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辩论,名扬印度
印度境内邦国林立,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佛陀在世时,主要邦国史称「十六大国」。玄奘主要目的地是位于摩掲陀国(中天竺之古国)的那烂陀寺。它是当时著名的佛教圣地。
据传,当地一个水池中有龙名叫那烂陀,旁边建起的佛寺就以此为号。那烂 陀寺的僧徒主客常达万人。在印度众多佛寺中,它的规模和地位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贞观五年(631),玄奘抵达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法师,听讲《瑜伽论》《顺正理》《显扬》《对法》等论,学习婆罗门教经典、各类梵书。除了在那烂陀寺修习经典,玄奘先后到周边诸国游历,探访各地佛教遗迹,与各寺庙的僧徒交流。
△ 《大唐西域记》
玄奘的学识在当地逐渐得到认可。戒贤法师嘱玄奘为僧众开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当时另一位高僧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瑜伽论》的法相唯识之说。
玄奘则认为各种学说不能会通的原因在人,而不在佛法本身。于是他著《会宗论》,调和不同派的学说,广受称善。他还参与了与小乘诸部的辩论,著有《破恶见论》。另外,他应东印度迦摩缕波国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写下《三身论》。
戒日王听说玄奘在鸠摩罗王处作客,立即要求鸠摩罗王护送玄奘前来相见。唐贞观十五年(641),玄奘与戒日王会晤,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非常欣赏玄奘的才学论著,请他在曲女城召开佛学大会,以示大乘学说的精妙。
据载,「五印度中有十八国王到,谙知大小乘僧三千余人到,婆罗门及尼干外道二千余人到,那烂陀寺千余僧到」,规模极为盛大。玄奘讲论,无一人能诘难发论。经此一会,玄奘声名更加显赫,被大乘尊为「大乘天」、小乘尊为「解脱天」
△ 《玄奘与十六善神图》·日本个人藏
归国译经,功在千秋
虽然在印度取得了崇高的声望和地位,玄奘并没有忘记他西行的目的,也就是将佛学经典带回东土。贞观十七年(643),玄奘辞拒了印度诸王的资金珍宝,启程回国。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樵带经文600余部、佛舍利百余粒、佛像数尊,回到了长安。长达18年的取经之路终于功德圆满。
史载,听闻法师归来,从朱雀界内到弘福寺门之间数十里道旁,人们瞻仰而 立。可见当时的轰动情形。唐太宗得知玄奘回国,诏令接见。交谈之后,太宗极其欣赏玄奘的虔诚与博识,劝他弃佛还俗,入朝辅佐政务
玄奘一心向佛,自然果断拒绝。其后数年间,太宗仍反复提起还俗的要求,玄奘也再三上疏陈明决心,坚持阐扬佛法的志愿。
△ 《释迦三尊与十六善神图》·13-14世纪,京都南禅寺藏
贞观十九年(645),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在长安弘福寺组织译场,开始 翻译佛经。参与译经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僧人。译经讲法之余,由玄奘口授、弟子辩机执笔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全面记载了他游学异国的所见所闻。
唐麟德元年(664),苦心翻译完《大般若经》后,玄奘自觉身力衰竭,大限将至,从此绝笔翻译,对徒众预嘱后事。正月初,玄奘病势渐重,至二月五日夜半圆寂。
唐高宗李治闻讯十分哀恸,罢朝痛哭道:「朕失国宝矣!」朝中文武百臣莫不哀惋。玄奘被葬在长安东郊白鹿原,送葬的人数有百万之多。
唐总章二年(669),玄奘遗骨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一旁修建起灵塔佛寺,是为「大唐护国兴教寺」。后唐肃宗为塔亲题「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
△ 西安兴教寺存玄奘像
同位列四大译经家,玄奘与鸠摩罗什二人时常被相提并论,译作也常被比较高下。综观玄奘一生,与鸠摩罗什不无相似之处。两人皆是出身优裕,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早期便显现过人的天资,与佛学结缘。
为了传播佛法,两人都踏上了漫长坎坷的旅途。晚年时期,两人均在朝廷的支持下进行佛经翻译事业,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生活在东晋时期的鸠摩罗什,面对的是中国佛教大片的空白,所作所为有着开启时代的意义。鸠摩罗什在长安组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办性质的译经场。
他与弟子重译或新译的不同乘部的佛典流传广泛,如《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等,成为中国佛教各学派和宗派产生的佛学思想根据
△ 玄奘译《解深密经》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55卷,包括《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数量远超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数量。
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身经历和传闻,成为后世考古学、历史学的重要研究依据19世纪,英国考古学家按照《大唐西域记》在印度发掘出了那烂陀寺等多处佛教遗迹。
此外,玄奘还将《道德经》等中国国学经典翻译成梵文,推动中印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印两国相互了解。641年始,戒日王朝多次遣外交使臣前往大唐,唐太宗也数次派外交使团访印。
△ 《大唐西域记》
翻开鸠摩罗什与玄奘的译经作品,不难看出他们风格迥异。鸠摩罗什以意译为主,偏重修辞文采;玄奘则偏重直译,遵循原文。据《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玄奘在翻译《大般若经》时,曾对翻译风格犹豫不决。
面对待译的20万颂梵本,学徒多次请求删略。玄奘也考虑过顺从众意,模仿罗什翻译的做法,除繁去重。但每作此念,他晚上就会做噩梦,梦到各种可怖情形。玄奘惊惧不已,决定不更改删减,严格按照梵本翻译。
翻译理念有别,并不影响鸠摩罗什和玄奘的伟大之处。佛陀和平、友爱、奉献的精神通过他们得以更加广泛地流传。
△ 奈良药师寺藏玄奘取经图·元代
玄奘的经历在吴承恩笔下幻化作光怪陆离的神话演义,在中国家喻户晓。鸠摩罗什的故事则略显冷清,几乎湮没在浩瀚的史书中。
东行或西游,终究皆是一条寂寥而艰难的路。信仰驱使鸠摩罗什和玄奘走上漫漫长途。在荒漠迷途之际,玄奘曾卧沙默默向观音祷告:「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
为救众生脱离苦海,此念不消,此志不改,历史上总不乏这般行者、信徒。翻开历史书页,只见他们跋山涉水,风尘满面而来
知中ZHICHINA重点书上市
《太喜欢诗词了!》
📚已在天猫、当当、京东正式发售📚
点击下图👇即可入手
撰文|歌林
封面|电影《大唐玄奘》
节选自知中ZHICHINA
特集017《幸会!鸠摩罗什》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C O N T A C T 
商务合作及投简历请发邮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最全诗词入门!我们用一套书打通古今中外诗歌脉络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世界变局下,我们应该给孩子读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 👇
获取《太喜欢诗词了!给孩子的中外诗歌全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