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妙黛有言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ID|zqfxlgzs
01
“我表现得很惨时,妈妈很享受”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大意是说一个女孩觉得,妈妈好像有点嫉妒她。
小的时候,妈妈就要求她做很多家务。如果做得让妈妈不满意,妈妈就会拧她的上眼皮。
一边拧一边还会说:我以前可比你过得惨多了,你外婆还会拧身上的肉,你挨的打比我少多了。
女孩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时,别的孩子都有漂亮的衣服穿,妈妈却拿出自己20年前的外套,逼她穿上。
原因是,妈妈出生在传统的家庭,作为女孩她上初中的机会,是拼了命争取来的。
看到现在的孩子们,一出生就能享受九年义务教育,还能参加什么运动会,她觉得非常愤怒。
正常的思维中,都认为父母希望孩子过的好,至少比自己强。可是父母的潜意识里,却会干预孩子的幸福与轻松。
这个帖子后面,很多网友表示感同身受。
虽然很难理解,虽然父母都说希望孩子好,可是当孩子真的过得好的时候,父母又会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打压。
有一位网友说:只要她稍微表现自己过得好,妈妈的神情、态度,就会很不爽。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她开启了“戏精模式”。试着在妈妈面前卖惨,表现出自己过得不好的样子,妈妈反而觉得比较安心。
还有一位网友说:我说老公婆婆对我好时,妈妈就在泼冷水。我说自己不如意的时候,她就像圣母一样安慰我,也很沉溺于这种角色。
这些故事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细细想想,又好像真实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很多人眼中,父母这个角色是神圣的,是无私的。父母没有七情六欲,对孩子能够用爱发电。
可是实际上,父母也是凡夫俗子,他们有自己的私心,也有正常人会存在的情绪。
嫉妒,就是人的正常情绪。
看到孩子没有吃过自己曾经的苦,又享了自己没有享过的福,父母会嫉妒,这并不是十恶不赦的事情。
父母会嫉妒孩子,并不阻碍父母也爱着孩子。
02
父母对孩子的嫉妒,是天性使然
《为什么嫉妒使你面目全非》一书中指出,嫉妒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情绪。
相反,它其实是多种强烈情绪的混合体,其中包括了愤怒、焦虑、恐惧、困惑、兴奋、无助、绝望以及悲伤等情绪。
它并不是多么罪恶恐怖的事情,亲子嫉妒的背后暗含了内心的暗流涌动。
嫉妒往往存在于竞争关系中,父母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认为孩子的都应该是自己的。
可当孩子拥有了他们不曾拥有的幸福,就好像是 “抢” 了他们的幸福一样。
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位妈妈向博主求助,说女儿好像总是不爱跟她说话。
她提到最近女儿想买一支洗面奶,她坚决不同意。
“15岁的孩子,用温水就可以了吧。”
“我这个年纪才开始用护肤品,她怎么可以用洗面奶、身体乳”。
博主很好奇,十几岁的孩子脸上起油,有洗面奶不正常吗?天气这么干燥,用点身体乳怎么了?你是觉得她不配吗?
这位妈妈说,嗯,有点吧。
最后一句话,才道出了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几十块钱一只的洗面奶这个家庭买不起,而是妈妈觉得孩子不配。
妈妈把女儿当成自己生命的延伸,她在那个年纪没有享受过的,女儿也没有资格享受。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列举过父母会 “恨” 孩子的18条原因,揭示了爱与恨并存的真相,比如
孩子不是父母理想中的样子;
在怀孕和生产中母亲承受过痛苦;
父母被要求必须爱孩子,包括爱他们的排泄物;
孩子会伤害妈妈,不停地啃咬乳头;
父母必须随时回应孩子,自己的生活被完全打乱;
孩子在生命早期,并不知道父母的付出与辛苦……
当父母必须忍受孩子,又必须压抑自己对孩子的恨时,就会进入一个复杂的状态。
他们强迫自己爱孩子,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愤怒。
父母会嫉妒孩子,甚至对孩子有恨意,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爱与恨同时存在,牺牲与委屈此消彼长,是父母对孩子的正常心理。
03
见不得孩子好,是父母最真的无助
会嫉妒孩子,是不是意味着你是 “坏妈妈” ?
当然不是。
嫉妒是人人都会拥有的情绪,父母也不是圣人。他们可以既是压迫者,也是牺牲者。
父母对孩子的嫉妒,本质上是一种控制关系——
你的就是我的,我让你有你才能有,我不让你有你不能拥有。
尤其是母亲对女儿的嫉妒,更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有的妈妈会压制女孩的性特征,说自己的女儿长得丑;
有的妈妈会反复挑唆女儿的婚姻,告诉她男人没有好东西;
有的妈妈会嫉妒女儿的成就,在她事业有成的时候劝她赶紧结婚生子……
母亲在意识层面,希望女儿比自己过得好。但是潜意识层面,她们又无法单纯的高兴。
如果是儿子取得了成就,母亲无需与他竞争,性别能起到缓冲作用。
可是同为女性,女儿真的拥有了成就,妈妈会默默嫉妒女儿。
在母亲复杂的情绪下,女儿也会变得非常纠结。她们想要憎恨母亲,又会对这样的想法自责。
又爱又恨,渴望靠近又想要远离,是很多母女关系的缩影。
我有一个亲戚,从小家境贫寒没有机会上学,她一直非常努力供自己的女儿上大学。
看到女儿出人头地后,她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可是,喜悦的背后,也会有一丝丝不爽。她通过否定的方式,否认女儿的成功。
女儿明明有机会上更好的学校,她却以“离家近”为理由,要求女儿选择省内大学。
女儿大学毕业之后,她又出言讽刺:白上了这么多年学,也找不到一个好工作。
村里张三家的女儿,初中毕业就比你挣得多。
表面上鼓励孩子成功,潜意识里却不允许孩子成功。
因为一个成功的孩子,与自己人生截然不同的孩子,就意味着一个不受自己掌控的孩子。
自己人生失控的父母,只有通过掌控孩子的人生,才能换取自己的价值感。
如果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那就意味着自己人生的彻底失控。
其实父母真正想表达的是:我希望你陪在我身边,让我更有安全感;你变得无能一点,就不会离开我了。
可是,很少有父母能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无助,只能用各种方式,去压盖自己的无助。
04
父母的嫉妒,不是孩子的错
父母对孩子,是又爱又恨的。
父母通过否定打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嫉妒,同时,也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
孩子对父母,也是责备与愧疚并存的。
他们一方面怪父母做出过伤害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又会责备自己的 “没良心”。
为了迎合父母的期待,达到父母的要求,孩子往往会认同父母的否定,一路按照父母的期待进行。
父母要求他们去哪里上大学,他们就去哪里上大学。父母希望他们按照社会时钟结婚生子,他们就结婚生子。
父母希望他们能吃苦,孩子就主动去吃苦……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活出自己的人生,都是在被父母的否定与嫉妒支配着。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责备 “嫉妒” 这种情绪本身,也不是憎恨父母的负面情绪。
而是接纳嫉妒,与它和平共处。
如果我们是父母,承认自己会嫉妒孩子。
比如我自己也会有嫉妒大女儿的时候,同样是家里的 “大姐” ,我的大女儿就拥有万千宠爱,而我从小就要扮演乖巧懂事的 “长姐如母” 。
意识到自己会嫉妒,并不是什么坏事。
正因如此,我不会偏爱小女儿,也不会要求大女儿像我一样懂事。
让潜意识的内容浮出水面,我们才能避免对孩子的伤害。
如果我们是孩子,学会放过父母。
要知道父母的无助,明白他们的伤害也并非本意。
我们要知道,自己终其一生也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迎合父母的期待。
父母的负面情绪,是他们自己的人生课题。
我们要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不需要对父母的情绪负责。
也要在心里对父母说:我知道你的否定打压只是因为无助,我并不认同你说的那些。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作者:妙黛,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90后辣妈,曾奇峰心理工作室主笔。
 从这里开启 
 自我探索的成长之旅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武志红】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