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孽啊!”
“别人家孩子生下来是报恩的,我家孩子就是来报仇的!而且还是个表演系杀手!
什么是“表演系杀手”?这个称呼还是头一次听到。
提出这个新名词的妈妈解释,我们家孩子在家里脾气特别暴躁,动不动就“大吼大叫”,有时还会对家人无差别攻击。但是在外面、在幼儿园里都表现得很温和,甚至还被陌生人夸是个很有礼貌的小孩。
她继续吐槽道,“家里家外完全是两副不同的面孔,这如果不算表演系杀手,那应该就是分裂吧!”
孩子真的会“分裂”吗?
这让我想起韩国育儿综艺《我金子般的孩子》中一个叫在元的小男孩,他在独处时和与妈妈相处时的一系列双面操作,曾让观察室里的育儿专家震惊到失语。
我的孩子
是天使还是恶魔?
“到底哪一个才是我真实的孩子?”这个问题困扰在元妈妈很久。
当在元自己独处时,或者是面对外人时,他总是表现得平静又有礼貌——
妈妈送弟弟去幼儿园,他自己待在家里时,他会先去厨房拿妈妈准备好的早餐,然后安静地上网课,再看会儿自己喜欢的节目。
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关于“熊孩子”的影子。
当社区消毒人员来敲门时,他觉得穿家居服开门不太合适,为了表示尊重,还特意回房间套上外套再去开门。
回答对方的问题时他也是很礼貌地用了敬语。
“这个小男孩也太懂事了吧!”如果只看节目的这一部分,几乎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这样评价他。
可事实上,他还有另外一面——
早上,妈妈推开房门走进在元的房间,柔声柔气地叫他起床,“宝贝,快起床吧,该去上学了。”
睡得正酣的在元被妈妈搅扰了美梦,随即愤怒值飙升,眼睛还没来得及睁开,就开始用脏话骂妈妈,还大喊“闭嘴”。
看在元火气正旺,妈妈不得不先退出房间,等他消了起床气。
可当妈妈准备好早餐再次来到房间叫他时,在元却直接拿起枕头扔向了妈妈,“滚出去”
“这还是那个有礼貌、会说敬语的孩子吗?”节目的观察嘉宾无不震惊地瞪大了眼睛。
殊不知,起床只是一撮小火苗,在元这个小“火药桶”,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可以分分钟释放十级杀伤力!
比如他要玩手机,妈妈拒绝了他的请求,“你已经玩了3个小时,不能再玩了。”
在元立刻举起手机作势要砸到地上,眼睛看着妈妈,一脸的威胁和挑衅。
晚上,在元忽然想吃披萨,要求妈妈“立刻买”!
妈妈耐心地解释说,“今天太晚了,我们明天再买吧。”
没有得到满足的在元二话不说,撕掉了桌子上的菜谱,狠狠地砸到了桌上。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小事有很多,几乎每一件都能成为让在元炸毛的导火索,“对峙”似乎成了母子俩相处的日常状态。
明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为什么总是对妈妈露出“獠牙”?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成了这样?
爱发脾气的孩子背后
都有不会处理情绪的父母
观察团通过妈妈和孩子的互动方式,找到了问题所在:
几乎每次在元发脾气,妈妈的脸上都充满恐惧,下意识的立即制止在元的愤怒。当在元挥舞拳脚时,妈妈还会将他直接“擒拿”在地。
“孩子那么痛苦地反抗,为什么不放开他呢?”,观察团忍不住发问。
妈妈谈起自己的心结,“因为小时候经常被哥哥打和欺负,所以现在面对愤怒的孩子时,总会有天然的恐惧!因为害怕,所以想用最快速的方法制止他。”
孩子小时候发脾气时,她会用胳膊去控制他。现在孩子大了些,控制不住了,就只能用全身力气去压着他。
她也因此收获了一身青紫……
一个时时刻刻都可能被控制、失去自由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结果可想而知。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曾说:要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因为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妈妈用“以暴制暴”这种激烈的方式,于教育孩子而言起不到任何作用,只会助长孩子的脾气,伤害孩子更深。
《魔法岁月》中有这样一则对话:
我问孩子:“爸妈打你,你不难受吗?下次能记住不再犯吗?”
孩子回答说:“不难受。我干了坏事,爸妈打了我,我们就扯平了,下次我想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大不了再打一顿。”
你看,「以暴制暴」根本无法让孩子从根本上认识到问题,甚至让问题变得更严重。
“打骂没有用,好言好语的劝也没有用,撒手不管又不行,我该怎么办?”
孩子发脾气这件事,真的让很多父母伤透了脑筋。
尤其是在一些公开场合中,孩子不管不顾地发脾气,面对路人探究的眼神家长真的很难保持冷静。
到底如何做才能拯救孩子的“暴脾气”呢?
走进孩子的世界
才懂孩子的心
发脾气的孩子,内心一定积压了很多负面的情绪,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的把情绪释放出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给受伤的孩子提供安全和亲情,这会比任何方式的镇压和说教都好过一千倍。
大人们常常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因为一点很小的事情大发脾气,还哭闹个不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中有一段话,非常恰当地描述了这个问题:
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
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
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
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
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
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
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却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
孩子的世界与大人不同,很多在我们看来轻如鸿毛的小事,都可能压垮孩子的情绪。
所以,从孩子的角度去尝试共情,会更容易疏导孩子的情绪。
4岁的汤圆在幼儿园里和老师学着做了一只黏土小兔子,兴冲冲地拿出家想要送给妈妈做礼物。
但是进家门时,不小心把小兔子掉在了地上,“咔嚓”一声小兔子的耳朵断了一只。
他难过地拿起小兔子,蹲在地上大哭起来。
爸爸走过来看了看,安慰道:“别哭了,不就是一只耳朵断了嘛,你再做一只不就好了。”
然而,汤圆并没有从悲伤中缓过神来,反而哭的更大声了。
见状,爸爸赶快喊来妈妈收拾残局,还不忘吐槽两句,“这孩子脾气也太大了,真难哄。”
妈妈走过来和汤圆一样蹲在地上,但她没有说话,而是一边温柔地看着汤圆,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汤圆的后背。
等到汤圆哭累了停下来时,妈妈温声问道,“宝宝哭的好伤心,是不是很心疼这只小兔子呀?”
“嗯!”汤圆抽抽搭搭的回答,“送给妈妈的,坏了。”
妈妈听后,提高了声音说,“哇,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啊!这只小兔子好特别啊,别人是两只耳朵,它是一只耳朵诶,妈妈好喜欢这只特别的兔子哦!”
妈妈简单的几句话,就让小汤圆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净,刚才的那阵雷雨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孩子发脾气时,他最期望的是有人能了解他的感受,倾听他的内心,然后一起解决内心这只翻天覆地的小怪兽。 
而不是在本就痛苦的基础上,再面对父母的不理解、漠视或者暴力对待,这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尹建莉老师曾说,“孩子要被温柔对待,他才能感受到爱,并把爱传递出去,扩散出去,并且一代一代延伸下去。情绪稳定,内心充满爱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的‘珍稀物种’。”
每个家长都想要养成一个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情绪管控和调节能力强的孩子,但却因为缺少正确的引导方式,而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家长——
●怎样提高自己反应和引导的能力?
●怎样正确疏导、接纳孩子的情绪?
●怎样帮孩子从小养成情绪管理的品质?
为此,尹建莉父母学堂导师级辅导员瑞妈,率众多优秀辅导员研究了上千个案例,归纳总结,梳理精华,结合尹建莉老师“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精心打造了1+7训练营之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1天懂理论,N本情绪专业书籍精华浓缩,省去自己啃书记笔记的时间。
7天学实践,辅导老师课后追踪专业答疑,避免实践过程中无人指点的迷茫,真正帮助你从知道到做到。
原价169元
限时惠价:49元
识别下图立即报名,满营提前关闭
5节语音课+辅导员针对课程内容在线答疑,帮你1天时间学会面对孩子发脾气的全套解决方案。
  • 孩子发脾气时该做什么?
  • 如何教会孩子表达情绪?
  • 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疏导?
  • 如何有效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 怎么把冲突变为帮孩子成长的机会?
整个授课团队具有非常扎实的理论素养和实操经验,课程已在10000+父母的参与实践下,验证为改善“孩子爱发脾气问题”的成功利器,收获无数学员好评。
之前有位妈妈因为孩子总爱发脾气,母女经常对峙关系极差,机缘巧合参加课程后,在自己生日当天,久违地收获了女儿亲自制作的爱心卡片,歪歪扭扭的字迹上写着各种表达爱意的语言:
“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现在好爱你”
“Ilove u mom” “thank you mom”
曾经那个爱发脾气让妈妈抓狂的小霸王,现在变成了心疼妈妈的贴心小宝贝,孩子表达的爱,让妈妈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最对的就是系统学习后做出了正确的改变!
还有更多学员晒收获☟
生活中,如果家长引导不到位,孩子很容易养成乱发脾气的习惯,这会影响一生!
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坏脾气去无踪,情绪管理能力也会慢慢提升!
原价169元
限时特惠价:49元
孩子情绪稳定,妈妈放心省心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培养高情商孩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