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甄嬛传》又火了。
这部剧塑造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华妃就是其中之一。她骄纵跋扈、深爱皇帝,却因为自己的兄长年羹尧掌握军事重权,被皇帝处处提防,最后在心灰意冷中自戕,结束了悲剧的一生。
身为外戚,年羹尧的下场可算是意料之中。在中国古代,皇权是天命所在,位高权重的“外戚”很难不被视为皇权的威胁。
细数历朝历代,受外戚势力影响最严重的朝代莫过于汉代。
不过,再细究起来,西汉的外戚与东汉其实是不同的。前者因为嫁入宫中的女儿被皇帝宠爱,成为皇后,所以取得了介入政治的权力管道。后者则在成为外戚之前,已经具备了与刘姓皇室共治的大姓身份,没有这种身份,不可能成为外戚,因为皇帝必须在势力够强的地方大姓家族中挑选皇后。
从外戚与皇后的角色之中,也可以看出政治上的差异。同样是“汉”,西汉是刘姓的天下,但东汉已经变为刘姓与其他大姓共治的天下。
这正是杨照在《重述中国通史》这档系列节目中要提醒我们的事:历史不应该只看到同,还要看到“异”,没有两个社会会用完全一样的方式组构,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观念信仰、经济生产、权力支配都是不同的。
《重述中国通史》系列第四季《乱世如何求生:从东汉到三国》已在看理想App上线,我们又一次来到三国时代,但这一次,让我们抛开传奇与英雄的演义,打开东汉末年与三国的另一面。
👆长按海报,扫描二维码进入节目
*节目原价98元,特价78元
《重述中国通史》系列共10季,合辑原价1090元,限时特价468元
我们常说,学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镜,古人做的对的,可以为我们所用,古人做错的,可以时时警醒我们,避免再犯。
但是“以史为镜”的态度也存在盲点。从“古为今用”出发,我们很容易对古人的行为赋予自以为是的现代解释。但即使行为相似,背后的动机也可能因为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不同而不同。而以史为鉴的历史学习方式,很容易让人忽略时间因素带来的重大变化。
历史不应该只看“同”,也要看“异”,甚至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可以看做一个“异国”或是一种“异文化”,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体系。
但“求异”也并不是猎奇,我们要留意历史中不一样的现象与细节,但不能让历史变成搜罗珍奇的行为,那样的历史或许很有看头,但也会变得琐碎、边缘,从而失去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失去警戒、协助的功能。
杨照提醒,我们应该在“求同”与“求异”这两端之间找出一条合适的路,让历史能够帮助我们在现实之中作出更好的决策。
经验与教训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它并不是停留在表面行为上的,我们从历史中学习的教训应该是行为背后的动机,导致某种行为的原因比行为本身更具有启示性。
人类历史中记录着各种各样的行为或现象。我们可以从搜集有差别、相异的行为出发,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慢慢地,也许我们能够在这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行为中,归纳出一点因果规则来。
深入了解人类行为的因果,掌握什么样的原因会带来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我们才能多增加一点智慧,才能更准确地预期人的行为。
《乱世如何求生:从东汉到三国》这一季节目中,我们带着这样的观念,跟随杨照老师回到那个真正的乱世,去看一看东汉帝国为何崩溃,乱局之中社会系统如何重构,文化与思想又是如何走到了重组的关键时刻,从而获得混乱与分裂时代社会问题的新解答。
我们会一起梳理100多年中从帝国覆灭到民间文化崛起的演变脉络,也能从家居、衣着、饮食、建筑等汉代日常之中找到今天已深入基因的生活习惯。
汉帝国已然崩溃,然而这段仅百余年的乱世种下的种子,跨越两千年,在今天仍然存续生长。
🐎

长按海报,扫描二维码进入节目
或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