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号:
吐槽电影院(ID:tcdy007)
《风起陇西》前几天宣告收官。
这部曾被给予厚望的大剧,从首播走到大结局,围绕剧情的讨论不多,戏外的话题倒是不少。
有人调侃它是央八“不孝子”,收视率比非黄金档重播的《心居》还低;
有人diss男主陈坤扛剧的能力,吐槽他“实绩”扑完一部接一部;
还有人则把矛头指向原著作者马伯庸,认为他的IP改编剧向来雷声大雨点小,喜提外号puma(扑马)。
这一波群嘲模式开启,连一贯嘴毒的人也忍不住颤抖。
可要说《风起陇西》是彻头彻尾的烂剧,也很难认同。
首先,它称得上把老题材拍出新花样。
三国故事我们熟悉,谍战剧也看得多,但将三国人物和谍战置于一个棋盘中,它是第一个。

故事背景是三国题材很少涉及的刘阿斗掌权,诸葛亮再难指点江山的颓败之际。
不走“爽剧”路线,以烧脑博弈取胜。

其次,叙事节奏稳,戏剧冲突强。
一上来就是诸葛亮北伐失败,挥泪斩马谡,进而牵出主剧情——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情报出错。
那么,与情报以及间谍机关相关的人物,究竟谁忠谁奸?
一场勾心斗角的诡谲之战拉开帷幕。

再者,群像戏精彩。

陈恭的悲剧性、荀诩的纯善、糜冲的有血有肉、冯膺的心机似海......
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下的大义与无奈,很抓人、很戳心。

但也必须承认,尽管不乏亮点,《风起陇西》仍然没能复制《长安十二时辰》的口碑取胜。
豆瓣7.9分,在国产剧中口碑算上佳,但真要说起来,里子面子一个没落着。
尤其是与《长安十二时辰》比——后者豆瓣评分8.2,被视为口碑爆款。
为什么《风起陇西》会惨遭“差别对待”?
这次可不好甩锅Angelababy……毕竟看剧的人不多,恐怕都没几个人知道她有演。
还是数据说话。
《长安十二时辰》网播量突破50亿,《风起陇西》网播量超过2亿。
参考编剧的留言,显然收视率和网播量的结果都不算好看。
另外,在谍战剧领域,从《潜伏》《暗算》到《伪装者》《黎明之前》,哪一部不是逻辑缜密,剧情跌宕起伏。
《风起陇西》这种单纯上演“碟中谍”套路的,就不太够看了。
夸张点说,豆瓣8.5分以下的谍战剧,可能都难在观众心里留下姓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点——
后期的扑与前期的捧,很容易形成最鲜明也最引发群嘲的对比。
《风起陇西》就是一个好例子。
播出之前,观众和市场报以期待值max。
毕竟,“新一代鬼才导演”路阳(代表作《绣春刀》《刺杀小说家》)首次执导电视剧;陈坤和白宇双男主阵容;著名美术指导韩忠(代表作《十面埋伏》《如懿传》)把控美学质感。
每一点都构成强大的吸引力。
可当正片被发现平平无奇,失望也必定重重累积。
事实上,这几年被自己戴上的“皇冠”砸扑的国产剧不在少数。
先说个关键词:电影感。
这仨字,本来是为了证明电视剧在摄影、剪辑、美术等技术项上的质感和匠心。
然而随着一大波“大剧”播出而日趋泛滥。
观众在刚接触“电影感”时,还容易被洗脑。
然而“皮相美”看得多了,再顶级的配置,也掩盖不了故事本身的平庸。
比如去年播出的《双探》——从FIRST走出的文艺型导演费聿竹,和张艺谋合作《影》《悬崖之上》的摄影陈宙飞,以及段奕宏+大鹏+曾美慧孜主演。
阵容一出,观众就对即将诞生的“东北美学”望眼欲穿。
《双探》有两条故事线,一条以刑警李慧炎的视角展开,围绕一出绑架案;一条以入殓师周游的视角展开,牵出父亲的毒杀案。
两条线交汇后,又牵扯出数年前的林场往事,复仇内核逐渐显露。
光看梗概,吸引力十足。
可惜的是,叙事上氛围感有余而情节发展不足,大量对话和无逻辑性的推理只让人云里雾里。
说高级,也可以,但本质是稀疏乏味,不合时宜。
传说中的电影咖也是拉高观众期待的利器。
尤其在木头美人和年轻流量们“噘嘴、瞪眼、假哭”三件套的荼毒下,电影咖既有演技保障,又自带高贵光环。
然而,大量例子证明:
电影咖和电视剧之间有壁,一定是个伪命题;但想用电影咖直接将一部剧保送进“爆款”名单,同样是痴心妄想。
且不说万年背锅侠陈坤,章子怡的《上阳赋》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国际章”入行二十年首演电视剧,制作班底沿用她大银幕惯常合作的对象,自然引人瞩目。
然而剧一播出,别说权力博弈了,这玛丽苏大女主先婚后爱,经历磨难最终和爱人携手开创盛世的狗血虐恋剧情,也太古早了吧!
主角换个名字,背景换个朝代,和汤唯的《大明风华》以及唐嫣的《燕云台》,仿佛可以一键消除。
哪怕把章子怡的五官拆开来分析、猛夸她的演技,也耐不住剧情和人物实在不讨喜。
当然,一部剧扑街了,锅不能只往演员头上扣。
往往更贪心、也更容易砸招牌的,都是制作方自己。
一部剧火了,系列剧得立马跟上,IP的红利不薅白不薅。
《亲爱的,热爱的》爆了,原班人马紧赶慢赶打造第二部《我的时代,你的时代》。
找来名气更高的李一桐取代王真儿担任女主,却仍然无法打动观众。
工业链式产糖,甜倒是甜,就是嗑得牙疼。
平台方则擅长挖掘题材在垂直领域的带动力,建立类型剧场,放大品牌效益。
桃的迷雾剧场,先是抱紧紫金陈大腿,先后凭借《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打出一骑绝尘的口碑。
谁能想到,金字招牌有了,反向防爆力也有了。
怎么说?
因为珠玉在前,观众会不自觉对新作抱有期待。但凡没有创新、故事不够精彩,就会更快凉凉。
《八角亭迷雾》《再见,那一天》《淘金》皆是如此。
哑火的剧,比出圈的多。
还有个浮出水面的现象:现在很多背靠知名IP和顶流艺人的S+项目,常常只是在官宣、路透和播出前热度爆表。
饭拍路透和各种片花隔三差五就在热搜上蹦跶,营造出一种剧很红,所有人都在馋它播出的现象。

结果真正播出后,书粉和演员粉的互撕场面,远比剧要精彩。

当然,最惨的是热度逆天,却播不了。
简单来说,如今很多国产剧把自己当成了观众的相亲对象。
在见面之前,用各种华丽的辞藻来自我包装;真正见面后,emmm立刻报警没商量。
爆款剧是吹不来的。
与其用电影感、电影咖、S+配置等标签武装,不如用心打磨剧本,保证制作水准。
愿内鱼少一些播出前万众期待,播出后悄无声息的假把式。
多一些踏踏实实作戏,给观众惊喜的黑马剧。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吐槽电影院(ID:tcdy007),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