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躲着不见;一旦见报了,却又告状,说没采访自己。如今,北京法院判决一则事关海南一企业状告媒体的新闻,引起了众多媒体的转发,也在海南岛引起热议。有老板感叹,原以为惹不起躲得起,但此案一判,看来今后躲记者这个办法是不能再用了。
报道说,最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开发商诉媒体名誉侵权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驳回开发商所有上诉请求。媒体相关报道不构成侵权。
终审判决书认为,报社已经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企业法定代表人并表达采访意愿,均未获回复,企业亦认可记者拨打及发短信的电话系登记在其法定代表人名下,在此情况下,苛求报社穷尽所有的联系手段并不具有合理性。媒体在报道时点评,终审判决书这一表述和认定,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操作规范及类似案件审理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
案件的来龙去脉不容赘述,有兴趣的请问百度。即使不看案例,但人们都可以猜想,这家企业为什么要躲着记者?肯定不是自己请来擦粉的表扬性报道。看到记者来头不善,只好采取鸵鸟政策,躲着不见。没想到记者照常发稿,自己反而更被动了。于是,一纸诉状,状告媒体侵权。一审败诉,终审败诉。换一种方式,让自己在中国的新闻监督道路上竖起了一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
有记者朋友叫苦,当今年月,做批评的舆论监督报道,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动作。采访难,发稿难,发稿之后料理后事更难。聪明的记者,大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拿着请帖,拿份“通稿”,有时候还拿个红包走人。这样的报道,一般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影响力谈不上,但多个朋友多条路,今后好见面的。
这些年来,记者的地位可谓江河日下。听起老一辈记者说起当年的一本记者证就可以走遍天下,现在的新记者似乎在听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有人说这是自媒体发达,正规媒体反而边缘化了;有人说这是枪杆子打压笔杆子,自古以来都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
其实,官方一直在扶持体制内的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也开辟了诸多新的传播形式。如果说自媒体算散兵游勇,那传统媒体就是正规军,无论是单兵作战还是集团冲锋,只要真干,自媒体是干不过传统媒体的。毕竟,一个是亲生儿子,一个不知是哪冒出来的野路子。
无可否认,现在的传统媒体,早已不是以前一支笔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队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表面上还是做文章的记者队伍,也学得很乖顺,没了批评,剩下的就只是表扬。表扬,最安全,也最实惠。
没有批评的媒体,就是一只没牙的猫了。猫没牙,连老鼠都不怕。没有批评,不仅人民群众不再把媒体当回事,就是理应接受监督的权力部门,也不再把媒体当回事。记者挨批,记者挨训,记者甚至挨打。不就打了记者么?打了给钱不就没事了么?海南也曾发生过打记者的案例,哪一次不是很快就悄然无声了的?
没有批评,还要媒体作甚?自动放弃批评权利的媒体,不就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了么?
其实,“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操作规范”早就明确,批评谁,一定要采访谁。对方拒绝采访是一回事,但你得有一个话筒伸给对方的动作。本文作者当年做过记者,遇到这样不配合的采访对象,我只能告诉他,你不接受采访,我还是记者,但你失去了一次说话的机会。你的态度,不构成对我写稿的约束。有了这个规定动作,写稿一辈子,没掉坑里过。
有一次,一个北京来的同行,要采访国兴大道上的一家知名企业,被保安拦住,没人来接。进不了大楼。不得已,问我大楼里有没有熟人。我告诉对方,就是有熟人,他们也不想下来接你。你把名片递给保安,手机拍照,告诉他,我来过了,今后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你负责,然后你走人。不一会,来了一群人迎接,只差没抬轿子了。
记者有战斗力,媒体有影响力。表扬性报道谁不会做,但做好批评报道,这不仅需要魄力,而且更需要能力。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么说容易,真这么做就难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