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全球中心「知行录」栏目作为展现今天的哥大人生活与精神的平台,将传递鲜活且多样化的哥大人形象 - 或热烈、或冷寂;或万众瞩目,或自得其乐。这里有兴趣、追求、信仰、品格,千姿百态、俯仰异观。
唐琳云 Annabelle是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运筹学和数据分析专业2022届的本科毕业生。
成都出生,深圳长大。为了追求多样化的教育体验,2014年Annabelle前往美国女子学院Emma Willard度过了四年的高中时光。女校的独特气质培养了她坚韧的性格。在异国他乡独自生活和接触新文化的同时,她也不断扩充着自己的领导力和独立性。
经过不懈的努力,2018年Annabelle被哥大成功录取,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

本期「知行录」推出哥大2022届毕业生特辑——和我们一起走近Annabelle的“哥大成长之路”。
01
 初识纽约,当梦想照进现实
我与哥大结缘始于高一的暑假。在哥大读了夏校后,我便向往着能够在这座全球顶尖学府和纽约这座城市里探索、发展自己的人格。
来到哥大之前,我对哥大有许多美好的向往,这些向往在后来也一一转化成现实:包容开放的校园文化、跨越百年的思想智慧、多样的学生社团、强大的校友网络还有多彩的纽约生活。
我总是惊叹于周围哥大同学的远大抱负和丰富经历:创立自己的公司、参加州参议院的竞选活动、在各自热爱的领域追求最高水平。这一切都让曾就读于一所总共不到四百人女高的我激动不已。
迎新活动结束后,我迫切地“想要找到自己的圈子”,并且作为一名国际生,我渴望被认可和接受。
大一的我很贪心,第一学期就选择了6门课,下课之后经常换上西装,马不停蹄地去参加不同公司的Coffee Chats。我狂喜地吸收着哥大带给我的这笔巨大财富,但渐渐也感到了迷茫,疑惑是否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所付出的努力能否获得回报。
我意识到了想要创造我自己的哥大经历背后,所需要的努力和汗水。
02
和内心对话,在快节奏生活中   
找到自己的步调
我给快节奏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开始思考自己的内在价值:我非常重视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喜欢结交多样背景的朋友,在输出自己观点的同时学习他人的视角。我也会打开心扉谈论自己的弱项,并在对话中挑战自己的价值观。
在意识到新环境的挑战和内心的呐喊后,我决定制定符合自我价值的行动,来搭建通往个人目标的桥梁。

因此,我加入了很多学生社团,在每个庞大的集体中结识新的伙伴,在遇到有共鸣的人时,主动去维系和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
在职业发展方面,我加入了商业兄弟会AKPsi担任副主席,在跨学校的金融投资社团PAIR担任哥大分支的投资经理,还参加了金融工程社团CUFE和私募社团CPEG,这些社团为我之后的求职道路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图为我和兄弟会AKPsi合照。在AKPsi,我结交了大学四年非常亲密的朋友,他们不仅激励我不断突破自我,达到更高的标准,还给了我无尽的爱与支持。
图为我和PAIR社团合照。
在社交方面,我加入了姐妹会、学校的跑步社和滑雪社团,结交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的挚友。 
图为我和姐妹会的朋友在意大利旅行。
图为我参加纽约的跑步比赛。
此外,我还加入了学校的教学中心参与教师课程的制定;加入工程学院的Senior Fund帮助学院募集学生捐款。由此,我被校友推荐给了哥大工程学院青年校友会,将在毕业之后以校友的身份参与学校的活动,回报母校。 
图为我和工程学院的校友合影。

同时,我意识到“学生”身份是我最大的资源,我可以借此机会多去向他人学习,扩充自己的眼界。
我从大一开始就参加了许多企业交流活动和招聘会活动。在跟企业代表们的交谈过程中,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社交技能,了解了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
通过参加Stock Pitch(推荐股票)的比赛,我认识到我善于分析影响企业业绩的因素,也善于与人合作。因此,我在后来选择了金融领域作为职业发展方向,也曾在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实习。从哥大毕业后,我将进入纽约麦肯锡开始全职工作。
03
学会和压力做朋友
   制造生活中的“小确幸”
在哥大的四年,除了学术知识之外,我收获的更多是心境上的锤炼。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和压力做朋友,收获平常心
哥大的社团竞争非常激烈。大一的时候,我申请了十多个社团,最后只被四个录取了。作为一名国际生,在金融领域求职极其不易,我在大一大二收获了几十份拒信。面对这些挫折,我保持着“接受、总结、不退缩”的心态,把磨砺当作是下次进步的练习
我也学会了更好地调节自己。
我会给生活制造每日“小确幸”——我喜欢早起,所以我会7点起床,享受平静的校园时光,7:30在学校食堂吃一顿美味的早餐;每到周末我会给自己“放个小假”,跟朋友聚会,去探索百老汇、不同的健身课程、美食等。
本科期间我学习了韩语和西班牙语,并且在大一暑假去了西班牙留学。图为西班牙留学照片。
有空我经常去学校的健身房锻炼,认识了很多热爱运动的朋友。图为在哥大Dodge Gym拍摄的毕业照。
04
成长之路绝非坦途
  “有衰退,才有新的成长”
当我认为我的学术、社交、求职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时,在大学的最后三个月,我再次经历了一个“难关”——我陷入了“尝试改变、再次受挫、自我批判”的恶性循环:我无法接受自己的退步,害怕自己止步不前。终于,在极度渴望改变的内心驱使之下,我决定向父母、朋友和专业人士袒露求助。我强迫自己跟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对话,学会放下对“获得他人认可、极端自律和完美主义”的追求,并慢慢重新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在这里,我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每一位哥大学子,尽管在这个时代我们肩负着很高的期待和责任,不要因为追求荣光而忽视了内心的挣扎
我想成长的路从不平坦。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有付出也有牺牲。没有人完全清楚前路如何走,我们做出的选择有时也不一定带领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或许此刻的你也正面临挑战,但要相信我们有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只要有毅力和恒心,我们就能战胜困难。
同时,成长也不一定总是呈线性上升的。也许你会认为,包括健身、学习、职业发展,只要开始了就一定要一直保持一种好的状态,需要一直向上发展,并且随着我们年纪和阅历的增长,越发不允许自己有倒退。但是挫折可能在成长过程中的任何时段发生,它是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停滞、倒退也并不代表失败
引用《当下的力量》里的一段话:
生长通常被看成是积极的,但是没有东西会永远生长。有衰退,才会有新的成长。
是啊,有生命的个体,都不会一直向上发展。
我们需要有一颗平静的内心,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
但永不放弃,相信自己有继续生长的能量。

并赋予自己勇气,直面挑战,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
图为Annabelle和兄弟会AKPsi的朋友们。前排右三为Annabelle。
最后感谢在哥大的四年,我收获了辨别是非的智慧和敢于做出改变的勇气。

- end -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哥伦比亚的光」
传递哥大人的声音,分享哥大人的故事
肩负着联结哥大与中国的使命,哥大全球中心希望记录下哥大人鲜活、多样的形象和故事,铭记前人的辉煌和教诲,展示哥大与中国的过往,连接哥大与中国的今天。
往期阅读:
1、关注【哥大全球中心】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主页;

2、点击下方菜单栏【中心内外】—【哥伦比亚的光】;
3、进入【哥伦比亚的光】页面。点击【知行录】,了解今天哥大人的兴趣、追求、信仰和品格;点击【校园记】,倾听校园内外的学生声音、趣闻轶事;点击【人物史】,追溯近代赴哥大留学的中国先辈,为当代学子建立起与先辈精神交流的桥梁;
4、我们欢迎与本栏目主题相符的任何形式的原创作品投稿,投稿、咨询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知行录 | 思睿说:哥大教给我的不只是新闻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成立于2009年,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布林格在全球九个城市发起设立。哥大全球中心网络致力于让全校师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跨学科、跨地区的教学和研究,为迎接21世纪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搭建一个重要的联动平台。
哥大全球中心 | 北京旨在发挥哥伦比亚大学卓越的学术研究能力,在中国地区开展丰富的学术项目,并为区域发展提供建议、评估和策略方案。中心将哥伦比亚大学带到中国,加强哥大与中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将中国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人才带回到哥大的校园中,催生新的学习和研究。
微博: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头条、搜狐、知乎、澎湃:哥大全球中心
https://globalcenters.columbia.edu/beijing
+86-10-8248399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哥大全球中心公众号
哥大全球中心小助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