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章妹说
在看过很多关于趋势的内容之后,为什么还要分析?
因为除了元宇宙、新能源、数字货币......等等资本、牛人的趋势外,普通人的生活也很重要。
普通人的机会是什么?坑是什么?2022年新打法是什么?
以下,Enjoy:
作者:古典古少侠
来源:古典古少侠(ID:gudian515
在开始之前先强调一下,为什么网上已经有很多谈趋势的内容,还要多写一篇?
因为那些趋势,大部分都是针对资本和牛人的,讲很多大趋势,比如新能源、元宇宙。对老百姓来说,这都没有太大的帮助。
所以我会快速的讲未来的趋势,然后聚焦看普通人,普通人的机会、普通人的坑、普通人的打法
牛人请看完第一段,可以自动离场。如果你很心急,可以直接跳过趋势分析,看普通人的机会、坑和打法。
好,正式开始。
01
2022年新趋势
一共有八大趋势。前两条是关于国家战略——八大战略新兴产业和农业。
1/ 8大战略新兴产业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我们有八大战略新兴产业。包括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以及各种新材料,都是未来巨大的趋势。
这几项主要的受益者,都是在行业内深耕多年的人,如果你在这些行业,千万要守住寂寞。
接下来说说文化产业,这个跟普通人关系较大。
有人说,去年是明星人设的坍塌之年,还要做文化产业吗?是的。
未来几年是文化产业创作者的高峰期,是明星的下降期。
比如,这段时间热播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编剧也被邀请到了现场。为什么?
过去的文化行业,尤其是影视行业,明星的成本占了很大比例,然后导致了制作、内容方没有更多的钱,但这又进一步导致剧作只能依靠明星。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近国家已经开始打压明星的大额收费,内容也越来越被重视。所以虽然整个行业不一定景气,但内容人、创作人都可以收获更多。
2/ 农业
去年全球粮食的价格涨了40%。未来一年,因为疫情、天气和运输,农业的产品价格会进一步上升。
如果你家里有地,或者你大学毕业以后回去做畜牧业,是个好选择。
以前家里是农村的,毕业以后回农村,有人会说你太low了。现在,国家在大力扶持,这会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比如在抖音火起来的张同学,比如俞敏洪老师转型就做农业电商。
所以,如果你毕业以后要回家,你真的可以严肃地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务农。
3/ 美好生活小确幸
如果你的工作是To C的,接下来这个趋势对你超级重要。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好生活小确幸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趋势。
为什么?
第一个快速增长停止了,有一群手上有点儿钱的人,因为奋斗了很久,想躺平了。大家清楚的知道,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赚不到特别多钱。
攀比性的消费会终结,转而买一些性价比高的小东西,其实就是拿钱买高性价比的幸福
因此,去年淘宝已经把垂钓、露营的品类词提到登山、骑行前面。同时二手交易、精酿啤酒,老年人婚恋和就业,这些都在快速增长。
换句话说,未来一年,创造高性价比幸福的业务,会有很大的空间。
4/ 高端服务
更有钱的人呢,过去在大厂里一年收入几百万,存了很多,拿期权退了出来,有个一两千万闲钱。
这点钱,投资也费劲。第一个要补充的就是高端医疗,然后是养老设计,再有钱会想信托、传承,还有给自己做下半场的人生设计。
最近两年,整个保险行业都在拼命的卖家族传承信托,占到了大额保险的近1/3,这个势头还在继续。
财富的保障和传承,是高端服务的方向。
5/ 企业服务
前面几个都是To G、To C的,那To B有什么趋势?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中小企业会非常难过,尤其是那些不大不小的企业,既没法享受规模效应,又没有足够多的钱过冬。
但针对大个子的企业服务会越来越好。天冷了,大个子是待得最长,活得最好的。
像银行、国企、能源类央企,他们需要快速转型、创新和整合。他们内部没有这种资源,就会购买企业服务。
策略是:与其咬牙做一个不确定性的中小企业,不如直接转身,把自己变成超级个体户,服务于大企业。
6/ 四大经济片区周边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到,未来会以北上广和 成都-重庆 四大城市为中心点,建设片区,铺开周围的交通网络。
像上海、杭州、宁波、南通,都是一小时可达。很多人真的会住在南通、杭州、苏州,去上海上班,住在惠州,在深圳上班。这样的交通网络会遍布所有大区。
所以,未来的城市选择是"一线打拼、二线创新、三四线生活"。
在那些城市,市场还没打开,空间非常大。同时可以考虑去三四线城市,找个小而美的地方买个大房子,价格也不贵。
这样的布局会让你幸福非常多。
7/ 疫情不均衡
接下来说说国外的机会,疫情不均衡。
全球疫苗接种率,世界卫生组织的目标是70%,平均情况是30%~40%,中国有90%,美英是80%。
这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强的国家因为疫情控制的好,疫苗打的快,马上就能恢复生产,迅速恢复旅游、留学、服务业,但差的国家两三年都出不来。
未来,新冠会从一个全球性疫情变成局部性疫情。也就是说,各地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强的越强弱的越弱。
所以,像跨境电商、数字货币、元宇宙、留学这种业务会越来越好。同时数字货币、元宇宙这些,和国情有关,也和普通人关系不大,不展开了。
8/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这是一个真正的普通人的大机会。
看看这幅图。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结构是姚明式的,个子瘦长,贫富差距拉得很大,身上都是聪明的肌肉。像上面红色的火箭。一切都是为了快速发力,增长、增长、增长,攻城略地。
但现在这位姚明的脑袋上有天花板,去杠杆、压制资本,脚下又向上推——共同富裕。同时经济总量要继续增长。
所以未来的经济体,会从姚明变成岳云鹏。长出“快乐的五花肉”。
那么机会在哪里?
第一,如果你原来行业是在大个子企业的边缘,机会在于转身为大企业做服务。
原来国企或者是大企业看不上边缘的业务,现在由于不让资本化了,它就会横向拓展,所以很可能会挤掉你的业务。与其你跟他对抗,不如帮他做。
比如,我很喜欢的“三节课”,以前是教C端运营的能力,然后去企业找工作,但是从去年他转型To B业务。
为什么?大企业原本专心做业务搞钱,根本看不上把小朋友教成运营人这件事,但现在要省成本,自己干。所以,三节课的逻辑是,与其对抗,不如帮他干。
第二,那些远离规模化生产的需求,过去因为增长太慢被嫌弃。现在反而是个新的蓝海。
就好比学科培训没有了,一夜之间,有几百个家庭教育的方法开始培训。
我开玩笑说,明年重要的战略是——“长出快乐的五花肉”。
以上就是2022年的新趋势。
02
普通人的新机会
下面说说这些趋势对于普通人的意义。
首先强调一点:
普通人的问题,不在于不知道趋势,而是抓不住时机。
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你的技能有限,时间有限,资本有限。你就是要短期活下来,没法一下投资十年。
比如,上世纪经常有人说考生物工程好,是21世纪的趋势。但毕业你才发现,虽然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但那是下半叶。很少有人能熬到出头,大部分人都转行做了医药销售。
再比如元宇宙,这的确是个趋势,但普通人根本等不到那一天,那些卖9块9元宇宙课程的人,只是割你韭菜,他自己都不一定能等到。
对于普通人来说,身边的机会比远处的趋势更加重要。
接下来,我们重点谈谈普通人的4个机会和4个大坑。
机会一:老客户的新需求,新客户的老需求
什么是老客户的新需求?
原来的客户在新的背景环境下,有哪些需求发生了变化,就转身服务这个需求。
比如前面说的企业服务,教育机构从原来的招聘需求转为培训需求。再比如银行,原来银行的需求可能是讲领导力,讲团队战斗,现在它需要把40%的银行柜员全部转型去做客户经理。这就是老客户的新需求。
同样道理,如果你做社群,过去群里妈妈们可能一门心思去买一些社交型、炫耀型的产品。比如一年读100本书。
现在炫耀没用了,所以就会有新的需求出现。
当别人都在一天读一本书,一周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个人发展共读会」一个月才读一本书,但读就读的踏实。我们读《动机心理学》是两个月读一本,但读完你会发现它能涵盖市面上二三十本书。这才是一个平凡、踏实的需求,而不是炫耀性的需求。
什么叫新客户的老需求?
其实所有在一二线城市做过的事情,都有机会去三四线城市再做一遍。
比如一线城市现在滑雪、露营、剧本杀很火,马上三四线城市对应的业务就会很火,一线城市垂钓很火,马上三线城市垂钓就会很火。你完全可以把新客户的老需求重新做一遍。
这两个逻辑都是普通人的机会。
机会二:混合式工作,从选项变成趋势
先说一个数据,疫情前美国只有10%的人选择在家工作,25%的人工作灵活安排。疫情之后,有40%的人在家工作,80%的人灵活安排自己的工作。
有需要面对面协作的任务就去公司,否则就在家办公。这种混合式工作在未来会从选项变成趋势,是企业必须要完成的转型。
身边已经出现了实际的案例。我有个朋友在高维学堂,是专门给企业创始人讲课的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我非常赞叹,他们在深圳整个公司就7-10个人,一年能做一个亿。每个城市都有他们的合伙人,没有办公室,全都是分布式办公。
机会在哪里?
如果你是老板,把工作显性化、数据化、指标化,把运营和服务都包给当地人。
如果你是当地人,关注一下无需全职坐班的一线城市公司,与他们达成合作。
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进一步,会得到一个特别诡异的结论:未来,男性员工优势不再!
为什么?
过去的职场都是下班以后,男性跟老板去喝酒、陪客户。但女性员工必须回家做饭、陪孩子。所以,女性会因为家庭责任,因为时间、空间,损失了很多的机会。
现在男性员工那些时间、空间上的优势,都会随着新的工作趋势慢慢消失。
因此,女性的优势会重新发挥出来。
机会三:不要以升职为目标,而要以围绕客户做得更专业为目标
未来,因为组织变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扁平化,意味着创新者不可能有特别清晰的组织层级结构。
所以个人的职业发展,不要以升职为目标,要以围绕一个客户做得更专业为目标
舒淇老师在《职场转型》里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自媒体编辑,如果以升职为目标,该怎么发展呢?
一般人会从编辑到资深编辑,再到频道运营,最后做总编。
但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 创始人秦朝不这么想。
起初他在写餐饮行业文章时,发现了餐饮行业老板的焦虑。于是思考,为什么不为餐饮老板专门做一个刊物呢?就出现了《餐饮老板内参》刊物。
有了内容后,慢慢有人提出,我们不仅需要你的内容,还想见面,自然产生了《餐饮老板社群》。
等社群做到一定程度以后,老板们认为聊天还是不够,能不能请老师过来认真的分享一下你们做好的课程,于是就有了《餐饮老板商学院》。
秦朝的职业发展跟编辑的发展完全是两条路。
传统的路径是以升职为目的,在层级上爬的越来越高,等级越来越多。但是秦朝完全不是。
他文章服务的客户,有了餐饮老板的需求,就服务老板;老板的需求是看内容,就写刊物;老板的需求是看完内容想见面,就做社群;社群做完最后去教课。他完全是围绕客户去做专业。
这样的业务貌似充满了不确定性,却非常精确,因为客户需求是稳定的。反倒组织到今天是最不靠谱,最不稳定的,即使组织没死,也经常在调来调去。
所以千万不要以升职为目标,要围绕客户去做专业。
想明白能为谁提供什么价值,把这事儿给做透,你就最厉害了。
机会四:创造美好作品,对抗不确定性
来看这张图,
如果把未来的职业分成创意复杂决策和重复优化类,弱社交和强社交类。
AI能做哪一类?其实就是弱社交类和重复优化类。
左下角所有的职业都会面临优化。比如个人报税,银行柜员,高速公路收费员,甚至司机都面临优化。
右上角则是创意决策和强社交类的。
产品人的方向叫做创造美好作品;如果偏营销,方向就是营销经营;企业CEO,核心则是做复杂的决策。
未来只有黄色的地方才是活路,其他地方都会面临淘汰。
所以,即使是匠人,也是需要把你的社交能力提上来,同时,不管你在服务陪伴型,还是在研发设计型,我都建议你慢慢往美好作品和营销转。
比如知乎和抖音有一类叫医生IP,那就是天下无敌,因为谁都讲不过。讲刑法的老师(罗翔)做IP也天下无敌,这都是匠人展现了社交能力。
同样道理,有一些强社交,但是重复的,比如老师、导游,初级的运营和销售,其实也比较危险。因为他会被那些有创意,持续更新迭代的老师用互联网的方式取代掉。
所以,重复又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建议你增加创意。专业人士,我建议你增加社交能力。
这样你会成为一个永远不会被替代的人。
03
一定要避的坑
前面讲的是普通人的机会,现在说说看普通人一定要避的坑。
第一个坑:不要创业,不要创业,不要创业
普通人千万别听任何人忽悠去创业。因为今年经济不好,大家手上都没有钱,所以一些小业务很难做起来。
一般的老百姓,如果你的经济能力不好,在大家手上都没什么钱,大企业又这么强势的情况,自己拉个团队去创业是非常危险的逻辑。
不如服务于大企业,或者再缩小一部分,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自雇者
还有很多创业导师就是通过教别人创业来获利的。说句实话,创业导师真能赚钱,他就创业去了,他干嘛教你呢?如果一个人自己能赚钱没空教你的。
拿短视频直播来说,直播的第一波钱被谁赚走了?像这些头部主播们,税都交13个亿,能有空过来教你吗?
第一波一定是自己闷声发大财,第二波是招很多员工发财,等第三波招了员工也发不了财,就开点教学项目教别人发财。所以自己可以照照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绿。
第二个坑:不要变成成本中心和非核心人才
未来一年企业一定会面临大裁员,因为企业需要自救。我亲眼见过那些一个一个把员工招进来的HR再哭着把员工开掉,没有办法。
但我想告诉你企业会开什么人?
首先会开成本中心的人。也就是在公司里只提供成本,没有提供业绩的人。
比如最近很多互联网大厂在疯狂开程序员。程序员就真的是成本中心,如果软件不需要快速迭代,会非常危险。
所以不要成为成本中心,哪怕是HR,你也可以考虑为公司省了多少猎头费。
其次,不要做非核心人才
什么叫非核型人才呢?
未来企业的逻辑是,我企业成本低,没那么多钱把他牛逼的人请进来全职,会以顾问的方式,一个月两三万请他过来,这就是非核心人才。
这类人要么你就很专业,可以出去做自由职业者,超级个体。要么就在公司里往核心位置方向移动。
第三个坑:不要留在组织的优化区和迷恋赚快钱的行业
对应一下前面讲的那张图,如果你的工作在优化区——弱社交和重复优化类工作,请你尽快移动。
如果你发现公司在做傻逼的产品,在割韭菜,请你尽快离开。这是赚快钱的行业,一定会倒塌。事实上过去几个月已经有无数赚快钱的公司在拼命的裁员,快钱赚不着了。
第四个坑:不要全职理财
过去市场好,全职理财能赚到一些钱勉强够生活,而你认为这就叫财富自由。
其实并不是,因为你没有考虑养老、大病保险、孩子上学等一系列的压力,并且能赚到钱最关键的是你手上的资产要拿的足够久。当经济不景气,你才会发现,即使你知道投资方案是对的,也拿不住那些钱。
所以,尽快去上班,只有持续赚钱,你才能拿的住。度过这段尴尬期,你的资产才会慢慢增值。
04
2022新打法
最后,一起看一下2022新打法。
定位上,围绕中国机会和八大趋势;心态上,但求慢赢,不求速胜;交付上,创造美好作品成为超级个体,更自由更值钱。
未来几年,中国将是全世界经济上升最快,就业市场最好,疫情最少的地方。所以定位上,要围绕中国机会和趋势,你可以选择帮大个子转型,或自己成为超级个体。
但未来一两年没有速胜的机会。心态上,但求慢赢,让自己持续的在路上慢慢成长,不要慌不择路,前功尽弃。就像一个写剧本的人,好不容易熬到有人为内容付费了,现在一定要坚守住,不要为博流量丢掉内容。
最后重点说说,交付上为什么是创造美好作品?
第一,作品比你走的更远。
很多人是因为《拆掉思维里的墙》《跃迁》这两本书或《超级个体》这门课认识我。它们虽然花了我很多时间,但在我睡着的时候,它们在与更多陌生人对话。
你把生命中的一部分时光拿出去跟很多人分享,就变成了很多很多的时光。
因此,如果有什么东西比资产更保值,就是作品。作品帮你创造价值、创造信任力、创造影响力。
今天,如果你想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与其去做交际,去聊天儿,都不如踏踏实实做一些能代表你的作品。让作品替你说话。
第二,作品让你获得溢价。
很多人以为作品是一本书,一节课,不是的。作品的涵义比这宽。
比如我一个朋友,他主持了天猫的双十一大会战,结束以后他写了一个一百多页的PPT。凭借这个PPT这哥们儿至少能活五年,在各大地方讲课,讲一场就是10万块钱。这就是他的作品。
作品可以是一个方法论,可以是一个工作汇报,可以是一封求职简历,可以是一段视频。
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去混沌、得到讲课呢?因为他们希望让别人知道。之前是老板、人力资源给开价。当有了作品,就是全行业竞争。
拍卖的商品会比直销平均贵3.5倍,因为拍卖有很多人参加。
一旦很多人知道你的价,你自然会产生溢价。这也是为什么作品会让你更自由、更值钱。
第三,作品让你更加幸福。
那么作品跟产品有什么区别呢?
作品不是搬运知识,而是跟你的人生体验相关,它会让你更幸福。
因为过去的所有组织都没把你当人,它都把你当成一个机器,你贯彻的是组织的价值观,组织的流程和组织的意图。
我们经常说自己是工具人,组织者把你当工具。这很正常,因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组织就是要做营盘,你是流水,但你也得有自己的方向。
作品会让你更幸福,是因为作品意味着你的人性、情感、情绪,都加入了进去,形成了你独特的内容。
所以我认为,2022是做自己的最好时代。这不是鸡汤,而是非常冷静的商业法则。
到今天,商业法则终于跟个人成长有了某种程度的契合。
人们绝不会因为越来越成长而越来越不商业,而是让那些活出自己人可以赚到钱。
虽然还没有那么显性化,但它是每一个人的机会。
大部分人会高估趋势到来的时间,却越低估它的长度。今天放眼看去,身边都是互联网的人,但你想过没有,互联网这个词在国内被人熟知,也才有10多年时间。
那做自己,创作美好作品呢?
现在虽然看上去非常微小,但只要你坚信它、坚守它,投入五年、十年,也会变得很不一样。
2022年,希望跟你一起做自己,一起成为一个有作品的人。
END
作者:古典古少侠
来源:古典古少侠(ID:gudian515)
「延伸阅读
推荐语:中国著名商业顾问刘润与你分享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和社会协作五个方面的底层逻辑,带你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通过“底层逻辑+环境变量”不断创造新的方法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始终如鱼得水。
「大咖活动
被授予中日友好使者、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即将迎来90岁生日华章经管联合稻盛和夫管理顾问公司 (盛和塾)发起的“致敬经营之圣,感恩人生之师”庆生活动中,曹岫云老师送祝福来咯↓ ↓ ↓
👇近期好文👇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德鲁克 | 拉姆·查兰  | 陈春花 
隐形冠军 | 领导力 | 大师经典 | 书单
柳井正 | 必备技能 | 个人成长
人在职场 | 稻盛和夫 | 读者群 | 定位
500000+人已关注我们
听说这里更有料喔~
点个在看,每天收深度好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