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不焦虑来电」专栏来啦~往期学员会在这里分享自我成长故事。以后每周我们都会和大家定期见面,今天的成长故事来自不焦虑父母俱乐部9队的队员。
疫情放假的那一个月,女儿每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有课的时候上网课,没课的时候看看网络小说、小马宝莉,眼睛没有一刻停歇,我不免担忧起来。
直到一周后,我看到了架子上闲置的羽毛球拍,灵光一闪,计上心来。
我看了一下手机,正好是大课间线上运动时间,于是拿着拍子,来到女儿房间,“sonia ,网课上完了吗?”
“大课间!”女儿说。
“休息一下,我们出去打羽毛球吧!”我朝她眨眨眼。
“好啊!可是我都不太会打。”
“那有什么,现在反正也不上学,每天打一会儿,慢慢就会了!”
听到我的鼓励,女儿似乎也来劲头了,就这样,我们开始了羽毛球运动亲子时光。
最开始每次打不了一个两个,女儿很沮丧,我感受到了她的沮丧,同时也意识到,沮丧的背后,是充满了对打球结果的期待。
在俱乐部学习的第24本书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霍尔沃森的《成功:动机与目标》,书中讲到,以表现为目标的孩子,过度在意外界的评价。
追求个人表现的这种心理状态,心理学上称为绩效目标。追求绩效目标的人,主要把精力聚焦在实现某个特定的结果上。
当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时,孩子就容易产生“全有或者全无”的两极思想。
回到打羽毛球这个问题上,一开始我们总也打不好,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给对方捡球了,女儿沮丧地说:“妈妈,我是不是太笨了?”
我说:“怎么会呢?这只不过是刚开始,你还没有掌握打球的要领和方法而已!”
其实我的球技也高明不到哪里去,但我还是给她做了简单的技术分析:
问题一:发球的时候,要把球放到拍子的中心,如果偏离了中心位置,球就不会打的太远。
问题二:不要很着急去接球,拍子落下去的时候,球才运行到面前,所以每次都接不住球。要等到球飞到你上方的时候,才击回去。
女儿按照我的建议去调整练习,几天之后,果然能打一两个球了。慢慢地,她的关注点从对打球结果的渴望,逐渐转移到提升自己的打球技术上。
这种状态的转变,也就是《成功:动机与目标》中所提到的精通目标:更加看重过程中的自我提升,不会通过自己是否达到某种特定的结果来评判自己,相反,用进步来评价自己。
sonia由最开始只能接住1个球,慢慢地增加到2个3个......小小的进步,极大地鼓励着她。
从一开始我喊着把她从书桌前拖出来打球,到后来她主动喊我练球,我能感受到,她的状态在一点点提升。
精通目标的实践,真对她起作用了!我心里一阵窃喜,干脆把这个活动变成“绩效目标与精通目标”的践行课吧!
想到这里,我和sonia商量,“不如,我们每周都设定一个小目标吧!这样,我们的羽毛球技术会进步很快的!”
已经尝到一点甜头的她,连忙点头响应:“好啊好啊!”
第一周,我们设定的目标是打5个球。每接住一个球,我们都会一起喝彩;接不住球的时候,我们就会停下来,分析原因:发球姿势不对、或者抢拍了、又或者是球打得太高,触到了天花板,更改了运行的路线...
这些看似闲聊的小总结,还真是管用!甚至都没用一周的时间,我们就提前完成了5个球的小目标。
Sonia对羽毛球越来越上瘾了,打球击中的次数越来越多,她就越来越有信心,因为建立起了信心,她也就越来越喜欢更高目标的挑战!
第二周,我们的小目标定到了10个。活动场地也由楼道转移到了室外,sonia又瘦又高的个子,打起球来很是带风。
但10个球的目标,并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室外场地宽敞了很多,接球的难度也加大了不少。甚至我们打几个球,彼此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但sonia仍然不放弃:“再来,再试试!”
就像《成功:动机与目标》中总结的:当一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让我有更大的进步”时,几乎不会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从而更有可能造就更大的成功。
慢慢地,sonia的动作越来越协调,也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着急打球,越打越从容。有时会有邻居和小朋友驻足观看,并且不时地赞叹道:“啧啧,咱还穿这么厚的衣服呢,你看人家娘俩,穿那么少也不冷,还得多运动啊!”
第四周的时候,她竟然主动问我:“妈妈,这周咱们的目标是多少呢?”
我见她已上道,就顺水推舟地说:“看来有个目标,还是很不错的呢,我们之前定的目标,都实现了呢!”她很开心地回答:“是啊!”
我已经可以确定目标的概念,已经在她心里生根了。
几天后,她突然让我给她在淘宝上买个写字板,我说,干嘛用啊?她答道:“列学习计划!”
从那以后,她果然每天早晨起来,在写字板上列出一天要做的所有的事情。晚上临睡前再一一对照,完成的打个✓,没完成的划个×。
事实上,我们很少有人会在生活中使用同一种目标,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绩效目标与精通目标混合起来使用。
最后,分享几个有益于建立目标感的小方法:
1
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
想让孩子感受到过程的快乐,就要想办法让孩子体会到进步的滋味,并及时给予肯定。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越来越多地被看见,她们也就更容易认同精通目标,认同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提升的。
2
运用暗示和感染。
想让孩子热爱运动,家庭首先要构建一种热爱运动的家庭氛围和环境。经常谈论一些和运动相关的话题、看一些世界冠军的纪录片,假以时日,当孩子也觉得这个目标很重要,但目前还达不到时,环境的暗示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3
目标个人化
人生总有学不完的功课、做不完的任务;对于孩子来说,总有写不完的作业。漫长的学习生涯,我们能做的事,就是想一些办法,把外界的任务,与内在的动力联结起来,把结果分解成过程,陪伴孩子,让孩子逐渐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生出学习内驱力。
亲爱的sonia,愿你的学习,始于兴趣,终于目标!
带娃不易,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用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判断,让父母和孩子产生更好的情感联结,给各自找到更好的通往对方的桥梁。欢迎加入我们~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五天体验营来啦!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展开共学。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音频、原文精选阅读音频、讨论总结音频,理解问题、学以致用、学而思辨内容讨论,思考作业。更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作者 | 曜晗
樊登读书/读书369壹点灵/夜读等多平台签约作者、特约作者
童行书院的原创作者,童行书院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不焦虑来电的育儿专栏作者
一个前半生历尽坎坷,后半生用写作翻盘人生的80后硕士宝妈。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