用梦想填满它”,他自29岁“急流勇退”,改行做制片人,进而专注于纪录片领域。他曾这样表达对纪录片的热爱,“我永远不会放弃纪录片,因为它最真实,会获取自然最美好的瞬间。”
在他一生的殊荣中,唯一一次使他在领奖台上凝噎的,却是花甲之年才收获的恺撒电影节“新锐导演奖”。得奖影片就是雅克·贝汉自己导演、编剧、制片的《迁徙的鸟》,那是一部历时4年、耗资4000多万美元,有600多人参与拍摄,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鸿篇巨制。
电影真正打动人心的,其实不仅是那些费尽周折的纪录片式的“注视”,触目惊心的“奇观”,更大程度在于画面里所饱含的那种对镜头里那些生灵的无上敬意——地球两极之旅中彼此眷恋的候鸟,万里漂泊的旅程上始终不离不弃,交颈相拥;被雌鸟围拢在羽翼间的幼鸟嗷嗷待哺,雄鸟适时衔来一只只小虫,温馨的画面让导演也会忍不住开口感慨:“Now,it is family time!”(现在就是家庭时光)。
雅克·贝汉并不同意所谓把人类高贵情感有意投射在自然世界的说法。“反而是我总在想,我们能从它们的身上学到什么?比如,当我们做某些事情,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一想鸟儿。人类习惯了抱怨,花时间去说,而不是做,鸟儿从不说什么,但它们坚持去飞。在我看来,它们的坚持、勇气,它们对于生命的执着,甚至是高于我们人类的,是我们的自大丢掉了看到这一切的机会。”
事实上,从1989年的《猴族》算起,“天、地、人”三部曲(《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马拉雅》)、《海洋》,以及筹备中的《四季》,雅克·贝汉也感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自然纪录片的领域里奋斗了20多年。“如今觉得只是弹指之间,真希望自己有9条命,可以做更多,享受更多。可既然只能活一生,那分分秒秒都不容浪费。
 纪录片《海洋》剧照 
杨澜曾这样向雅克贝汉致敬。她说,“雅克贝汉是真正的诗人,他用内心的诗意唤醒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常常被我们忽视的美好。”
2011年,
雅克·贝汉曾到访中国,
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
采访时说到:
我觉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要好好把握,全力以赴做我想做的事情。

不论是演员、还是制片人,

雅克·贝汉都将这些身份

做到了极致。

大师一路走好!

来源 | 封面新闻、三联生活周刊
编辑 | 静静
推荐阅读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