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原创文章,是我们根据“果壳童学馆”视频号的直播内容整理的,也是音频“非正式家长会”的第二期内容。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以直接戳录音,享受100分钟有趣有料的观点碰撞;如果追求效率,我们也梳理了文字精华版给大家高效浏览。
由于直播很长,因此即便是精华版的内容也很多,我们总结了目录,方便大家按图索骥。
点击收听完整版音频

主持人:桔子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生物系,知名科普作者,两娃妈。
嘉宾:王琳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 儿童与家庭研究专业,欢颜教育创始人。
课代表目录
1.怎样判断孩子是否自信?
2.孩子没有主见、不知道喜欢什么,怎么办?
3.孩子受不了挫折、总给自己找借口,是因为自信不足吗?
4.对号入座——不同年龄孩子的自信问题和解决之道:0-2岁、3岁、4岁、5岁
5.想让孩子自信?不能靠多表扬
6.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关键两点
7.怎样正确地“夸”孩子?
8.父母关注孩子,怎样不矫枉过正?
9.怎样在幼儿园、小学培养孩子自信、坚强的人格?
10.当孩子没得到老师表扬,家长该怎么说
11.孩子被老师批评得没信心了,怎么办?
12.如何帮助差生建立自信?
13.什么样的家长容易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14.改变思维方式,才能造就顽强抗挫的孩子
15.和孩子聊天时,怎样顺势建立孩子的自信?
16.社交不自信让孩子总挨欺负,怎么办?
17.为什么自信的孩子不会沉迷手机和游戏?
18.培养自信的孩子,家长该读这些书
19.家长做到三点,孩子的大方向就不会偏
20.为什么育儿的十年,对家长反而更重要
怎样判断我的孩子是否自信?
王琳:我们先来说一下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有自信”?桔子,你怎么判断两个孩子,哪个自信、哪个不自信呢?
桔子:我是通过比较。我觉得和妹妹相比,姐姐不够自信。比如妹妹将近五岁,从不对自己就过高的期待。画画或者手工做坏了,姐姐就会特别生气、还会哭出来,但妹妹就会自我安慰说我重新做一遍。
另外姐姐在班里不是那种特别会“来事儿的孩子,不是特别主动,所以我觉得她可能自信不足。
王琳:你刚才提到了两个判断孩子是否自信的关键方面:第一是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第二是如何面对他人。
对于一个充分“自信”孩子,应该综合这两个方面。他需要既能尽力去争取成功,因为他相信自己有可能成功;另外一方面,又应该能像你家老二一样能够接受失败。这两个如果失衡的话,都不能称为是自信的。
如果像姐姐这样,只知道争取成功、不太愿意接受失败,或者像妹妹一样似乎成败都无所谓,都不能称之为完全自信。毕竟,自信是为了推动一个人去达到自己的一个目标。
在对待他人关系上,并不是说一个自信的人就一定会跟所有的人关系都很好,而是这个人在跟他人相处过程中,他不会极力地掩饰自己或非要扮演一个强者,也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些评价而惊慌失措或感到愤怒。

桔子:这么说我不太自信,每次领导批评我的时候,我心里都会各种难受。
王琳:你提到这个点特别好。听到批评大家都会难受,问题是哪种难受?是发现自己能力上还有欠缺,为这个难过;还有一种是觉得我自己就不行,以后就完蛋了。者是说觉得自己要继续精进,需要在哪个技术上去精进,后者就是跟个人的价值联系在一起了,所以被击垮了,这个后者就是不自信。
图片 | pixabay

孩子没主见、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
王琳:问主持人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和信,重点在哪个字上?
桔子:信!
王琳:大部分父母都这么认为。父母有一个最常见的误区,会认为“自信”里面的“自”是天生就有。
其实很多孩子表现出来的没有自己的好恶、没有自己的想法,恰恰是“自”出了问题。因为人的自我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自我是一个逐步构建的过程。
桔子:你说到这点我很有共鸣,我家老二对于自己穿什么,有非常强烈的主张。比如袜子一样一只、黄衣服配粉裙子,我觉得挺丑,但孩子自己觉得挺美。
王琳:她不到五岁,这种强烈的自我主张和小叛逆,反映了一个自我形成构建的过程。
比如你作为家长觉得这个好,我作为孩子就觉得那个好,这就表明孩子和妈妈是分开的,孩子就有独立的自我。
图片 | pixabay
孩子受不了挫折、总给自己找借口,是因为自信不足吗?
王琳:当我们面对失败时,所有人都会不开心,都会难过。一对兄弟都是七岁,哥哥会发怒,而弟弟会自己给自己找个借口——这都属于为了回避失败对自我的打击。
发怒就是人本能的一种自卫;弟弟给自己找台阶儿,也是在把问题甩给别人,比如老师不公平、环境嘈杂,反正犯错的主体不是我自己——这样自己就不用面对失败的痛苦。
桔子:这两种情况在孩子中都很常见,和自信培养有关吗?
王琳:如果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他也会难过,但是他同时会面对失败,很关键的一个表现就是:你接不接受失败?
比如说我跳绳不好,只是我的弹跳能力不行,但不是表明我这个人不行。接受了以后,才能进入到下一步:总结失败的原因,想办法去努力。这也是为什么自信的孩子更容易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如果孩子总是推卸责任,连失败都不接受,根本就谈不上解决困难。
图片 | pixabay
不同年龄孩子的自信问题和解决之道
桔子:我们在果壳童学馆社群里收集了几百个家长关于自信的问题,来分年龄看一下怎么解决。
这里有一个三岁的小朋友,幼儿园要做一个小演讲,孩子死活不肯上台;
还有一个四岁的女宝宝,不敢和幼儿园老师、游乐场服务人员等成年人说话,上幼儿园的时候,甚至不敢告诉老师想上厕所、需要加饭、身体不舒服这种需求。
还有一个五岁的男孩儿,父母觉得他过于自信,不管干啥都说“我会!太简单了!”然后做得一塌糊涂,自己却沾沾自喜。
以上这些真实而普遍的案例,是代表了孩子的自信心有不同发展阶段吗?
01
0-2岁
王琳:刚才我们提到自信的关键点在“自”,我们就需要了解自我的发展规律。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有自我?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是说大概在一岁的时候,一岁之前经过很多的无意识运动中,开始意识到有一个“我”,有“他人”,我们叫存在性自我。
孩子到了两岁,孩子就开始有两岁叛逆期,英文叫Terrible two,他开始有概念性的自我;
02
3岁
王琳:三岁的时候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会突然懂得害羞、躲在家长身后了。因为孩子开始意识到我是别人关注的对象了,这个时候他的自我就更加明确。
三岁的孩子,开始会考虑,我要不要上台去?其他人会不会笑话我啊,所以这个不用特别担心。
桔子:家长怎么应对呢?
王琳:要先去判断这个孩子的天性。如果这个孩子并不是天性如此,家长就需要想一想,是不是他在三岁之前,曾受到过别人的嘲笑?家长要去找原因。

如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比较内向、害羞的,这个是受大脑天生的特点决定的,那么家长就要在保护孩子的基础上慢慢推着孩子走。
不要一下子把孩子推上去,可以让孩子先看别的孩子的表现。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害怕和紧张。其实孩子心里还是想上去的,再说妈妈陪你上去。或者说下次只有一个观众的时候,让孩子讲给对方听。总之,开始要尽可能降低孩子的压力,然后慢慢加。
03
4岁
桔子:到了四岁。
王琳:家长刚才的问题是孩子在幼儿园不敢告诉老师想上厕所、需要加饭,怎么让他勇敢一点。
家长把孩子的行为加了一个标签叫“不勇敢”,而没有去探讨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在和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
我猜测这个小姑娘从小,是在家人的极端关注和呵护中成长的。家长会问“今天乖吗?”或者夸奖“你好听话呀”之类的。
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只能靠从别人的评价里头去了解自己。如果家长总是无意强调你好乖呀,孩子就会认为乖是好的——相应也会担心自己要上厕所、要添饭,是在给老师增添麻烦,就会不够乖,那她宁肯忍耐。
在孩子四岁之前,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否则往往会发现这个孩子的自我被压抑了。
因为你已经告诉了孩子什么是好的,孩子反而就不敢去探索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所以这个案例里,并不是孩子不勇敢,而是孩子一直竭力在迎合别人的期待。

04
5岁
桔子:接下来是四岁多到五岁的案例。
王琳:对,在社群提到的案例里,家长说自己五岁的男孩儿太自信,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其实很多三到五岁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全世界我最厉害,我最棒。包括桔子你家老二好像显得特别有自信,其实这种莫名的自信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孩子的脑子还比较“傻”。
有一个概念叫工作记忆,可以粗略理解为内存,越大的内存越可以同时运行很多程序。这个工作记忆其实我们大人都没有多少,小孩子就更少。
那如果工作记忆很小,根本就没有办法在心里比较。五岁的小孩正好处在工作记忆只能够存自己的状态,即使父母说你看别人,孩子其实心里没法儿比较的。
明明我看见你昨天比我跑得快,但是今天只要我换一双好鞋,我就会说我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
你说孩子这种特点好不好?
桔子:在这个阶段应该还是好的吧?

王琳:实际上这个特性对于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小孩子在五岁之前就是无助,啥也不会做。如果是一个大人你会崩溃的,但是小孩子他有这个特点,他就能够保持自信。
其实人的自信心的正常发展规律是在五岁之前很高位,但这种自信随着他上学以后会一直下降,低谷应该是在青春期。

假如说青春期还遭遇有其他的问题呢,就还会再往下降,很多孩子到最后就抑郁了。
青春期后开始成年,一个人开始能做越来越多的事情,能力和见识越来越多,自信就会慢慢往上涨。
桔子:所以对于五岁过于自信男孩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王琳:这种现象太正常了!家长既不要去把这种自信和成年人的自信等同,故意去打击孩子,比如有些老人就和我说“我要踩踩他的尾巴,不然翘上天了”;也不要刻意想要维护孩子的这种自信在一个高位上。这就是人在成长中的普遍现象,它是会变化的。
虽然随着孩子长大,自信会下降,但是就意味着他们更加能去接受现实的自我。能按照现实的情况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跟人相处,对人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图片 | pexels
想让孩子自信?恰恰不是靠多表扬
桔子:还有一个普遍困难,是三岁半的孩子不能接受挫折和困难,甚至崩溃,这种父母该怎么引导?
王琳:前面说本来三到五岁孩子都是迷之自信的,你想打击都打击不下去的,为什么很多孩子接受不了自己一丁点的不好?

这个和时代特点也有关,刚刚我们讲自我是在人和人的互动当中形成的,
现在有一种育儿趋势是要求父母不停地夸奖和鼓励孩子。
有一次我在路上,看见就是一家大人带着一个小孩儿,小孩儿刚会走路,迈过了很小的一个水塘,周围的所有大人都用很夸张的语气喊:宝宝你太棒了!
本来孩子在两岁前其实是不为己悲、不为物喜的,但现在的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一直在和孩子传输一个概念:只要成功了,你就特别棒!
孩子还没有太多接触社会的经历,也还没有真的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时候,大人一直在告诉孩子,只要成功别人就会表扬。那么很多孩子到了三岁半,开始有了自我,一旦发现自己落后了就会特别接受不了。其实人最难受的不是穷困,而是我对自己的否定。
桔子:那遇到这种情况,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引导呢?
王琳:这就是我今天特别想说的一点。

有许多短视频,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因为家长都想要那种一句话的解决方案——很多大V就说,“只要表扬孩子,孩子就一定能自信”——这些大V在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方面全都不是专业人士。
专业的人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表扬绝对不是建立孩子自信的最关键、最重要的那一步。
我从小我不怎么太表扬我儿子,因为我不想让他觉得他的个人价值是建立在表扬他成功之上的,但他反而很自信。
图片 | pixabay
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关键两点
桔子:
到底什么能够给孩子自信呢?

王琳: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点就是孩子有归属感,也就是安全感。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他知道总会有两个人依然接受他,爱他。相当于家是孩子的安全网。

第二就是掌控感一定要把掌控感跟成功分开,成功是结果,而掌控感是我对整件事的判断和把握。

掌控感一定不要只跟成功联系起来,如果一个人只有成功才能够去证明自己有掌控感,他永远活在恐惧当中。
比如一个成年人奋斗了一年,年底是全单位绩效第一名,那一刻你欣喜若狂。可是接下来是恐惧和担忧:明年我还能不能得第一名?
反过来,如果你的目标是一年比一年好,能力一年一年的涨上去,我要去做更多的事情。那么你其实是一直活在希望和自信当中。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表扬孩子就能帮助孩子自信。反而如果表扬不当,当孩子脱离你塑造的充满赞许的世界,进入真实的、有挫折有困难的世界时,他无法适应。
图片 | pixabay
怎样正确地“夸”孩子?
桔子:有一种说法,是表扬孩子不要表扬孩子的结果,你要去表扬孩子的努力。
王琳这个在实践中不太有实操性,因为很多场景,你没法不表扬结果、只表扬别的。你也不可能一天到晚陪着孩子观察他们。比如孩子拿着画过来,说妈妈看我画的画,如果不能表扬结果,你怎么夸她?
桔子:我就说,这个构图很不错。
王琳:所以你懂绘画吗?
桔子:其实不太懂。
王琳:所以你可以今天表扬她构图好,明天她又举着画来了,你表扬她的用色吗?——孩子是很灵敏的,很快就能发现你是言不由衷的,尽管你的动机是好的,但他们就开始不相信你比如桔子你今天不化妆去上班,你觉得自己不好看,但有一个人故意说你今天好漂亮,你会因为她的话就相信吗?还是你会觉得她可能别有用心?
桔子:我会觉得是后者
王琳:所以父母该做的不是费尽心思地夸孩子,而是把表扬变成关注就够了。
桔子:在我家,我每次都会说:哇!你画得太像了!比妈妈强多了!!——这种也不行吗?
王琳:她真的比你画得强吗?毕竟还有各种其它事情,你不可能永远说你做得比妈妈强。说多了孩子反而觉得是敷衍,或者你不懂。可是不这么夸你又不知道如何夸赞,这是因为我们读了太多所谓的这种育儿技巧,我们是在用技巧跟孩子去说话。

当孩子说妈妈你看我这个画画得很好,你的本能反应就是我闺女今天好开心啊,作为妈妈我也开心。你们就开心地一起欣赏就好了。
所以家长关注的不是说孩子的结果怎么样,而是我分享你的快乐,我也体验你的不开心。
以前有些妈妈们他们甚至是文盲,孩子也培养得非常出色——因为她们用的是朴素的情感和自己本有的价值观育儿——拿着毛巾给孩子擦一下汗水,让孩子体会到就是人和人的交往,更多的是一种真心。
图片 | pixabay
父母关注孩子,怎样不矫枉过正?
桔子:孩子需要父母关注,但太多关注也会有反作用,比如孩子越长大越不想父母过多关注,或者因为父母太关注自己反而都不敢做决定了,这个度在哪里呢?
王琳:孩子在六岁的时候,有了很多质的变化,进入学校以后,同龄人的比较每天都在进行。他就越来越真实地知道自己的一个实际水平,在什么地方有优势、什么地方弱势。但这个时候他还有很多自我建构的任务没有完成。
这个孩子的自我就开始往下走
孩子小的时候,他的自我是分散的,需要把这些分散的自我整合起来。这个任务就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期的时候要进行的,他要去整合自我,在整合的基础上他又要分化自我。
我接到的咨询里,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多的。青春期小孩子和成人的一个区别,就是他的自信心可以今天爆棚,明天又突然觉得自己啥都不行了,孩子的自信是一个很摇摆的过程。
但是青春期的问题很多恰恰都不是青春期本身造成的。如果是青春期本身的问题,反而好解决,但更多问题产生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在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自我,父母跟孩子的互动,父母的方式,已经对他造成不好的影响。
比如前面说的,孩子三岁半就已经接受不了失败,他的自我已经非常脆弱,如果这种孩子接下来在学校学得好,就侥幸没有问题;但进入青春期,很可能孩子在和其他同龄人交往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有好多不行的地方,孩子就接受不了,这个时候就容易崩溃。
桔子:我们听说过很多真实发生的事情,包括发生在一些家境很好、自己成绩很好的优等生身上,为什么很多孩子会在青春期自信崩溃?
王琳: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停留在发生问题的那一刻,而得翻回去找原因。
因为人的自我构建是有顺序的,没法出了问题,在中间拿一个零件出来修一修,再塞回去。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去看一下他的自我哪个阶段出了问题,然后帮助他去修复,慢慢一点儿一点儿的来。
图片 | pixabay
怎样在幼儿园、小学培养孩子自信、坚强的人格?
桔子:能讲讲幼儿园、小学阶段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比较扎实吗?
王琳:刚才我们提到孩子三到四岁,开始独立、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家长不要老叫他们乖乖听话,要让他有主动性。
我们观察孩子到了五岁不知道会有多少主意!总是不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见,你刚否定这个,他又提出另一个——这是发育的特点,也是孩子建立自己主动性这样很关键的一个时期。
这些时候如果父母教育不当,总想着把孩子摁在那儿按照大人的意志学习。这时候效果可能不错——因为你的孩子还太小,大人有足够多的方法去摁住他——表扬、哄骗、威吓——大人会压抑他的自我。他没有能建立主动性,他的自我出了问题,到了后面某个阶段就会有问题。
所以我们大人一方面给孩子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又要鼓励孩子去面对失败,就是不要去让孩子一有伤心失败就回避,或者家长自己要先能接受失败。
家长不要一逮着机会就给孩子讲道理,
要让孩子有充分表达自我情绪的机会。

因为我们说“发展自我”,其实要有原材料,孩子要接触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要体味成功和失败,然后从中还要进行思考,思考完了再去尝试。
所以家长不要强求单一的成功结果,一定要允许孩子有一段时间来摇摆。这样的孩子,自我就会形成得比较扎实。
当孩子没得到老师表扬,家长该怎么说
桔子:我想分享我个人的例子,也代表了许多童学馆一些家长的困惑,能给我们一些建议吗?
我家大女儿在进入小学后开始没能得到老师要求的小标兵。对于我这种当年的好学生来说是一个暴击。我就问孩子怎么想,她说自己也挺伤心的。我就鼓励她去和老师沟通;同时我也给老师打了电话,看看标准是什么。后面孩子就真的得到了这个标兵。
但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孩子有时候能得到标兵,有时候得不到,我不可能每次都帮助孩子,我应该怎么沟通可以让孩子没那么纠结呢?
王琳:你家老大应该是对成功比较执着的是吧?其实这里面有你的暗示
因为你自己小时候就是学霸,是乖乖女,你在生活中平时一直让女儿感觉的是,我是桔子女儿啊!怎么能不是标兵呢?你可能从来没有直接对孩子说过,但孩子自己是可以感受到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可以先去调整一下自己,自己先别那么纠结。如果是我,我会先让孩子明白我关心她,然后我会和她聊聊她怎么想,她需要我做什么?
帮助孩子,不是说我们在孩子后面暗暗使劲,而是先要允许他们充分表达,让他敢于在你的面前去吐槽,去抱怨。很多时候是家长急得不得了,可是孩子内心实际觉得这有什么呀,他都还不知道考试和标兵意味着什么。
我儿子也经历过这种。他是在初中上到一个市重点,因为从来不上课外班,所以第一次考得很差。他也很伤心。但是他跟我说了:我就是没有提前预习,下学期我好好学。下学期他就是全年级第二,我没有任何帮他。
要让孩子自己先树立一个目标,我作为你的父母,你需要的我再去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反而更有自信。
今天的很多家长、特别是童学馆的家长很多高知学霸,说不敢让孩子失败。一年级,我就要让他们成功,我要让他得100分,这样后面就有自信。这是有问题的——如果孩子都是靠100分堆出来的自信,一旦他得不到,靠什么去应对?为什么很多我们大人眼中的学霸,学着学着反而“脆弱”地进行不下去了。
图片 | pixabay
孩子被老师批评得没信心了,怎么办?
桔子:童学馆有一个用户,问孩子八岁,由于学习不还好被老师语言打压得厉害,导致对学习没有兴趣了,怎么能够帮助他建立自信?
王琳:首先是家长要把孩子承担、和承担不了的任务进行区分。
如果用户叙述属实,那么首先是老师的问题。如果我遇到同样问题,我会去跟老师直接聊。
毕竟老师代表着权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再怎么自信自立,也无法像家长一样面对老师。
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很多时候,老师未必是故意打击孩子,我们多多少少都碰到过这样的老师,我儿子也遇到过。我就去和老师聊,然后发现发现他是非常负责任,但他又比较老派。许多老派老师会认为应该对孩子严格。
家长要直接和老师沟通,看老师的想法是什么,这样也会让孩子觉得有安全感,在我承受不了的时候妈妈会来帮我。
其次我们也要注意,为什么七八岁的孩子会因为老师的批评就压根不想学习了?
八岁之前有没有注意去培养孩子对于失败、对于他人的评价的一些反应?孩子遇到其它问题和挫折时,是不是也会崩溃?
所以家长要注意的是,在平时去夯实孩子内心的一些安全感,对会掌控感对自我的一个构建。
还有一点家长要注意的,不要动不动就评判别人、下定论。比如家长可能聊天会说,某某同事使坏害自己,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一些“别人都会害你”的观念。
可能老师只是随口批评了孩子的某件事情,但孩子心里已经上升到了老师不喜欢我这个层面。
桔子:孩子已经表现出了不自信,家长怎么引导改变呢?
王琳:首先就是不要再用引导这个词了,一引导,就表明孩子不是一个主体,我们一定要先给孩子空间,允许他自己决定。父母要避免“虚假的民主”。
举个我妈的例子,很多家庭都有类似情况,我妈问我们:“晚上吃干饭,吃稀饭?”我说吃稀饭。我妈就说“今天晚上不能吃稀饭,因为不好煮”。可是她每次都要问我们,而在问我们之前,她每次心里都已经有一个期待听到的回答了。如果我们和她想的不一致,她就会引导我们给出她想要的那个回答。
所以第一个关键点就是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其实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敢于让他犯错。只要不危害到他的人身安全,或者给别人造成伤害就容许犯错。
比如我明明知道你这个样子,明天老师会批评你,那我就让老师批评你。但是家长也要注意,后果发生了不要当着孩子幸灾乐祸,不要说“看,你不听我的话所以挨批了吧”,要让孩子自己推测结果,做出反思。
图片 | pixabay
如何帮助差生建立自信?
桔子:差生怎么去激励?
王琳:我们讲自信,他的一个最大的支持不是成功,而是让孩子有归属感。

家长可以鼓励他去交一些朋友,特别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同龄人的激励作用,往往是大于父母的。
再有,就是去找到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孩子在青春期的自我就是要整合。

如果孩子因为学习不好导致了不自信。那说明孩子把他的自我就建立在了一个学习维度上,我们管这个叫自我复杂度比较低。
家长就要加强这个孩子自我的基础,让这个孩子的自我价值跟更多的东西联系起来,可能是体育足球,可能是会做饭。先在别的地方先找到自信。先建立起自信,再帮助他用学习方法、学习基础,他就容易上来。
但现在很多家长的做法是相反的:你学习不好,那你就坐在那里只管学习,别的事儿一概不用你管。或者一看孩子在做跟学习不相关的事情,家长就焦虑。其实就是暗示这个孩子:你的自我价值只跟成绩好不好联系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孩子他只要成绩不好,他就容易不自信。
图片 | pixabay
什么样的家长容易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王琳:我上面讲的这个方式其实就叫民主型。所谓民主型父母,我既不是放任孩子,我也不是专制的,我给你足够的空间,也给你一个指导框。
比如说孩子不能打人,不能咬人,不能骂老师,不能破坏公物,反正我是给你有个框框的。在框框以内,我尊重你的决定。

老师让你罚站,你愿意站着你就站着吧,因为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对吧?
我们如果选择做民主型的家长,容易培养出自信的孩子。而那种专制、尤其是一部分家长总想引导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
所以家长说我是为了孩子好,你肯定是为了孩子好,不管是你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客观效果是,这个孩子没有自我。在一定年龄后,问题一定会暴露出来。
改变思维方式,才能造就顽强抗挫的孩子
桔子:还有一个典型问题,孩子不能接受失败,只要失败就发脾气、生自己的气,如何能帮助孩子放松一点?
王琳:有两种思维方式:成绩定向和掌控定向。

比如你刚才讲自己是学霸妈妈,其实你心里是希望孩子能够去争取好成绩。
你让孩子意识到的就是她的目标是成绩,这个叫成绩定向。
而掌控定向是我们和孩子聊学习,今天数学课有意思、还是语文课有意思?语文课老师他在哪个地方讲得最好?我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体会和收获,让孩子和我们表达他的所得和感受,这个就叫掌控定向。
让孩子觉得,我学习是为了提高我的能力,成绩只是一个用来判断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的一个工具。
家长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孩子面前是成绩定向、还是掌控定向?其实能做到掌控定向需要家长的内心非常的强大。
很多的经验和案例让我看到,如果一个孩子心理各方面发育得比较好,他又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正常人,他主观上是会努力学习的。
在今天,除非你家特别穷,家长越用考大学去激励孩子,反而容易出问题。很多找我咨询的都是这样:孩子吃喝不愁,要什么有什么,到了中学没有内驱力,家长还在说你一定要成绩好。
家长把这个成绩定向非常深地定在了孩子身上,孩子会反思为什么要考这个大学呀,这不是他想要的,而且他也体会不到成绩的意义,于是进一步觉得学习也没有意义。
关键点就是家长去改变思路,和孩子一起,把成绩定向而变成是一个掌控定向。

从小用掌控定位激励孩子,让孩子觉得我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我的知识面让我在小伙伴当中很受尊重,我学了语文可以写好看的故事,
让孩子切身感受学的这些东西对他有意义,孩子随着成长才会有自信,有自驱力。
图片 | pixabay
和孩子聊天时,怎样顺势建立孩子的自信?
桔子:我家孩子倒是经常回来问我,说妈妈你猜我最喜欢什么课?我就猜她喜欢音乐课、其次最喜欢数学课……
王琳:然后你接着怎么说呢?关键是接着怎么说。
桔子:我就说你喜欢音乐课,是因为自己也会作曲;数学是因为她口算很快。
王琳:孩子有个特点,他们渴望跟父母交流,但又很难引领交流。他们的词语表达能力、思考能力都很弱。当孩子问“妈妈你猜”的时候,他们对你的期待就像一只小狗叼着球在等待,所以家长一定要接得住话。
桔子你可以说,妈妈猜你在音乐课上可以学新歌吧?孩子就可以顺着你的话头跟你聊很多,你就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这也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
为什么自信的孩子不容易掉落手机、游戏的陷阱?
桔子:
自信和手机管理有关系吗?

王琳:这其实是自制力的问题,一个自信的人容易克制自己,还是一个不自信的人更容易克制自己?
桔子:自信的人。因为自信的人知道脱离了手机,还可以干很多别的事情。
王琳:对。手机和游戏爱不释手,其实就是为了回避现实当中的许多困难。
任何人都会迷恋游戏的,脑袋里有多巴胺分泌,我们当妈妈的也会喜欢玩游戏,但如果你在现实当中你有重要的工作,你就会克制自己先去处理重要的事情。
因为一个自信的人也能在现实当中得到价值感、得到成就感。反之,一个人就无法离开游戏世界,因为游戏世界比真实更能让他获得安慰和成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面对自我价值的崩塌。
我们说管理孩子的手机和游戏,要从动机的方面去讲。首先还是要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在现实生活当中对于自我价值的一个认定。所以这两件事儿还真是相关的。在孩子身上没有任何一个事情是不相关的。
图片 | pixabay
社交不自信让孩子总挨欺负,怎么办?
桔子:还有一个普遍问题,有家长说孩子四岁,一起玩的小朋友喜欢推他、欺负他,孩子就只能不开心或者逃跑,导致社交不自信。怎样帮孩子在交往中建立自信?

王琳:家长可能觉得孩子挨别的小朋友欺负导致了孩子的不自信,其实可能恰恰相反:是孩子的不自信,导致了他会忍受别的小朋友的人身攻击。
家长首先不要立刻替孩子判断,而要跟孩子去聊他怎么想。
如果孩子说我不想这样选择逃跑,但是我没有办法抵抗他,那你可以帮助他。但如果孩子说我觉得逃跑就是好的选择,那么家长就要承认孩子的选择,给孩子留一个空间。
实际上孩子问你的问题,没有一个问题是孩子自己没有答案的。孩子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只不过你有没有鼓励他说出来。
桔子:
所以即便孩子自己的主意并不好,还是要尊重孩子的判断?

王琳:对,孩子可能第一次想的办法并不是那么好,但你让他去试嘛。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跟人互动,而不是最开始就替他解决所有问题。
孩子的目标可能是既想一起玩,又不挨推;但妈妈的目标可能是不同的,我希望孩子不要受欺负,不要和那个孩子玩。
这个孩子才四岁,我们不要用大人的想象去界定孩子之间的友谊。孩子的气质不一样。有的孩子是寻求刺激的,有些又是比较乖巧敏感的,所以先让孩子自己意识到我的问题是什么,我想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在小时候需要跟人有很多很多关系,好的,坏的,不愉快的,最后才能够总结出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比较好。我们要让孩子有足够多的机会去遇到各式各样的小朋友。
图片 | pixabay
培养自信的孩子,家长该读这些书
桔子:有没有推荐的书目。大家可能还是想系统地学一下,
王琳:其实我觉得家长反而应该先看一看自我成长的书。
有一本书大家可能看过《少有人走的路》很多心理自助的书我其实不推荐,很多书非专业人士看都并没有好处。

但派克的这本书,我经常推荐给焦虑的父母们。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人生苦难重重。
作为父母,你为什么会焦虑,为什么一下子会因为孩子觉得心里受不了?不接受的现实积累太多了。
一旦当了父母,我们就想要为孩子屏蔽掉所有的苦难。我们忘了,不管你有多有钱、多有权,你都做不到的为孩子扫平一切,我们只能去接受。
所以想让孩子成长得特别好,是一个不太现实的理想,因此父母焦虑很多。其实我们只需要去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发现自己人生的追求就够了,至于他人生的机遇,他遇到什么人,我们没有办法的控制。
孩子只要知道我无论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去找我父母,这就是你最大的一个作用。
还有一本书叫《由内而外的教养》我只推荐读第一章。这本书告诉我们因为育儿感到难过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孩子有问题,而是在孩子身上发生的勾起了我们内心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大家要读育儿书,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内心有一个框架,了解孩子的框架。要鸡娃还是放养,这二者都很极端,育儿哪里有那么容易,读书也不可能药到病除。家长要了解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才行。
图片 | pixabay
家长做到三点,孩子的大方向就不会偏
桔子:老师能给我们今天的内容系统总结一下吗?
王琳:要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父母要做到清晰、稳定、真实这三点。如果做到,孩子的自我发展的就比较好,那么这个人不太可能说不自信。
父母要做民主型的家长,对待孩子要能够划清界限。比如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父母突破了孩子的界限。所以不要去过多的干预孩子,你让孩子自己决定穿多少,只要不是太严重的后果,让他自己去承受。
家长不要过多去干涉孩子,给孩子他去承受痛苦,承受失败,也去遇到成功。
跟人相处,遇到困难,遇到摩擦,允许孩子自己去承受,然后让他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孩子的想法和你的一样,也要先让孩子自己说出来。
家长要去注意培养孩子脑子里的东西,它是有自由的
第二情绪要稳定,有的父母是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决定我如何对待这个孩子的。我今天心情好,你可以随便看电视打游戏,我明天心情不好,打什么游戏,骂孩子一顿——这就叫不一致性。

这种不一致非常普遍,会让这个孩子心里始终是不安全的,他也不容易有自信。
还有一个就是真实。前面说的所有都是让家长抛弃技巧,回归本心。
你就算是文盲,也会去关心你的孩子。你把这些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他就敢于把真实的自己在你面前。他就会吐槽这个、甚至会批评那个,家长允许他们表达。
规则是规则,是孩子行为上必须要做到的,但他们思想上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达的。
我们的时代对于现在孩子有一个问题,孩子从小刷视频,看到的很多都是不真实的。但孩子会以为这些人设和表演都是真实的,没有真实的人格,就谈不到自信。这种时代我们就更要让你自己给孩子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包括你的情感,你的想法。
图片 | pixabay
为什么育儿的十年,反而对家长更重要
王琳:我有一句肺腑之言送给我们的家长:
在教育孩子上,希望大家不要只把这段十多年的时间看成是我们在养育孩子,家长要把这十多年看成是你人生重要的阶段。因为我们养育孩子都是在三四十岁,在人生最好的一个年华。

而孩子到了18岁是要离开你的,不管他物理上是否和你们在一起,他的心已经跟你不在一起了。
当这个孩子离开你的时候,通过这十几年,其实你已经把自己的很多东西跟这个孩子的自我融合在一起了。

我们做老师的都知道,从不同的孩子身上就是可以看到他们背后的家庭。那么
孩子走了以后,家长经过这十多年会变成什么样的一个人?我觉得这个才是最关键的。
孩子走了你就才四五十岁,还有后半生要过。如果我们这十多年能在孩子身上,得到一些改变自己的动力,那么是有深远意义的。
没有孩子人往往不会主动改变,这个我体会太深了。

家长要借助育儿,改变自己。当这个孩子离开家以后,家长通过过去十多年的成长,可以更好去走自己的下半生。

所以不要说我们要去教孩子,总是想用技巧去对待孩子,教育和别的事情不一样,我们工作中可以有人设,可以换一副面孔,但养育孩子这件事情只能用真正的自我去面对。
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家长跟我讲,什么客户什么我都搞得定,这么一个小小的孩子我搞不定?因为你的孩子是可以看透你的伪装,看透你的技巧的。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突然不跟父母聊了?因为他们从小就知道父母是什么样子的,“你不就是跟我说这些大道理吗?我都知道。”他们看透了我们的技巧,看透了我们的伪装。
培养自信的孩子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合格成年人的一个方面而已。他不可能脱离于一个健全人格这样的一个大的主题。
以上是我们整理的“果壳非正式家长会”自信心+自驱力话题的大部分录音。
由于直播过程太长,我们不得不删减掉了嘉宾在现场对话中的一些重复观点,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强烈推荐您戳开头我们剪辑好的录音。
这是我们用文字+音频形式尝试的第二期果壳童学馆“非正式家长会”,每次直播前,我们都会在社群中征集问题,并请嘉宾解答。
如果您也想加入社群,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加群(已经在群里的就不用重复进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