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撰文 /  Chris、蔻蔻
专业支持 / Nico
编辑 / KY主创们
最近,迎来了一波青春回忆杀。
先是周杰伦的线上演唱会重映,狠狠怀念华语乐坛的巅峰时代。
接着,随着《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的播出,观众们看到一众年少时的美女偶像重返舞台,不禁再次感慨“爷青回”。
姐姐们的初舞台中,最出圈的,当然就是“甜心教主”王心凌了。
一首《爱你》,迅速在音乐平台霸榜,评论区炸出一大波老粉——
网友们纷纷花式合唱《爱你》——
各种关于王姐的热搜,也源源不断——
在各个短视频平台,还能看到王心凌的中年男粉丝们,欢快地冲向姐姐的视频,一边准确完整地跳出《爱你》的名场面。
左滑查看更多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怀旧,其实是我们日常可以给自己做的心灵「马杀鸡」,能够全面提升我们的心理状态。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聊“怀旧”。
01.
研究表明,
音乐引发的怀旧能带来许多心理益处
怀旧好,听歌怀旧更好。音乐是怀旧的强大来源,并且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诸多好处(Sedikide et al., 2021)。
一项针对怀旧音乐的研究发现,怀旧音乐能让人们感到与自己关心的人更多的连接,还能让人们更喜欢自己, 变得更积极乐观(Cheung et al., 2013, study 4)。
这项实验共使用了84名大学生参与者的结果。首先,参与者们阅读了 《新牛津词典》对“怀旧(nostalgia)”的定义——
怀旧(nostalgia):
对过去的眷恋(A sentimental longing or wistful affection for the past)。
然后,需要写下三首让自己感到怀旧的歌曲名称(含演唱者姓名)。
接着,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对照组,研究人员随机选取了每位实验组成员写下的其中一首歌曲的歌词作为阅读材料。
实验组成员将得到“自己定义为怀旧歌曲的歌词”作为阅读材料;
对照组成员将得到“实验组成员相同的歌词”作为阅读材料,且保证歌词不是自己定义为怀旧的歌词。
随后,参与者完成了实验有效性检查和怀旧功能量表(Hepper et al., 2012, Study 7)。
研究者们首先确认了,怀旧歌词有效地激发了实验组的怀旧情绪。而这种怀旧情绪,给实验组带来了积极的心理影响。
比起对照组,实验组的参与者报告自己感到更幸福,心情更好;更喜欢自己,自我感觉更好(自尊水平提升);自己和关心的人更亲近、更信任他人、更多得感觉到“被爱”(社会联系感增强);对未来有更积极的期望(乐观水平增强)。
研究还通过建立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怀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怀旧的中介模型。截图自Cheung, W. Y., Wildschut, T., Sedikides, C., Hepper, E. G., Arndt, J., & Vingerhoets, A. J. (2013). Back to the future: Nostalgia increases optimism.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9(11), 1484-1496.
研究认为,怀旧促进了参与者的社会联系,从而提升了其自尊心,从而提升了其乐观主义的程度。
换句话说,参与者之所以更喜欢自己,是因为怀旧的心情让ta们想起了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人、感受到了更强的社会联系性;因为更喜欢自己,又进一步让他们变得更乐观。
因此研究者们指出,怀旧不仅仅是一种以过去为导向的情感,它还会延伸到未来,让一个人对未来的期望更加积极乐观——对旧日的眷恋,能让我们更加期盼未来。
过去美好的回忆连接着未来积极的约定
02.
怀旧,
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怀旧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被低估的价值。
怀旧的英文“nostalgia”构词出自希腊语,前半部分νόστος (nóstos),意思是“回家/返乡”,后半部分ἄλγος (álgos), 意思是“疼痛/痛楚”。
怀旧既甜蜜,又苦涩(不过往往甜蜜大于苦涩)——即便是回想快乐的往事,我们也会有一种悲喜交加的感情。
怀旧不仅有着难以替代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能够提供意义感的心理资源。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Clay Routledge等人(2011)的研究还对英国、荷兰和美国的成年人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怀旧的实验。
参与者们(n=76)完成了“威勒性格量表”、“时间视角量表(TPI)”,衡量参与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是否有怀旧倾向。
接着回答两个开放式的问题:“简要描述想到自己的死亡时内心的情感”和“尽可能具体地记下你认为死后你的身体上会发生的事情”;最后,参与者完成“无意义量表”,以评估参与者们认为生活有多大意义。
实验1:怀旧倾向和死亡显著性对意义知觉的影响;实验2:怀旧倾向和死亡显著性对死亡思维可及性的影响。截图自Routledge, C., Arndt, J., Sedikides, C., & Wildschut, T. (2008). A blast from the past: The terror management function of nostalgi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4(1), 132-140.
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怀旧倾向更高的参与者,在仔细思考完死亡后,感受到的生活意义感比怀旧倾向低的参与者更强。(Routledge et al., 2008)。
也就是说,怀旧能够在我们感受到死亡恐惧、生命意义受到威胁时,怀旧能防止我们陷入一种存在主义的危机——对自我存在的绝望,失去活着的勇气(Routledge et al., 2008;2014)。
“怀旧对于存在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Routledge博士说,“它带来了的珍贵回忆,让我们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并正在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因此,对于那些对生活感到绝望的人而言,怀旧能够把生命的意义感重新带回ta们的感受中,让ta们感受到活下去的渴望,找到更多“要好好活下去“的理由(Routledge et al., 2008)。
03.
《怀旧的正确打开指南》
社会心理学家Dr. Sedikide专注研究怀旧数十年,他总结到:
“即便是一个向前看的人,有时候也会不自禁回想过去。这种回想是给个体自身带来好处的。
怀旧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根源与延续,让我们对自身和身边的人际关系感觉更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有质感,同时也能给我们前进的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怀旧,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呢?对此,Dr. Sedikide给出了两个建议:
1)在生活中创造更多难忘的时刻
在平凡的日常中,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建立怀旧记忆的机会。
不过,比起单独回忆起过去某一个时间段的自己,人们更倾向于怀念自己与重要他人的互动,彼此共同经历的那些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等等。
怀旧的内容也常常围绕着“我”与“重要他人”之间的关系展开(Wildschut et al., 2006)。
2)不要将过去与现在比较
Dr. Sedikide认为,将过去与现在比较并没有好处。一旦进行比较,你的关注点便在于自己的未来可能并不光明,从而诱发焦虑。
但如果,你试着以一种存在主义的方式关注过去,问自己“我的生活意味着什么?”你将更可能会从怀念过去的感觉中受益。
没有人能将那些美好的、值得怀念的过去从我们的记忆里夺走。我们将永远拥有它。
It’s our diamond.
晚安~
References:
Cheung, W. Y., Wildschut, T., Sedikides, C., Hepper, E. G., Arndt, J., & Vingerhoets, A. J. (2013). Back to the future: Nostalgia increases optimism.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39(11), 1484-1496.
Hart, C. M., Sedikides, C., Wildschut, T., Arndt, J., Routledge, C., & Vingerhoets, A. J. (2011). Nostalgic recollections of high and low narcissis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45(2), 238-242.
Routledge, C., Arndt, J., Wildschut, T., Sedikides, C., Hart, C. M., Juhl, J., ... & Schlotz, W. (2011). The past makes the present meaningful: nostalgia as an existential resour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01(3), 638.
Routledge, C., Arndt, J., Sedikides, C., & Wildschut, T. (2008). A blast from the past: The terror management function of nostalgi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4(1), 132-140.
Routledge, C., Juhl, J., Abeyta, A., &Roylance, C. (2014). Nostalgia proneness mitigates existential threat inducednationalistic self-sacrifice. Social Psychology, 45(5), 339-346.
Sedikides, C., Leunissen, J., & Wildschut, T. (2021). Th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music-evoked nostalgia. Psychology of Music, 03057356211064641.
Wildschut, T., Sedikides, C., Arndt, J. &Routledge, C. (2006). Nostalgia: Content, trigger, functions.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1(5), 975-99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