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加入“Alpha爱国读者交流群”,加微信“hedgefundfolk”
申请注明“城市+行业+昵称",否则不予通过。
全球粮食危机还有多远
战争、油价、极端天气,点燃粮食危机的三个火苗,在2022年接连相遇。在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后,联合国已经发出全球将在10周内面临粮食危机的警告。而市场上的那句名言或许也不是危言耸听:如果粮食短缺5%,它带来的冲击不是涨价5%,而是涨到买不起粮食的那5%人口饿死为止。
多国限制出口
5月以来,2022年的不确定性又增加一重:不少国家纷纷宣布限制粮食或食品出口。当地时间周一,马来西亚总理伊斯梅尔·萨布里宣布了于当日召开的内阁会议的决定:从6月1日起,马来西亚将停止每月出口360万只鸡,直至鸡价和生产恢复稳定为止。
马来西亚并不是第一个打响“粮食保卫战”的国家。5月初,印度尼西亚发布禁令,禁止棕榈油出口;14日,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印度突然宣布,禁止小麦出口;此外,哈萨克斯坦发布了为期 6 个月的食糖和原糖出口禁令,该禁令于5月23日起正式生效。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3个国家实施了出口限制,接近2008年粮价危机高峰期间实施限制的28个国家。不过,其中一些没有起到这些国家想要的效果,甚至还出现了一连串的负面连锁反应,让部分国家不得不放松或撤回出口禁令。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多个国家禁止出口食品是为了优先保证本国的供应,使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保证粮食安全。
在北半球,作物一般在3月和4月种植,但今年的播种面积远低于正常水平。比如在美国,根据美国农业部4月发布预测称,美国农户今年料将减种春小麦,增种大豆,春小麦面积将较2021年减少2%。美国农业部表示,2022年小麦种植总面积预计仅增加1%。
其他粮食主产地情况更糟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数据,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为全球最大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2021年两国小麦出口量约占全球的30%,乌克兰小麦出口约占全球的12%。而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供应受阻,4月,乌克兰月度小麦出口量从正常的400万-500万吨降至100万吨。
粮价一涨再涨
通胀高企、供需失衡、结构错配,全球粮价已经一涨再涨。公开数据显示,小麦的价格自今年以来已上涨超过60%,而大米价格上涨了16%。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小麦价格的上涨是整个市场供给需求失衡的结果,全球市场主要小麦供给地一个是东欧地区,一个是印度地区。但受到欧洲地缘政治危机和冲突的影响,东欧地区的小麦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不仅很多播种的有利时机被错过了,而且市场的运输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东欧地区向市场提供的小麦就出现了比较大规模的下降。此外,印度今年的极端高温气候也直接导致了整个小麦产量的下滑。”江瀚说道。
但在需求层面,江瀚表示,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小麦是生活必需品,受意外影响不大。刚性的小麦需求和不足的小麦供给,最终结果就是整个市场出现了供需失衡,必然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上涨。
眼下,多国政府正努力填补粮食供应缺口,缓解供需紧张局面。美国总统拜登日前公布促进美国农业生产的具体措施,包括将全国范围内有资格获得“双季作物保险”的县的数量增加681个至1935个;通过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率的“精准农业”和其他技术援助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扩大关键产品的用途、简化与农民相关的申请手续;将联邦政府投资国内化肥生产的资金由此前的2.5亿美元增加至5亿美元。
欧盟委员会近期也采取行动加强全球粮食安全,例如暂时允许农户在休耕的土地上种植作物。欧盟委员会还支持降低基于粮食作物的生物燃料的掺混比例,称这些举措将帮助农户把更多土地用于食品生产,并增加玉米、向日葵等作物的种植。
对于未来粮价走势,江瀚表示,当前小麦的涨价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小麦的生产是具有周期性特征的,今年一些关键的生产时间被错过了之后,必然会导致小麦的减产,也会导致这一季的小麦其本身产量不足,整个市场也面临较大的压力。
张雪峰也认为,由于全球通胀压力、供需关系失衡、种粮成本上涨等原因,全球粮食价格会有很大的上涨概率。
不能承受之重
眼下,粮价的波动也让本因全球疫情、区域摩擦、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粮食缺口雪上加霜。农业分析公司Gro 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Sara Menker近日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特别会议上表示,全球现在只剩下10周的小麦供应。
她还指出,俄乌战争不是导致粮食安全危机的原因,“只是朝着一场长期燃烧的大火上再浇了一些油”。她说,世界各地的干旱正在导致小麦资源减少,全球粮食供应也受到气候变化和化肥短缺的深度影响。
事实上,在俄乌冲突之前,供应链的崩溃就已显现,而冲突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情况。Bob Unanue是戈雅食品公司(Goya Foods)的CEO,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分销商之一。Unanue警告称:“我们正处于全球粮食危机的悬崖边上。”
粮食涨价已经成了一些以进口为主国家的不能承受之重。食品和燃料严重短缺,斯里兰卡陷入了70多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和社会动乱接踵而至;土耳其的通胀率达到惊人的70%,刷新20年新高。
同时,黎巴嫩、也门、叙利亚、阿富汗、苏丹等付不起钱的穷国更是陷入了“绝境”。以黎巴嫩为例,该国90%的小麦都从俄乌进口,每年谷物进口需求量高达200万吨,按照目前的市价,该国一年只是用于进口谷物的花费就将达到8亿美元之多。目前,黎巴嫩正面临着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都陷入了贫困。即使他们能找到出口替代市场,也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屯粮自保”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阿迪蒂亚·马图表示,在世界粮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限制粮食出口不仅无助于缓解本国粮价,反而会进一步推高全球食品通胀,加剧部分粮食进口国面临的危机。
马图认为,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会引发更多国家为遏制国内粮价出台新管制措施,导致全球粮价进一步上涨,降低粮食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性。马图表示,在2008年和2011年全球粮食价格大涨时,多国推出了总计80多项粮食贸易干预措施,反而导致全球粮价进一步上涨13%至15%。(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赵天舒)

从美国“奶粉荒”看国际粮食贸易

高通胀之下谁来养活世界?

美国政府被婴儿配方奶粉短缺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最近几个月,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国,美国竟发生了全国性婴儿配方奶粉短缺,美国总统拜登不得不动用《国防生产法案》来尽快解决这一紧迫问题。
当地时间22日上午,美国国防部出动军机运送50万罐符合美国标准的欧洲婴幼儿奶粉到美国;23日,白宫发表声明称,雅培和利洁时(Reckitt Benckiser)是第一批根据《国防生产法案》获得供应优先地位的婴儿配方奶粉制造商。
美国婴儿配方奶粉危机由何而来?配方奶粉市场有着40多亿美元的规模,但美国政府通过妇女、婴儿和孩子补充营养计划(WIC)实行过度监管,许多医院抄政府作业,导致市场缺乏竞争和弹性,雅培、利洁时和雀巢垄断了这一细分市场。雅培跟34个州签订了雅培奶粉(Similac)供货合同,利洁时跟10个州签订了旗下美赞臣(Enfamil)奶粉供货合同,雀巢跟6个州签有旗下嘉宝奶粉(Gerber)供销合同。换言之,市场被三家企业完全垄断,其它企业只能在更小的细分市场做文章。美国国内供应链问题导致婴儿奶粉供应链比想象的更加脆弱。
食品价格上涨给几乎所有国家人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困难。除了美国婴儿奶粉荒之外,缺货问题也让英国各大超市被迫开始限购葵花籽油。当然,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对食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困难感受最深。在亚洲,阿富汗食品长期自给率不足;孟加拉国需要从印度大量进口小麦;斯里兰卡国内物价高涨,食品和能源奇缺,民众抗议不断;伊朗居民因主要食品价格上涨上街抗议;缅甸需要外来援助才能解决居民基本温饱问题。在非洲,恶劣气候造成了本地粮食歉收,俄乌冲突之前食品价格已居十年最高水平;喀麦隆农业生产减半;埃及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正四处寻找货源;民主刚果花几百万美元用木薯粉代替小麦面粉。在巴西这个农业大国,主食价格翻倍,居民正在用便宜的商品代替主食。
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凸显了世界粮食国际贸易流向和定价权问题。粮食出口贸易被少数几个国家和经济区垄断,而进口贸易集中度较低,进口国家和地区缺乏国际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出口方的要价。

粮食出口市场被垄断,少数国家拥有定价权

粮食出口国家地域分布集中,市场垄断程度很高。本文中,粮食指小麦、玉米、大米和其它粗粮。
据美国农业部5月发布的《粮食:全球市场与贸易》,2020/2021年俄罗斯、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乌克兰、阿根廷、加拿大的小麦出口量分别为3300万、3100万、2700万、2175万、1900万、1600万、1550万公吨。又据5月发布的《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2021-2030农业展望》(OECD-FAO Agricultural Outlook 2021-2030),2030年俄罗斯、欧盟、加拿大、乌克兰、美国的小麦出口份额分别为22%、14%、13%、12%、12%,其它占27%;美国、巴西、阿根廷、乌克兰、俄罗斯的玉米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9%、20%、17%、18%、4%,其它占12%;就粗粮而言,欧盟、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各占23%、16%、12%、12%、11%,其它占28%;印度、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美国的大米出口市场份额分别占28%、14%、15%、8%、5%,其它占30%。
相比之下,粮食进口国家和地区地域分布相当分散。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2020/2021年进口小麦最多的国家分别为埃及(1200万吨)、印度尼西亚(1100万吨)、中国(970万吨)、阿尔及利亚(780万吨)、孟加拉国(750万吨)、伊朗(720万吨)。据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30年进口小麦最多的分别为埃及(7%)、印度尼西亚(6%)、中国(4%)、菲律宾(3%),其他占76%;在玉米进口市场,欧盟、墨西哥、日本、越南、埃及分别占11%、10%、8%、8%、6%,其它占58%;就其它粗粮而言,中国、沙特阿拉伯、伊朗、日本、欧盟各占30%、19%、6%、4%、4%,其它占36%;就大米进口而言,尼日利亚、中国、菲律宾、伊朗和欧盟分别占8%、5%、6%、2%、3%,其它占77%。
在世界粮食贸易市场,买方和卖方的产品议价权不对等,特别是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卖方可以索取更高的利润。部分发达国家开设了粮食期货交易,掌控着粮食交易的定价权。换言之,少数几个大国在粮食出口定价方面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进口国家和地区多为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各自进口数量较小,讨价还价的能力有限,承担着由价格大幅上涨所产生的重大市场风险。

食品供应链紊乱是全球现象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本国的食品需求均或多或少需要通过全球供应链来满足。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人们的饮食习惯向营养均衡充足型和健康型转变,也就是说,食品需求结构呈多元化,需要从国外进口食品以丰富居民食品消费选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部分国家经济收入有限,居民的饮食习惯依然是淀粉为主的能量充足型,也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居民的饮食习惯向营养均衡充足型和健康型转变,但都必须从国外进口食品以满足国内消费市场需求。
世界食品涨价对所有国家居民生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下表列出了除欧盟之外的20国集团的食品进口、人口和人均收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情况,这些国家占世界人口的60.11%,食品进口占全球的57.07%,主要农作物产量占世界的70.85%。其中,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包揽了世界前1至7名。
在七国集团中,除日本外,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加拿大的食品进口额超过百亿美元,但这些国家也是主要农作物生产大国。在发展中国家中,人口基数过亿的印度、中国、巴西和墨西哥的进口额超过百亿美元。经济发达国家进口额较高,受价格上涨影响较大;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长期通胀问题,巴西、阿根廷和土耳其老百姓备受煎熬,而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同感通胀压力。
对于经济欠发达国家来说,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意味着一场大饥荒。世界有10亿多人口处于饥饿状态,主要分布在亚洲(阿富汗、缅甸、叙利亚、也门、东帝汶、尼泊尔、孟加拉国、伊拉克等国)和非洲(喀麦隆、埃塞俄比亚、乍得、几内亚、肯尼亚、莱索托、马拉维、尼日尔、索马里、苏丹、民主刚果、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等国)。这些国家食品自给率很低,也没有外汇储备从海外市场购粮。2019年,津巴布韦、喀麦隆和马拉维食品进口额分别为12亿、8.46亿和7.18亿美元,而孟加拉国人口1.7亿,食品进口额仅为3.35亿美元,略高于伊拉克的3.29亿美元。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资源本来就十分有限,食品价格大涨使得他们捉襟见肘,只能依靠国际援助艰难度日。

食品价格何以暴涨?

全球食品涨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比较明显,而有些不易察觉。
首先,国家政治环境变化是主要因素。经济制裁导致国际进出口贸易受阻,引起价格上涨。据公开报道,上世纪80年代,进出口贸易禁运与全球经济规模的比率不足0.4%;除偶尔两年超过0.4%外,1990年代贸易制裁情况基本不变;新世纪最初第一个十年里,国际贸易制裁占比大幅度提高,最高时达1.3%以上,第二个十年里贸易制裁再度升级,2019年末占比达到1.6%。考虑到特朗普时代的贸易制裁,以及拜登政府和其他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制裁,目前贸易制裁占比肯定刷新纪录。可以说,世界粮食涨价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其次,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之一,冲突导致两国粮食出口停顿,谁来弥补两国留下的粮食贸易缺口?数据显示,俄乌两国出口的小麦、大麦和葵花籽油分别占全球有关贸易的28%、15%和75%。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正欲填补这个缺口,就像美国急于将(页岩)石油和液化天然气销往欧洲一样。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是全球通胀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引起这些国家国内通胀,可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第三,农业生产资料普涨导致全球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目前,疫情依然制约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农资物资供应链也必受冲击。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全球重要的化肥出口大国,化肥贸易中断肯定影响其它国家的农业计划,叠加全球气候反常,今年农业收成情况不容乐观,对未来食品价格会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本国货币贬值削弱了部分国家的食品进口能力,使得食品更加短缺。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本国货币对美元贬值对本国食品进口影响不显著,但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却是雪上加霜。最近两年里,叙利亚、土耳其、斯里兰卡、缅甸、伊拉克、马拉维、埃及货币对美元分别贬值389.47%、134.4%、92.9%、31.86%、22.89%、15.36%、12.12%,本国货币大幅贬值提高了进口食品价格,让普通百姓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最后,世界农业政策各自为政,存在无序、不公平竞争。发达国家就农业补贴问题争吵不休,各自心怀鬼胎,期望通过高额补贴帮助本国农业巨头公司在国际食品市场低价倾销,冲击发展中国家粮食市场,破环国际农业生产体系,最后它们再通过国际市场话语权拉高食品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发展中国家始终陷于被动挨打中,由于财力有限,无法扶持农业,提高农户福利,稳定和增加农业产量。
世界食品问题归根到底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问题,因为全球食品供应链已经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习惯处于哪个阶段,世界各国和地区都需要通过全球食品供应链来满足本国人民的饮食需求。由少数大国掌控定价话语权是不正常的现象,对众多的进口国家来说这也是不公平的,违背ESG原则。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个别国家发起的经济制裁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干扰了世界粮食贸易的常态流向。与其它问题一样,全球食品供应链问题需要各国平等协商解决,国际机构应鼓励各国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制定食品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主要粮食出口大国不应以邻为壑,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利。(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应贵)

全球粮食供应市场“风雨欲来” 
对冲基金涌入农产品期货买涨牟利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米哈尔丘克表示,根据粮农组织初步估计,受俄乌冲突升级影响,乌克兰将损失49%的冬小麦收成和38%的黑麦收成,或将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短缺状况。
5月23日,农业分析公司Gro 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萨拉·蒙克(Sara Menker)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言表示,据世界各地官方政府机构估计显示,小麦库存为年度消费量的33%,但事实上,小麦库存用量在年度消费者的比重可能只有20%,创下2007/08年度以来的最低比例,且类似库存问题还发生在玉米等其他农产品身上。
这驱动越来越多对冲基金纷纷加入买涨农产品阵营。
“5月以来,越来越多资金正涌入小麦、大豆等期货市场推高农产品价格。”一位期货经纪商向记者透露。
CFTC最新数据显示,仅在5月17日当周,对冲基金为主的资管机构分别增持CBOT小麦与大豆期货期权净多头头寸5519万蒲式耳与8337万蒲式耳。
“这令CBOT小麦与大豆期货价格无视美元指数上涨而呈现持续回升态势。”他指出。目前越来越多对冲基金正押注全球农产品库存持续回落,令CBOT小麦与大豆期货价格在短期内突破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初期的历史最高点。
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如今众多资本涌入农产品期货市场,不仅仅是为了炒作供需紧张关系而买涨获利,而是将农产品投资视为重要的抗通胀资产类别。部分对冲基金已将能源与农产品期货的投资比重从年初的15%调高至30%。
记者多方了解到,为了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部分对冲基金正积极收购农产品仓储基地。此举一方面能“人为”压缩农产品流通量,令他们的期货买涨策略获取更高回报;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复杂的期现套利策略博取更稳健的收益。
“此外,随着全球农产品供应紧张,越来越多对冲基金担心监管部门将对市场投机行为采取从严打击措施,通过收购仓储基地掌握一部分农产品现货,他们可以在现货套保的名义下开展各类套利投资,某种程度规避了监管风险。”一位华尔街大宗商品投资型对冲基金经理直言。

对冲基金的算盘

上述期货经纪商向记者直言,5月以来众多对冲基金迅速涌入农产品期货买涨套利,一个重要原因是越来越多国家采取农产品出口禁令措施,令市场对农产品供应短缺的担忧与日俱增。
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中旬,全球实施粮食出口禁令的国家约有20个,包括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印度、印尼、伊朗、土耳其、乌克兰、塞尔维亚、突尼斯、科威特、阿根廷、埃及、哈萨克斯坦等,涉及的农产品糖、盐、葵花籽、小麦、燕麦、面粉、小米、植物油、棕榈油、豆油、土豆、茄子、番茄、洋葱、牛肉、羊肉、鸡肉、黄油等。
“越来越多国家加入农产品出口禁令阵营,无形间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即粮食保护主义正导致全球农产品供应压力持续增加,买涨农产品获利的胜算随之大幅上升。”这位期货经纪商直言。这吸引越来越多对冲基金纷纷加仓农产品多头头寸买涨获利。
记者多方了解到,5月以来,CBOT小麦期货市场的对冲基金净多头头寸已出现连续三周快速上涨,CBOT大豆期货的对冲基金净多头头寸也迅速触底反弹。
“原先不少量化投资型基金因美元指数上涨而相应增加农产品期货空头头寸,但当他们注意到越来越多资金开始涌入农产品期货市场买涨获利,他们也迅速转空为多,无形间扩大了小麦等农产品期货价格涨幅。”他指出。目前市场普遍预期CBOT小麦与大豆期货价格将很快刷新2月底创下的历史新高,原因是越来越多国家采取农产品出口禁令,正令全球可流通交易的农产品库存下降速度远远超过市场预期。
5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紧急支援受粮食安全危机冲击的国家,并推动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建立一个平等的多边贸易体系。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Mohamed El-Erian表示,对于多数国家而言,俄乌冲突升级的直接经济后果可能是通胀更高、增长放缓、不平等加剧和金融不稳定。尤其是对依赖大宗商品进口的新兴国家而言,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事实上,对冲基金在积极买涨农产品期货同时,已将目光瞄准了一些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农产品的新兴市场国家。”一位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若这些国家因农产品进口量减弱而出现食品价格飙涨与恶性通胀,这些对冲基金或将押注这些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套利。在他们看来,农产品价格持续飙涨所带来的高通胀与金融市场不稳定风险,都将给他们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重拾收购粮食仓储资产背后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积极买涨推高农产品价格同时,越来越多大型对冲基金重拾收购粮食仓储资产的兴趣。
一位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4月以来咨询收购粮食仓储资产的对冲基金明显增加,较10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背后,是这些对冲基金认为俄乌冲突升级将造成全球粮食长期供应短缺,收购粮食仓储资产囤积现货逢高出售,同样是一笔收益颇丰的投资。
“更重要的是,通过掌握粮食仓储资产,对冲基金可以人为调控粮食库存变化,为自身在农产品期货买涨套利创造良好条件。”他认为。此前每逢农产品价格处于大幅飙涨周期,不少对冲基金都打起收购粮食仓储资产牟利的算盘。
记者多方了解到,大型金融机构通过控制大宗商品仓储基地“调节”库存牟利,早已有迹可循。
此前,美国多家企业曾控诉高盛集团旗下仓储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不断转移铝现货库存,“人为”压低铝现货交割量,借机抬高铝价获取丰厚利润。
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如今在金融监管趋严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想故技重施,难度非常大。因为欧美金融监管部门正高度关注金融机构通过“控制”现货资源,在期货市场操纵价格牟利的行为。
在他看来,如今越来越多对冲基金热衷收购农产品仓储基地,或许是基于抗通胀财务投资的考量——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将带动仓储基地估值水涨船高,令对冲基金获取不菲的财务投资回报。
“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不少对冲基金担心欧美金融监管部门会将食品价格上涨归咎于市场投机炒作行为并采取从严监管措施,他们通过农产品仓储基地掌握一部分农产品现货,就可以在现货套保名义下开展各种套利投资,从而避开监管风险。”这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指出。(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植)
END
帮点个“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