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又爆了!
国货蜂花再度“走红”,受到无数网友的追捧。
事情开始于5月17日,一拨赚足网友眼泪的营销:
“蜂花老板亲自直播,含泪表示,蜂花有37年历史,不是杂牌,一直受外资企业打压,37年无违规,10年来仅仅涨价2元钱。”


这是什么营销鬼才!
寥寥几句,一个备受打压、处境堪忧而又具有良心的“国货之光”跃然纸上。
值得一提的是,截图上显示,老板女儿亲自直播,只有2人在线。
心酸程度一下子拉满。
这波营销很成功,蜂花火速冲上微博热榜第一,网友们纷纷涌入蜂花天猫官方直播间。

平均不到5千的场观人次,一路飙升到16.7万,增长了33倍,其中某款产品一夜爆卖上万瓶。

主播懵了,不得不提醒粉丝:
“我们在上海直播,从嘉兴发货,但现在货源非常紧张,非紧急需求建议解封后购买”。
网友的热情使得蜂花官方出面辟谣:

蜂花董事长顾锦文更是写了一封给网友的信:
“听闻昨天有100万人搜索蜂花,很感谢大家对国货的支持,也感谢淘宝天猫的扶持措施,蜂花将尽快恢复生产力,期待未来在直播间和大家见面!”

也就是说,营销号的配图是假的,“蜂花老板”是假的,直播号也不是蜂花的经销商。
很快,“受骗”的网友分成两拨阵营。
一拨网友怀疑,蜂花自导自演赚足流量,还假装什么都不知情。
另一拨网友则不介意,认为蜂花确实是平价宝藏,冲就完了。

孰是孰非,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网友的“情怀”有限,不可能被过度消耗。
假如蜂花值得追捧,口碑将会更上一层楼。

无怪乎网友会多想。
去年11月,蜂花也在忙着自证没有倒闭破产:
“我也没想到,因为以前从来不打广告,好多宝宝说第一次听说我这个牌子,就听到我要倒闭了,我居然因为要倒闭上了热搜,我要笑拉了。”
但传谣容易,辟谣难。
一直没有存在感的蜂花,没想到以“穷”出圈。
在蜂花旗舰店,时不时会冒出热心网友:
“蜂花还在呢?我一直以为他们家倒闭了。”

让人不禁感慨,这届网友真能处,有事真为国货着想。
原来,蜂花的包装被网友吐槽太难看,设计得像洗洁精。
确实,这万年不变的包装,难怪莫名其妙被“哭穷”,也没人怀疑真实性。
脑洞大开的网友建议蜂花参加一下全国大广赛,既可以打出知名度,又可以“白嫖”成千上万的设计方案。
没想到蜂花太实在了,不经意间就圈粉无数:
“这个要花钱吧?”
这回答很难不让网友为其担忧。
毕竟卖萌和卖惨,界限太模糊了,全看你怎么理解。
而蜂花一“卖萌”,比做什么营销都管用。
曾有万能的网友看不下去了,热切地为蜂花设计了全新包装。
蜂花开心得像两百斤的孩子,专门在其官方抖音号感谢了这位网友。
在视频的留言中,网友纷纷为蜂花感到可惜:
“蜂花好用是好用,就是不咋好看,透明显得有些廉价。”
蜂花弱弱地回应:
“我们其实本来就很廉价。”“我们试一试改?”
网友不禁调侃,“字字没提穷,句句都是穷。”
蜂花的回应当然不是敷衍。
为了感谢操劳的网友,他们专门开会研究。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蜂花晒出了产品的新包装,俏皮地问“能掌握流量密码吗?”
这回轮到网友笑拉了:
“不要乱改包装,要不然我会以为是假货。”
“别换啊,我只愿意用那个黄色透明包装。”

一来二去,网友的保护欲瞬间爆棚,化身为“霸道总裁”。
他们为了“拯救”蜂花,默默打开淘宝,用真金白银“冲动消费”,刷新了记录。
蜂花主播“没见过世面”般惊叹:
“一天之内居然卖了两万单,是平时一个月的量。”
我丝毫不怀疑,号称“37年没有广告部”的蜂花如果认真做营销,可以秒杀无数广告公司。
因为比起文案,真诚才最可贵。
这条路蜂花一走就是37年。

其实,蜂花一直在努力告诉网友:
“宝宝们,我真的很好,谢谢大家这么关心我。关于涨价,我们确实涨过,十年来涨过两块钱,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也不会因为突然火了而涨价,我们会一直坚持做实惠又好用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给大家的。”

但被网友当成是“最后的倔强”无视了。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蜂花的“低调”并不是实力不允许,而是一种生存策略。
这得从蜂花的诞生开始说起。
1985年,上海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与上海县马桥公社俞塘大队合资组建了上海华银洗涤剂厂,后改名为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以生产洗发水和护发素为主。
创始人顾锦文虽然只有中专学历,却很有远见。
经过领导层讨论后,他将产品命名为“蜂花”,寓意蜂花正茂,万古长青。
这可不是耍嘴皮子,而是一种信念,从其成立至今没有一条处罚记录就可以看出。
到了90年代,蜂花一骑绝尘,年销售额超过5亿,一度卖断货。
如广告语说的那样:“价廉物美”,誉满天下。成为无数人童年记忆的特殊味道。
1993年、1994年,蜂花护发素更是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
可惜,好景不长。
保洁、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后来居上,把蜂花一点点挤出市场。
1998年之后,蜂花风光不再,连续亏损了2年。
“生存还是毁灭”,成了蜂花必须面对的问题。
顾锦文很有魄力,他壮士断腕般放弃了高端市场,走平价路线。
价格低廉不代表品质不过关。
很多同类产品之所以价格高,包装和营销占很大一部分。
而蜂花反其道而行之,把钱都花在刀刃上。
2004年的报道说,蜂花产品的平均毛利率为15%,而外资品牌的毛利率达到了40%。
可想而知,蜂花真的把“物美价廉”走到了极致。
那一年,蜂花护发素销售额约3万吨,占领了全国35%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第一。
蜂花包装的“土”,顾锦文其实心里有数,之所以不做颠覆性改变,有他自己的考量:
“变是一定的。但最经典的‘红精黄素’产品包装还会延续,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说人话则是,“这不都需要花钱吗?”
所以,蜂花的经典回复,“我们其实本来就很廉价”并不是一句自我贬低,而是自我定位。
蜂花虽然“扣扣索索”,但在研发上却很舍得花钱。
2019年,顾锦文顶着压力,投资4亿元新建了蜂花智能工厂生产基地,打造了12条全新的生产流水线,年产能超10万吨,年产值则达15亿元。
为的,还是坚持提高生产力,减低成本,把利让给消费者。
别看蜂花几十年不改包装,它的创新能力可是行业领先:150多种系列产品,数十项发明专利......
而这些,蜂花并没有拿出来吹嘘。
它只是把自己放在比较低的位置,以更好地靠近消费者。

对蜂花来说,流量是一把双刃剑。
可以带来真金白银,也可以把它打在沙滩上。
毕竟,“被卖惨”的程度有多深,网友的期待就有多高。
所幸,蜂花抗住了检验。
假如蜂花没有37年无违规历史,是杂牌,没有受外资企业打压,10年来不断涨价......
那么,“蜂花正茂”就是一句笑话。
而情绪高涨的网友们,不会默默忍受欺骗,而是纷纷化成“黑粉”。
这就是流量的反噬。
顾锦文看得很清楚,他曾说:
“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必须了解网络了解市场、倾听消费者需求、跟粉丝互动。
蜂花本身是大众普惠型品牌,跟粉丝互动更应该接地气,不能高高在上。”
从这点来看,蜂花并不需要网友的“野性消费”。
因为其一开始,就抓住了粉丝的心。


文字为国馆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

本文作者:羽逸尘
/
版式设计:JM

· 致亲爱的国馆家人们 ·
国馆君跟老板争取的福利来了!
品牌白酒100份!限量免费品鉴!
送完即止!️️扫码参与

国馆商务合作联系电话:
1802931412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