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当代人的工作一直都是他们的“心病”。
作家 @和菜头 曾在他自己公号“槽边往事”里被网友提问,30 岁月薪不过万是不就没啥指望了:
大家习惯性从月薪的维度考量工作,但这不是唯一。
我们的后台中也经常翻到关于工作的问题,在以时间为坐标的思考中,那些工作问题也变得流动起来——
21 岁,毕业后该去大城市还是回老家?
27 岁,遇到给自己穿小鞋的领导,该怎么办?
32 岁,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工作正在让你变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人,你却总找不到答案。
所以上周,新世相系列直播《莫慌,问题不大》的第三期,我们专门邀请了作家冯唐,来直播间和大家聊聊“工作心病”。
冯唐的经历很特殊,他的起点是医生,却转行成了商人;以小说出名,却坦言自己是诗人。在不同的领域,他总能找到自己最笃定的归属感。
冯唐说:“我将自己二十年职业管理生涯中吃过的苦、踩过的雷、翻过的山、见识过的人,总结为‘冯唐成事心法’。”
这一次,自称“贪财好色金牛座”的冯唐以问答形式在直播里分享这 20 年工作中总结的小技巧和大智慧。我希望你能静下心,听听这场干货型直播,会对你很有帮助。👇
我们也将这场直播的精华内容总结在下方,你可以细细回味他说的那些故事。
犀利与逗乐之间,工作的种种迷茫似乎被消解了,又似乎没有。
但我始终相信,囿于工作之苦的你,会在这些对话和文字中找到一些破局的灵感。
你要经历多少回“第一次”后,
才能拥有自己的工作观和区分它的能力。
冯唐直播
 Part.1 
初入职场,初来乍到
年轻人焦虑于太多个“第一次”
冯唐说:20 岁懂个屁

Q&A:职场人的第一份工,该坚持多久?
主持人: 上一期嘉宾张嘉佳留下了一个问题是,20 多岁的年轻人是应该坚持一个岗位,还是应该多换一换岗位?
冯唐:20多岁应该坚持一个岗位,毕竟你 20 多岁懂个屁。
如果你说你是人才,你就自己去弄,如果没撞得头破血流。就算是个讨饭的,都有可能是朱元璋,这是你的本事,但这毕竟是个例。
所以才跟大家说,20 多岁坚持一个工作,第一个工作不要换那么勤,最好能做五年以上。
在协和的时候,我本硕连读,那个时候整个年级只有 30 个人,也有不少都出国了,毕业的时候可能就剩一半了。就我总觉得一个东西还是给它学完。
我是贪财好色金牛座,一个事开始就会一直坚持到底,所以我年轻时贪财现在还贪财,所以说(医学)既然已经开始了,预科也是上完了,基础医学、临床治疗也读完了。
你跟一组人跟的时间多一点,学得深一点,其实是很好的基础。
20 多岁,你根基打牢之后,你会发现将来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我最近要讲《资治通鉴》也是如此。我当时想,凭什么我来讲《资治通鉴》,我凭什么从历史看管理?
1、我念过全职 MBA,我在麦肯锡干过十年。之后在大企业,别人那创业。为师、为相、为将又做了十年,我有 20 年实际的工作经验。
2、我从八九岁开始读历史,从《史记》开始到现在。
3、我有 50 岁了,开始“知天命”。
把这三个方面排在一起,又懂《资治通鉴》的,又懂现代管理的,50-60 岁还能说人话的就不多了。
所以我想说的,你把几个东西排在一起,如果活得又很长的话,那个路会越来越宽。
Q&A:职场人的“第一次面对问题”,该用怎样的方式去思考?
 主持人:你觉得你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还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
 冯唐:我觉得两者都有。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你要发现问题,也就是说是提出问题,哪怕这是别人提的,你也要自己使劲地审题,在审题的过程中消化这个题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就在给自己提问,比如说有人问我,你问我什么是爱情?
1000 个人有 1000 个哈姆雷特,1 万个人有 1 万种爱情的定义,我实际上在审题了,再深打一层,你爱情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我的兽性还是人性还是神性?到底爱情的构成是什么等等。
实际上,审题的过程就是在提你对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在工作中也是一样。
先审题的意思就打个比方,别人说把这个街道环境治理一下,然后你领导通知你了,在他走之前你要一把抓住他,说领导你到底啥意思?您说要把街道环境整治一下,门口这条街整治一下,到底您心目中要达成的标准是啥,主要要做哪几方面的工作?
这个东西你要问清楚。好多人领导一说,他自己心里觉得我肯定能完成领导的任务,一拍胸脯,然后领导转身走了。
之后你惨了,接着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问领导,害怕领导心里又给他打一叉,说的时候你不问,现在不敢问,自己去干了,发现越干越糊涂,有时候转过来问我,说我这个领导交给我的工作太难了,我怎么干?
实际上这得怪你,你没跟领导沟通清楚,你没把你的问题列出来,所以我刚才跟大家讲的——
就是要先破题,先把题列出来,把题审好。跟周围把要完成的事情,把这个目的,把达成的效果沟通好再去干。
Q&A:年轻人“流行”辞职,该权衡哪些利弊?
 主持人:新世相前阵子发了推文《辞职单干的 95 后,到底赚了多少钱》,这一届 95 后已经不再羡慕谁升职了,而是羡慕谁辞职了这件事情。
像你从一个学霸,然后变成在职场上人人艳羡的,非常标准的一个职场精英。一路走下来,一直在咱们国内提倡的勤奋和拼搏奋斗的价值观和背景下。
但似乎对年轻人来说,他们有了更多元的态度,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冯唐:你可以工作,可以换工作(辞职),甚至你会选择一段时间不工作。
去读书、去发呆、去看云、看水、看你,都没问题。
但前提条件就是一旦接受过基本的教育,比如说大学毕业甚至上大学,那不好意思,请你养活自己,请你离开父母,请你自己租房子或买房子。或在一个地方,不要跟父母住在一起,不要衣食住行依靠父母或依靠别人。
有本事你去吃软饭(这是我曾经的理想之一),有人让你吃也可以,但是请你离开父母,但是请你离开父母,但是请你离开父母,重要的事说三遍,其它的你爱干嘛干嘛。
你觉得现在的风向是选择离开,选择不工作。
现在的风向是怎么样无所谓,但是请你养活自己,因为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你别跟我谈天文,谈地理,谈历史,你跟我谈谈你自己怎么能吃饱饭能穿暖袜。
 Part.2 
35 岁中年焦虑,有些慌张?

冯唐说:看准脚下,发足狂奔

Q&A:如何看待 35 岁的职场中年危机?
主持人:如何看待 35 岁现象?您管理过很多人,能不能总结跨不过 35 岁现象的人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建议?
我身边也有人在讨论说,一旦到了 35 岁,意味着第一你不能改换职业了。你去求职的时候也很难进到一个新的单位去,跟这个单位的年轻人一起成长和重新奔跑了。
35岁好像是一个阶段性年龄焦虑。
冯唐:我觉得 35 岁现象其实是一个中盘问题。
这个中盘每个人定义可能不一样,35 岁是一个挺好的年龄定义——
你有可能上边还有你的领导,还有你的前辈还在工作,下边已经有年轻人涌上来;
你自己有可能又买了房、买了车,有了房贷,有了车贷,有了生活压力;
家里有可能上有老下有小,那你正好夹在中间;
你想 35 岁,很有可能你大学本科毕业已经 10 年了。如果按照一万小时理论,你该学的可能也差不多该学会了,学不会的可能这辈子似乎也学不会了,你的潜力周围可能该看到也看到了,看不到了大家可能也就不认可了。
你就是处于一种莫名其妙、无意义的确定感。你有好多负担,但是你很有可能没有很多的未来。
我刚才在想我 35 岁上下跟一些人聊过,我也跟一些现在三十四、五岁的人聊,就现在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我理解这种困境,我想我那个时候怎么破的局。
我能给的建议也是当时我做的,就是看准脚下发足狂奔。
我在麦肯锡,想当合伙人。合伙人要有长期客户,那我要给人创造长期价值,我就奋力去帮他们。想他们面对的管理难题,管理困境。奋力到什么程度?我做梦都会想他们的事,会梦见这事应该怎么办?
后来有人真成了我的长期客户,我说你为什么成为我的长期客户,为什么这么相信我?他给你钱之后,我的麻烦就变成你的麻烦了,你接的这个事你就会负责往前弄,你弄得比我还好,你想得比我还清楚,那我为什么不把这个钱给你?
别太想自己年龄有多少,多想想自己要做的事——你认准的事,你能使出力气的事,别人让你干的事,你觉得有意思的事。
再苦再累,就算没有短期的希望你也去做。
Q&A:35 岁,还需要向上发展的空间吗?
冯唐:我还是想提醒一下,如果你 35 岁时觉得上面已经没有空间了,觉得你自己还有想法,你又不是像庄子一样,你说我做一个漆园吏,做一个小官吏,我养活自己我就够了,这辈子就这么着了,我觉得其实这一点都不丢人。
但如果你说我还想做得更大,成就更多,那我想你可以考虑跳槽,去找一个给你更多空间的地方。哪怕是 35 岁,放下所谓挣钱一定为稻粱谋的想法,先去把事干了。
找一个地方能发挥自己,能让自己的野心再一次得到能被满足的机会,再去试一下。
因为你才只有 35 岁,如果到了 55 岁,你就更难了,基本没戏了。35 岁你还输得起。
 Part.3 
我们如何建立自己的独有工作观?
冯唐说:请记住,价值观不向业绩低头

Q&A:你的工作观是什么?
主持人:聊一聊我们的工作观这件事情是怎么建立的。觉得什么是工作观?你会怎么样去定义工作观?
冯唐:工作观对我来说很重要的,就是你的态度,你认为什么重要,我觉得实际上所谓的工作观也好,三观也好,这些都是什么比什么更重要,是讲优先顺序。
举个例子,华润集团有一个排序,这个排序叫业绩不向辛苦低头。
大家辛苦,你觉得你辛苦,我觉得我辛苦,没那么重要。我要看业绩,你光说领导我好累,好辛苦,这个不够。
你每天工作 24 小时,只能说明尽心尽力了,但是你如果没做出成绩来,没有做出结果来,没有做出业绩来,那不好意思还是不行。
业绩中的一句话叫价值观不向业绩低头,就是即使你攻城略地,开疆拓土,逐入中原,打下无数江山,但是你这个人价值观有问题,三观有问题,不够诚信,你说谎,你挖人墙角,你不择手段,那不好意思你不是我们一组人。
用刚才那句话来概括——
就是业绩不向辛苦低头,价值观不向业绩低头。
你要出业绩,要有操守,德胜于才,才胜于努力。
这是我的工作观。说完了。
Q&A:关于人生态度的选择,你都要自我独立地思考和区分。
 主持人:现在可能最近这几年,尤其是我们新世相也有很多年轻的用户,对他们来说考公和考编,他们叫这个上岸也好,或者重新成为一个编制人员也好,那您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冯唐:我说几点:
如果是考公务员、考编制内,近期之内我觉得不是坏选择。
你可能会有一些选择,这些选择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实是不一样。我还记得当时我 2000 年那个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也有进体制,所谓就是国企,可以进私企,可以进外企,那个时候的选择跟现在的选择大方向很有可能完全不一样。
在你选择之前,反而要列一列两件事:
一件事就是你认为的你能拿到的一种选择,它们的好处、坏处,你喜欢的地方,你不喜欢的地方。
我觉得还要列清楚你自己可能有的选择,它们的好处和坏处。
大家不要为了不同而不同,也不要为了相同而相同,你要有点所谓的自由精神,独立思考。
我在选工作的时候,我自己当时怎么选择和区分的呢?
1 、其实第一个就是挑名牌,跟女生挑包有类似的地方。
我那个时候风气,还没有太有创业这件事,那我就挑名牌。名牌是啥?公司越有名我越挑。公司的名声不是莫名其妙就有的,既然麦肯锡要我了,那我就去。
它那个行业里排名第一,我看其他的行业的排名第一,我就去那个排名第一的。实话实说,我图名牌,挑个名牌。
2 、我觉得是挑学习机会。
20 出头的时候挑学习机会,就是你进去这个假设自己待 2 年、待 3 年、待4年、待 5 年,挑你能不能学到东西。
当时我在麦肯锡工作,我听说过很多麦肯锡的坏话,就说这个公司工作特别累,特别摧残人,的确非常摧残人。因为在麦肯锡待了 10 年,眼袋都出现了,这是永远都抹不去的,不能恢复的损害。
但我听说,只要你在麦肯锡坚持两年,你再去商业界混,别人不会说你基本功不扎实。
看我这么说不够帅的话,阳光就来了,而且阳光是一个反射光,显得我忽然更帅了,谢谢老天。两年被淘汰也就被淘汰了,没关系,基本功在身上。
3 、我觉得如果前两个都保证了的话,那谁给我钱多我去哪。
讲那么多有的没的,那还不如往我卡里打钱。
当时麦肯锡待遇不错,2000 年北京平均房价 3000 多块/平米。想起来当时我能年薪百万,在北京街上穿一双拖鞋我就晃悠,真是好爽,那种日子一去不返了。
所以我的经验不见得对大家适用,只是我运气好,说完了。
【最后】
这个随意就能对工作下定义的年代,很少会遇到冯唐这么真实又诚恳的人。
就像这场直播,每一个问题都是不同年龄段的我们将遇到的。还好有冯唐,特别像我们身边的前辈,但丝毫没有“爹味儿”。
对于第一份工作,他主推坚持;
对于第一次面对问题,他强调审题;
对于第一次辞职,他嘱咐别依赖父母;
对于 35 岁危机,他鼓励我们发足狂奔。
鲍勃迪伦有一句歌词:“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在职场锤炼的我们到底要经历多少个“第一次”才让我们不至于那么迷茫。
鲍勃迪伦说,答案在风中飘。可冯唐告诉你,瞅准你的脚下。
正如他在《冯唐成事心法》中卷首所写:
“‘成事学’是我自己定义的,它跟成功不一样,我坚持认为成功不可以复制,但成事可以修行。”
这是《莫慌,问题不大》第三期的直播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 6 月 16 日晚上 18:00 ,我们也将带来《莫慌,问题不大》第四期直播,邀请了知名心理学作家陈海贤和大家一起聊聊当代人的亲密关系与孤独感——
为什么我们越说爱,就越孤独?
冯唐也在这次的直播里留给陈海贤一个问题:
一个职业经理人,最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是什么?
欢迎你来听听他的回答。点击下方按钮,即可预约直播👇👇👇
如果你也对当下的亲密关系有所困惑,6 月 16 日 18:00 我们准时在直播间等你。
撰稿:赵大宝
责编:么二三
 晚祷时刻: 

 薪贫气和,
 问薪吾愧。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