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科学经济学的交易区分析可以完全地、只使用一套分析模型,或只基于一套经济学公理体系,去解释一切经济活动中的一切同类经济现象,并且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反例。它与财务、市场营销等所有经济活动的学科体系的知识都是完全统一的。只有做到这种程度,才叫科学!
 一、两个内容的契合 
2022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王海龙老师给我寄来该社新出版的书《实业强国——中国制造自强之路》。因为要在5月11日给上海交大作“第三代科学与经济学原理”的讲座,所以延误了近一个月时间才来阅读这本书。但一开始读的时候就发现,我的讲座内容与这本书的内容居然是如此地契合。在给上海交大作的讲座中,特别讲到对生产过程如何测量,科学经济学的“交易区分析”与微观经济学“供需均衡分析”之间本质差异等问题。《实业强国》这本书是讲生产环节的,逻辑上当然与对生产的测量问题非常契合,而且这本书写得也特别适合做这个工作。这本书共24章,事实上讲了24个不同的生产领域,每个领域还不止一个产品细分领域。正如观察者网科工力量栏目主编孙珷老师在为本书写的后记中所说:“越是靠近我们生活的当下,历史就越难写,何况要中国制造用几十年走过西方国家用几百年走完的路,其中还涉及许多非常专业的领域”。在一本书中,要把24个不同专业生产领域写出有价值的介绍确实是很困难的,如果没有一个主线,就很容易写一个大杂烩。该书并没有陷入到技术细节和发展历史的阐述中,而是从中可以发现中国经济成功与遭遇困难的科学经济学规律。
为了更好地分析需要,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科学经济学交易区分析方法。
二、科学经济学的交易区分析基础 
1.微观经济学的供需分析框架
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框架是供需分析。它是基于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需求定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需求量将会减少。简单点说就是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对应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下面是摘自美国哈佛大学的N.格里高里·曼昆(N. Gregory Mankiw)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英文第六版中的一张图,它是以冰淇淋蛋卷为例的需求曲线(Demand)和供给曲线(Supply),相交的红点是均衡(Equilibrium)点,对应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
这是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基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的《经济学原理》一书的英文版封面。该封面上的图就是供需分析的基本框架。
在中国最早引入新古典经济学的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经典教材中的供需决定均衡数量与价格的图例(《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P21图2-4)。 
2.科学经济学的交易区分析框架
科学经济学原理提供了完全不同的交易区分析框架。我在这里不去详细解释为什么整个新古典经济学是存在严重问题的,而只解释科学经济学如何分析经济。 
因为本文主要分析生产过程,所以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卖方曲线(S)和微观经济学的供给曲线巨大差异。卖方曲线的含义是在利润确定的前提下,销售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它本质上是一条等利润的曲线。它的斜率常常为负(规模效益等原因),而不是为正。当然也可以为正,比如下面这种情况。
该图是两条卖方曲线,是在不同利润要求情况下的等利润线。假设净利润率为零,可以画出一条等利润线。这一条线相对比较重要,虽然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能向下突破这条线,但它一般是被作为卖方要守住的最底线。也可以考虑净利润率与银行一年期利率相同(等利润率线)等各种不同利润要求情况下画出不同的等利润线。这样,越是往上的卖方曲线,对卖方来说就是利润或利润率越高的区域。因此,我们只是为看起来方便使用“价格—数量”的二维空间来进行分析,如果把利润也作为一维变量,在“利润—价格—数量”三维空间中,对卖方表达的会是一个曲面。
在左边,随着产品销量的增长,一般情况下因为规模效益,卖方曲线会向下走,斜率为负。而在右边,有可能卖方曲线斜率为正,向上走,原因何在?比如石油,其矿藏的开采难度差异是很大的,开采难度越小,其成本就相对较低,产品价格也可以比较低。但当销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去开采难度较大的矿藏,对应的成本就会随开采难度的增加而越来越高。另外,企业规模越大,管理越困难。如果管理没跟上,规模增大的结果可能会使企业内部消耗增大,从而使规模效益失去作用,并且向相反方向发展。
科学经济学的利润、价格、数量、成本及其构成细节都是完全可测量的数据,它可以从财务系统的所有相关的科目、市场销售数据等被测经济对象中获取。
事实上,新古典经济学家也发现以平均成本考虑的曲线经常会是一个U形的形态。例如,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1943年2月9日-。2001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在他的《经济学》经典教材中给出了如下U形平均成本曲线的案例(P238)。
图11.8: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区县之间的关系 
平均成本一般为U形,最初,平均成本随着固定成本分摊到较大数量的产量上而下降,然后又随着可变投入的收益递减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上升。对于U型平均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将在它的最低点与之相交。(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P238)
事实上,平均成本曲线已经非常接近卖方曲线了。但是,为了遵从供给定律,一定得解释成供给曲线斜率为正,所以斯蒂格利茨是怎么做的呢?如下图(P266),把斜率为负的部分认为厂商供给数量为零给切掉,这样只保留右边斜率为正的部分。 
图12.6 厂商的供给曲线 

图A表明,对于一家试图进入该市场的厂商而言,再加个达到等于厂商的最小平均成本的临界价格之前,厂商的供给为零;当价格高于临界价格时,厂商的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重合。图B给出了一家已经进入该市场的厂商的情况,它有正的沉没成本;只要价格高超过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该厂商就会继续进行生产。(来源同上,P266)
好了,这样一处理,市场上各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斜率都为正了,终于和供给定律吻合了。见下图(P267)
图12.7 市场供给曲线
市场供给曲线是每家厂商的攻击曲线的横向加总。更一般地讲,随着价格的上升,每家厂商都会生产更多,并且新厂商将进入市场。(来源同上,P267)
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面对实际测量数据都这么干,可想而知其他人会怎么对待了。但是,平均成本曲线斜率为负的部分厂商供货数量显然并不为零,如果为零,那任何创新企业怎么可能从零开始一步步发展得起来呢?在绝大多数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很多厂商都是处在平均成本曲线斜率为负的部分经营。另外,有些产品的平均成本曲线是有可能不存在斜率为正情况的,例如软件行业等,它的平均成本曲线可能永远斜率为负,边际成本越来越小。
上面斯蒂格利茨的图12.7可能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因为其厂商供给曲线是切掉了左边斜率为负的部分,其曲线左边起点处应当离数量为0的距离较远。但这个图中的供给曲线给人感觉是起点距离数量为0的位置非常近。 
3. 交易区分析解释产品价格的形成及变动
产品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不否认它与供需情况有关,但现实世界经济活动中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显然有很多,如品牌、产品设计、季节性因素、技术与市场的垄断能力、技术优势甚至于买卖双方的商业谈判能力、经济胁迫、政策支持与否、文化习俗、厂家营销活动的作用等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均衡点价格决定论”难以解释所有这些不同因素的影响,而交易区分析为所有这些价格决定因素都提供了相应的空间。价格不是围绕均衡点波动,而是在常规交易区里波动,甚至可能会向上或向下突破常规交易区。它不仅可以解释一般情况下的价格形成,甚至可以解释用技术或市场垄断、舆论战、武力与经济胁迫等各种非常规因素对产品价格的影响。
所以,美国在极力向其他人鼓吹“平等、自由、透明、市场经济、国际规则、均衡、看不见的手、帕累托最优......”的同时,自己主要搞的是用只有自己看得见的手进行“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就是要控制着自己作买方时交易价格向下朝着其他人零利润的卖方曲线趋近,甚至突破零利润线进入非常规交易区,更有甚者能把价格打到负值进行抢劫。自己做卖方时,交易价格向上朝着其他人买方曲线最高处趋近,甚至超出买方曲线最高值,进入非常规交易区进行抢劫。
产品的价格的变动,并不是围绕着某个均衡点上下波动,而是受常规交易区上下界限的约束,常常是呈现暴涨(量价齐升)暴跌(量价齐降)的形态。如下图中带双箭头的虚线所示。
当然,无论经济中出现什么样的不同情况,西方经济学都可以找到不同的经济学理论貌似也可以去解释。可是,所有这些理论相互之间都是基于不同的数学模型,相互之间不能相通,而且一般都会有反例存在。但科学经济学的交易区分析可以完全地、只使用一套分析模型,或只基于一套经济学公理体系,去解释一切经济活动中的一切同类经济现象,并且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反例。它与财务、市场营销等所有经济活动的学科体系的知识都是完全统一的。只有做到这种程度,才叫科学!
三、中国经济的最大优势——市场规模 
规模优势的交易区分析
大家都知道规模优势,但这个优势到底应该用什么数学模型来最精确地表达呢?通过交易区分析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楚展现这一点。假设卖方曲线为零利润线,有两个厂家A、C,A销售数量为Q1,产品价格为P4,对应成本(零利润)价为P2;C销售数量为Q2,产品价格为P3,对应成本价(零利润)为P1。
A的利润为Q1×(P4-P2)
C的利润为Q2×(P3-P1)
简单假设Q2为Q1的一倍,那么,A要获得和C相同的利润额,价格差(P4-P2)就得高于C的价格差(P3-P1)一倍。同时,P2一般要高于P1,因此,A的产品销售价格P4需要远高于C的产品价格P3。如果A的产品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无法维持这么高的价格,不得不采用与C一样的产品价格P3销售,那么它的利润总额变为:
Q1×(P3-P2)
这个数值会远远小于C的利润总额。如果C进行价格战,将产品价格降到低于P2。那么C还是会有很好的利润,但A的利润已经为负,陷入亏损状态了。
C通过降价使A陷入亏损,而自己却还有很好的利润。这会使C获得越来越大的市场规模,从而不断强化这一规模优势。
因为中国有非常庞大的人口规模,同时又有很大的出口规模。因此,一般来说其产品都可以获得巨大的销售数量,从而通过降价使其他国家的厂家陷入无法生存的境地。这就是中国企业为什么特别喜欢价格战的原因,也是中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有不一样规律的地方。
真正普适的科学经济学规律对不同人的结论是完全不一样的。普遍适用的规律推导的结论一定会普遍不同,因为边界条件不同。
在《实业强国》一书中介绍的绝大多数产业,中国都具有规模优势,因此中国的产品很快就横扫全球。我们把该书24章介绍的产业罗列如下:
第一章     汽车玻璃
第二章     石油
第三章     粮食
第四章     单一经济作物
第五章     煤炭
第六章     钢铁
第七章     低端加工制造
第八章     制药
第九章     纺织
第十章     稀土
第十一章   石化
第十二章   高端医疗器械,口罩等医疗物资
第十三章   新能源汽车
第十四章   工程机械
第十五章   精密仪器
第十六章   轴承
第十七章   豪华邮轮
第十八章   高铁
第十九章   大飞机
第二十章   北斗导航系统
第二十一章 机床
第二十二章 光刻机
第二十三章 工业软件
第二十四章 深海探测
以上行业中如汽车玻璃、钢铁、低端加工制造、纺织、稀土、石化、口罩等规模性的防疫物资、高铁等,都通过规模优势在全球获得了巨大的竞争力,并快速占据全球主要市场。这就是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中国走他人的路,让他人无路可走”的情况。
 四、市场本身规模天然受限的领域 
以上我们所做分析的直接结论并不是绝对的。在各种不同产业里,建立在规模优势基础上的价格战策略未必能有效解决问题。
产品市场规模并非都能与人口规模直接相对应。如果市场总规模太小,简单降价的商业模式就很难适用了,典型的如光刻机。手机是可以人手一支,从而与人口规模直接相对应。但手机所用的芯片是在芯片工厂生产的,更上游的生产芯片的光刻机因为其极高的生产效率,它的市场规模就极大地缩小了。例如,ASML的EUV光刻机市场占有率已经是100%,2021年它在全球市场也就卖了42台。从2019年到2021年三年时间总共出货量也就是142台!如此之小的市场总规模,当然就很难采用2019年全球手机出货量14.86亿支相同的商业模式去适应。交易区分析的基本经济规律和数学模型是完全一样的,但因为市场规模的巨大差异,商业模式就完全不同。
市场规模显著受限的交易区分析,因销售数量太少,其成交价格需要非常高才能有正常的利润额。
虽然从理论上说,如果光刻机每年能销售100万台,它的成本可以下降100倍,用不到100万美元、而不是1亿甚至2亿美元就可以买一台。但这种产品的市场本身注定不可能达到这种巨大的规模。因此,会有Qm这个市场总规模的天花板,这个市场的交易区就只能在Qm决定的红线左边来进行。
工业软件虽然是软件,但其销量也高度受限,因此它的经济规律也是如此。另外还有高端机床、高端医疗器械、豪华邮轮、精密仪器、深海探测等行业都有类似经济规律。如何适应这一类产业的经济规律,是中国能否在这些领域突破的关键。虽然这一些领域往往在技术上存在一定门槛,但它并不一定是最主要的问题。例如书中讨论了豪华邮轮在建行上并不一定比建造LNG船更难,它需要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但最重要的问题是能够适应这一类产业的商业运营模式。例如通过技术的产业并购来扩大产业规模,书中讨论了赛默飞等经营医疗器械的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用60%-75%的支出来进行并购。在生命科学、医学诊断、水质管理等领域的头部厂商丹纳赫近30年并购案例超过400例,平均几乎每月一例。通过将大量狭窄的产品市场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较大的市场总规模。
还有一种模式是通过国家力量来推动和经营,例如北斗系统的成功等。
再有一种模式是将它作为一种市场支撑,从其他产品上获得利益。例如口罩机市场规模也很小,但很多企业是自己开发生产口罩机,通过生产口罩来获利。以口罩来支撑口罩机的发展。
这个领域如何突破的经济学研究极为重要,中国目前遇到的科技战和《中国制造2025》等需要解决的并不仅仅是科技研发问题,而且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如何来适应这种市场规模显著受限行业的经济规律。这种经济规律与我们过去成功采用的巨大规模市场的经济规律是有极大差异的。
 五、产量受资源的限制 
如果产量是受资源限制的,卖方曲线在产品销量超过一定数量后,卖方曲线的斜率会变正,数量越大成本越高。因此,在石油、铁矿石、煤炭等领域,一定的数量限度内,规模效益依然适用。但当超过一定的经济规模后,数量越大,成本反而会因资源的限制而越来越高。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同时资源又是在国外时,规模的扩大往往意味着中国进口资源的价格极易暴涨。它不仅是受卖方曲线斜率转正的推动,同时还会受供需关系变紧、资源方议价能力等因素推动在常规交易区暴涨。
如上图,成交点(蓝点T)价格P2远高于卖方曲线底部位置,就是因为市场成交数量过多,深入了卖方曲线斜率为正的区域,并且因其他因素,如卖方限供等因素导致价格暴涨。这种情况常见于石油、铁矿石、新能源车的锂矿等情况。
另外,最右边卖方曲线与买方曲线相交的红色点E附近(虚线红圈部分),即是新古典经济学供需分析的均衡分析情况。所以,交易区分析可以完全包含供需分析中有价值的部分。
总之,《实业强国》这本书特别适合作为经济学领域人员作为研究生产过程的素材,也特别适合关注中国未来科技突破的人阅读。
■ 扩展阅读:
与涂传诒院士商榷,再论科学革命问题 | 汪涛
隐形战争之终结篇——如何从战略相持,转向战略反攻(下) | 汪涛
隐形战争 —— 如何从战略相持,转向战略反攻(上)| 汪涛
隐形战争 —— 如何从战略相持转向战略反攻(中) | 汪涛
隐形战争 —— 疫情中的脑震荡式谎言 | 汪涛
对付隐形战争的战略战术——如何赢得战略防御 | 汪涛
隐形战争 —— 科学的真理究竟掌握在谁手里?(上)| 汪涛
隐形战争 —— 科学的真理究竟掌握在谁手里?(下) |  汪涛
■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汪涛,曾为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人,现为析易船舶总经理。本文2022年5月23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纯科学(科学理解中国经济的优势与困难 ——《实业强国》的科学经济学解读),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 责任编辑:祝同学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