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特邀毒叔 
李文强

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在今天文章开始前,想请大家花3秒帮忙做一件事:
1、点击顶部蓝字“四味毒叔”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好,欢迎来到《四味毒叔》,我是李文强,我是一名编剧,同时也是渔火影业的负责人,经营着一家影视公司。最近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发现同行之间的情绪比较沮丧,大家都在说我们这个行业会怎么样,还能不能再做。我们经常开玩笑说现在已经不是行业寒冬,而是行业冰河纪,那这个冰河纪还能不能化冻,我想针对这个问题说一些我个人的看法。首先看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先看一件事,就是需求还在不在。
很多人说需求不在了,现在观众的疫情观影习惯被破坏,商业地产不增长,院线数量不增长,短视频冲击,所以影视行业内容的需求不存在了。我个人不太同意这个看法,我认为需求还在,只是发生了变化,这就要从我们观影媒介的特质和一些不同的体验谈起。
要理解需求的变化,就要看清楚不同的播出形式和不同的内容形式之间带给人们的差异。其实影视行业带给人们最大的体验是长时间的情感沉浸、感官沉浸和情绪共鸣,这些东西是其他方式取代不了的。到今天为止,电影和影像剧集,仍旧是最综合的讲故事的手法,其他的行业都无法撼动这个地位。
从声音、美术、文学、语言、表演,种种角度而言,它仍旧是最综合的。那未来这个东西有没有可能取代VR技术、元宇宙、脑后插管种种,有可能,但是我认为第一,距离技术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还有很多技术壁垒,到后面能呈现成什么样子,我们并不清晰。
第二,即使产生了这样的新平台、新手段、新技术,我们讲故事的基本技术手段,仍旧是从现有的影视的讲故事的基本技术手段,脱胎升级出来的,所以这并不会造成影视行业的消亡。需求的差异就是说院线市场相对于剧集,由于它的观影方式,技术手段的沉浸感更强。而剧集的沉浸时间更强,这两者都不同,那这两者后面如何变化。我想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说院线,我们都看到院线现在的问题受疫情冲击影响,商业地产的发展受阻,导致院线的数量不够增长,大家的观影习惯遭到破坏。在这些问题下,院线市场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个人的感受,第一,疫情一定会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一定会结束。疫情结束之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会结束,城镇化一定会相对来讲往前继续发展。那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呢,我们看到院线的下沉市场一定是增量。有一个基本常识就是哪里有增长内容就向哪里倾斜,这是必然的。而下沉市场的增量,它必然导致一个结果,就是说本土化的沉浸内容,能得到巨大的增长。
再说剧集,剧集更明显,这些年我们随着制作水平的提升,未必是成本,但是制作的越来越精良,水平越来越提升。我们的故事和制作的呈现的整体效果,越来越完整,我们会看到剧集也在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沉浸体验,增强自己的沉浸感。那无论是院线还是剧集,如何做到更沉浸呢?它有一个简单并且清晰的路径,甚至是必然的路径,就是类型化。怎么说类型化能做出更沉浸的内容呢?是因为它有一个成本和效率的关系。
现在平台也提出来所谓降本增效,本质上就是说同一类内容的集中化的深度的深耕、研究、生产的完整,它跟观众之间形成的契约关系,能够让这一类型的内容生产变得成本更低,效果更好,这就是类型化为强沉浸带来的效用,甚至可以说类型化是成本和效果之间相平衡的一个必经之路。
类型化的制作、类型化的生产已经开始了,但相对来讲,相对于比较成熟的市场来讲,我们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就是我们有但是做的不够好,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没有形成固定的生产方式,也没有形成优质的内容的一些判断方法。所以如何形成类型化的清晰的判断方法,如何形成类型化的清晰的生产方式,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挑战。
比如以悬疑惊悚剧为例,首先我们对这个类型的认知要看到这个类型整个的迭代过程,从最初的像《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这种神探本格式的推理过程,到后面到日本像宫部美雪这种社会派,再到所谓的新本格、变革,东野圭吾的所谓新社会派的融合。我们会看到它有一些基本趋势,故事从悬疑往悬念转移,故事的视角从侦探往罪犯转移,故事探讨的问题从个人的情绪、仇恨,向社会上产生的问题转移,向一些社会的公众的现象转移,它的动机在变化,它的视角在变化,它的手段在变化。
直到最近这几年,像奈飞、HBO这些美国的电视台或者互联网公司,提出了在原有的悬疑惊悚类型里面,加入大量的奇幻元素。比如以《怪奇物语》种种这一类型为例的话,我们会看到奇幻的高概念,和情感的冲突和悬疑惊悚的类型,这种类型在不断地发展。
那我们要做这种类型就要清楚,我们从内容上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的未来是什么,我们的过去是什么,我们向谁借鉴学习,我们又如何理解中国本土市场,理解中国本土的情绪、情感和需求,如何去融合?在这个基础上,然后我们再说在这里面无论是从声音、音效、调色、分镜、镜头语言、制片流程、制片管理,乃至后期的剪辑,整整的这些,制作这些,包括我们的表演方式。
这些最后如何形成一个一定的方式方法,让我们能用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生产出优质的内容,才是我们在长沉浸的这条路上必走之路。具体怎么来做呢?那就需要我们的艺术家,我们的创作者,在深刻理解类型的同时,又深刻地理解市场,理解大众的需求。这两者之间相结合,才能完成这样一个强沉浸的类型化的这样一个生产方式,这样一条出路。
这两者互相的融合遇到什么问题呢?以剧集为例,互联网网站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早它其实是内容分销上。所有的互联网内容流媒体都是从内容分销做来的,包括耐飞最早也是最开始发DVD,后来在网上点击看片,这也都是从内容分销做来的。但是在中国进程不太一样,我们的广告商找到了比电视台比互联网平台更直接更高效的广告分发方式,就是我们现在的直播电商、短视频、广告互联网,这是从短视频平台。它对于广告商的吸引是巨大的,由于它的特性更精准、更高效、更直接,能让广告商看到自己投的每一分钱的广告费是如何转化成销售业绩的。所以大量的广告商从原来的电视台走到了互联网平台,又从互联网平台走到了短视频平台。这个没有办法,这是由于不同的内容分销方式带来的,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那广告商走了之后对于我们的内容平台来讲,主要收入来源从原来的广告费用变成了内容付费,所以内容付费在涨价在增长,如果内容付费的钱不够支撑我们做出足够好的内容,那我们就没有足够好的内容。那如果我们没有足够好的内容,那我们的内容付费就挣不到足够多的钱,这同样是一个循环。
但这个过程中仍旧是我说类型化的降本增效,达到强沉浸内容的一个机会。在这个怎么做怎么判断?这个融合中我们就会发现,网络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而内容生产者积累了大量的对内容生产的创意和经验。但是这两者之间,没有形成高效的所谓“算法”。
我说这个算法并不是一层代码,而是打引号的算法,就是说是一套完整的对类型内容的评判方式,生产方式和创造方式。双方并没有融合。这种融合很难,就是你既要精通内容生产的本质,又要理解数据,因为数据代表着市场,内容代表着创作规律。
当这两者互相融合的时候,我们就能形成这个算法,这个算法是什么算法?它不是说简单的,我们一提算法大家都很反感,比如前些年说的提出的口号,什么大IP、暑期档加小鲜肉等于爆款。而事实证明不太成立,不太成立,虽然点击很好,但质量一直达不到要求,而且这种路线呢,并没有造成大量的内容付费的增长。
那这个所谓的算法是什么呢?它其实是完整的内容生产算法,是对市场的中国本土需求的清晰理解,对类型的对内容的清晰的理解。你理解它的任何一种类型的过去和未来,并且理解它的创作方式,这两者同时清晰理解之后形成了一个创作方法。这件事情已经开始了,只不过我们走得还不够远,或者是我们完成的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就是谁能够解决内容和数据,创作和市场,中国本土的市场和成熟的类型生产方式之间的结合方式,谁就有机会迎来下一个增长的空间。
总结来讲就是说,影视行业的特质是强烈的沉浸内容,电影更沉浸感更强,剧集沉浸时间更长,强烈的沉浸内容很难做。于是我们有一种成本和效率之间的平衡方式,就是成本和质量的一个平衡方式,它能达到更优的效率,就是类型化。类型化需要对内容的学习、继承、创作、经验这些积累,同时也需要对本土市场的数据的理解和分析。
然后这两者结合形成一套算法,形成一套内容的生产和评判方式,同时在做内容过程中形成一套制作的方式。它既需要对内容的理解,又需要对制作的把控,然后从软件到硬件的整体,会形成新的内容。这种形成了新的内容,才会是未来增长的空间,才会是未来内容增长的所在。
非常好的一面是我已经很清楚地感觉到了这样一个趋势,无论是电影市场还是剧集市场,无论是这些票务公司或者投资人,还是网站,都越来越重视内容。因为随着市场的红利的过去,随着市场的沉寂,我们说内卷嘛,就是你只有这样的质量又好,成本又可控,效率又高的,然后又本土化的优质内容,才能在市场上引起反响,才能完成,才能挣钱,才能让大家继续生产。
所以即使是逐利的资本,也清晰地意识到内容生产的重要性,并且也在努力地去完成这样的内容对接。只不过纯粹的资本方可能缺失一些内容生产的经验,纯粹的内容生产者可能缺失一些对数据的重视和理解,那双方的理解呢可能相对不够深入,没有进行深入的融合。没有深入地融合的原因呢,是你没有找到一个融合的点,就是用什么类型去融合,如何做类型内容。当你确定了一个目标的时候,这种融合就会逐渐地发生、逐渐地产生变化,从量变引发质变。
在当下呢所有的资本,无论是影视内容平台还是一些投资方,都必然从纯粹的资源分配者,变成内容的组织生产者。就像奈飞一样,他们原来从最早的发碟、买网络购播权、做流媒体内容,变成要做一个制片公司,这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尤其是在国内,因为广告方走了,你纯粹做资本配置,你的钱从哪来往哪去。广告商不给你钱,你也不可能把你的内容再卖给广告商,那你最后卖的只是你的内容,面对的就是内容的直接消费者,从变成直接的那种付费形式,这种东西是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的,所以我们必然会走向内容生产的这条路上来。
乐观地来讲呢眼下的沉寂期就是面对这种市场变化的时候,我们产生的一种酝酿期。谁在这个酝酿期里能够解决问题,能够完成内容和数据和市场的融合,形成算法,找到一个自己能够擅长并且能够深耕的类型,完成成本、质量的一个结合。以更高效的方式降本增效的方式,生产更好的内容,更让大家长时间的强沉浸的内容,谁就赢取了未来。
我们之前呢经常抱怨说在市场好的时候,在风口来的时候,在热钱遍地跑的时候,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戏都会播,什么样的内容都会火。好像只要有了IP,只要有了流量,哪怕内容不好,不够优秀,也可以挣到钱,也可以被大众看到。我们当时有很多抱怨嘛,比如说什么劣币逐良币种种之类。但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下,你是没有劣币逐良币的可能的。你真正能被大家看到的一定是优质的且高效的内容,单纯优质可能都很难,它都属于少数的头部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呢,其实正是我们真心想做内容,一心想做内容的人,所渴求的一个市场。就是说我们搞不定流量,搞不定资源,搞不定这个搞不定那个,没有关系,你只要能搞定内容生产方式,你用你擅长的方式,你擅长剧本,那你就在内容上在剧本上做好。你擅长导演,那你就在整个的呈现方式上做好,你哪怕擅长一个小块,你擅长音乐,那你就在音乐的一个类型中做好,把一个类型的音乐搞明白。你擅长调色,你就把这一个类型的调色搞明白。
你这些东西慢慢地会变成你巨大的财富,因为不够优秀的东西,不够专业的东西,不够有效率的东西,将被这个市场所挤压。这对我们来讲呢非但不是坏事,可能还真的是一件大好事,就是让真正懂内容、钻研内容的人去生产内容。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能够观看《四味毒叔》,我是李文强,非常感谢。

往期
回顾
【演员】
【导演】
刘健 丨 姜伟 丨林妍
【编剧】
【制片人】
【企业家】

【歌手】
《四味毒叔》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编委会成员有马戎戎、毛尖、王雁林、李尚龙、路金波(以姓氏笔画为序),是一家影视文化行业垂直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