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日本外务省秘密启动过一项内部调研,旨在彻底检讨自1930年代以来至太平洋战争结束这段时期,日本政府在外交上犯下的种种错误。
1951年1月23日形成的文件《过去外务省的一般性失误》相当于一份反思概要,内中写道:
外务省的一项重大错误,是没有从根本上抵制军方的暴走,虽有反抗,但多数时候采取的是消极态度。最终让外交陷入了被军方左右的境地,让军方控制了所有政策和宣传的大权。
具体的错误包括:
(1)外务省不熟悉内政,在政府内部和经济界没有自己的地盘。
(2)没有对国民进行启蒙宣传,告诉他们何谓合理的外交,以及国外的真实情况如何。
(3)其他省厅都存在“抱有公正性和自由主义思想的人士”,这些人对军部提出了很多批评,但外务省没有团结这些人,也没有给予这些人哪怕心理上的支持。
(4)外交官内部存在派系,与国民脱节,许多人选择明哲保身,还存在塞人耳目的情况。
(5)没有那种将军方的失败暴露在国民面前的觉悟,反而屡屡站出来收拾残局,成了一个常年给军方的狂暴举动擦屁股的部门。
1951年2月28日形成的文件《“日本外交的失误”的作业报告》,是一份内容更为具体的反思报告。
报告共分为七个小节,从“满洲事变”一路反思至二战结束。其主要结论是:
(1)不该出现“外务省的驻外机构逐渐追随协助军方强硬派”的现象,最后将中日冲突推向不可调和。
(2)与德国缔结协定一事,“十分幼稚地判断了国际形势,尤其是英国对德国的态度。”
(3)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是被“德国眼前的战果和劝说所惑”,该同盟对德国有利,但对日本百害而无一利。
(4)不重视日美交涉,在交涉中答应了的事情又反悔,各种加深美方的不信任,以远在欧洲不能给予实际援助的德国为依靠,反不重视与国力强盛的美国搞好关系。手上没有能够使对方屈服的办法,却唱高调坚持交涉不成功便开战的立场,“在必须隐忍自重之际缺乏自制,故而坏了事情”。

(5)签订《日苏中立条约》时,“误解为苏联也会诚实遵守条约,这是极为遗憾的”。试图通过拉拢苏联来压服美英,只是徒增美英的反感,反而让莫斯科如愿以偿见到了日美关系的恶化。到了战争末期,还在希望依赖苏联来斡旋实现停战,“实为最愚蠢的政策”。
(6)日本发起了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可谓最大的灾难。而时任外相居然同意开启这种战争;战争开启后,又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及时终止战争。政府里只有智者,没有勇者。
(7)不该因“九一八事变”而退出国联。即便国联成员国全体反对“满洲国独立”,日本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应设法留在其中。退出国联,使日本陷于国际孤立,与国际主流社会越走越远,“成了日本和英美决裂的开端”,为其后与德、意结盟提供了路径。
1951年4月10日形成的文件《日本外交的失误》,也是从“满洲事变”谈起,一直反思至“终止战争外交”。核心论点与《“日本外交的失误”的作业报告》大体相同,区别是报告的末尾有一段相当长的全盘总结。
该总结的主要观点是:
(1)外交的根本是内政。只要军方的影响存在,无法制约其暴走,外交便很难有根本的改变。
(2)要正视现实,追求“推翻数百年的盎格鲁撒克逊支配世界的体制”这种梦想是好的,但不能失去理性,陷入膨胀和妄想之中。
(3)应该重视国际信誉,国际社会仍然是一个需要讲究道义的世界。
(4)外交应该具备决断力和实行力,该放弃的时候就应该放弃,该止损的时候就应该止损,否则只会越陷越深。
主持这项秘密调研的是时任日本首相兼外相的吉田茂。
1945年4月战争结束前夕,吉田茂因为反战被日军宪兵队逮捕。
在审讯中,吉田茂坚持认为“必须尽早结束对外战争,即使战败,也不会破坏国体……”
这种认知体现在了上述秘密调研报告之中。
作为战后带领日本走向恢复的重要政治人物,吉田茂留下的《日美安保条约》等协议是今天日本的政策基石。
在如今东北亚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国方面应认真研究其外交理念与思想,以作为对日本动向做研判的重要参考。


相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