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章妹说
我们都知道,稻盛先生出身是科学家,出名是企业家,但本质上,他是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理念和人生信条不仅支撑着他把两家公司都做到世界500强,也启迪了无数迷茫中的人们,帮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有进化发展的趋势。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所发出的能量是否符合万物进化发展的趋势,将决定了我们各自的命运。
稻盛先生认为,如果你拥有美好的心性,符合万物进化发展的趋势,那么你的人生必将充满光明。以下,Enjoy:
作者:稻盛和夫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摘编自《稻盛和夫哲学精要》,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01
把“人生·工作方程式”
当作行动的指针
成功的关键在于“人生·工作的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人格·理念)×努力(热情)×能力
人生和工作的结果由“思维方式”“努力”和“能力”的乘积决定。“能力”和“努力”分别可以从0分到100分打分,两者相乘。
这样的话,与自以为能力强、骄傲自满、不肯努力的人相比,认为自己能力平平,但比谁都努力、有燃烧般热情的人能够取得更为出色的工作成果。
“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从负100分到正100分打分。因为是相乘关系,稍稍负面的“思维方式”,就会带来负的人生结果。
能力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具备作为人应该有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在“人生·工作的方程式”中,“思维方式”特别重要。所谓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是思考“作为人,何谓正确?”。
1.以“作为人,何谓正确?”进行判断
哲学的根本就在于“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句话。
“要正直”“不可撒谎”“不可骗人”“要信守承诺”“要关爱他人”……,这是孩童时代,父母和老师教给我们最朴实的道德观。但实际上,恐怕没有人百分之百地实践了这些道德观吧。
不断地用“作为人,何谓正确?”来扪心自问,拿出勇气,把正确的事情贯彻到底。这一点非常重要。
2.爱、真诚及和谐之心
导致人类成功的是一颗好心,这颗好心用“爱”“真诚”及“和谐”这些词汇来表达。
我们人类在灵魂深处本来就拥有这样的好心。
所谓爱之心,就是把别人的欢乐视为自己的欢乐。
所谓真诚之心,就是总想着为社会、为别人做些什么。
所谓和谐之心,就是不仅希望自己,同时也希望身边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
从爱、真诚及和谐之心中产生的思想,就是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基础。
3.把利他之心作为判断基准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既有“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的利己心,也有“即便牺牲自己,也要帮助他人”的利他心。
要想把工作做得更好,在作判断时,就不能只考虑自己,还应该顾及周围的人,要满怀关爱别人的“利他之心”。
4.戒除私心才能正确判断
在做出某项决定的时候,哪怕夹杂些许私心,都会影响判断的正确性。
人心往往偏向于利己。如果大家都把对对方的关心和同情抛在脑后,而把“私”字放在首位,那么就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工作也不可能顺利推进。团队也会道德衰退、活力减弱。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抑制“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己心,经常自问自答:自己做人是否正确,是否夹杂着私心。
5.保持谦虚、坦诚之心
人心中都有利己的一面。一旦发生问题,人们往往不是检讨自己,而是责备别人。受到别人的警告或指责,谁都会感到不舒服,会马上为自己辩护:“那不可能!我没有那种意图。”
抑制这类情绪,首先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话,就会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
比如,有人批评:“企业员工有官僚气。”有人马上会反驳:“我没有。”但我们每个人的言谈举止确实造成了社会对企业的负面印象。
要保持谦虚、坦诚之心,自我反省,努力塑造一个理想的企业。有这种胸怀的人,就能坦诚接受别人的忠告,宛如干燥的沙地吸收水分一样,吸收更多有益的东西,促进自己的成长。
6.要克制“三毒
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人要完全消除“三毒”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努力去控制它们。
例如,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对各种事做出判断。这时,第一反应往往出于本能(“三毒”)。
因此,在做出正式决定之前,暂且保留条件反射式的判断,然后自问自答:“这个判断是否出于‘三毒’,是否夹杂私心?”
控制住“三毒”,利他之心就会抬头。
忘我利他,把自己放在后面,先为世人、为社会尽力。当这种利他心出现时,烦恼的“三毒”就会消解,人生就会幸福。
02
拥有完美解决问题
的能力
1.要把事物简单化
我们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把事物考虑得过于复杂。但是,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有必要把复杂现象简单化。
把事情看得越简单,就越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越接近真理。
例如,看起来很复杂的经营,说到底,只不过是彻底追求“销售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则而已。
2.要如实观察
在充满利己的心中,只会看到复杂的事物和现象。比如一事当前,先问自己可获得多少好处,这种自私的欲望,会使最单纯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我们总想让别人看好自己,这也是一种利己的动机,它往往会模糊问题的焦点,延迟问题的解决。
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一颗纯洁的心,才能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来观察和认识事物。
如实观察事实,即使自我牺牲,也要贯彻真理,有这种觉悟,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3.理性和人性兼备
理性和人性,大胆和细心,温情和严厉,看起来都是性质相反的东西。但人只有兼备这两个极端,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所谓“兼备两极”并不是“中庸”,也不能偏向一方,更不是两者相加除以2取中间值。而是兼备这两个极端,按不同场合运用自如。
比如,为了实现目标,在制订具体计划的时候,必须进行彻底的逻辑性思考,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又需要领导者卓越的人格魅力,把周围的人们裹挟进来。
彻底追求逻辑的合理性和感动人心的深厚情谊,兼备这种性质不同的两极,才能把工作做得完美无缺。
4.大胆与细心兼备
大胆与细心这两者看起来相互矛盾,但这两种极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把工作做得完美。
这好比织成绫缎的丝线,如果把纵线比作大胆,那么横线就是细心,大胆和细心交互使用。因为大胆,就能有力地推动事业向前发展;而同时因为细心,就能防止失败。
一开始就要兼备大胆和细心很不容易。但只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磨炼自己,这两种极端就能同时兼备。
03
成就非凡的事业
1.常抱感动之心
工作中要为小小的成功而欢喜,要常抱感动之心。
把从感动中涌现出的能量,作为拼命工作的动力,是漫长人生中坚强生活的最佳方法。
2.拥有率直之心
所谓率直之心,就是承认自己有不足,从而发奋努力的谦虚态度
有能力的人,性情急躁的人,自我意识强烈的人,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即使听了,也会反驳。但真正能上进的人,是怀着率直之心,经常听取别人意见、自我反省的人。
听起来刺耳的话,往往是对自己的发展有帮助的良言。有了这样的率直之心,这个人的周围就会聚集同样心态的人,力量凝聚起来,就能推动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前进。
3.将灵魂注入语言
语言是人们心中所悟,用大脑加以整理,然后通过声音传递出去的工具。
但是,仅仅将心中所感用头脑思索,再用声音传达,并不能说服他人,或给他人增添勇气。日本古语中有“言灵”这个词,就是说必须将灵魂注入语言。
言为心声,“自己认为非这样做不可”,讲这话时必须抱着信念,在语言中注进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发挥语言的威力。
做不到这点,就无法震撼人心,人们就不受感动,也不会行动。我从年轻时起就一直按这条原则思考并行动。
4.小善乃大恶,大善似无情
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点是:要抱着爱心与人交往。但爱心并不是溺爱。
在职场里,上司缺乏信念,只知迎合部下,不严格要求,看上去很有爱心,结果却是害了部下。
相反,部下严格指导的上司,可能会令人感到不亲切,但长远来看却能培养部下,使其成长,这就是大善。
施行大善时,看起来不讲情面,可以说“大善似无情”真正的爱心,是指无论何事,都要认真想清楚是否确实有利于对方。
5.不可将个人才能私有化
京瓷也好,KDDI也好,它们的存在也许是必要的,但建立这些公司的人,却并不必非稻盛和夫不可。因此,我不能利用上苍赋予我的才能来为自己谋私利。
我也曾认为:是我的技术为公司创业打下了基础;是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是我的才能给公司带来了成功。获取与贡献相对应的报酬,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幸好当时我已悟得,才能由上苍偶然授予自己,上苍要求将它回报世人。将它视作私人资产而独享恩惠,就违背了上苍的意志。我应该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员工、股东、客户以及社会。
6.自己的路自己开拓
没人能保证我们的未来。即使目前公司业绩优秀,那也是过去努力的结果,谁也无法预测将来会怎样。
要使我们的公司将来依然出色,只能靠我们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职责内,竭尽全力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
依赖别人出手相助,期待他人为自己排忧解难,这类想法要不得。首先要认清自己应尽的职责,然后靠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办好。必须保持这样的心态。
7.把自己逼入困境
当你陷入困境苦苦挣扎时,如果抱有“无论如何也要完成”的紧迫感,就会注意到平时忽视的现象,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正如“火灾现场的爆发力”这句话所形容的那样,当人被逼入绝境时,只要抱着诚实的态度,正视现实,迎难而上,就能绝处逢生。
人往往趋向于避难就易,因此,要时时把自己逼入后无退路的精神状态,这样就能够催生出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成果。
8.在土俵正中相扑
“在土俵正中相扑”,指的是把土俵(相扑台)的中央视作边界,一步不让,使出浑身解数。要用这样的心态对待工作。
就是说,在工作中,要在尚有余裕的时候就全力以赴。
在相扑时,有的力士要被对方逼到足踏土俵边缘,才发力把对方扔出去(在土俵边缘逆转)。但这种招数不奏效、直接被对方推出土俵而失败的例子占绝对多数。
还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直到考试前都不认真学习,最后一天通宵应付考试。应该尽早认真做准备,这点谁都明白,却很难实行。
人生也一样。我们处在土俵正中时,因为尚有余裕而疏忽大意,到走投无路时才慌张起来。
要考虑留有余地,在被逼至危险边缘之前,就使出浑身的力量。这样就可以在事前采取措施,防止陷入穷途末路。
在尚有余裕时不可怠慢、不可自满,始终保持紧张感而全力以赴。养成这种习惯,工作和人生都能稳定进展。
END
作者:稻盛和夫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延伸阅读
推荐语: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语录汇编;涵盖如何度过美好的人生、如何具备积极的思考方式、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如何创建美好企业等;言简意赅,启迪思想,发人深省。是企业家日常践行稻盛哲学的随身手册。
👇近期好文👇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德鲁克 | 拉姆·查兰  | 陈春花 
隐形冠军 | 领导力 | 大师经典 | 书单
柳井正 | 必备技能 | 个人成长
人在职场 | 稻盛和夫 | 读者群 | 定位
500000+人已关注我们
听说这里更有料喔~
点个在看,每天收深度好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