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选择“在商言商”,
就理应承受自欺欺人的后果
文/ 徐贲

编:瑞秋的春天
某著名企业家在一个小范围的座谈会上,提倡企业人士应该“在商言商”,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据说,这不是他一时兴起、随口一说,而是他由来已久的想法。

他曾在采访中公开表示:中国企业家是很软弱的阶层,不太可能成变革的中坚力量……面对权力部门的不当行为,企业家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与权力抗衡,只能尽量少受损失。我们只想把企业做好,能够做多少事做多少事,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在另一个场合,他也说:“我只能服从环境,我从来没有想过说坚决要给环境动个手术什么的,我没有这雄心壮志。大的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
期待企业、商业领域能与政治分离,以不干涉政治换取企业、商业的平安自保——这在当今中国并不是一个人的想法,也不是企业、商业领域中人才有的想法。然而,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是以“专业主义”为名的犬儒主义,与大学里的只谈专业、莫问政治,以及社会大众的政治冷漠互相呼应。
这些人主张,只要把本行的事情做好了就行,至于其他的事情,尤其是过问政治,那只是无用的多管闲事,既然管了也没用,那还不如不管,不必自找麻烦。这种观点把一种“情非得已”的权宜之计,标榜为“本该如此”的行业原则或普世之道,他们迎合和扩散的,是一种在社会上早已弥漫的政治冷漠、无所作为的“末世情绪”。
▌ 商业的本意:公共事务
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活动的不同领域被区分开来,不同领域保持相对独立的自主、自理和主导价值。这也是现代公&民社会能够相对独立于权力、自我运作的基本原则。从一开始,这便具有政治意义,而不是非政治的。
“在商言商”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是现代商业开始发展出自己独立领域的历史时刻,“在商言商”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它要求商业在规则、价值观上,摆脱教廷和封建主的控制,建立起自己的规范。
商业领域是新兴的市民社会的一部分,在这个领域中的市民自治、自理有助于完善整个市民社会,也有助于提高市民普遍的自我管理能力。“商业”或“商务”(business)的最初意思就是“公共事务”,而任何公共事务都不可避免是政治性的事务。
▲中世纪城邦:法治社会的雏形
文艺复兴时期的“在商言商”为商业领域选择和确立的价值观是:追求财富是正当的,但财富不是它本身的目的,而是市民生活、国家和文明的基础。这种财富观与政治理想是联系在一起的。
商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生存和繁荣的根基,但天主教廷的财富观,尤其是圣法兰西斯倡导的“守贫观”与城市的市民生活严重脱节。从15世纪初开始,佛罗伦萨的知识精英积极肯定财富的价值,在他们看来,财富是幸福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莱奥纳多·布鲁尼指出:“财富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不但对拥有它的人是一种荣耀,而且也是他们实践美德的手段。它也有助于他们的儿孙后代,他们可以利用家财轻而易举地获得有尊严和显著的地位,犹如我们的诗人所说‘出身寒门的才子很难平步青云’。因此,为了我们自己,更重要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增加我们的财富,因为在哲学家的眼中,财富属于美好事物之列,而且与幸福密切相关。”
商业领域的区分使得它可以在道德观上摆脱天主教的传统观念,例如,教廷所鄙视的“贪婪”在商业领域中得到了肯定,而这更是对自然包含贪婪的“人性”的肯定,这样的人性观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含义。
正如波焦·布拉乔利尼在《贪婪论》中所指出的:“贪婪”或“占有欲”是人的本能,追求财富是符合人性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物质占有欲和财富是市民生活、国家和文明的基础;否定财富,否定人的占有欲就是动摇和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人类文明生活的根基。
▲价格革命:现代秩序的开端
以上这些,无疑是最早的“在商言商”的政治见解。因此,以商业的“公共事务”的属性来看,“在商言商”本身就是政治,这意味着商人不可能回避政治。
商业的动力来自人类追求财富、不甘平庸的天性。在任何人类社会只要一个人想要经商致富,就必然会与固有的政治、利益结构产生天然的冲突;商人面临的真正难题,从来不是“大众期待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是权力的控制、掠夺或消灭。
与历史上富有政治进取心和变革精神的“在商言商”相比,当今中国的“在商言商”提出的是“非政治”的要求,它是一种但求偏安,不求政治进取的,无原则的忍让、妥协和退却。由于完全没有政治抱负,它的最高“成功”目标只能是赚钱,它的基本价值也只能是“赚钱就好”和“为赚钱而赚钱”。不管国家的政治状况如何,也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政治权力,它都能逆来顺受、泰然处之。
这种对权力的迁就与公&民社会要影响和制衡权力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这样的“在商言商”只会攀附权力,并强化它无所不在的控制权力,而不可能成为公&民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自治和自理领域。在这一点上来说,“在商言商”已经从它历史上的政治变革动力,蜕变为一种政治上的反动。中国企业界人士有的并不认同这样的“在商言商”,并且已经有积极的行动,因此没有理由对公&民意识在中国的觉醒抱悲观的态度。
在现代法治文明发展成型的历史中,企业人士并不是一些只善于赚钱,光顾着自己一心赚钱的人们,他们是公&民群体的重要部分,并积极地为发展和维护公&民社会有所贡献。
19世纪托克维尔访问美国,对美国的公&民素质和公&民社会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感叹普通美国公&民的民主知识和实践能力,认为他们对政治懂得比欧洲的政治家们还多。他说,“只有长期以来惯于自治和政治知识普及到社会下层的民族,才适于采用这套(民主治理的)办法。我对美国人在解决来自联邦宪法的无数难题方面表现的高超知识和能力,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令托克维尔佩服得“五体投地”的那些美国公&民中,商人恰恰是最重要的人群。
▲富兰克林:美国国父、发明家和企业家
美国历史学家布尔斯廷在《美国人:建国的经历》中说,美国的商人是一些非常关心公共事务的精明的公&民。他们是从独立革命到南北战争时期西部新兴城市的产物和缔造者,“他们并不是欧洲城市中那种富有野心的银行家、商人或者制造商在美国的翻版。他们乃是迥然不同的人。他们的事业和理想是美国人对社会的理想的一种象征,因为他们是巨大发展时期朝气蓬勃的美国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所产生和培育起来的”。
美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以公&民社会自治为主要特点的,这样的生活方式离不开人数众多的精明的公&民,也造就了关心公共事务的公&民和公&民商人,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可以叫他们“公&民企业家”。
这个意义上的“商人”或“实业家”,与人们今天所熟悉和鄙视——尽管在心里暗暗羡慕——的“生意精”是不同的。这些生意人确实非常精明,但他们的精明是用在为自己发财,甚至发不义之财上。他们与政治权贵结成不神圣的同盟,是公众利益的损害者。但是,在早期的美国,若说一个人是“办理实务的人”(man of business),则主要是说此人从事公共事务。
1752年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就把公元前5世纪杰出的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Pericles)说成是“办理实务的人”。在今天的中国,公&民“商人”这个早期的重要政治含义,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商人”或“企业家”所指的,是那些纯粹从事金钱商业活动,以赚钱为业,以牟利为最终目标的人士。
所幸的是,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与福祉,并且在商业和公共事业上都很有成就的“企业家”和“商人”,在今天仍然没有绝迹。今天美国的戈登·摩尔、沃伦·巴菲特等人,都是起源于美国本土的一些早期实业家的传统。
▲洛克菲勒家族:北京协和的创建者
用布尔斯廷的话来说,“只需稍微了解一下美国早期的‘实业家’是何许人,他们干些什么,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如何想法,就可以看出把他们描述为仅是从事商业活动是何等的不确切”,“把他们说成是一种特殊的、美国型的社会的缔造者和领导人,倒更恰当些。在他们起先的信念中,公众和个人的兴旺发达是融合在一起的。他们是从欧洲旧世界所未见到过的一种社会状态中诞生的,他们是美洲新世界的特殊产物”。
在美国有许多这样的实业家事例。从身份和经济实力上说,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但是,社会精英并不一定就是在起社会作用的好公&民。而且,社会精英更不等于是公平正义的推动者和积极变革的领导者,至少在今天的中国,像这样鼓吹“在商言商”的那些精英们,他们是不可能担当这种社会角色的。
▌专业分工: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
现代社会的特征是多种社会领域的区分,政治领域只是其中之一,不应该凌驾于其他领域之上,令其他领域对它的宰制无可奈何、望而生畏。
经过区分的宗教、经济、政治、科学和文艺领域,它们各自发展出相对独立的价值观,如信仰、利润、权力、客观知识、美和创新,等等,这一发展与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完善是同步进行的。
从一开始,“商业”这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与其他社会领域以及整体社会就有联系,即使在它最基本的价值“利润”上也是这样。做生意的、经商的、办企业的人们是要赚钱,但他们不能不择手段地赚钱,就在“贪婪”前所未有地得到肯定的文艺复兴时期,也还是有对“贪婪”的道德限制——有的东西是钱不能也不应该买到的,有的手段是被禁止用来赚钱和牟利的。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对“贪婪”和“赚钱”的必要限制,钱不能用来买人肉,不能用来害人性命。同样,在今天,企业家、商人都要赚钱,都要发财致富,但他们不能靠坑蒙拐骗、造假卖假、生产有毒食品、建豆腐渣工程赚钱,也不能靠勾结权贵、破坏自然环境、对子孙后代的资源疯狂地竭泽而渔来发财致富。限制“在商言商”的唯利是图和昧着良心发财,这个力量必须来自社会舆论,而且也必须更直接地来自有限政府、法治契约的制度。

▲臭名昭著的英国国企:东印度公司(1600~1874)
许多遵纪守法的企业家、商人之所以害怕政治,不愿意与政治沾边,不仅仅是因为觉得政治很肮脏,而且更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手握政治权力的人卡住脖子,敲诈勒索。权力不公正,它对公平正义形成威胁并造成危害,这是企业界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公共领域的根本原因。
正如美国政治学家沃尔泽所指出的,多种社会领域的区分和真正自治、自主、自理,并不是社会发展的自动趋向,而是民主政治及其价值观在历史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不同社会领域的区分,不仅造就了自由,也造就了平等。
宗教自由消除了政治和神职官员的强制性权力,这既形成了由世俗信众主导的自由教会,也使人人能平等地为自己的灵魂负责。学术领域中任何人都必须以理服人,不得以暴力强制他人。学术自由造就了“学问”、“知识”或“真理”面前的人人平等。公职服务领域的自由同时确立了应以才德和能力,而非部属、门庭、裙带关系加入竞争的平等原则。
私人或家庭生活的自由,使得国家不得干涉任何人的私生活,而不只是权贵者的私生活,这就是人人私生活的平等。商业的自由使得政客不得因为眼红商人手里有钱,就能够想方设法出台什么政策,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
现代社会的运转,高度依赖于各专业领域的分工合作。如果政客可以肆意干涉其他领域,那将是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医生无法自主地医治病人,工程师无法自主地控制发电厂,农民无法自主地维持生计……
因此,坚持商业、教育、艺术等等领域与政治领域有所区分,不是指这些领域不要去管政治,更不是指它们必须用“非政治”来要求自己。而是指应该明确坚持,政治这个领域不过是社会多个领域中的一个,它不应该凌驾于其他领域之上,不应该成为宰制它们的粗暴、专横力量。
这种专业化分工本身,坚持的就是政治性的要求,因为它必须改变霸道、专横的政治形式,要求一种能够有效限制这种政治权力,并把它关进笼子里去的法治和民情。现代社会中的公&民们,他们要在各自能够区分的领域中享有自由和平等权利,首先需要的就是,任何领域中的优势都不应该转化为另一个领域中的优势。
用沃尔泽的话来说就是,“要讲区分就得坚守区分,政治权力不得左右教会,教会不能参与国家公职,以此类推。”区分是一种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传统,但维持和确保领域间的区分却是国家在管理社会时应尽的一项职责。为了保障真正的“在商言商”,像这样要求国家权力履行它的职责,其政治性是不言而喻的。
▲特朗普:入主白宫的商人
社会不同领域虽然相对独立,但并非绝对隔离。由于人们同时生活在不同的领域中,不同的领域必然经由他们相互影响。国家权力是对其他领域影响最大,也是最特殊的一个。国家的职责,是保持和维护其他领域的独立。
正如沃尔泽所说,“尽管每个领域的成员都应尽力保护自己,但当他们受到威胁时,他们最终还是得要求国家的保护。”
国家保护的重要性甚至表现在,即使在人们受到国家权力本身威胁时,他们也得要求国家来保护。在这时候,他们只能向政府的另一些部门申诉,或者以公&民共同的声音来抗议政府。如果这两条路都走不通,那么他们便只能贿赂官员,或者用其他的方法,花钱来摆平无法通过正当法治程序办成的事情。
▌观商钩结:权力豢养的陷阱
企业家和商人是社会中最有钱的人,也是最经常有需要,并且最有能力用花钱的办法来摆平政治人物和政治权力的人。有的人习惯于把自由市场当作对抗政治专&制、自动形成法治文明的力量。
但是,在“自由市场”的精英们不想对抗政治专&制,也对形成现代法治文明的力量不感兴趣的情况下,财富本身便会成为专&制的帮凶,甚至成为另一种专&制的形式。我们对此必须有所警惕。
即便“不碰政治”,其实也是一种政治。何况许多口喊“在商言商”的企业人士其实很懂政治,也很善于利用政治。更有很多裙带企业家,选择直接为特殊政治利益服务。
……
马斯克:正在转变政治立场的企业家
无论是为了求自保而躲避政治,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依附于政治,政治总是在那里,你不改变它,它就一定会改变你。越是躲避政治,就越可能把一切交给政治,或者就是按照政治现在的样子与它结成“不神圣”的同盟。
金钱可以影响和控制政府官员,操纵各级政策和决策,让有钱人肆意剥削、压迫和凌辱无力保护自己的弱势阶层。只要存在这种权&钱勾结,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不公正,就不可能存在真正有效的市场经济。
在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商人倘若一边心安理得地购买政治特权,沾沾自喜地享受政治特权,却大言不惭地说自己要“在商言商”,这不仅是自欺欺人,而且是对自身的危险处境麻木无知。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把自己置于任由权力生杀予夺的情景中了。
公正的市场理念,是作为对抗专横政治的策略,才出现在人类历史中的,市场经济不是要让金钱财富为所欲为,它需要有一个以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环境。
市场经济并不能维持它本身。它需要由制度、规则、规范和习惯行为来维持。建立这些制度和价值只能通过限政法治和民主政治才有可以实现,而这正是一件所有的公&民,包括企业家和商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的事情。
本文编选自徐贲作品集,标题和图片系千字君所加,内容有删改。国内的读者,可能不太熟悉徐贲老师,因为在当代华语界的作家学者中,徐贲教授算是一个“异类”。在这个普遍认为启蒙精神已逝的年代里,他依然坚持以文化批判的眼光去反思启蒙,探索时代的真问题,这种勇气和精神已经十分罕见。
徐贲老师关切时代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公共性,还关乎每一个人;他的思考,既有人文关怀,又没有脱离这个正在剧变的时代:
·《经典阅读》《经典之外的阅读》回应的是我们对求知、思考的渴望
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习;比阅读经典更重要的,是如何阅读经典。徐贲老师的这两部作品,不仅用全新的视角重读了人类历史上的经典著作,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者读书、思考、判断的全过程,读者能学到绝不仅阅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如何思考、判断信息的能力。
·《明亮的对话》《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捍卫的是逻辑与良知
如今,互联网最缺的一样东西,就是逻辑。强词夺理的网友随处可见,他们以情绪取代论证,用立场攻击逻辑、用屁股决定脑袋,而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良知的消减、说理精神的萎缩。
而徐贲老师的这两本书,正是他开出的两剂药方。针对互联网上盛行的逻辑谬误、强词夺理的乱象,他以“明亮的对话”、深度自省式的批判性逻辑,让我们一边有理有据地回应他人的逻辑谬误,一边对理性、对自我保持深刻的反思,捍卫当前的公共对话中,极其稀缺的逻辑与良知。
·《与时俱进的启蒙》《人文的互联网》以启蒙的视角,重新思考互联网时代一系列重要的大问题
启蒙运动已经成为历史,但启蒙精神却从未过时:新的时代,总有新的愚昧,而启蒙正是“不断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精神。
互联网几乎将人类所有的愚蠢,重新“发明”了一遍,而徐贲老师的这两本书正是应对互联网时代之愚的首选:
他用人文学者的视角,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与知识、智慧与愚蠢、道德与审美、价值观与判断力,以及技术僭越的时代,人类的自由意志何以实现,全都思考了一遍,借助他的思考,我们得以获得一个超越的视角,反观当下互联网生存的现状,不至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蒙昧而不自知的“野蛮人”。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人文启蒙因改革开放,而稍有起色,但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的萎靡不振,导致如今盛行的是实用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等思潮——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越来越沉溺于现实利益,关注精神世界、公共生活,愿意求知思考,且有正义感、同理心,活得有痛感的人,却越来越少。因此,徐贲老师这套“人文思想启蒙”六书就显得更加重要。
无论是洞悉我们正在遭遇的危机,以及关乎每个人的重要问题,都不可不读徐贲。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作品在中文界极难出版。我们有幸为书友争取到“迄今最全的徐贲老师作品集”——这套作品正是他几十年写作的集萃。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合作公众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经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