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科幻。惊悚。
几乎是这几年美剧的一大主流。
女性复仇。女性反杀。女性反击。
也几乎是好莱坞这几年的大趋势。
目前播出过半,评分日益上涨的小众黑马剧《闪亮女孩》,就集结了以上所有元素。
不止于此的是,它还借用一个记者挖掘能够时间旅行的连环杀手的故事,对记忆、创伤、社会环境和女性等问题进行叩问。
它叙事复杂,但并不烧脑。
它表达浓郁,但故事简单。
这是一部会把以往同类型剧的设置,都逆向反转的新锐美剧。
但它也在通篇叩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女孩?
《闪亮女孩》(2022)
01
为什么叫“闪亮女孩”
POST WAVE FILM
很多人都会被《闪亮女孩》复杂的叙事结构劝退。
看到第三集,发现和第一集的碎片有关。
看到第五集,才明白第二集埋的坑是什么意思。
但只要梳理出来,会发现这个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故事背景,是九十年代的芝加哥。
女主柯比是一家纸媒的档案整理员。
做着最底层的工作,干着最不重要的活计。
她的性格也软弱、自闭、抑郁。
害怕和男同事说话。
一整天时间大部分都在戴着耳机。
浑浑噩噩,是她每日的状态。
自甘平庸,是她的自我介绍。
一潭死水,是她的生活写照。
但直到一场凶案跃入视野。
柯比看到受害者茱莉亚和自己的情况非常相似,才惊恐、逃避。
她背后的故事,才慢慢浮出水面。
六年前,她曾被人开膛破肚。
肚子里还被放入一个酒吧火柴盒。
她只听过凶手的声音,没见过凶手的长相。所以,她无法找到他报仇雪恨,也害怕再次被对方找到,阴霾再续。
受害心理驱动着她一次次逃离,却又逃不开。
因为她发现,自己的记忆似乎一直在错乱。
去上班,来到自己的办公桌面前,却发现自己的办公桌其实在另一侧。
桌子上,用来喝水的杯子被当成了笔筒。
回到家,明明记得自己是住在2楼,可直到看身份证,才发现是3楼。
去检查身体,前脚看着,是一个女法医,可再看就变成了男法医。
这还不算什么。
在开篇,她明明是和性格不咋地的妈妈住在一起。可怎么一转眼,自己多了个丈夫?!
何为真、何为假,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为了得到答案,她决定去调查茱莉亚的案子。
可好容易鼓足勇气,来到了嫌疑人的住址,却发现对方并不是凶手。
柯比崩溃跑了出来,被身为资深记者、正调查此案的同事丹撞到。
柯比不得已,将自己的遭遇告知。
至此,二人成为搭档,踏上了探寻真相的坎坷旅途。
这一查更是吓了一跳。
凶手似乎十分了解受害者,知道他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再一查,更是要了命的吓人。
凶手早在二十五年前,就开始干活了。
可以说,这是一起连环杀人案。
所有的受害者,都是女性。
他们明明每个人互不认识,可肚子里被凶手留下的物品却又相互串联。
而柯比,是唯一的幸存者。
到这里,柯比发现,自己能大难不死,是因为自己也有一种可以穿越时间的能力,也因此成了可以反杀凶手的唯一希望。
让《闪亮女孩》晦涩难懂的,在于她的视角线不仅仅横跨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线,还跳跃在不同人物的支线之中。
而所有这些,都是平行展开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想看这部剧,那得极其能耐得住性子。
开篇,尚是小女孩的柯比,就遇到了已经是中年的凶手哈珀。
那时候,哈珀徒手抓住飞出罐子的蜜蜂,并扯掉了蜜蜂的翅膀,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首先,我们找到它的闪光点,然后我们夺走它。”
自此,在柯比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她的人生来回穿越,已经有了无数条诡计。
这就是她记忆紊乱、生活混乱的根本原因。
而当凶杀案落入眼球,资深记者丹又男主性出场,在追查受害者死因的路上,开辟了一条追查的视角。
因为他没有特异功能,所以他得到的所有线索,都是碎片,互斥,不合逻辑的。
但只有当柯比看到的时候,才能全部拼合。
加重难度的,其实是第三个重要人物,即下一个受害者女孩吉妮的出现。
这是柯比从一蹶不振,到慢慢主动出击的契机。
她也是将八个受害人连环案,串联在一起的关键证人。
他们在一张1972年拍摄的受害者体内物品的照片上,看到了一把1992年才制造出来的天文馆钥匙。
而偏偏,吉妮是天文馆的员工,钥匙是她上周才丢的。
为了探查时间逻辑,三个人分头行动,各走明暗线,追逐着凶手的痕迹。
与此同时,危机也在慢慢逼近。
知晓未来的凶手,早已盯上了自己的猎物。
之前他遇到过吉妮的时候,他没有下手,反而将其逼到角落里,留下一句话就拂袖而去——我们原本需要许多年才会相遇。
从哈珀的线上抽丝剥茧,会发现他对于受害者都是长线钓鱼、鳄鱼等瓜的心态。
因为有着可以穿越时空的能力,所以他可以不急不缓,把猎物女孩当做小白鼠,提前接触,进行心理和精神上的玩弄。
他选择的女孩,就如同他开篇说的那句话一样,是带闪光点的。
柯比曾经是一个有记者梦的女孩。
茱莉亚也是一个热心善良的社工。
吉妮则更是有着聪颖自信的乖觉。
她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不属于时代的“闪光点”。
所以若能将它们一一夺去,是否对于加害者来说,那种成就感会更加爆棚?
《闪亮女孩》描摹女性心理创伤后遗症的笔墨,并不重。
可在时空穿越的错乱中,这种女性迷惘摆烂的状态,更能引发我们思考。
我们明白,对于女孩本身,一旦经历过庞大的阴影,再多的阳光沐浴,都无法将其融化。
那,何以有良药可救?
对于柯比而言,她的良药是愿意相信她的丹。
别人把你当疯子,我却信你的认真,让柯比可以暂时忘却创伤的痛苦,为保护吉妮不受伤害,为找到哈珀的罪证而奔波赴险。
这也是《闪亮女孩》最为巧妙的地方。
拿唯物去和唯心拉对立面,拿现实和科幻去做真假面,拿光明和阴影去触摸生命与存在的延伸面。
02
为什么杀“闪亮女孩”
POST WAVE FILM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魔鬼曾对我说,上帝也有他的地狱,那就是他对人类的爱。而最近我又听到魔鬼说,上帝死了,死于人类的同情。
从更新到目前的第六集来看,我们得知,哈珀时空穿越的真相,以及他连环作案的根由。
1918年一战,哈珀为了活命,自私地抢走了战友的防毒面具。
战争结束后,哈珀靠着偷盗为生。
能够穿越时空的手表就是这时候偷的。
当哈珀穿越到柯比工作的酒吧,希望自己的女友模仿柯比的舞姿,二人由此引发一场激烈的争执。
如果说,不顾战友哀求抢走防毒面具,还有可能是一个人为了求生而不得已为之的手段。
但当掌握了时间法则,并希望别人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这种极其自负的大男子主义便再也没有任何缘由可以找补、洗白。
但也正因此,他格外害怕失去、异常贪恋过去,所以面对女友的不服从,会依靠穿越时间来把女友变成他的宠物。
“我会来找你”。
“我们一起出去,一起回家,最后我们永远都会回到这里。”
哈珀的话语,看似是霸道主义的强迫,其实是死活都不肯撒手的病态祈求。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还在于他的不安全感。
跟电影里我们知道的其他连环凶犯相比,哈珀和他们的相似之处,都来源于他们“需要去杀人”。
只不过,他们的需要却并不相同。
比如《电锯惊魂》里的约翰·克莱默,他杀人是源于“需要审判”——拿着人性的缺点,来测试生命的度量值。
《汉尼拔》里的汉尼拔·莱克特,则是“需要炫耀”——拿着他通透人性的孤傲,去引诱罪犯行凶作恶,去与FBI博弈玩耍。
《杀人回忆》里的嫌犯的李春宰,是因为“需要报复”——因为受过歧视,加之童年的悲惨遭遇,导致了性格的变态和畸形。
而哈珀的动机,却是“需要完成任务”。
这是他进入那所房子的代价,也是他不得不做出的牺牲——为了解决与家人的复杂关系,也为了一直保持青春永驻,他不得不维持时间旅行,并不停杀人。
杀人,是唯一的方法。
是人性,让上帝生;是人性,又让上帝死。
但从《闪亮女孩》对女孩的建构和选择上,又可以发现,它的切入点,还是从女性的脆弱和自卑上入手的。
似乎是为诱导观众对哈珀的杀人动机作出错误猜测,也似乎是为映射当下多宗连环命案里受害人的相同之处。
只是,《闪亮女孩》里的这些设置,又都一反常态。
以往女人是守序者、男人是破坏者的社会,在这里变成了哈珀在守序、而柯比在反抗。
以往都是女性角色沦为悬疑罪案剧的背景板,但在这里哈珀却险些成为了平庸的价签。
但无论攻守,他们都是因为“时空穿越”所赋予的不可控性。
很多人看《闪亮女孩》都会想到《使女的故事》,想到《隐形人》。
这些女性题材的罪案剧,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意在提高对受害女性的关注度。
在科幻和现实里找一种突破性,或许是开锁的钥匙。
可要不要相信说谎?是相信现实还是科幻?最终相信的还是人,才是锁芯的机关。
《闪亮女孩》闻风而起的,是女性主义的旗帜。
歌曲在唱。影视在讲。书籍也在卷轴书写。
从这几年的大环境也很明显的看出,女性力量这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也开始祛焦虑化消解矛盾感,更不是要做女性的个人英雄主义。
从八个女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每一个女性的故事,看到的是镜头下每一个真实的小人物。
他们活的简单。也有劳累。更有辛苦。
若是亲历者,我们便理解他们的伤痛,拥抱他们的伤口。
若是旁观者,我们便要正视每一个人格的存在。因为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各人也有各人的“闪光”值得被尊重。
「后浪电影」用户调研
我们将在填写完成的宝贝中
每周抽3人送出
《教父》玫瑰徽章1枚+图书盲盒1本
快快参与吧
也可点击图片直接下单
作者丨秋䒕墨
感谢每一部于夹缝中存活下来的好电影
让我们拾起继续编剧的渺小勇气


编辑丨飞檐    排版丨逍遥

推 荐阅 读
上来就飚床戏?这谁受得了!

征稿丨让你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