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建筑师变成自己的客户时,
他会如何给家定义?
当自我情感化为动机,
他们又将如何诠释?
当种种约束被解绑,
许多条件被清零时,
建筑师们又会如何展现“真的自我”?
自宅会为建筑师施展才华带来怎样的机遇?
建道优惠
市场原价:68 元
 建道特价 39元
(需要开发票请备注您的抬头税号和邮箱)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匠山行记

01
理想实验基地
“建筑师受到太多限制,所以公共建筑几乎永远不会感到自由或愉悦。“
01.柯布西耶
“当建筑专注于简单、有力、无形的东西时,通常也是建筑最专注于本身和自然的时候。”
柯布西耶“度假小屋”
柯布西耶的自宅位于法国尼斯蔚蓝海岸,于1952年建成,被命名为“度假小屋”(LeCabanon deVacances)这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木屋,柯布西耶只花费了45分钟便设计完成,只占用3.66×3.66×2.26共30立方米的空间。
它的外形一点也不柯布西耶,既没有带型窗也没有白墙,更没有混凝土。但却是柯布最简洁纯粹的设计理念与生活方式的表达,和对于最小居住空间的生活试验。
 柯布西耶手稿
 小木屋轴测图
度假小屋的的施工图花了6个月的时间,每一个部件都极尽精确的细节。这个平面边长3.66米,面积约16平方米,高2.26米,的小住宅却将起居室、工作室和娱乐室等所有基本功能一齐并入其中。它在建筑学上并不只是物理上的极限空间,更是对在涉及人体工学、尺寸、技术细节、建筑材料以及造型等方面的考量。

 极限的室内空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柯布西耶在小木屋整个立面上只开了三扇可开启窗——两个70厘米见方的方形窗,和一个长条窗:一扇开向岩石,一扇开向树木,一扇面对海景。窗扇的设计尤为特别,内部的木窗为折叠窗,一面是柯布西耶绘制的画作一面是镜子,两面都可以将阳光和投向室内的视线遮挡住,又可以由镜子反射出更多的窗外美景。

开向岩石的窗

开向树木的窗

开向大海的窗

柯布西耶在设计其一生中最重要的建筑朗香教堂时,年近70岁的柯布每天早上5点起床,除了一个烟斗其他什么都不带,然后在朗香村的浮日山坐到黄昏,夜晚再在自己的小木屋画下教堂的草图……
1952年,柯布西耶接受采访时的一语成谶:“在我的小木屋里感觉棒极了,毫无疑问,我将在那里结束我的一生。”更是为柯布对小木屋的浪漫情结留下了一个神秘的句点。

柯布在小屋内工作

02.弗兰克·盖里
盖里自宅外观

1977年,盖里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莫尼卡买下了一栋建于1920年代的荷兰殖民风格的平房小屋,历经多次增改建,这座小屋最终成了解构主义的一个标志。
1978年完工后,该住宅备受瞩目,被一致认为该建筑是盖里独创性建筑生涯的重要里程碑。盖里说他非常喜欢这座房子,而他至今(可供考证的是至2016年)也仍然居住在这座房子里。另据本月(2019年3月)最新消息,刚刚度过90岁生日的盖里已经在圣莫尼卡的另一地块上设计了新的自宅。
裸露的结构和材料
盖里自宅原本是一幢普通的两层荷兰式小住宅。盖里大体保留原有房屋,在东、西、北三面扩建单层坡屋。但是在改建中,盖里采用了在材料、形式上与旧建筑完全对立的策略。这些添建的部分体形极度不规则。从材料来看,瓦楞钢板、铁丝网、木条、粗制木夹板、钢丝网玻璃,全都裸露在外,不加掩饰。
自宅厨房
起居空间
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硬撞硬接,使得盖里自宅看起来就像是一栋仍在进行施工的建筑。内部的一些区域已被剥离并暴露出框架、吊杆和里面的木钉, 而不规则的天窗就像一个由木条订成的立方体随意掉落屋顶。
沥青铺就的餐厨地面
厨房所在地跨在原来的汽车道上,车道的沥青路面就保留做了厨房和餐厅的地面。
盖里与孩子在自宅
03.伊藤丰雄
“银色小屋”
风一样的“银色小屋”是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为自己设计的一处住所,与他姐姐是邻居。不同于他给姐姐设计的封闭的内向的小屋,他的银色小屋却是完全开放式的,传达出轻薄透亮的冷峻感,简单的几何形体来组织空间的变化。
住宅整体轻薄通透 
建筑的屋顶主要用预制钢构架,玻璃和铝板构成,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及拆卸都极为简便。可以根据喜好以及天气状况自由组合,使客厅的通风和采光都达到最优化。同时,银色外墙又极好的追求了结构的轻盈。

铝制屋顶及钢构架

银色小屋的拱形的曲面顶棚 , 是一个活动屋面 , 可以自由开启 。让空气和光线自由地进入室内 。即使是在关闭的情况下 , 透明材料仍能不能阻挡阳光 ,整个建筑就好像笼罩在梦境之中 。
伊东丰雄对这个小屋情有独钟,他写道:“天气好的时候,我享受着穿堂风,非常舒服;而微雨轻洒让我来不及回屋里时,我也不介意站在庭园的树下静待雨停。

光与空气透过顶棚进入建筑之中

04.菲利普·约翰逊
普利兹克奖素有“建筑界的奥斯卡”之称,1979年的第一顶桂冠由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摘得。而在那之前30年,他设计的“玻璃屋”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
玻璃屋外观

玻璃屋建成于1949年,以落地的玻璃为墙。彼时,尚无多少办公楼采用玻璃作墙。它的美,它的朴素,使得它成为继12年前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瀑布”之后,最为众人谈论的建筑之一。
菲利普·约翰逊自宅“玻璃屋”(Glass House)
菲利普的玻璃屋和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落成,但从来没有人去争论过抄袭一事,因为菲利普·约翰逊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是自己受了密斯的启发。并毫不吝惜自己对密斯的赞赏。玻璃屋内多摆放密斯设计的家具。
在“玻璃屋”可饱览自然景色,图中家具为密斯设计
顾名思义,“玻璃屋”四墙为玻璃,透明、简洁的空间中除了圆形的卫生间外全部敞开。
这里曾是20世纪建筑师最关注的建筑实验基地,举办过无数次的艺术沙龙,迄今为止,太多的艺术家、建筑师来到玻璃屋与一代建筑大师神交。
菲利普·约翰逊与玻璃屋
玻璃屋内举办艺术沙龙
05.丽娜·博·巴蒂
住宅外观
这所住宅是意大利裔巴西籍传奇女建筑师丽娜·博·巴蒂(Lina Bo Bardi)设计的第一栋建筑,可以看到许多个人化的表达。
住宅平面图
建筑由三个长方体组成,面对车行道的住宅公共部分被放置于前排,纤细的金属柱子将建筑体块架空在斜坡之上,下面是车库和一个螺旋金属楼梯,可以引导人进入二层的起居室。

住宅起居室

起居室由玻璃和金属窗框围合,可以毫无阻挡地看到基地周边的景色。紧靠公共空间的第二个长方体布置了住宅私密空间,第三个长方体则布置了厨房等服务设施,两者之间有一个开放的大平台,将服务空间与私密空间隔开。

周边景色一览无余

丽娜最初的方案严格遵循方格网布局,后根据功能和环境不断调整,形成了理性网格和自由空间混合的设计方案。从这种转变中,可以看到丽娜的设计受到很多不同建筑思想的影响:柯布、密斯、当地殖民建筑等等。
自宅目前是丽娜研究中心的所在地,收藏着所有与丽娜相关的大量文献和资料。

住宅内庭院


02
作者个人自传
“曲线很吸引我,自由的,感性的曲线被新技术的可能性暗示,但在古老的巴洛克式教堂中也经常出现。”
06.彼得·卒姆托
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在库尔城外的哈登施坦因村里有3个家/工作室,分别是:建于1986年内的木头房子、建于2004年的混凝土房子,和建于2016年的玻璃工作室。
自宅入口
混凝土房子建于卒姆托设计生涯的盛期,曾用作工作与居住,但现在已经完全留作自宅用。
U字型建筑
建筑平面呈U字形,围绕着一个长院;面朝街道的部分几乎没有开窗,围绕长院则全部打开。整片的固定落地玻璃比木头工作室更加透明,通风扇则整合进了较粗的向内窗框的构件。
自宅背面
高起来有坡屋顶的一侧是卒姆托的自宅和工作室,另一侧是其他建筑师工作的空间,联系两者的是一个用于会议和评图的房间。混凝土的模板使用了亚麻布,远看是一个有雕塑感的混凝土建筑,近看却能发现混凝土表面的织物肌理和用于固定织物的钉枪痕迹。
厨房空间
用餐空间
“ 我工作居住的地方,是在格劳宾登州(Graubunden)一座群山环绕的农村,有时我会想,这对作品是否有影响?我认为就算有,也不是坏事。我的事务所有十四个人,不是四十或一百四十人,日后也会这样维持下去,因为我要依照自己的方式工作,每一个建筑的门把,我都想要一清二楚。事务所会继续以这种方式工作,如此我才能亲自监督每个环节。”
卒姆托在自宅内工作
07.阿尔瓦·阿尔托
自宅沿街面外观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被称为“让现代主义软着陆”的建筑师,他的自宅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是一座低调温暖的房子,就像阿尔托设计生涯的缩影。
1936年,时年38岁的阿尔托完成了自宅兼事务所的建造。这座著名建筑并未将办公场所和私人空间彻底分割,而是运用缓冲的手法连结二者,风格简洁且具备功能美。

住宅入口

建筑为钢柱支撑混凝土框架,外墙是白色粉刷砖墙。房子起居室区域的墙是木质的,屋顶只有很小的坡度,上层标高的露台成为居住区和工作区之间的屋顶花园。

自宅内工作区
自宅内起居室
在自宅的设计中,阿尔托采用了砖、木材、石材、铜等自然材料,丰富建筑质感,而最打动人心的是建筑材料经过时间,通过使用、风化、侵蚀等留下的痕迹,让岁月得以被看见的温润质感。

阿尔托工作台

正是从这座自宅开始,阿尔托慢慢脱离正统的理性主义,逐渐形成一套多层级多感官的个性化表达。

阿尔托自宅花园处外观

08.路易斯·巴拉干
巴拉干自宅外观
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是拉丁美洲现代建筑史上最著名的建筑师,各种色彩浓烈鲜艳墙体的运用是其设计中鲜明的个人特色。对其而言,他的住宅是其一生不断发展的建筑语言与景观理念的实践场所;而对后人来说,它则是世界的文化遗产。
1947年,巴拉甘设计并建造了自宅和工作室(Casa Luis Barragán),这座住宅随着时间推移所历经的变化如同一间实验室,就像屋主本人在普利兹克建筑奖答辞中所说的那样,“我的建筑是自传式的。

巴拉干自传式的特点

这座“自传式”的建筑中,贯穿着巴拉甘一生钟爱的数个主题:对宗教的虔诚,光,身体还有马。

屋顶花园

他所用的都是最平常的几何形态,没有刻意的雕饰,建筑内部极简的色彩、装饰、单一的光源,营造出神秘、纯粹的氛围。

自宅楼梯

巴拉干将自己的居所设计成安静神秘的样子,从内而外都像是一个远离 "城市喧嚣" 的避难所—外观和内部之间的差异突出了巴拉干设想在墙壁内设计高度隐私、亲密空间的愿望。

自宅餐厅

前厅、起居室、餐厅、书房, 这些特质鲜明大房间自由地散落在平面中,像一个个“彩色洞穴”。它们之间的间隙则由一系类小房间填满。小房间大部分是收纳空间“挤”出来的短走道,这些短走道形成了多重的过渡空间。
巴拉甘的自宅像是另一个他,没有教条理论的“理应如此”,有的只是从容沉默的对生活深刻而诗意的表达。

自宅餐厅

起居室的正方形落地大窗朝向西侧,窗外是巴拉甘精心设计的后花园。落地大窗四边无框,中间的钢十字将玻璃分成4块,象征着十字架。

自宅起居室

09.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塔里埃森
对于现代主义四大师之一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我们更多知道的是他的流水别墅,而少有人了解他的自宅“塔里埃森”。
塔里埃森鸟瞰
1909年,赖特在外祖父留给母亲的一块土地上,建造起自己的理想家园,给它起名“塔里埃森”(Taliesin)。这栋建筑集住宅、工作室、学徒工作坊等功能于一体。这里不仅是赖特独立自主的建筑事业的起点,也是他中后期建筑语言的实验基地。
起居室空间
因为赖特及其学徒们的使用要求,塔里埃森经由赖特有过大大小小主要三次的改造,直至1959年去世。
谷川正己评论塔里埃森是赖特最具代表性的“遗作”,因为即使创造者们都已不在,这组建筑至今仍被使用、改造或修复,这恰恰是赖特留下的“有机的存在”。
塔里埃森室内
10.奥斯卡·尼迈耶
尼迈耶自宅鸟瞰
巴西现代主义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的自宅有着其一贯的曲线设计,却少了一份张扬,多了一分可爱。
建筑围绕着一块巨大的花岗岩,顶部是曲线蜿蜒的白色混凝土平板,由薄金属管柱撑。除了支撑房子的内部结构,这块岩石和顶板还结合了室内外空间。人们可以从内部看到外部花园。
曲线混凝土屋顶 
私人区域位于半埋于地下的楼层,社交和生活区则位于上层,尼迈耶赋予了它们更大的可塑性与透明度。

尼迈耶自宅室内

尼迈耶夫妇与自宅


03
地域文化回应
 “我们设计的一切都是对特定地方特定气候和文化的回应。”
11.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邸外观
被称为“本现代建筑之父”的丹下健三,于1951年开始在东京设计建造自宅。和他设计的广岛和平纪念博物馆类似的结构。但在自宅里,丹下融入了更加传统的日本建材如木材和纸,加之受到桂离宫的影响,整座住宅建成后展现的“日本之美”,颇有几分桂离宫神韵。
住宅立面
建筑底层架空
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灵活可变,在丹下自宅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建筑底层架空,以隔绝夏天的湿气。
自由的室内空间
日式传统建筑材料
生活空间由传统榻榻米模块组成,丹下稍微加大了榻榻米模块的尺寸,以适应现代生活需求。遗憾的是,这座住宅现在已经被拆掉。2018年,东京森美术馆举办的“日本建筑展”用按比例缩小的模型还原了丹下自宅。
日式传统风格的空间
12.王澍
王澍自宅室内
对于第一位中国籍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而言,他的诗意安居需要一个园林。于是在公寓楼内61平米的两室一厅中,他为自己打造了一座中国传统文人的园林。两室一厅是一个俗常的格局,是社会内在规范的外在意象。这个房子是一种话语体系,王澍要重建它。

住宅入口

王澍将原有住宅内所有的门和非承重墙拆除,当房间被抽空后,阳光畅通无阻,“暗示建筑语言将有机会呈现从日出到日落的全部可能性”。
在这个一家人生活的场所中,壁柜与卧室两门洞之间的空间是园林的“廊”,阳台上扭转的盒子是供人休憩的园中之“亭”,五层的书架是高耸的“阁楼”,八盏特别设计的木质灯与桌椅则是一间间平等的“房”……就这样,建筑师以想象的方式为自己构建了精神的栖居家园。

建筑师在自宅中的生活片段

13.约翰·伍重
矗立于海边的伍重自宅
丹麦建筑师约翰·伍重最负盛名的自宅Can Lis,被很多建筑评论家和建筑师认为是二十世纪最美的住宅之一。位于西班牙海岛之上。自宅的基地位于道路和悬崖之间。道路一侧是厚实且没有开窗的围墙,阻挡行人向宅内窥看的视线;悬崖一侧是窗洞和灰空间,以拥抱大海的美景。

住宅主入口

海边灰空间

厚重的外墙通过开窗的方向与大小变化过滤了地中海气候下明媚得有些刺眼的光线,光成功地塑造如宗教般神圣的住宅氛围。

海岛当地石材

建筑师特意采用了岛上的材料作为自宅建造材料。墙体的砂岩来自不远处采石场,辅以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屋顶由当地黏土烧制成,天花板形式选用传统加泰罗尼亚式。

浴室

厨房

14.杰弗里·巴瓦
自宅塔楼外观
斯里兰卡建筑师杰弗里·巴瓦被弗兰姆普敦称为“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师,杨经文则称他为“亚洲建筑师心中最初的英雄与大师”。
住宅入口
1959年,即从伦敦回国的第二年,巴瓦租下科伦坡郊区巴卡特勒路(Bagatelle)一条支巷的第三幢建筑,并改造成小型临时寓所,内设卧室、卫浴、起居室、厨房和佣人房。两年后,他设法赶走了第四幢原来的租户,为自宅增添了正式餐厅和画室。
1968年,巴瓦又拿下了剩下的两幢,并启动了全面整改工程:先将第二、三两幢打通,以扩大主卧室空间,建客房。后将第一栋拆除,新建四层塔楼,其底层为车库,二层是书房,三层是凉廊,并可由此上到屋顶层平台。
园林式住宅天井
室内庭院
自宅卧室

04
生活情感寄寓
“我的建筑应该具有情感核心,即空间本身具有情感上的愉悦感。”
15.罗伯特·文丘里
母亲之家外观
1961年,后现代主义之父罗伯特·文丘里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栗子山上建造住宅。这座被称为第一幢“后现代主义”的住宅建筑,是文丘里的母亲委托其设计,之后文丘里也在住宅的阁楼上居住。
“母亲之家”是文丘里的第一个作品,他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充满着调侃:“你的第一份工作需要与爱相连”。事实确实如此,母亲在其即将面临破产时,成为他的第一个客户,使文丘里得以无拘束的施展才华。而这个住宅又包含着文丘里与他的合作伙伴共同规划和设想的概念。
文丘里手稿 
丹尼丝与文丘里从1960年开始合作,1967年结婚,他们在这个建筑的阁楼中度过了半年时间,随后搬离到离这里不远的另一个住宅。
每周日,文丘里都会听着古典音乐一路驱车返回这个建筑,当车行驶到靠近住宅的时候(这个距离感属于不远不近,恰好可以完整地观察整个住宅和周遭环境),他会熄灭引擎,停车几分钟,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个建筑。

母亲之家室内

丹尼丝文丘里夫妇与住宅

16.巴克里西纳·多西
201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巴克里希纳·多西(Balkrishna Doshi),用自宅见证了自己与妻子的爱情。
卡玛拉住宅外观

多西的家宅以妻子卡玛拉的名字命名。不同于当时的传统印度住宅其花园一反常态地位于住宅后方,在提供更多隐私的同时,房子也成为了花园的别致凉亭。多西在设计中融合了东西方元素,贯穿了可持续和经济节能的理念,且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光照,而空腔墙壁则起到更高效的保温隔热作用。
晨光下的地下室楼梯
房中“四立柱+楼梯”的标志性结构,最初来自多西见到一束阳光照耀下的妻子拾级而下的动人场景。
除了四个功能房间:画室、餐厅、厨房和卧室,这座一层半的建筑在1986年做了一部分扩建,傍晚时分的暮光下依稀可见。
四立柱加楼梯结构
17.伊姆斯
伊姆斯住宅外观
著名的案例住宅8号,坐落在加州洛杉矶西区的太平洋帕利塞德居住区内,是建筑师伊姆斯夫妇为家庭而建造的自宅。多种材料彩色墙板与玻璃的组合,让这个建筑立面带有一丝荷兰风格派运动(De Stijl)的个性。但不同于风格派的住宅作品,毫无掩饰的钢结构让这个作品有着更为入世的时代意义。滑动窗墙和不同透明度玻璃的使用,赋予了它更多功能性和开放性。

伊姆斯自宅模型

他们的儿女对于自宅最深刻的回忆是屋内外流通的空间,西侧挡土墙上部的空间就像是住宅的另外一个地面,二层卧室的窗户可以成为儿童嬉戏时的出入口。

从室外看向室内

查尔斯·伊姆斯认为这座房子是“无自我意识的”(unselfconscious),它就是一种“应该的方式”(way-it-should-be-ness)的呈现。伊姆斯夫妇多样的生活带给了它非常特别的风貌,简洁的体量中容纳着夫妇俩生活中的一切。家具的布置方式和精巧的置入式家具的设计,让这个作品就像是一个生活的万花筒。
案例研究住宅的发起人约翰·恩顿佐曾如此评论伊姆斯自宅:“它代表的是一种想法,而不是固定的建筑模式。”伊姆斯夫妇设计了这栋专门用于满足他们生活需求的房子,这种设计方式却影响了后辈许多建筑师。

自宅室内

自宅背面

18.鲁道夫·辛德勒
辛德勒住宅外观
美国建筑师鲁道夫·辛德勒受教于阿道夫·路斯,曾为赖特工作4年。离开赖特工作室之后,辛德勒夫妇买下了一块位于洛杉矶北边的土地,开始建设自宅,该自宅结合了建筑与社会学的理论,协调形式与空间,可谓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
住宅平面
住宅轴测图
在这件作品中可以清楚看到建筑师对于个人生活方式的想法,它完全打破了传统住宅的格局,是一个兼具工作、社交和居住功能的综合体。
辛德勒将这栋住宅规划了四个房间,由两个L字形空间加上室内停车场构成的风车状平面,在保留私密性的同时,也借由共享厨房和客厅连成一体,同时给予两个家庭各自独享的花园空间和半下沉常春藤床苗圃。
西南角花园
东北角花园
除了两套浴室和蔡斯夫妇的育婴室外,住宅里没有传统的起居室、餐厅和卧室,整栋住宅只有4间供两对夫妇使用的工作室。在住宅南北两侧的屋顶上,辛德勒设计了红木檐篷,可以挂起遮风避雨的帆布,这个简单的构造取代了以房间的形式定义出来的卧室。
自宅室内
共享客厅
在施工中辛德勒使用立墙平浇法完成了作为主要结构的混凝土外墙,立面其他部分的材料以木材为主,屋外廊道上方的雨披将建筑立面按不同机能切分为两部分,上半部为高窗,下半部则由可横向移动的门窗所构成。
细长竖向窗的密实墙面
资料引述:
https://www.archiposition.com/《15座留名现代建筑史的建筑师自宅》
编辑  雨阁  吴昕晔
责编  白金妮
编辑推荐
在大多数人努力一辈子可能才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的时代,我们保有的,可能就是梦想的权利。如果会拥有一所理想的住宅,你希望它是什么样子的?圆的还是方的?建在哪里?谁会住在里面?室内如何布置,放些什么,才能既美观又舒服?
《理想的居所》一书选取18位世界建筑大师为自己和家人及普通人设计的自宅为案例,配以精美图片和动人文字,讲述这些自宅建造背后的故事,带你走进建筑大师的家,寻找自己理想居所的模样,学习让自己现有的居所更美丽和的智慧和美学知识。
内容介绍
如果会按照自己的心意,在理想的地点建设一所理想的居所,你想要什么样的?你想让这个居所实现什么功能,满足什么样的情感需求,它又可能是什么风格的?
在这一点上,建筑大师可以给予我们很好的参考。《理想的居所》选取了世界建筑大师为自己、家人以及普通人设计的自宅作为案例,通过其这些自宅的建造、改建等的描写和评价,向读者展现居所包容并体现居住者的个性特色,尊重满足人的居住需求,沟通人与自然的交流等方面的智慧,为读者提供居住美学相关知识。
建道优惠
市场原价:68 元
 建道特价 39元
(需要开发票请备注您的抬头税号和邮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