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本文看点
孩子在持续学习一项运动的过程中,都会有不想学和畏难的时候。但其实,孩子的“不想”很多时候对应的不是“放弃”,更多的只是当下情绪的一种表达。而对于情绪而言,理解和看见就是最好的解药。
 周三
思维 🌏
全文共3535字,阅读时间9分钟
🌿🎨🌏
前几天,带娃去上网球课。算起来,这样正式一对二的学习,差不多一年了。教练说,娃打球很稳,控球越来越好,失误也越来越少。
跟身边一些妈妈交流,我也慢慢发现,在运动方面,闺女会骑车,会跳绳,相比而言,不是落后分子。
面对这个七个月才翻身的小胖妞,运动技能我们从未抱任何期待,甚至已经做好了上学之后体育课叫家长的准备。没想到,孩子却在上学前,给了我们大大的惊喜。
回想这一路,小胖妞的逆袭,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不比较
闺女出生在16年7月,属猴。那一年,我身边也添了很多小宝宝。同学家的,朋友家的,邻居家的,都跟她差不多大。
第一次当妈妈,我以为孩子都是按照固定的规律成长。
比如,老话说,三翻六坐八爬爬。我想着,孩子在3个月会翻身是理所当然。结果,现实却啪啪打脸。
三个月,闺女没有翻身的意思。四个月,依然享受躺平。我着急地想帮助她,给她翻身让她趴着练抬头,拿着她喜欢的东西逗她。可结果是,只要放成趴位,就立马翻回去躺平,没学会翻过去,但练熟了翻回来。
看着身边的宝宝们,有的拼尽全力地要翻身,有的五个月就撑起身子展开爬的攻势,初为人母的我不禁焦虑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焦虑不只是担心孩子,还隐藏着一种“人生如考试”的感觉。别人家的孩子会的,你们家孩子为什么不会?是不是你没做好,耽误了孩子?
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时间又悄悄过去了三个月。七月龄的一天,闺女自己在爬行垫上躺着玩,不知道是有东西吸引了她,还是有什么力量给了她启示,乐享躺平的大小姐竟然开始要翻身,并在尝试几次后成功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到底是什么意思。
仔细体会我自己的生活,也同样处于“人生如考试”的状态。别人会的我也要会,别人能做的我也要能做,绝对不能落后他人。尽管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从长久来看,并不是可取的心态。
孩子迟了四个月的翻身,给了作为新手妈妈的我当头棒喝,也让我明白,跟别人比较的日子,也许不差,但绝对不够好
后来,“不比较”的态度不只是被用在了孩子运动方面,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提过其他小朋友怎么样,而是关注于她自己的样子,看到她自己的每一点点小进步。
因为我们这样的反馈,孩子反而有了从容的心态。很多次,我看到她和小朋友在一起玩,骑滑板车,骑自行车,或者跑步,无论她比其他人慢多少,她永远都没有因此撂挑子,而是坚持自己的节奏来来回回。
也许不比较让孩子进步得没有那么快,但也是因为“不比较”才让孩子在面对每一个新挑战时没有因为他人做得好而害怕,有了开始和坚持的勇气
等时机
骑自行车和跳绳是女儿自己要求学的。
记得是某一个周末,我们要下楼玩。不知道是哪来的魅力,墙角落灰的自行车竟然吸引了大小姐的注意力。她说,她要骑自行车,而且这一次要求去掉辅助轮。
下楼后,她绕着小区骑了两大圈,基本上就能自己骑了。之后的几天,她爱上了骑自行车,技术也跟着突飞猛进。
之所以能这么快地学会骑车,得益于闺女以前会骑平衡车,掌握了一些平衡和把握方向的方法。而平衡车的经历,也跟自行车差不多。
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平衡车就被搬回了家。可是她并不感冒,根本不愿意尝试。
于是,平衡车就被放在角落里,等着被翻牌子。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她突然间有了兴趣,开始愿意试一试,然后一步一步骑了出去。
我在朋友圈分享孩子会骑自行车了,闺蜜给我留言说,她家哥哥(比女儿大)还不会。我回复她说,等他自己想学,会很快就能学会。
也许有人会说,自己要求孩子学技能,孩子学会之后不是也会有成就感吗?为什么还要等孩子自己想做?
《自尊的六大支柱》中,作者讲到了“自豪感”。他说,自豪感是成就的情感回报,是关于我们因自己的行为和成就而获得的明确而有意识的快乐。它关注的是已经完成的事情,并说“我做到了”。
但是,取得成就是否一定会带来自豪感呢?并不一定。
如果我们的目标并非自己选择的目标,而是源于内心某个“重要他人”的声音,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不能反映真实自我的“二手”价值观,那么自豪感就无法获得支撑。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很大的成就,但自己并没有感到自豪的原因。
对于孩子来说,骑自行车并不难,被要求学,可能学得更快,耗费在等待的时间上更少。可是,孩子却会因此失去掌控自己目标的权利,也失去了体验内在自我追求的经历,而恰恰是这种经历,才是自豪感、成就感和真正自驱力的来源
相信坚持的力量
有了孩子之后,我时常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希望从自己的成长中总结人生中可借鉴的经验,赋予孩子面对人生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面对未知的东西,自己总是莫名的烦乱?
回顾自己的成长,一方面,我害怕被评判,害怕做不好被人嫌弃;而更重要的另外一方面,是自己从来没有总结出一件事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好的必然过程。
学会一项技能,这项技能本身有局限性,不可迁移,但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的突破的过程,是可迁移的。它能让人在面对下一个未知时,预期到未来的走向,建立坚持的信心。
基于以上的认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引导她看到,自己每一次坚持之后,有什么样的改变。
后来,有一次孩子跟姥姥一起玩,姥姥说,哎呀,姥姥太笨了,这个都做不好。孩子回答说,姥姥,没有什么笨不笨,多练习就好了。
这样的理解,也带到了她面对每一项运动技能的时刻。
前一阵子在外出差,爸爸给我发了女儿学习跳绳的视频。一次次跳不成,一次次地坚持,直到几天后,能够连续跳几个。我看着觉得特别感动。
的确,上学后会跳绳少了一种被叫家长的可能,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儿。但令我无比欣慰的是,孩子面对失败和做不好,依然有坚持的勇气、重复的韧劲,这将是她未来长久受益的体验
理解和支持
无论怎么说,孩子在持续学习一项运动的过程中,都会有不想学和畏难的时候。
女儿学习网球一年时间,很多次说过不想打球了,也很多次在练习的过程中撂挑子。
实践下来,我觉得能够帮助孩子度过这些阶段的方法就是理解和支持
理解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不急于评判孩子,允许孩子表达“不想做”的感受
最近闺女就跟我说过几次不想学网球了。以前我听到“不想”两个字就精神紧张,觉得这是放弃的前兆,总是忍不住想要说教。
这几次听她说到“不想学”时,我会跟她聊一聊,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扰?她会跟我说,教练太严厉了,或者最近学新的动作,觉得有点难,压力有点大。
通常她只是说出来原因,基本这件事就过去了,她就不会再提不想学了。
孩子的“不想”很多时候对应的不是“放弃”,更多的只是当下情绪的一种表达。而对于情绪而言,理解和看见就是最好的解药。
支持是帮助孩子找到面对困难的方法。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中度过,“难”是我们永远逃不开的话题。
当孩子觉得难的时候,我们能够给予的支持,除了精神上的鼓励,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应对畏难情绪的方法,让他慢慢学会自己回归理智,继续前行。
这一点,也是我在孩子学网球的过程中的实践,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明白畏难时我们在经历什么,掌握自我控制的主动权。针对这一方面,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童行,具体过程可以点文章连接查看。(一个故事,帮助孩子克服畏难心理
只有孩子学会面对困难、解决问题,才能形成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
小胖妞的逆袭,从天生的身体素质来看,也许是个偶然,但从成长过程来看,掺杂着某些必然。这种必然不是她一定会在哪些方面崭露头角,而是她必然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面对困难,享受当下。
这是做成任何一件事都不可或缺的基石。
孩子的成长总要面对各种未知
未知会让孩子恐惧,会让家长焦虑
我们该如何尽量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
让孩子受到更正向的激励,
从而自我成长呢?
欢迎1元体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
找到和孩子搭建紧密链接的桥梁吧!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你疏忽过什么?
让孩子有自我成长的驱动力,
关键点在于哪里?
今天中午12:00
听童行驻站老师聊聊
她们在营地中是如何陪伴孩子的!
可在下方一键预约直播
作者 | VIVI
5岁女孩的妈妈
努力在与孩子的对话中寻找自己
互动话题
你有遇到过孩子想放弃学习某样东西的时候吗?你又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的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