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吴建国,华为前高管。第一次接触《经济学人》是大概二十多年前我在华为的时候。
哈喽,我叫Amir,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平时喜欢关注一些经济、科技领域的内容来填充日常的生活。《经济学人·商论》里面的文章内容不仅让我思考范围更加广泛,我的外语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我是《读库》主编张立宪。我个人不仅仅是受到了《经济学人》这种文体、文风、遣词造句的这种启发,更重要的是《经济学人》给我们提供的这种思维工具,立论、开题的一些思路。
我是罗肖月,是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最初主要是想多积累些词汇量来备考四级考试,后面在英语社团同学的推荐下接触了《经济学人·商论》APP。
我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经济和金融学教授许斌。《经济学人·商论》精选了英国老牌杂志《经济学人》中商业、金融和科技方面的最新文章,配有高质量的官方中文译文,可中英文一键转换或双语显示,可听英文原声朗读。对于提升商业思维,《经济学人·商论》是优质的“思想维生素”。
Hi~大家好,我是Eloise,目前在伦敦大学学院UCL读中、英、法方向的翻译与文化硕士。我把自己的《经济学人·商论》精读的笔记放在了社交媒体上,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大家好,我是《经济学人》的总编辑Zanny Minton Beddoes。在过去的七年里,《经济学人·商论》中英双语APP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了庞大的读者群体,也为我们收获了许多忠实粉丝。我很高兴《经济学人·商论》七年来一直在为我们提供独特的全球分析,也希望我们能够持续这样做下去。
从2015年6月开始,
《经济学人·商论》不知不觉在大家的陪伴下走过了七年的时间。在过去的7年中,我们一共发布了涵盖金融、科技、商业等领域的双语精选文章超过3000篇,原声音频逾2000篇。
2017
年开始,我们的
官方翻译团队精心打造的英语学习社区
也为广大读者带来了
每日一词、译者课堂、学人习语等独家英语学习素材
。此外,我们也一直在听取我们的用户意见,在功能与阅读体验上不断增强与升级。


在这七年之间,我们不仅收获了大量的读者粉丝,更是与他们一起不断成长。在七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一些《经济学人·商论》的读者,他们其中有企业高管、有文化名人,还有企业职员、工程师、在校学生。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阅读《经济学人·商论》给他们带了什么?
相峰
圆通速递副总裁
自二十多年前在美留学,就经常阅《经济学人》,还曾经订阅过多年的纸质刊物。但邮寄抵达的时效或网络版的链接都难尽如人意。《经济学人·商论》App的出现,让我这样的国内中文读者惊喜。内容上基本同步《经济学人》原刊,又突出了中国视角,可以随时洞见全球政经科技趋势。而对我来说,母语阅读的效率明显高过阅读英文,还有英文音频内容,时常对照听听,且留两耳对英语不至过快“生锈”。病毒来势汹汹,惶恐居家,关注商论相关报道,无疑多了个冷静宏观的视角。
Eloise
在读研究生 
自媒体从业者
在接触《经济学人·商论》后,
我的获益不仅仅是作为外语学习者能力的提升,更是从科技、商业、文化等多层面达到了我认知的新高度。
所以我把自己的精读的笔记放在了社交媒体上,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没想到在这期间,也认识到很多热爱学习的小伙伴。
阅读到的文章有许多知识点都值得我去学习,长期以来的坚持真的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提升间接帮我备战了全国口译大赛,很幸运,取得了全国总冠军的成绩。
王浩 
资产投资人
当我看到“中英双语对照阅读”这个功能的时候,真的非常开心,没想到之前在线下读者沟通会上给《经济学人·商论》APP提出的功能性建议,在后续的版本中真的被采用了。
对于把《经济学人·商论》当作英语学习平台的人来说,不仅能帮助准确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还能看到中英文在遣词造句上的差异。所以,我相信它对每一个参加过考研的人都意义非凡。
👇👇👇
每日更新《经济学人》 商业、金融、科技版块精华文章
一键切换中英文模式, 方便阅读
新增iPad横屏阅读模式
吴建国
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
第一次接触《经济学人》是大概二十多年前我在华为的时候。记得1998年,《经济学人》发表了一篇报道。在这篇报道中讲述了两点:第一点是文章中把华为比作东方的诺基亚,冉冉升起;第二点,是说华为的崛起是跨国公司的一种灾难,但其实当时华为还比较弱小。因为这篇文章,我开始关注《经济学人》 一直到今天。
陈季冰
著名媒体人
《东方早报》前副总编辑
《经济学人》在我看来是当今世界最好的传统纸媒,几乎没有之一。不仅在于它出身显赫、历史悠久、报道和评论权威,更是因为在这个民粹主义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绝大多数媒体主动或被动地日益政治化,将意识形态置于新闻的客观性和分析评论的专业性之上,《经济学人》却始终小心翼翼地捍卫着自己的专业地位。读《经济学人》,总是会在智识层面有所收获和启发。这是对抗这个日益变坏的世道的最好武器。
Amir
 软件工程师
《经济学人·商论》里面的文章内容不仅让我思考范围更加广泛,打开了眼界,我的外语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每天在英语学习社区打卡“每日一词”,久而久之积累下来的英语词汇在工作中也能帮到我许多,巩固了我的专业技能,最开心的就是还带动了身边人跟我一起学习打卡,成就感满满。
👇👇👇
欢迎关注经济学人视频号
每周推送精选课堂·每日一词·双语视频
内容全部选自《经济学人》
原刊文章+真实例句+原声朗读
大家好,我是《经济学人·商论》的执行总编辑吴晨。过去七年我和我的同事一直致力于为读者带来全球视野与观察,大趋势的分析与判断,商业管理的新知与管理创新实践。《经济学人》分析创新的熊彼特专栏、讨论职场发展的托比专栏、探讨经济学新思想的自由交流专栏都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认可。未来我们将继续打造中外商业与管理思想交流的平台、全球化与前瞻思维讨论的平台。关注全球化趋势、高科技变革带来的加速迭代工作的未来以及商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交叉一我们期待有更多的读者加入《经济学人》全球百万精英的知识圈,终生学习,共同进化。

🔈🔈🔈
庆祝《经济学人·商论》七周年之际,我们也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对谈直播,开启一场不一样的思想实验。
作为七周年直播系列的第四场,《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吴晨将对话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特聘教授陆铭。陆铭老师撰写的学术畅销书《大国大城》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方向,尤其是未来大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论断。在过去两个月上海疫情期间,陆铭专门撰文呼吁善待上海的流动人口,别有深意。
在此次对话中,我们将讨论一系列重要话题:


1、4月经济数据出台,怎么分析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上海作为高端制造、航运、物流和消费的枢纽,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海作为全国枢纽,需要怎样的复苏?推动未来构建“统一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2、疫情也让不少企业开始考虑全新的供应链布局。一些企业考虑在中国增加多点布局,防止因为相对集中区域的封控而受到冲击。这在全国范围对中国未来产业布局会有哪些影响?

3、放眼全球,越南最近几个月外贸飞速发展,其主要受益于中国外迁的产业转移。印度今年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增速超过8%基本没有悬念。怎么看全球经济大变局中全球产业布局的变化?
欢迎大家提前预约直播哦!
🎉🎉🎉
《经济学人·商论》7周年,
感谢大家一路的陪伴成长!
共庆《经济学人·商论》七周年,
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了专属大礼包!
官方译者编写《每日一词集锦》
商论定制款moleskine笔记本
2022全新英语学习社区
即刻参与订阅《经济学人·商论》
专属7周年大礼享不停!
👇👇👇
点击原文直达订阅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