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叔河,1931 年生人。1979 年开始编辑生涯,策划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曾国藩全集》、《周作人散文全集》等多部影响深远的作品。至今,他仍以“自由出版人”、“自由写作者”自居,编书、研究、写作从未中辍,九十一岁高龄坚持伏案工作。

1963 年深秋,还在长沙街头拉板车的锺叔河给自己仰慕的作家周作人写了一封信,没想得到了热烈回应。二十年后,锺叔河组织出版《知堂书话》,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署名周作人的新书。
回信中,周作人将这段霭理士的话,手抄寄回给了这个年轻人:
在一个短时间内,如我们愿意,我们可以用了光明去照我们路程的周围的黑暗。正如古代火炬竞走——在路克勒丢思(Lucretius)看来似是一切生活的象征——里一样,我们手里持炬,沿着道路奔向前去。不久就要有人从后面来,追上我们。我们所有的技巧,便在怎样的将那光明固定的火炬递在他的手内,我们自己就隐没到黑暗里去。
“他是乐观、自由、充满生命力的。他的‘走向世界丛书’是当时整个八十年代最重要的几部丛书之一,对我们这一代,甚至两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经过如此严酷的考验之后,仍然能表现出灵性,我觉得他一定是自足,他在任何时候都在想象世界并试着创造世界。”许知远在出发前的选题会上说。
点击观看完整版视频
1400 万字 的 36 年
锺叔河策划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共计一百种,由 1840 年至 1919 年到访国外的中国人所撰写的见闻、游记、日记、报告文学等组成,记录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的历史。
初识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主张走向世界,只是为了根据自己的特点汲取外国的长处,而不是拜倒在洋人脚下,或者盲目搬运,成为洋人洋货的奴隶。”
锺叔河在社会底层辗转谋生,甚至身陷囹圄二十多年,这期间他大量浏览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方面的著作,晚清知识分子走向世界时记录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他感同身受:
✍️郭嵩焘晚清礼部侍郎、驻外大臣,好议政,喜批评,因著《使西纪程》被誉为真正意义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张德彝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官,先后八次出国,亲历法国巴黎公社起义,也是目前发现唯一留下目击记录的中国人:“各巷口多筑土石墙,几案墙,又有木筐墙,系以荆柳编筐,内盛零碎什物,堆垒成台,炮子虽入,含而不出。……由楼下解叛勇一千二百余人,中有女子二行,虽衣履残破,面带灰尘,其雄伟之气,溢于眉宇。”
✍️梁启超1903 年赴北美大陆考察游历十个月,写成《新大陆游记》,涉及学校、军队、商店、花园、自然风光等场景,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对由此带来的扩张性深表忧虑不安。
✍️曾纪泽晚清外交家,出使英法俄,不少人反对他讲西学,谈洋务,他驳斥道“不得以其异而诿之,不得以其难而畏之”。
……
1900 年左右纽约市政厅/《新大陆游记》配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年
这成为锺叔河 1979 年进入出版社后的第一个选题。为此,他广搜前人出国记述,无论日记、游记、考察报告书,最终在北京、南京、长沙、上海等地陆续找到三百余种,还有不少是从来没有公诸于世的珍贵手稿和抄本。他计划从中选取一百种,编成这部丛书巨著。
为了搜集清人出国载记,我们四处访书,于一九七九年底到了北京。岁暮天寒,又下了大雪……
北京图书馆的张玄浩先生,他看见我在北海图书馆的卡片柜里反复搜寻,又向社科参考组恳求帮助,而那里的几位中青年同志虽然热情接待,却无法解决我的问题,便主动表示关心。他是西南联大毕业生,五十年代即到图书馆工作,学识宏富,乐于助人,而且对京中各处收藏十分熟悉。他认真倾听我向他介绍了“走向世界丛书”的计划,表示非常赞赏,愿意帮助,当即画了一张路线图,指示我去柏林寺。
……虽然东单和王府井一带仍旧熙熙攘攘,到雍和宫大街就行人冷落了。拐进戏楼胡同,这条还没有动手术改造的小胡同里,几乎阒无一人,在雪中显出一种寂静之美。……这里无旧丛林的气派,也不见新建筑的恢宏,两垛砖砌柱,一张旧木门,门外除了“戏楼胡同二号”一块门牌,再没有别的标志。一百多年来一直不为人知的国人巴黎公社目击记《三述奇》的稿本,就收藏在这条胡同尽头的柏林寺里。
——柏林寺访书经过,收录于锺叔河所著《小西门集》中
丛书第一种正式出版——
“这是近年出版界一巨大业绩……确实是我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
1980 年 7 月,丛书第一种,李圭的《环游地球新录》正式出版。李圭在宁波海关任职十多年,于光绪二年(1876)以中国工商界代表的身份受邀,赴美参加世界博览会。除参会,他到美国后还访问了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等城市,再顺道过大西洋游览了伦敦、巴黎。
这本书关于李圭在博览会中的见闻,以及他短期体验海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十九世纪末首次发行时,李鸿章亲自作序,二十二岁的康有为读完,发出“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的感慨,立志走“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道路。
《环游地球新录》
李圭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
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记述背景,锺叔河在每种卷首都撰有万字以上的绪论。这些导言后来也集结成书,当时的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特为《从东方到西方——“走向世界丛书”叙论集》作序:“这是近年出版界一巨大业绩……确实是我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在这方面,推而广之,可称为整理古籍的模范。”
丛书第一辑引钱锺书关注——
“我的视野很小,只局限于文学,远不如他(锺叔河)阳光普照……‘走向世界’,那还用说!难道有可能‘走出世界’吗?”
直至 1986 年 2 月,丛书第一辑的密集出版停止,平均每个月一种,共发行三十六种,总印数达到七十万册。
“走向世界丛书”首版
时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的李侃读后来信,“感佩之情不能自已”,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历史学家黎澍等人也都写信前来表达自己的共鸣与感激。萧乾在《读书》杂志上刊《长沙出版界四骑士》一文称:“倘若要我开一门编辑艺术课,我首要选的范本就是‘走向世界丛书’。” 乘八十年代中国的“丛书热”,这套历史旧籍发行后引起学界、业界广泛讨论。
英国海涅曼公司曾致函锺叔河有意引进,关于英文译名曾有三个备选,“The Outer World in Chinese Eyes” “Chinese Travelers Abroad” “From East to West”,他们选了最后一个。“From East to West,就是从古老传统走向近世文明,走向变革和开放的现代化世界。”
这些“东士西游”的实录也引起了钱锺书、杨绛夫妇的关注。1984 年冬天,锺叔河应钱锺书邀请赴京短暂会面,回长沙后,《读书》杂志社编辑董秀玉转来一张来自钱锺书的短笺,“叔河同志走得匆忙,没有留下地址。我感于他的盛意,抽空翻看了几本,有些意见,写出烦你转给他。将来如得暇再看到什么,当陆续告知,共襄大业。”
钱锺书、杨绛更破例主动先后为锺叔河出版的《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以及《念楼学短》作序,言语中不吝对锺叔河学识的赞赏。钱锺书写道:“我的视野很小,只局限于文学,远不如他(锺叔河)阳光普照……‘走向世界’,那还用说!难道有可能‘走出世界’吗?”杨绛给锺叔河的信中说:“他(钱锺书)生平主动愿为作序者,唯先生一人耳。”
钱锺书手稿

重启“走向世界丛书(续编)”计划——
“自由、平等、博爱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对于中国,在不同时代可能有不同的提法,本质是不变的。”
2008 年,“走向世界丛书”修订版发售。序言中,锺叔河谈到自己欣然发现丛书影响了一批海外学人,“走向世界”本来就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交流过程,为了使这种交流继续下去,丛书有重印之必要。
两年以后,随锺叔河搬了好几次家的余下六十五份资料终于重见天日,岳麓书社启动“走向世界丛书(续编)”计划,仍由锺叔河担任主编。最终在 2017 年,一百种出版齐全。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
“我编‘走向世界丛书’是因为我要记录下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脚步。我认为这个脚步是特别迟缓、曲折、迂回和艰难的,所以我觉得这套书虽然基本上是百年前的作品(有些延续到后面了),但我们现在也是他们摸索的继续,那个过程并没有终止,也并没有圆满地到达终点,也不会有终点。他们的一些苦恼、摸索和徘徊,对我们现代还有直接意义。我认为我们现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还没有达到他们的水平。”锺叔河说。
编辑 - 左尧依
实习生 - 刘亚妮 孟翰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