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
怪物的人
权日勇、高纳穆—著
黄莞婷—译
金南佶主演韩剧《解读恶之心的人》根据这本书改编!
真实事件取材,韩国首位犯罪侧写师的连续杀人案追踪纪实!

《追逐怪物的人》是一本犯罪心理学类纪实文学,记录了韩国第一位犯罪侧写师权日勇利用犯罪侧写追查连环杀人犯的真实过程!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本书并非犯罪小说,不是《恶之心》的原著小说。书中主角也不是宋霞永,而是宋霞永的原型人物——权日勇教授。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书中描述的真实案件细节,可以作为《恶之心》的补充说明。
12集的剧集篇幅有限,柳永哲的婚史、郑南奎的精神世界、姜浩顺的3段婚姻···在剧中简化或省略的原型人物细节,在书中可以得到更多信息,全面地了解这些凶恶犯的犯罪心理。
尤其最后2集对禹浩成(原型姜浩顺)的一部分侧写分析被放进“未公开片段”,没有在正片中出现,很可惜。
姜浩顺与柳永哲、郑南奎的共同点是随着杀人越多,越来越熟练、轻易的犯罪手法。
书中记录着姜浩顺的特征:“对于反社会行动缺乏良心自责与负罪感、病态性撒谎、缺乏悔意和自责、在人际社会和家庭关系上冷漠疏离,这些都是典型的心理病态人格特征。”
所谓的心理病态人格,就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判断标准为“不遵守规范;习于以谎言或诈骗行径以图自身利益;长期失业的不负责任态度;缺乏自责反省能力,合理化自身对他人的伤害。”
另外,在未公开片段中,宇宙所画的被害者画像,和霞永画像只有一页之隔,这个画面暗示了侧写师也可能变成“被害者”,如果他被恶之心吞噬、陷得太深,可能人生会被毁掉。
权日勇教授在书中有过这样的心境描述:“樱花盛放,穿着西装的权日勇坐在阳光闪耀的西归浦海边,‘阳光明媚的四月天,微波荡漾,水面波浪闪闪发光,我突然有种跳入海里寻死的冲动。’美丽的大海当前,权日勇还是郁郁寡欢。”
“犯罪侧写师不像电影或电视剧里的主角会站在聚光灯下,而是身处阴影······”
权日勇的后辈高准采这样形容他们的职业。

第二点,书中提供了权日勇对曹贤吉、柳永哲、郑南奎三个犯人的犯罪侧写报告,及部分警方访谈资料、面谈报告。
让读者直观地了解“犯罪侧写报告”究竟是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更细节地了解犯罪心理。
上图针对曹贤吉的侧写,就是剧中诱拐女童并杀害分尸的案子,也是韩国第一份犯罪侧写报告。当时还尚未抓到曹贤吉,仅透过极少的线索,推断出犯人性格、住所,得出“凶嫌是爱好整洁的独居男性”之结论。
这是抓到柳永哲后,权日勇所做的犯罪侧写报告,内容有4页之多,记录了不少案件细节,比如柳永哲结过婚,还是个“警察迷”,曾经参加过警察考试,但没被录取,后来他冒充警察身份犯罪。
柳永哲还对美国连环杀人犯理查德·查斯产生了认同感,模仿查斯的嗜血食人,吃下了部分的受害者内脏。
结论是柳永哲被判定为“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有自尊心过强、情绪起伏变化大、妄想和抑郁等症状。
郑南奎的面谈报告中记录着权日勇对他的观察,根据他表现出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给出审讯策略的建议,剧中也有演出这部分,比如搜查官如果大声审问或动怒,会让郑南奎拒绝陈述,并且最好固定一名搜查官进行审讯。
根据这些侧写报告和访谈记录,会发现侧写师的有用之处,不只是抓捕之前进行侧写,像军师一样找出正确有效的搜查方向;抓捕后还需观察犯人,制定审讯策略;多次面谈后再总结,进行最终的侧写报告。一切都必须围绕着犯罪者。
第三点,用多样化的案件学习更多犯罪心理知识。书中仍有《恶之心》没有提及的案件与知识点,比如“虚谈心理”
譬如村中一位少女失踪,妈妈被当作嫌疑人,弟弟妹妹陈述指认妈妈弃尸,权日勇判定为“虚谈”,是孩子们编了一个故事。二十余天后,失踪的少女活着回来了。
书中是这样定义的:“虚谈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意思是‘虚构记忆’,也就是话者建构虚假的记忆以弥补自身的缺失记忆,误把虚假记忆当成真实记忆的行为,可称为记忆误差,又或者说是错误的记忆。然而,作出虚谈的话者本人浑然不知,基于话者本人没有欺骗意图,就不能算是谎言。”
然而,究竟为什么孩子们会做出虚假自白,指认妈妈是犯人呢?
请去书中确认吧!
喜欢《恶之心》、对犯罪心理题材感兴趣的话,推荐读这本《追逐怪物的人》!
书的末尾还有谈到了犯罪娱乐化的现状,是值得反思的议题——
“犯罪经常变成娱乐消费产物。社会大众借由主流媒体消费犯罪的态度大致分为两类:和我人生无关的冲击性事物,以及烧脑的拼图游戏。这两种态度必然导致观点死角。从名为犯罪娱乐化的后视镜看犯罪,无法全然了解犯罪现象。犯罪受害者和受害者遗属们躲在观点死角哭泣。遭柳永哲、姜浩顺、郑南奎毒手的受害者们是我的邻居。”
《恶之心》秉持了权日勇教授对犯罪娱乐化的警惕,朴实而有力的信念、尊重与反思,这些都是不同于其他同类型剧的优势。
与其说我们在看犯罪者的“恶之心”,不如说我们真正看到的,是宋霞永、国荣秀背后权日勇等侧写师们所拥有的“宝贵的心灵”。
最后用权日勇教授书中的话作结:
“作为一名犯罪侧写师,人生中不能说的话比能说的话来得多,我会这样说是因为科学搜查要员和犯罪侧写师是最先赶赴犯罪现场,握住受害者的手的人,我们的人生中一直都在拥抱他人的伤痛。”
-END-
- 相关参考列表(更新)-
《想知道真相》191026期
(4位侧写师分析4位连环犯)
《想知道真相》190928、191005期
(华城连环杀人案-李春在)
以华城案为原型的影视作品:电影《杀人回忆》韩剧《信号》《岬童夷》《隧道》《火星生活》等
Netflix纪录片《韩国雨衣杀手:全面追缉柳永哲》
以柳永哲为原型的电影:《追击者》
综艺《环环相扣的老故事2》E06.210415
(郑南奎案)
综艺《表里不同》E1
(姜浩顺案)
综艺《Radio Star》E751.211222
(3位侧写师+1位法律影像分析)
综艺《懂有犯词·江原道篇》E07、E08
(权日勇教授嘉宾)
综艺《懂有犯词·天安篇》E02
(郑南奎的信)
综艺《懂有犯词·济州篇》E03
(柳永哲的信)
特别节目《权日勇、金南佶为你解读恶之心》共6期
权日勇TV《解读恶之心的人们》人物原型&原著作者带你追剧
《家师父一体x想知道那个》特辑220227
(权日勇教授嘉宾,通话金南佶)
原著书《追逐怪物的人》
权日勇、高纳穆著、黄莞婷译,臺北市:高寶國際,2021.05.
* “看《恶之心》学犯罪心理”系列剧评就此结束啦,现在可以送走《恶之心》了,感谢总是期待着我的文章的你们!
惡之心系列汇总:
文、编丨Mona
部分图源网络丨侵删
关注我,一个有情怀的小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