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亲爱的》上映7年后,好消息终于传来,韩德忠的原型孙海洋找到儿子了。
在孙海洋与孙卓喜气洋洋认亲的背后,一些更残酷的问题却无法抹去:我们要如何看待孙卓的养父母?是家人还是收买人?如何看待拐卖案中的诉讼时效?是恢恢法网还是避风港?
近年来,很多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牵扯出的法律问题都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讨论伴随着争吵、站队、贴标签,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01
我们拨开纷繁复杂的事件表层看到内核,会发现似乎是因为它们都存在“法律困境”——
在“法理”之下的结论可能与“情理”之下的结论冲突,在一群人高呼“舆论不能绑架审判”的同时,另一群人也在高呼“人不是工具”。
但这究竟是“法律困境”,还是“思维困境”?舆论所高呼的“正义”真的是“正义”吗?
这种舆论和法律的不同调,可见于影视作品的表达。
在高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患思觉失调症的李晓明,在戏院开枪随机杀人,被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死刑。
刑事辩护律师王赦为他辩护,遭受了民众的谩骂,甚至被扔鸡蛋、泼大粪,家人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要为一个杀人犯辩护。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著名好莱坞制片人哈维·温斯坦被起诉性侵,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罗纳德·苏利文做了他的辩护律师,这一举动却遭到了学生的集体抗议。
面对这种挣脱了理性束缚的群情激愤,苏利文说:“为有罪者辩护是高尚的,因为这使我们的制度保持诚实。为有罪者辩护,确保我们享有的正当程序正义得以实现。”
在“法理”之下,我们会觉得即使有罪之人也应该得到辩护,这才是平等、正义之所在。但当它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又容易被情绪冲昏头脑,仿佛要让罪人失去一切,大众的愤怒才能得到宣泄。
02
现在,“情理”往往脱离人们独立思考的范畴,高速流动的观点裹挟着强烈的个人情绪,一键转发的模式更是赋予了个人情绪向群体情绪转变的能力。
而我们希望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我依然能够保持独立的理性和正义感。
一些法学教授的爆红,或许早已透出大家对独立思考和理性正义的期待。
与法学专业和法律工作无关的人为什么喜欢听讲“法”?难道是为了学会“既遂”和“未遂”的判定、学会背更多的法条吗?

当然不是。
我们想要学到的是“要做事前一般人,而不是事后理性人”的思维方式;是从“法益是入罪的基础,伦理是出罪的条件”中,看到法律并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冰冷;是通过“此款不合适你,总有一款适合你”的调侃中,了解审判并非输和赢的二元对立。
黑白二元对立的“站队”式思维确实很简单,然而现实是,黑与白中间的灰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内容。
法律从诞生之日起,所塑造的就从来不是对立,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各种利益中,寻找出一种合乎其理的平衡之道。
懂得这个道理后,在面对很多问题时,我们会免于陷入自以为是的陷阱,而更多地去追溯更深层的原因,进行复杂深刻的慢思考。
如果再回到开篇提到的,各色拐卖事件中收买人的追责问题,我们便不会直接断定坏人就这样免于惩罚太过不公。
法律逻辑会推着我们思考,如果法律的不溯既往成为了儿童买卖者的避风港,为什么它还被允许存在?这实则是对人权的保护,重罪从旧兼从宽,包含了对犯罪者的期待可能性的考量。
03
今天的我们深陷公共舆论场,时常会被扑面而来的窒息感所包围,很多被赋予了流量的言论,我们能读出激烈的情绪,却读不出逻辑,读不出判断力,读不出价值观,想要反驳却又无从下手。
而法律要教会我们的,便是一种严密的逻辑,一种广阔的视角,一种判断的标准,正是在这样的思维训练下,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理性。
苏利文曾说:“教育者的工作是帮助学生,确定他们的感受是否合理,使学生能够存在于多元化、异质化的环境中。”
如果多元注定是外部世界的特质,那么我们想更好地表达自己,就绝不应简单化、情绪化地看待问题,拥抱多元、深入慢思考才是值得肯定的。
为此,我们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副教授,倾情打造《南方周末法律通识课:用法律视角看世界》,希望陪同大家用法律思维,去理解这多元化的、异质化的外部世界!
4所一流学府法学院教授、副教授
助你构建法理学底层逻辑
N次跨学科逻辑训练
带你透视现实背后的真实机制
1张法律人的独家书单
陪你抵达更广阔的法律世界
限时首发福利
原价199元
即日起-6月7日,立减70元
享有史以来最低价129元
(过后立即涨价)
点击图片,即刻学习
已有一大波学员紧跟讲师的步伐,进入了法学的殿堂,体悟到了法律的思辨之美。
5月25日(本周三)将更新【方法篇】课程中国政法大学的雷磊老师,已将法律人解决棘手问题的逻辑,总结成了简明易懂的“六步法”如果你也想跟上课程节奏,赶紧加入我们!
扫描二维码,即刻学习
学习法律通识课,你能获得什么
01
一套法律人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要用法律视角看到不一样的世界,首先得掌握法律思维和方法,这也是隐藏在法律里的那套对于每个人都有用的东西。

了解了法律思维和方法,你就懂得了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共同思维特征,也就把准了现代社会规则运行的脉动。
这不仅能让我们知道,法律人是如何解决法律纠纷,让我们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心中有数。
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这套方法,也能帮我们走出决策困境。
难怪中国政法大学雷磊老师说,“我要给你讲的东西,是马克思、歌德、雨果、托尔斯泰、林肯这些人,所接受过的那套思维和方法的训练。如果你也接受这套训练,无论从不从事法律行业,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扫描二维码,即刻学习
02
一把理解复杂世界的钥匙
内卷越来越严重,法律能保证休息吗?

代孕和器官交易,为什么屡禁不止?
大数据杀熟,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
这些无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不似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
是不是立约守法就没有纠纷?是不是有纠纷就得“法律解决”?是不是只要有“监管介入”就能保护权利、防止伤害?是不是“过罚相当”同时意味着“有错必罚”?是不是禁止市场交易才是“敬畏生命”?
这其实要求我们进行相当微妙甚至极有挑战性的思考、权衡和决策。
北京大学的戴昕老师上海交通大学的郑戈老师,将围绕这一系列问题,用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跨学科视角,来同你一起对其进行更精微的思考,唤醒潜藏于自身生活经验中的智慧!
你会从中意识到,以往我们总是习惯从自身的利益得失甚至情感喜好来判断,但法律,却是站在更大的格局上去平衡。
当你也逐渐有了这种思维,你将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03
一份来自一流学府的邀请函

这次课程的讲师,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的侯猛老师,是法社科研究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他参与牵头的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对话会,已经成为法学界近年来最重要的学术交锋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的雷磊老师,深受学生喜爱,他在MOOC网上的“法学方法论”,好评如潮,选课人数已经超过了35000;
北京大学的戴昕老师,不仅学术功底深厚,还曾任职于国际律师事务所,实战经验丰富;
上海交通大学的郑戈老师,15岁便考入四川大学法学院,后进入北大求学,被誉为“北大法学三剑客”之一。
这一次,他们将自己十余年的教学精华,浓缩在课程里,从有意思的法学问题入手,通过“
思维-方法-实践
”几大模块,循序渐进,助你敲开法学的大门。

或许,你不是人大、法大、北大和交大的学生,但在这,你也能享受到同等的知识大餐!
4所一流学府法学院教授、副教授
助你构建法理学底层逻辑
N次跨学科逻辑训练
带你透视现实背后的真实机制
1张法律人的独家书单
陪你抵达更广阔的法律世界
限时首发福利
原价199元
即日起-6月7日,立减70元
享有史以来最低价129元
(过后即涨价)
点击图片,即刻学习
(本文为推广信息,照片均为冯飞拍摄)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报名课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